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研究

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研究. 航海模拟器教研室 张锡海.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单向航道港口随着船舶到港量的增加,由于航道的限制,使得船舶在锚地、泊位滞留情况严重。船舶进出港占用很多时间,导致了港口泊位、门机空闲等船的现象严重,泊位利用率不高,极大的影响了港口正常生产作业,使航道成为港口发展的瓶颈。 利用技术规范进行理论计算,使单向航道在不改变现有航道工程和导助航设施布置前提下,实现双向通航,既节省了国家和企业建设资金,又提高了港口营运能力,解决了较大现实问题,提高整个社会效益。. 研究的内容. 依据理论计算确定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的可能性; 通过航海模拟器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研究 航海模拟器教研室 张锡海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单向航道港口随着船舶到港量的增加,由于航道的限制,使得船舶在锚地、泊位滞留情况严重。船舶进出港占用很多时间,导致了港口泊位、门机空闲等船的现象严重,泊位利用率不高,极大的影响了港口正常生产作业,使航道成为港口发展的瓶颈。 • 利用技术规范进行理论计算,使单向航道在不改变现有航道工程和导助航设施布置前提下,实现双向通航,既节省了国家和企业建设资金,又提高了港口营运能力,解决了较大现实问题,提高整个社会效益。

  3. 研究的内容 • 依据理论计算确定单向航道实现双向通航的可能性; • 通过航海模拟器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 预评价实施风险; • 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应急保障预案; • 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和应急保障预案,以实现现有航道对部分船舶有条件的实施双向通航措施,节省港口建设资金,提高航道利用率,全面提升港口总体运营效益和港口功能。

  4.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研究的关键在于不改变现有航道工程和导助航实施布置的情况下,利用港口现有建设基础和船舶监管手段,实现双向通航,并保证航行安全。 • 主要思路是首先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标准计算利用现有航道水深、宽度、边坡等资源来实施双向通航的理论可能性。 • 其次根据来港船舶的特点确定双向通航船舶的适用范围,利用航海模拟器技术针对不同风流条件、船速等情况进行多次不同吨位间的双向通航模拟试验,以验证其理论可行性,并预先评价其实施的风险性。 • 在实施应用阶段,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应急保障预案。

  5. 航道的有效宽度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规定: 单向航道:W = A + 2C 双向航道:W = 2A + b + 2C 其中:A—航迹带的宽度; b—船舶富裕宽度; C—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

  6. 航道的有效宽度 在不同风流条件下,航迹带宽度A计算如下: A =n·(L sin + B) 式中:n—船舶漂移倍数,可查表求得数值; —风流压偏角 ,可查表求得数值; L—船长(m); B—船宽(m)。

  7.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京唐港现有航道为7万吨级单向航道,全长9350m,底宽180m,底标高-15m,航道边坡比为1:5,底质为沙质。于2006年10月建成投产使用。 根据港区实际统计:2006年、2007年来港船舶中1万吨级以下船舶数量为2511艘和2944艘,分别占各自全年来港总数的69.6%和69%。 这些船舶占用航道时间与大吨位船舶在航道航行时间差不多,使得航道水域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了资源。

  8.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据统计,单向通航时日平均进出港船舶为29.8艘,平均进出港时间为48.3min。 按照目前进出港船舶用时计算,进出港船舶密度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没有再提升的空间,这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京唐港来说,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单向航道的通航能力不足,导致船舶在锚地、泊位滞留情况严重,港口泊位、门机空闲等船现象时有发生,极大的影响了港口正常生产作业。

  9.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双向航道:W = 2A + b + 2C A =n·(L sin + B) 上述公式为两船船型和大小相同情况下双向通航的计算方法,考虑到京唐港到港船舶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大船取散货船型,小船分别取京唐港通航数量较大的散货船和杂货船两种船型。

  10. 京唐港7万吨级航道原设计为单向航道,当采用双向通航时,航道宽度和航迹带推算如下:京唐港7万吨级航道原设计为单向航道,当采用双向通航时,航道宽度和航迹带推算如下: W = A1 + C1 + b + A2 + C2 A1=n(L1 sin + B1)A2=n(L2 sin + B2) 上述公式中,下标“1”表示大船,下标“2”表示小船, b按照大船设计船宽取值。船舶漂移倍数n,查表本港取1.69;风流压偏角 ,查表本港取7°; 采取双向通航后,由于小船吃水较小,故可利用航道边坡来增加航道可航宽度。

  11. 推导出小船船宽计算公式: A2 + C2 B2 = —————————————— n (L2 sin/B2+1) + C2/B2 该式右端虽然含有未知量B2,但长宽比L2/B2作为已知数输入, C2/B2也是已知数,在《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查取(例如0.5、0.75、1.0等)。

  12. A2 + C2 可以根据航道通航水深、两船吃水、富余水深等参数求出。 通航水深: D0=DC + Tide 式中:DC为航道海图水深(本港取15m);Tide为乘潮2小时90%保证率的潮高1.21m。 然后可以得到小船的船长: L2 = B2· (L2/B2)

  13. 对于京唐港7万吨级航道(有效宽度180m),如果大船为5万吨级及以下,利用航道边坡以扩大航道可航宽度: WS1=5 X (D0-T1-UKC1) 则 W1=(b+A1+C1)-WS1 W2=W- W1=180- W1 小船一侧航道可利用边坡宽度为: WS2=5 X (D0-T2-UKC2) 至此得到: A2 + C2 =W2+WS2 富余水深UKC1和UKC2均按照各自吃水的10%取值。

  14.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计算时的步骤: 1.首先选定大船吨级,按7万、5万、3.5万和2万吨级散货船四种情况计算,在《规范》附录中查出其设计船长L1、船宽B1和载重吃水T1的大小; 2.大船按重载状态计,分别算出大船的航迹带宽度A1及其与航道底边的富余宽度C1; 3.预先估计小船吃水T1,然后计算小船的航迹带宽度及其与底边的富余宽度和A2 + C2 ; 4.计算小船船宽B2,再计算出小船船长L1; 5.如果预估小船吃水T2不合理,则重新选择小船吃水T2,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合理为止; 6.查《规范》附录,确定小船吨位。 7.根据上述计算步骤,编制计算机程序。

  15.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 通过计算得出:理论上在京唐港航道利用航道边坡情况下,2万吨级散货船在风、流压偏角不超过7°时,可以与2万及以下散货船或杂货船、集装箱船实施双向通航且风险较小。 • 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航道情况、通航环境、船舶载货等情况,利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多次不同吨级船舶间的实验,以验证双向通航理论在不同情况下的通航风险。 • 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条件下,2万吨级船舶与2万吨级以下船舶双向通航时风险较小,在流速1kn,风力6级,船速不超过8kn情况下,只要驾引人员谨慎操纵,基本可以安全进行。

  16. 以京唐港为例论证 • 实践应用中的成效: 2008年,京唐港单向航道实施双向通航后,船舶日进出量由29.8艘次提升到39.9艘次,船舶进出港效率提高33.9%,进出港船舶中68%实现了双向通航,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这使得京唐港在没有增加泊位、没有改造航道基础工程的情况下,2008年吞吐量完成7645万吨,同比07年的4725万吨增加了61.8%,港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船方、货方减少了船舶压港、货物滞留的损失。 • 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其他单向航道的港口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