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改革开放后的体育

改革开放后的体育. 大幕徐启的体育改革. 一、 体育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1 、重返奥运会大家庭 从 1972 年开始我国陆续加入或重返各种国际体育组织。 1978 年国际田径联合 会解决我国会籍问题、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席位也得以恢复(奠定基础)。 1979 年恢复奥运会合法席位 。 2 、 被重新整合、强化的 “ 举国体制 ” 。 1979 体工会:要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 1980 年按照 “ 以奥运会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做了部署. ① 调整运动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比赛的国际项目搞上去

sol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改革开放后的体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改革开放后的体育

  2. 大幕徐启的体育改革 一、体育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1、重返奥运会大家庭 从1972年开始我国陆续加入或重返各种国际体育组织。1978年国际田径联合 会解决我国会籍问题、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席位也得以恢复(奠定基础)。 1979年恢复奥运会合法席位 。 2、被重新整合、强化的“举国体制”。 1979体工会:要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 1980年按照“以奥运会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做了部署

  3. ①调整运动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比赛的国际项目搞上去①调整运动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比赛的国际项目搞上去 • ②为把准备全运会与奥运会任务一致起来,拟在1983举行第五届全运会,项目向奥运会靠拢。 • ③改革完善训练体制。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建立层层衔接的训练网。决定办好体育学院,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 为我国八十年代初在世界体坛迅速崛起提供了一条最简捷实用的途径。中国体育健儿以一系列骄人的战绩震惊了世界。(体育热)

  4. 举国体制创造竞技 体育辉煌 原因 认识 1985年确立 ”体育强国“ 战略目标 认识片面性,举国 体制优越越夸大 寻求举国体制与体 育社会化结合 导致

  5. 3、武术的挖掘、整理与推广 措施 • 1979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全国武术交流大会 • 1980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布置任务。 ①首先摸清家底,编辑出版《中华武术拳械录》。②通过”三献活动,挖掘大 量传世之宝③摄制大量技术录像④锻炼一只武术挖掘队伍 • 1986成立中国武术研究院 • 1987年多次举办全国性的武术学术研讨会。提出改进训练和竞赛制度,使技 术规范化和竞赛规则统一化。第六届全运会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取得成绩 • 1990年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一直为进入奥运会努力。 • 有我国牵头的国际武术组织逐渐形成1990年亚运会期间、国际武术联合 会成立。 • 武术作为一个国际性竞赛项目开始形成。确立了以长拳、南拳、太极 • 拳刀、剑、棍七个套路项目为统一竞赛内容的竞赛规程和制度,后又 • 增加了散手。

  6. 4、学校体育工作喜中有忧 • 1978年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性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对16省市20多万名7-25岁的正常汉族学生进行了23项指标的测试。(初步摸清)----提供依据 • 1981年在大、中、小学设立健康卡片制度 • ------深入持久把握规律 • 1985年又一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研,发现与日本学生的差距缩小,但也 发现学生出现身长体轻,身高增长的同时,体质增长不明显。以后每10年至12年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7. 扬州会议颁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扬州会议颁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 • -------为全面恢复、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拉开帷幕、 • 加速体育师资培养,扩大现有体育系、科的招生;在部分师院和综合大学设立体育系、科,中等师范学校增加体育班 • 召开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验交流大会,随后颁发《体育传统学校试行办法》,体育传统学校涌现。-----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坚实基础 • 颁发《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使课余训练规范化、系统化 。 • 喜:八十年代学校体育工作既是全面恢复走上正轨的阶段,注重调查与科研 ,逐步向科学化、系统化迈进。 • 忧:高考恢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体质增强;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没有注重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性的心理感受,体育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8. 二、体育社会化改革 • 1、训练体制---立足社会化 • 提出以社会化为突破口,以训练竞赛为重点”改革方向 • 充分发挥社会办体育积极性;缩短展现、突出重点;改革国家队组建形式和选拔制度;有偿训练。 • 2、群众体育发展新势头 • ⑴ 观念转变自发性群众体育 活动 • 社会上出现气功热、武术热、老年迪斯科热、健美操热、交谊舞热、台球热、围棋热、保龄球热、高尔夫球热

  9. ⑵农村体育 • 文化站、农民运动会 • ⑶少数民族体育 • 全国性运动会、各民族节日进行传统体育 • 如:草原地区的“草原赛马大会”、云南的“火把节” • ⑷职工体育

  10. 3、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 • 业余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办体育积极性提高 • 走体教结合的路子:重点体校改为体育中学,体委、教委双重领导。 •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

  11. 走向里程碑的体育改革 • (一)北京申办奥运会 • 1、首次申奥 • 亚运成功,众盼奥运 • 两年申奥历程(1991-1993) • 成立奥申委;广交朋友,争取支持:民族凝聚力:《申办报告》蓝图 • 结果与思考 • “巨人之间的竞争”;43:45两票之差与悉尼 • 北京不是失败者,表现卓越,收获可贵。

  12. (二)“足球突破口”与体育职业化改革 • 1、足球职业化 • 背景:近代远东运动会,曾是亚洲足坛的老大,八十年代没有明显提高,九十年代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蓬勃发展,与欧美对抗只能走职业化道路。

  13. 足球改革基本内容 健全各级足球协会组织、管办分离 建立俱乐部体制 分层次分级别的管理制度 抓后备力量“从娃娃抓起 实行主客场形式的足球联赛制度 分层次分级别管理

  14. 建立俱乐部体质(与市场经济适应) 足球改革的成绩 足球市场得到开发、青少年女子足球投入加强 实体化足球协会建立 调动积极性比赛质量提高 青少年足球空前普及 足球影响力提高 为其他体育项目提供宝贵经验

  15. 存在问题:打假球 ,黑哨,赛风不正。 • 2、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全面展开 • 篮球:甲级联赛、CNBA、CBA、CUBA • 乒乓:双轨制,运动员可有双重身份 • 排球:较艰难,大胆实行每球得分制

  16. (三)两刚要的颁发 • 1、全民健身计划 • ⑴提出背景: •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国取得优异成绩促进人们对“全民健身战略的进一步关注。 • 现代化健身对劳动者素质提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增进国民身心健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认务。提出”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 ⑵内容: • 面临的形式:体育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 • 目标和任务: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 对象和重点:全体人民为对象,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17. 对策和措施: • A、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体育工作重点 • B、加强宣传工作 • C、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群众体育竞赛制度、 • D、充分发挥运动竞赛的杠杆作用 • E、想成社会化全民健身网络,建设社会体育骨干队伍 • F、广开资金渠道、开发体育市场,建设群众体育场地设施 • G、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体育健身方法。 • 实施步骤: • 1995—2000相当“九五”期间 • 2001-2010年相当“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18. 2、《奥运争光计划刚要》 • 背景:国内外竞技体育发生较大变化,提出挑战。我国竞技项目发展不平衡。 • 目标 • 体制、机制改革目标 • 基础实力目标 • 实力表现目标 • 措施 • 调整奥运会竞赛项目发展的总体布局 • 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强对抗的国家队体制 • 加强科学训练,向管理和科技要成绩 • 造就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19. 实施2000年后备人才功能 • 建立效益投资体系 • 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 重要意义: • 是落实奥运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 • 是满足民族心理、衡量竞技体育工作成绩的需要 • 是解决资源短缺、保护奥运项目发展的需要

  20. (四)学校体育改革 • 1、体育课教学改革 • ① 颁发体育教学大纲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 • 强化理论知识教学;加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加强体育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体育与卫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②体育教材建设 • 编写体育课本 • ③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 • 学科累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 • ④ 多种教学模式改革 ③

  21. 2、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 • ①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 • 1994年《关于开展“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活动的通知。 • ②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 • ③“奔向21世纪”象征性长跑 • ④中小学幼儿广播操的创编与推广 • ⑤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 ⑥举办全国大、中小学运动会

  22. 3、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 教师培训进修 • 4、科学研究成果

  23. 新时期的体育 • 1、北京再次申奥 • 时机:经济建设取得取得长足进步,国际政治地位提高, 综合国力增强(1998) • 历程:基本工作;申奥口号提出“新北京,新奥运”;全面参与(京城、各地、政府与各界支持) • 结果:2001年7月13日梦圆莫斯科。

  24. 2、《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出台、2、《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出台、 • 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全民参与体育健身,提高国际体坛竞争力,推进体育进步,逐步实现体育现代化努力奋斗。 • 3、体育科学研究成果 • 奥林匹克运动、体育经济、心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学、国民体质研究。 • 4、体育产业新进展 • 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中介市场、彩票市场

  25. 5 、学校体育改革的新举措 • ⑴制定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 • 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 • 理念:注重对教学内容选择、注重评价、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 思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为学习领域(5个);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6级) • 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发

  26. 6、社会体育新景象 • 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亿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亿万职工和老年人健身活动;扶贫济困的“血碳工程;全国亿万群众健步走

  27. 7、竞技体育新成就 • 国家足球挺进世界杯 • 成功举办并参加21届世界大运会 • 第9届全运会圆满成功 • 19届冬奥会实现金牌突破 • 釜山亚运会第六次蝉联第一 • 雅典奥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 • 第10届全运会改革创新 • 成功举办奥运会

  28.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