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七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七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本章的主要内容:. 7.1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概述 7.2 自动控制系统 7.3 控制系统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使用常规仪表的中央控制室. 早期的 DCS 控制系统. 现代的 DCS 控制系统. 现代操作室. 7.1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概述. 控制系统结构及仪表的发展 基地式: 20 世纪 50 年代,适用于单回路 单元组合式(按功能): DDZ, QDZ 20 世纪 60 年代,之间用标准统一信号联系 计算机: DDC, DCS 20 世纪 70 年代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 本章的主要内容: • 7.1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概述 • 7.2 自动控制系统 • 7.3 控制系统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3. 使用常规仪表的中央控制室

  4. 早期的DCS控制系统

  5. 现代的DCS控制系统

  6. 现代操作室

  7. 7.1 自动化及仪表发展概述 • 控制系统结构及仪表的发展 基地式:20世纪50年代,适用于单回路 单元组合式(按功能): DDZ, QDZ 20世纪60年代,之间用标准统一信号联系 计算机: DDC, DCS 20世纪70年代 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CIPS, FCS 20世纪80年代以后

  8. 自动化仪表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 模拟仪表数字仪表智能仪表。 • 当前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 生产装置实施先进控制成为发展主流 过程优化受到普遍关注 传统的DCS在走向国际统一标准的开放式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是发展方向 返回

  9. 7.2 自动控制系统 7.2.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手动控制的步骤: (1)观察液位数值; (2)把观察到的实际数值与设定值加以比较,根据偏差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做出判断,并发布命令。 (3)根据命令操作给水阀,使液位回到设定值。

  10. 图7-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示意图

  11. 7.2.2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组成、特性和相互间的信号联系,一般都采用方框图。每个方框表示组成系统的一个环节,两个方框之间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信号联系;进入方框的信号为环节输入,离开方框的为环节输出。

  12. x (t) e (t) u (t) q (t) y (t)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z (t) 测量变送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7-2 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的作用是把被控变量c(t)转化为测量值y(t)。 • 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正负、大小及变化情况,按某种预定的控制规律给出控制作用u(t)。比较机构和控制装置通常组合在一起,称为控制器。 • 执行器的作用是接受控制器送来的u(t),相应地去改变操纵变量q(t)。 • 被控对象是生产过程中被控制的工艺设备或装置。

  14. 通过上述示例的对比分析知道,一般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控制阀四个基本环节所组成。通过上述示例的对比分析知道,一般过程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控制阀四个基本环节所组成。

  15. 7.2.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三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 设定值保持不变(为一恒定值)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 设定值不断变化,且事先是不知道的,并要求系统的输出(被控变量)随之而变化。 程序控制系统 设定值也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根据需要按一定时间程序变化。

  16. 7.2.4 控制系统术语 ①被控对象(工艺对象):自动控制系统中,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 ②被控变量:被控过程内要求保持设定值的工艺参数。 图7-3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被控对象(工艺对象):汽包 被控变量: 汽包液位

  17. ③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的用以克服干扰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流过控制阀介质的流量)。③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的用以克服干扰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流过控制阀介质的流量)。 ④扰动: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被控过程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使被控变量偏离 图7-4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操纵变量:水的流量 扰动:水压力、蒸汽压力

  18. ⑤设定值:工艺参数所要求保持的数值 ⑥偏差:被控变量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 ⑦负反馈:将被控变量送回输入端并与输入变量相减 图7-5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19. 图7-6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

  20. 动画一 加热炉

  21. 被控过程:加热炉 • 被控变量:物料出口温度 • 操纵变量:燃料油流量 • 扰动:被加热原料油温度、燃料油热值等 返回

  22. 7.3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7.3.1 静态与动态 控制系统的输入有设定作用和扰动作用。 静态(定态):当输入恒定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建立平衡,系统中各个环节将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称为系统的静态特性。 环节的静态特性

  23. 动态:由于输入的变化,输出随时间变化,其间的关系称为系统的动态特性。也就是说,从输入开始,经过控制直到再建立静态,在这段时间中,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变量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

  24. 7.3.2 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当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发生变化后,被控变量(即输出)随时间不断变化,它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称为系统的过渡过程。也就是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对于一个稳定的系统(所有正常工作的反馈系统都是稳定系统)要分析其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常以阶跃作用为输入时的被控变量的过渡过程为例,因为阶跃作用很典型,实际上也经常遇到,且这类输入变化对系统来讲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25. 定值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几种形式(阶跃扰动) • 发散振荡 • 单调发散 • 等幅振荡 • 衰减振荡 • 单调衰减 图7-7 定值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几种形式

  26. 7.3.3 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 单项控制指标(仅适用于衰减振荡过程) 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 综合控制指标 (1)最大动态偏差(emax) 图7-8 最大动态偏差

  27. 最大动态偏差或超调量是描述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最大程度的物理量,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 对于定值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是指被控变量第一个波的峰值与设定值之差。在上图中,最大偏差就是第一个波的峰值为A。 最大偏差表示系统瞬间偏离给定值的最大程度。若偏差越大,偏离的时间越长,对稳定正常生产越不利。要求小。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约束条件的系统,如化学反应器的化合物爆炸极限、触媒烧结温度极限等,都会对最大偏差的允许值有所限制。

  28. 同时考虑到干扰会不断出现,当第一个干扰还未清除时,第二个干扰可能又出现了,偏差有可能是叠加的,所以要限制最大偏差的允许值。因此,在决定最大偏差的允许值时,要根据工艺情况慎重选择。同时考虑到干扰会不断出现,当第一个干扰还未清除时,第二个干扰可能又出现了,偏差有可能是叠加的,所以要限制最大偏差的允许值。因此,在决定最大偏差的允许值时,要根据工艺情况慎重选择。 在设定作用下的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超调量这个指标来表示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的程度,一般超调量以百分数给出。

  29. 超调量定义:第一个波的峰值与最终稳态值之差,即B=A-C,如果系统的新稳态值等于设定值,那么最大偏差就等于超调量。超调量定义:第一个波的峰值与最终稳态值之差,即B=A-C,如果系统的新稳态值等于设定值,那么最大偏差就等于超调量。 图7-9

  30. (2)衰减比n 图7-10 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动态指标。 定义:第一个波的振幅与同方向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 衰减比n:

  31. n>1:衰减振荡。n越大,则控制系统的稳定度也越高,当n趋于无穷大时,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接近于非振荡过程。 • n=1:等幅振荡。 • n<1:发散振荡。n越小,意味着控制系统的振荡过程越剧烈,稳定度也越低, (3)余差 定义: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终了时设定值与被控变量稳态值之差。

  32. 余差是反映控制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稳态指标,一般希望其为零,或不超过预定的范围。余差是反映控制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稳态指标,一般希望其为零,或不超过预定的范围。 图7-11 上图中

  33. 在控制系统中,对余差的要求取决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并不是越小越好。例如储槽液位,余差可大一些;化学反应器的温度控制要求高,余差就要小一些。在控制系统中,对余差的要求取决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并不是越小越好。例如储槽液位,余差可大一些;化学反应器的温度控制要求高,余差就要小一些。 (4)回复时间(过渡时间) 回复时间表示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长短。 定义:控制系统在受到阶跃外作用后,被控变量从原有稳态值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 理论上讲,控制系统要完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需要无限长的时间。

  34. 实际上,被控变量接近于新稳态值的±5%或±2% 的范围内且不再越出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计为过渡时间。一般希望过渡时间短一些。 图7-12、7-13

  35. (5)振荡频率(或振荡周期) 定义:过渡过程同向两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在衰减比相同条件下,周期与过渡时间成正比;振荡频率与回复时间成反比。 其它一些次要指标: 振荡次数:是指在过渡过程内被控变量振荡的次数。 “理想过渡过程两个波”:是指过渡过程振荡两次就能稳定下来。

  36. 上升时间:是指干扰开始作用起到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上升时间:是指干扰开始作用起到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总结: 主要指标有: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在实际的系统中如何确定这些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原则:对生产过程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品质指标应该优先保证。

  37. 例题:某换热器的温度调节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下图7-14所示。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设定值为200℃)。例题:某换热器的温度调节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下图7-14所示。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设定值为200℃)。 图7-14

  38. 解: (1)最大偏差:emax=230-200=30℃ (2)余差: C=200-205=-5℃ (3)衰减比: 第一个波的振幅 B =230-205=25℃ 第二个波的振幅 B’=210-205=5℃ 衰减比: n=25:5=5:1 (4)过渡时间: 过渡时间与规定的被控变量的限制范围大小有关,假设为±2%,就可以认为过渡过程已经结束,那么限制范围为 205×( ±2% )= ±4.1℃

  39. 那么,在新稳态值(205℃)两侧以限制范围为宽度画一区域,只要被控变量不再越出即可。因此,过渡过程为22min。那么,在新稳态值(205℃)两侧以限制范围为宽度画一区域,只要被控变量不再越出即可。因此,过渡过程为22min。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