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39 Views
清代台灣婦女生活. 台灣社會形成. 台灣是個移墾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由大陸而來的漢人:閩南人、客家人 台灣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嬤」、「有番仔媽,無番仔公」 男女結構嚴重失衡:「娶一個某,介贏三個天公祖」 羅漢腳:械鬥、娶原住民女子. .. .台灣羅漢腳. 台灣婦女婚姻關係. 傳統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傳宗接代 特重聘財 :因早期男多女少,有女之家「奇貨可居」,且當時環境艱困,對經濟條件在意 「有金不足而勒不嫁者,有金已盡、貧不能嫁而愆期者,於是有貧而終身無婦者。」 女子出嫁當日有很高的地位,「一生人一回上大」 「嫁某子像著賊偷」、「賠錢貨」. 特殊婚姻.
E N D
台灣社會形成 • 台灣是個移墾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由大陸而來的漢人:閩南人、客家人 • 台灣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嬤」、「有番仔媽,無番仔公」 • 男女結構嚴重失衡:「娶一個某,介贏三個天公祖」 • 羅漢腳:械鬥、娶原住民女子
. .台灣羅漢腳
台灣婦女婚姻關係 • 傳統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傳宗接代 • 特重聘財:因早期男多女少,有女之家「奇貨可居」,且當時環境艱困,對經濟條件在意 • 「有金不足而勒不嫁者,有金已盡、貧不能嫁而愆期者,於是有貧而終身無婦者。」 • 女子出嫁當日有很高的地位,「一生人一回上大」 • 「嫁某子像著賊偷」、「賠錢貨」
特殊婚姻 • 招婿:為傳宗接代 • 招夫:招夫之女為已婚守寡婦人,寡婦留在夫家招夫。招夫養夫 • 招出婚:女子雖仍出嫁於夫家、居於夫家,但附有若干條件,如嗣續、扶養、葬祭等。 • 養媳:撫養異姓幼女,到達適婚年齡後再與兒子婚配。台灣養媳制度盛行。 • 「揀做堆」、「有頭對」、「無頭對」 • 蓄妾
家庭生活 • 家居勞務:台灣是移墾社會,婦女除了家事及女紅外,還要下田幫助荒地的開發。「澎湖婦女臺灣牛」 • 纏足之苦:除客籍婦女外,大部份的漳、泉婦女都有纏足,終日勞動,甚為不便 • 母權在家庭具有特殊意義:當家中無男性尊長之時,婆婆等成年婦女可以掌握全權,但身份上仍是「代理家長」。
社會活動 • 戶外活動:基本上不允許隨便出門 • 參與結拜:台灣盛行械鬥事件,使結拜風氣興盛,一般多以成年男子為主,但婦女之間亦有。 • 宗教信仰:媽祖信仰、椅子姑、冬新娘仔、關三姑,盛行於婦女之間。 • 接受教育:馬偕於淡水創辦女學堂
禮教規範 • 邊陲地區:兩性失衡,傳統道德規範較弱 • 台地多娼: 「天下無恥之人莫如臺地婦女之甚」 • 貞節牌坊:貞孝節烈 (1)貞婦 (2)貞婦 (3)孝女 (4)孝婦 (5)節婦 (6)烈婦 (7)烈女 • 旌表:賜匾,建坊,入節孝祠 • 官方的旌表方式:對於台灣民風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日治時期臺灣婦女 • 馬關條約:1895年割讓台灣 • 解放纏足:1915年規定解放纏足,視同犯罪,斥責羞辱,相較於中國,台灣的纏足很早就得到「解決」。 • 1915年10月的戶口調查結果顯示,總計有高達476,016名台灣婦女被註記為「解纏」。 • 開始較普遍的接受教育
傑出台灣婦女 • 台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 • 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 • 台灣共產黨成立人:謝雪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