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8 Views
戲劇賞析. 京 劇. 指導老師: 陳碧貞 班 級: 四工二乙 學 生: 洪菁芬 39415099 許瓊文 39415097 陳建霆 39415066 林秀娟 39415088 韓玉貞 39415089 王沛茹 39415098 邱聰源. 目 錄. 前言 京 劇 的 行 當 與 臉 譜 京劇表演藝術的特點 四公五法. 前 言.
E N D
戲劇賞析 京 劇 指導老師:陳碧貞 班 級:四工二乙 學 生:洪菁芬39415099 許瓊文39415097 陳建霆39415066 林秀娟39415088 韓玉貞39415089 王沛茹39415098 邱聰源
目 錄 • 前言 • 京 劇 的 行 當 與 臉 譜 • 京劇表演藝術的特點 • 四公五法
前 言 • 京劇,又叫,“京戲”、“平劇”、“國劇”,它是中國傳統名劇,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陸續進北京演出,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道光以後,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員程長庚以唱徽音、二黃著稱,隨著湖北漢調演員餘三勝等進京搭入徽班,又帶來被稱為“楚調”的湖北西皮調,促成由徽調與漢調合流的“皮黃”唱腔的形成。京劇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
生 行 •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畫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只是略施粉墨,以達到美化的效果,所以稱作俊扮。
生 行 • 老生:因為老生都是掛鬍子的,所以老生又叫鬚生 或鬍子生。鬍子在京劇有個專門名詞 叫「髯 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從表演的角度劃分,老生又可以分唱工老生、做工老生和武老生。 • 紅生:指臉上勾紅臉,用紅色塗成臉譜的老生。
生 行 • 小生:扮演年輕的男性角色。扮相一般,比較清秀、英俊。表演上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真假聲兼用。假嗓是一種經過特殊訓練的發聲方法,聲音聽起來比較尖細。小生又分文武兩類。文小生還可再分,如紗帽小生,一般演作官的年輕人,大 部分是文人。扇子生,手拿一把扇子,以此表現人物的風流瀟洒、文質彬彬,大多是愛情戲的人物。翎子生,頭上插兩根長長的雉尾,作為裝飾品。常表現英武的青年,扮相英俊。武小生又再分成穿長靠的武小生、短打的武小生兩類。
生 行 • 武生:專演擅長武藝的角色,也分成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 • 娃娃生:專門演兒童一類的角色。
旦 行 旦扮演各種不同身份、年齡、性格的女性角色。其中又分成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等幾類。 • 青衣:又叫正旦。按照傳統,青衣在旦行是最主要的一類。扮演的一般是端莊、嚴肅的青年或中年女性,比如賢妻良母、節婦烈女等。在服裝上,青衣 穿青褶子較多,所以青衣也被叫作青衫。
旦 行 • 花旦:花旦扮演性格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的年輕女性,大多穿短衣裳,像短褂子、短褲子或者是短襖、短裙。穿長衣服時則一定有色彩鮮豔的圖案。 • 花衫:花衫這一名稱出現的比較晚,大約產生在20年代。花衫把青衣、花旦的表演融為一爐,不再只是重唱或重做,而是唱做並重。
旦 行 • 武旦:武旦扮演的多是一些精通武藝的女性。武旦也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一般不騎馬。另一類則是長靠武旦,穿長靠,頂盔貫甲,一般要騎馬,手拿一把尺寸比較小的刀,所以也叫刀馬旦。 • 老旦:扮演老年婦女。
淨 行 由於淨在臉上勾畫一些彩色的臉譜,所以又被稱作花臉。一般扮演男性角色。淨又可分為正淨、副淨、武淨三大類。 • 正淨:也叫大花臉,表演時一般以唱工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臉。
淨 行 • 副淨:包括架子花臉和二花臉。二花臉的表演風格近似丑角,有時候還扮演一些詼諧、狡猾的角色。 • 武淨:又叫武二花、摔打花臉,重視武打,對唱念則不太講究。
丑 行 • 丑,也叫小花臉、三花臉。這是從淨行的大花臉、二花臉排下來的。丑可以扮演壞人,也可以扮演正直 、善良的好人。可以演陰險、狡猾、自私的人,也可以演機警、伶俐、幽默的人。在傳統戲,下層老百姓,如漁夫、差役等,常常由丑角來扮演,他們在性格上往往具有滑稽、活潑、樂觀的特點。丑又可分為文丑、武丑兩類。 文丑 武丑
其他行當與臉譜 刀馬旦 潑辣旦 丑婆子
綜合性 • 京劇表演藝術的特點,首先是綜合性。京劇表演是唱、念、做、打 的綜合。唱,即演唱。念,即唸白。唸白又分成韻白和京白兩種。韻白在湖北、安徽話的基礎上加工而成,是音樂性很強的朗誦,半文言,比較文雅,有身份的人一 般用韻白。如果一個人窮而有志,也可以用韻白。京白是在北京話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朗誦語言、具有乾淨、利落、爽快的特點。在劇本,一般是身份低的人使用。做,包括身段、眼神、獨舞、群舞等,其中有純粹的舞蹈,但多數是把日常生活的動作舞蹈化。打,即是武術、雜技的舞蹈化,用以表現競技或戰鬥場面。
虛擬性 • 京劇表演中,人的動作、自然環境多是虛擬的。京劇的表演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 在虛擬性動作中,有一部分是模擬生活的,如開門、關門、喝酒等等。這些動作和生活的本來樣子相似。還有一部分,也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則是經過概括、美化、誇張的舞蹈組合。它們和生活本身有較大的差異。比如趟馬,在京劇常用來表現策馬疾行的情節。它由圓場、轉身、揮鞭、勒馬等一系列動作組成,既有生活的影子,又不同於生活。演出時演員便借助這一套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情、神態。
虛擬性 • 京劇舞台的表演環境也是虛擬的,比如開門、開窗,舞台上並沒有真正的門窗;演水中行船,台上沒有水也沒有船,而是通人的表演來實現的。在京劇表演中,環境帶在人物身上。人物上場,隨人物的表演,環境便也具體化了。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來聯想、想像,從而把握故事發生的情境。 • 在舞台上,京劇總是突出表現最主要的東西,瞬間的思慮可以用大段的唱白來表現,而漫長的道路可以用舞台上走兩圈來暗示。演員在台上轉一圈就可以是走過了千山萬水。而相距遙遠的、同時發生的兩件事,也可以同時出現的舞台上。
程式化 • 京 劇 表 演 藝 術 的 第 三 個 特 點 是 程 式 化 。 所 謂 程 式 化 , 指 的 是 許 多 來 自 生 活 的 動 作 被 舞 台 化 、 定 型 化 , 形 成 一 定 的 規 範 , 為 所 有 演 員 遵 循 , 也 為 觀 眾 所 接 受 、 熟 悉 。 比 如 演 出 中 要 表 現 一 個 人 死 了 , 或 由 於 驚 嚇 、 悲 痛 、 絕 望 而 引 起 的 昏 死 , 一 般 就 要 用 一 個 叫 「 僵 屍 倒 」 的 程 式 來 表 現 。 表 演 「 僵 屍 倒 」 的 動 作 時 , 演 員 腰 腿 挺 直 , 背 朝 下 ( 有 的 向 前 撲 ) , 整 個 身 體 像 僵 屍 一 樣 硬 硬 地 摔 倒 下 去 。
誇 張 • 京 劇 表 演 的 第 四 個 特 點 是 誇 張 。 京 劇 表 演 是 對 現 實 生 活 的 一 種 概 括 、 美 化 和 誇 張 。 京 劇 表 演 中 的 形 體 動 作 都 是 非 常 誇 張 的 。 即 使 一 個 生 活 中 很 簡 單 的 動 作 , 如 以 手 指 人 , 到 了 京 劇 中 , 也 變 成 眼 神 、 手 指 互 相 配 合 的 一 組 動 作 。 京 劇 的 台 詞 , 在 語 言 、 語 調 、 節 奏 上 也 是 誇 張 的 , 和 普 通 說 話 不 一 樣 。 可 以 說 誇 張 貫 穿 在 整 個 京 劇 表 演 中 。
何謂【四功五法】? • 京劇界有一句內行話,叫做「四功五法」,你知道什麼是「四功」?什麼又是「五法」嗎?又為什麼要有「四功五法」呢? • 所謂「四功五法」是指演員的基本訓練而言,因為京劇是結合戲劇、音樂、舞蹈、特技的綜合表演藝術,因此京劇演員必須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才能登上舞台,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夫,舞台上就看不到精彩動人的表演。
四 功 • 所謂「四功」是指「唱唸做打」。京劇既然是戲曲,自然必須要唱(唱腔),而且要唱得好聽;舞台上的角色必須講話,那演員就要唸(唸白)了,而且要唸得抑揚頓挫;除非劇情中需要,否則演員不能面無表情,那就必須做戲(表演)了,而且要做得感人;舞台上的角色如果身懷武藝,就會有開打(武打)的場面,而且要打得乾淨俐落。
五 法 • 所謂「五法」是指「手眼身步法」。「手」是指手勢、「眼」是指眼神、「身」是指身段動作、「步」是指台步,而「法」就是上述各項技術的協調運用,也就是說,演員的一舉手、一抬足,甚至一個眼神都必須很講究,不僅要切合人物身份,更要有美感。
參考文獻 • http://www.crazyhill.com/hung/cciv/cciv19.htm • http://www.novelhall.org.tw/arthur/chineseopera/crol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