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 语文的本质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 一、语文概念的发展. 1 、叶圣陶的语文观 ( 1 ) 三组概念: 国语与国文 语体文与文言 文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 ( 2 )语文概念辨析 语文 = 语言? 语文 = 言语? 语文与言语. 2 、明晰概念:语言与言语 ( 1 )索绪尔 《 普通语言学教程 》2002 版, p.10

sonj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 语文的本质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

  2. 一、语文概念的发展 • 1、叶圣陶的语文观 • (1)三组概念: • 国语与国文 • 语体文与文言 文 •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 • (2)语文概念辨析 • 语文=语言? • 语文=言语? • 语文与言语

  3. 2、明晰概念:语言与言语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2002版,p.10 • 首先应该立足于语言的领地,把语言看作是言语体系一切其他表现的准则。可什么是语言呢?对我们来说,它是不能与言语体系混同起来来的。 • 它既是言语体系官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主体为了让个人能够运用这一官能而采用的必要规约的总和。总的说来,言语体系形式多样,规则无定。

  4. (2)高名凯《语言学概论》:言语就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也就是说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行为及其作品,是个人性的,特殊的。 • 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统,是从言语中提炼出来的规则。 • 思考:语文:言语?语言?言语与语言的统一?

  5. 3、语文研究的对象:言语 •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P62: •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这个命题是在把“言语”从“语言”概念中分离出来之后的意义上说的。而“语文学”则是研究这个从“语言”概念分离出来的“言语”的学科,它以言语为研究对象,因而,语文学,也可叫“言语学”。

  6. 4、语言与言语的辨析 • 强调言语性:实践活动 ;应用过程;生活化、个性化。 • ——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 • 言语是活跃的,发展的,运态的。语言则在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调整。 • ——读不懂的语言 I服了U!…“恐龙”“青蛙”“灌水”“蛋白质 ” PPMM “TMD,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

  7. 二、语文概念的界定 • 语文与语言 • 语文与言语 • 语文与教育 • 语文与文学 • 语文与文字 • 语文与文章 • 语文与文化

  8. 工具性 人不能虚空无凭的想,必须凭着语言来想。—叶圣陶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们的共同体。—卡西尔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刘勰 思考:语言工具与生产工具是否等同? 人文性 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恰似有生命体的呼气,声音可以传达痛苦、欢乐、厌恶和渴望…… —洪堡特 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 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 加达默尔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春秋谷梁传》 思考:人文性仅为语言所有吗?什么是人文?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现实依据 •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 2、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 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0. 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 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结晶,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只强调语文工具,用解剖刀对文章进行肢解,枝枝节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不见了,吸引人、凝聚人、感人肺腑的情感被肢解得无踪影了,留下的是支离破碎的符号。

  11. 五、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五、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语文是交际工具,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统一的含义:工具性—运用与实践;人文—人的存在与发展。立言立人。 • 1、工具性:语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工具,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 思考:这与生产工具有何不同?

  12. A、工具性说明是语文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而存在的,符号系统意味着一种言语技能和能力的训练。 但它不同于信号系统。 • 卡西尔: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分。《人论》P50 • 巴甫洛夫的实验。 • 只有人才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符号化的想像力和智慧。

  13. 海伦·凯勒的例证 • ……今天早晨,当她正在梳洗时,她想要知道水的名称。当她想要知道什么东西的名称时,她就指着它并且拍拍我的手。我拼了‘w-a-t-e-r’。……我们走出去到了井房,我让海伦拿杯子接在水管喷口下,然后由我来压水。当凉水喷出来注满杯子时,我在海伦空着的那只手上拼写了‘w-a-t-e-r’。这个词与凉水涌到她手上的感觉是如此紧密相联,看来使她大吃一惊。她失手跌落了杯子,站在那里呆若木鸡,脸上开始显出一种新的生气。……在回家时她一路上都处在高度的兴奋状态中,并且学着她碰到的每样东西的名称,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她的词汇量增加到三十个。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她像个快乐的小仙女……

  14. B、工具性意味着语文的学习内容不仅在于言语内容而且也在于言语形式。B、工具性意味着语文的学习内容不仅在于言语内容而且也在于言语形式。 • 思考:对于文本,我们学习它的内容还是学习它的形式?换言之,是学习它说了什么,还是学习它怎么说的? • 怎么说,仍是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仍是人文特性的体现。 • 形式一刻也离不开内容。

  15. C、工具性意味着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的言语操作中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C、工具性意味着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的言语操作中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 思考:言语实践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 言语实践就是为了学习怎么听、说、读、写吗? • 听说读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

  16. 2、人文性 •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措,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7. 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 •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18.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 • A、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 • B、语文课程所特有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 C、语文课程所传承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 注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应也不能离不开工具性。

  19. 3、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 (1)统一的含义 • ( 2 )统一的理论基础: • 科学与人文;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 •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 ( 3 )统一的现实依据: • 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言语行为与生命意志;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文以载道的时代内涵。

  20.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例说 • 《最后一课》的教学片断一: • A老师叫同学在书上画出注释上有的词语,然后抄写几遍,把注释背出来;再画出有关法国语言最美的句子,抄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看一遍,接着完成《一课一练》。 • 《最后一课》的教学片断二: •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某同学满怀深情地朗读深深感染了同学。“当、当、当……”录音机里突然传出了十二下敲钟声,沉重,遥远。趁同学惊诧之际,B老师出示了一张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后的彩色照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阅读和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多尔的神情、语言、动作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此时此刻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

  21. 学生的答案 • “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是驱赶韩麦尔出课堂出学校的最后信号,他难过到极点,脸色惨白……” • “他心里乱极了,他要和同学们作最后的告别,但痛苦使他的喉咙哽住,不能用语言表达。‘我的朋友呀’,说明他对同学、对镇上的人爱极了,留恋极了。” • “他只向学生做了一个手势,话也不说。其实,坐在课堂上的人心里都明白,韩麦尔被迫离开学生、离开家乡、痛苦极了。我觉得这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韩麦尔的神情、手势、语言、写的字使小弗朗士更加震动了,他一下子长大了,他从来没有这样敬仰他的老师,老师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使他感动不已。”

  22. 六、新时期论争的继续 • 1、余应源,简说语文教学专业化 • ——工具论新说 • “语文课 ”的语文不是泛泛的语文,更不是泛泛的文化! • 语文课的语文是“言语形式”。 • 听、说、读、写全是人类的言语交往活动,语文能力就是言语交往能力。 • 训练是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基本手段,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专业工作 。 • 2、袁卫星:一堂课能不能挽救一个学生的生命 ?——人文性例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