570 likes | 1.13k Views
全臺首學 -- 台南孔廟. 設計製作 : 楊征斌 、 蕭美齡 9/12/2006. 興建由來 【1】. 明朝永曆十九年 ( 西元 1665 年 ) 陳永華為了提倡文教事業 向鄭經奏請興建 「 先師聖廟 」 旁設 「 明倫堂 」. 興建由來 【2】. 康熙 23 年時重新整修 , 設立 「 台灣府學 」 ,成為清末以前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 至今歷經三十多次修建或增建 在民國 72 年,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建築風格. 依傳統文廟「左學右廟」的原則建設 廟堂部份為三進兩廊式的建築 外有禮門 、 義路及東 、 西大成坊 另有泮池及泮宮石坊.
E N D
全臺首學--台南孔廟 設計製作:楊征斌、蕭美齡 9/12/2006
興建由來【1】 • 明朝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 • 陳永華為了提倡文教事業 • 向鄭經奏請興建 「先師聖廟」 • 旁設「明倫堂」
興建由來【2】 • 康熙23年時重新整修,設立「台灣府學」 ,成為清末以前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 • 至今歷經三十多次修建或增建 • 在民國72年,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建築風格 • 依傳統文廟「左學右廟」的原則建設 • 廟堂部份為三進兩廊式的建築 • 外有禮門、義路及東、西大成坊 • 另有泮池及泮宮石坊
大成坊- -東西大成坊 • 大成坊名稱取自「大成至聖先師」之意 • 門樓形式的大成坊,採十字形承重牆,牆頂前後左右六個燕尾輕巧的昂揚躍起,上方是懸山式屋頂 • 東大成坊為目前孔廟出入口,上方懸有全臺首學的橫匾
大成坊- -下馬碑 • 位於東大成坊左側 • 清康熙26年奉聖旨立於孔廟門外 • 石碑上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字樣,旁邊並刻有滿文 • 昭示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崇之意,更顯孔廟的崇敬地位
泮宮石坊 • 建於乾隆十四年 • 立於東大成坊外,原是舊時孔廟最外的出入口 • 上 橫 刻 「 泮 宮 」 泮宮為古代諸侯所辦的學校,泮宮石坊象徵孔廟與學校結合的概念 • 坊頂葫蘆石雕有辟邪的作用。而八隻夾柱石獅造形樸拙
禮門義路 • 立 在 大 成 門 廣 場 兩 側 • 古時候的讀書人必須經過禮門與義路,才能進入孔廟 • 象徵了講求孔子之道,必須遵循禮義,知禮知義 • 石拱挑簷和紅磚花窗有著典雅之美
泮池 • 位於大成門前方 • 是一半月形水池 • 泮池意即「泮宮之池」 • 依古禮,天子太學,中央有一座學宮,稱為辟雍,四周環水﹔而諸侯之學,只能南面泮水 • 泮池的實質功能為儲水與防止火災
大成門 • 大成門為大成殿的三川門,平時只開旁門,有重大祭典時才開大門 • 門前柱上不書對聯,是因恐被譏為「夫子面前賣弄文章」 • 高高的門檻一說是禮制上大成門須與大成殿齊高,一說是為求進入孔廟舉止儀態莊重謹慎 • 門上108個門釘表示對聖廟的尊崇
大成殿外- -石獅 • 立在環繞大成殿的腰牆上 • 由青斗石製成,共有八尊 • 每具小獅各具姿態,造型古樸可愛
大成殿外- -螭首 • 位於大成殿臺基四角落 • 為排放雨水,乃挖空鰲口 • 螭首又稱「鰲首」 ,隱含「獨占鰲頭」之意,工藝巧思十足
大成殿外- -御路 • 大成殿位於台基之上,階梯中央為一斜坡稱為「御路」 • 刻以棋琴書畫與龍頭 • 古時平常人不准行走,只有新科狀元與皇帝祭孔時才得行之
大成殿外- -露臺 • 露臺又稱月台、丹墀 • 是位於大成殿之前的一塊平台 • 是祭孔時安置樂器及獻佾舞的地方
大成殿外- -佾舞 • 是祭孔大典的重要儀式 • 佾是指古代樂舞的縱橫行列。六佾舞指的是六行六列, 是諸候所用,而八佾舞指的是八行八列,為天子專用 • 祭孔大典上跳”八佾舞”是因為認為孔子的德性操守足以和天子相匹配 • 舞生手執長羽,穿著明代款式的衣服,以規定的舞步跳出整齊劃一的舞蹈
大成殿外- -祭孔 • 孔廟每年行春秋二祭,其中秋祭為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祭孔全循古禮,在大成殿前中庭舉行 • 鳴奏炮、啟扉、迎神、跳八佾舞、奏雅樂…等 • 祭典過後有拔智慧毛的活動,祈求增添智慧、考試順利,後以發餅食代替
大成殿屋頂- -珠宮 • 在大成殿屋脊正中央 • 是座九層寶塔 • 主要的作用是鎮邪避火
大成殿屋頂- -通天筒 • 又稱藏經筒、通天柱 • 通天筒代表保護經書有功的竹筒,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儒人將經書藏於筒中,經書得以躲過一劫 • 因此通天筒對儒家而言有深遠的文化保存意義
大成殿屋頂- -鴟鴞 • 排站於大成殿屋脊 • 是古代的一種惡鳥,長成後會以母鳥為食,兇惡且不孝 • 相傳受孔子感化而馴良,所以將其立於屋脊上,以表現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大成殿屋頂- -鐵剪刀 • 嵌在大成殿屋頂山牆兩端的s形鐵物,有裝飾、避邪和防震的功效 • 此技術相傳由荷蘭人傳入,將橫樑外部用鐵物固定使具有防震效果 • 原只有剪刀形狀,後有許多變形,如孔廟的s形
大成殿 • 大成殿為孔廟主殿, 更是孔廟建築群的核心 • 為孔廟主要的祭祀空間,是舉行祭孔釋奠禮的地方 • 大成殿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配祀四聖十二哲
大成殿內- -門扇、藻井 • 共九面落地格扇門,扇門全開時光影律動,呈現明朗恢宏的氣氛 • 殿內上方有八角藻井,形體有如蜘蛛結網 • 藻井四個角落的蝙蝠,取「賜福」諧音之義
大成殿內- -主祀、配祀 • 殿內主祀孔子,配祀「四聖」及 「十二哲」 • 四聖為顏回、曾參、孔伋、孟軻,十二哲有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張、有若與朱熹
大成殿內- -御賜扁額 • 大成殿上懸掛著清代以來,元首頌揚孔子的十三方匾額 • 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光緒「斯文在茲」、蔣中正「有教無類」、嚴家淦「萬世師表」、蔣經國「道貫古今」、李登輝「德配天地」,陳水扁「中和位育」
東廡、西廡 • 位在大成殿左右兩邊的廂房,奉祀孔子重要弟子與宣揚儒家思想有成之先儒 • 內部為長廊式的空間,沿著牆壁設有台座,上置先賢先儒的神位 • 東廡有董仲舒、韓愈、范仲淹等80位,西廡則包括諸葛亮、司馬光、歐陽修等79位
禮器庫、樂器庫 • 位於大成殿兩側東西廡的後方 • 原來是放置祭典之禮器及樂器的地方 • 現在作為禮樂器展示部
崇聖祠 • 位在大成殿正後方 • 奉祀孔子的五世祖、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父親等五代祖先的殿堂,有如孔子的家廟 • 顯示中國人家庭倫理的重要性 • 一旁還供奉著中國歷史上著名學者如孟子、朱子等人的父親
以成書院 • 位在崇聖祠的旁邊 • 創建於清光緒十七年,是培養祭典人才的處所 • 現今院內有老少院生一百餘人,仍在研究和練習著辟宮雅樂
名宦祠、鄉賢祠 • 位在大成門的左廂 • 奉祀蔣毓英、陳璸等12位對台南當地歷史、文化、吏治與發展有貢獻的先人、賢者 • 表現儒家內聖外王的精神
節孝祠、孝子祠 • 位在大成門右廂 • 日據時期,台南當地的節孝祠烈女祠被廢,才將牌位遷移到此 • 奉祀台南當地273位守節烈婦及事親孝子的牌位 • 是古時民間表彰善良風俗的榮典方式
入德之門 • 位於明倫堂前,是明倫堂的三川門,相當於學校的校門 • 門上的三方橫額左右書「聖域」、「賢關」 ,中央則是「入德之門」 • 「入德之門」 ,有著朱紅的屋瓦,雪白粉牆,配上赭紅的磚花窗,威儀中不失親切
明倫堂 • 府學以入德之門為入口,明倫堂為其主體 • 明倫堂即府學中的教室,稱為「明倫」堂 ,是表示所教授的內容重在「述明倫常」 • 堂內陳列一幅巨屏,屏上仿刻著元代趙孟頫所書的大學章句 • 另有「臥碑」刻著清朝順治年所頒的八條校規
文昌閣 • 位於明倫堂左後方 • 原建於康熙52年,在清朝時與赤嵌樓同為府城的最高樓閣,於民國68年因年久傾頹而重修 • 樓高三層,造型特殊,從圓形的基座往上,第1層為方形,第2層為圓形,第3層為八角形 • 閣內奉祀魁星爺及文昌帝君,並作為藏書之所
文物陳列室 • 位於東大成坊入口右側 • 內部陳列許多台南孔廟的文物供遊客參觀
歷史價值 • 台灣第一座孔廟 • 清末之前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堪稱知識份子的搖籃,全臺首學 • 為國家一級古蹟,是保存良好的歷史性環境
文化價值 • 有豐富且珍貴的文物保存 • 傳承著各項祭祀及禮樂傳統
藝術價值 • 建築藝術上呈現優美的尺度和樸實的風格 • 整體的空間結構透露出強烈的人文氣息 • 每每被藝術家引入藝術畫作中
遊憩價值 • 禮制化的空間格局與象徵性之造型裝飾 • 體驗傳統建築空間絕佳環境 • 遠離喧囂洗滌身心的好去處
本片結束 謝謝觀賞
記憶時刻 • 臺南孔廟最初由誰為了提供文教而奏請興建? • 東大成坊上的橫匾寫有哪四個字,說明臺南孔廟是在清末之前臺灣官辦的最高學府? • 臺灣孔廟依傳統文廟的何種建築風格而建? • 位於東大成坊前,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字樣的石碑稱做什麼? • 在孔廟外象徴講求孔子之道,必須遵循禮義,知禮知義的建物是? • 位於大成門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是? • 大成門為什麼要設置高高的門檻? • 古時何種人才能行走於御路之上? • 祭孔時所跳的舞蹈稱為? • 大成殿屋頂上的通天筒有何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