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11k Views
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允柱. 时间:党的十八大于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代表构成:充分体现了 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大主要成果之一. 三大主要成果之二. 大会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体现了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既保持了党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 三大主要成果之三. 《报告》可以看作由四大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二部分,是总论.
E N D
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允柱
代表构成: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代表构成: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大主要成果之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既保持了党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
《报告》可以看作由四大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二部分,是总论 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八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第三板块,包括第九至第十一部分,讲国防和军队、港澳和对台、对外工作 第四板块,包括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是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
六个方面 大会背景与主题 十年基本总结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主要任务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习近平同志对与会的党代表讲,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
(一)关于大会背景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大背景,也是党的十八大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现实依据。
从世情看 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情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八大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强烈期盼。
从党情看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党的中央领导将实现新老交替,人们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成员有新期望。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今中国的最大战略任务 从时限上看,现在距2020年仅剩8年 从程度上看,全面小康还有近20%的任务没有完成 全面小康还有近20%的任务没有完成
旗帜问题: 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的问题。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道路问题: 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要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精神状态问题: 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奋斗目标问题: 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将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也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七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再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执政为民理念,标志着“全面小康社会”这个阶段性目标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 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10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 应对了一系列急事难事 举办了一系列大事喜事
从2002年到2011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 年均增长:10.7%
从2002年到2011年 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经济总量从跃升到第二位 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36421亿美元 第二位 6208亿美元 第六位
从2002年到2011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 21810元 7703元
从2002年到2011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 6977元 2476元 2476元
镇江和全国一样,经济也呈现了稳定快速优化发展态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561.2亿元增加到2310.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202元增加到26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51元增加到12825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6.2∶55.8∶38.0升级到4.3:55.2:40.5。镇江和全国一样,经济也呈现了稳定快速优化发展态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561.2亿元增加到2310.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202元增加到26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51元增加到12825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6.2∶55.8∶38.0升级到4.3:55.2:40.5。
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三个大台阶
两个时期 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实践要求和精神实质。 十八大最重要的成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定位。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 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一精神实质。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四个更加自觉”
要克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两种错误倾向; 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一以贯之的过程; “抓住一条线索” “克服两种倾向”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涵和关系;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要坚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 “把握三大构成” “丰富四大特色” “落实八项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历史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必须确立适合本国国情、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奠基、开创、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与辩证关系(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与辩证关系 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指出“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三位一体
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次被写入党的报告 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论述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 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界定为“最鲜明特色”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亿万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大特色 实践特色 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 两个百年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