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选择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陈旭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chenxy@nenu.edu.cn 18686692988. 教学方式选择的核心理念 —— 为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 教师通过什么使学生获得发展的?. 案例 1 退位减法. 一、基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方式 潜在水平

sol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选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陈旭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chenxy@nenu.edu.cn 18686692988

  2. 教学方式选择的核心理念 ——为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 教师通过什么使学生获得发展的?

  3. 案例1 退位减法

  4. 一、基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方式 潜在水平 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

  5. 什么是现有水平?如何检测? 什么是潜在水平?如何检测? 每个人的现有水平的差异? 每个人的潜在水平的差异? 开发人的潜能的途径和方法?

  6. 二、基于儿童世界的教学方式 案例:比多比少 儿童的已有经验 儿童的语言(二年级的学生听不懂话、 四五六年级不会交流) 儿童的兴趣(奥赛)

  7. 三、基于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风格的教学方式 形成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 主体教育理念 情境教育理念 交往教育理念 自然教育理念 合作探究教育理念 自学引导教育理念 教师主导教育理念 教学风格:权威型、逻辑型、幽默型、情感型、 表演型、启发型、活泼型、沉稳型

  8. 四、基于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 问题:一堂课讲多长时间好? 怎么导入好? 哪种交通工具好? 案例: 附小的“园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探究法 高中的古诗文课——讲授法

  9. 教师讲授——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学生自学——自主性、独立性、自觉性 讨论辨析——启发性、多维性、发散性 读书理解——解读文本、个性阅读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引导探究——质疑意识、探究能力 体验生成——自我体验、有效生成 实际训练——技能训练、解决问题

  10. 五、基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 案例 (-3)X(-4)=?

  11. 教学即交往,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 教学交往即人与人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

  12. 交流——理解——发展 构建交往平台 分享意义理解 实现共同发展

  13. 六、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方式 案例 解决问题

  14. 预设: 传统教学的预设——固定的、文本的、模式化的 有利于生成的预设——目的性、弹性、空间性

  15. 生成: 所谓的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要点: 1、弹性预设 2、真实的教学过程 3、生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4、基于不同的教学情境 5、自主建构

  16. 生成的起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生成的动力——交往互动 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生成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成的动力,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学即交往 生成的目标——共同发展

  17. 谢谢!

  18. 2010/10/29 东北师大 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团队高级研修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