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80 Views
女性教職員的角色壓力與 工作 ─ 家庭 衝突關係 之研究. 班級:人資一甲 學號: m99y0103 姓名:陳怡樺 任課老師 : 黃峰蕙 博士.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過去的傳統社會呈現「男主外、女主內」的現象,然而現今隨著教育普及、知識水平的上升,以及女性意識抬頭, 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已是常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09a) 統計資料顯示,在 2009 年我國女性勞動力人口達 473.7 萬人,較 20 年前增加 50.0 %,其中 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達 49.6 %。.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E N D
女性教職員的角色壓力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之研究女性教職員的角色壓力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之研究 班級:人資一甲 學號:m99y0103 姓名:陳怡樺 任課老師:黃峰蕙 博士
研究背景與動機-1 過去的傳統社會呈現「男主外、女主內」的現象,然而現今隨著教育普及、知識水平的上升,以及女性意識抬頭,女性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已是常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9a)統計資料顯示,在2009年我國女性勞動力人口達473.7萬人,較20年前增加50.0%,其中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49.6%。
研究背景與動機-2 女性即使已進入工作職場上,依然要承擔較多的家務工作,這樣的狀態使得她除了要應付職場工作外,更要分神處理家務,甚至可能會因為生兒育女而中斷工作。 因此本研究欲了解,職業婦女身處在工作與家庭間,如何調節適應兩者相互產生的衝突,並進一步的探討這些衝突是否會影響其生活品質。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其研究的目的為: (一)探討女性教職員面臨角色壓力的情形。 (二)探討女性教職員面臨工作壓力的情形。 (三)探討女性教職員面臨家庭壓力的情形。 (四)分析工作壓力與家庭壓力對女性教職員 所造成的工作─家庭衝突之現象。
文獻回顧-1.2 由此研究得知: 女性教師在不同角色間互換,除了角色衝 突外也有權利分配的問題。在環境中具有較多 資源的成員,就擁有較多的權力,而權力較少 者,相對的就需在配合他人期望與自我價值判 斷中找尋平衡點。當權力分配不均時,衝突便 產生。
文獻回顧-2.2 由此研究得知: 私立園所的教師其專業較一般教師容易被家長所質疑,但家長又不願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點,因此對私立園所會投以較高的關注,在無形中造成園所、教師的壓力。 教師為了減輕這些無法消除的壓力,只好投入更多的精力,相對地就會減少對家庭的投入,此時便會產生工作與家庭間的衝突。
文獻回顧-3.2 由此研究得知: 根據Pleck(1977,1985)認為女性較容易將家庭問題帶入工作中,但此研究結果顯示,只要女性所從事的工作已脫離性別差異,此現象將大幅降低。 而婦女發生工作─家庭衝突多數的原因,是擔心家中的小孩或父母未能受到良好的照顧,因此公司附近設有托兒所或托老院,將有助於女性員工更專心於工作上。
文獻回顧-4.2 由研究得知: 兩性的平等不應只有經濟獨立,更需要有成熟的EQ,共同協調、溝通與包容,最重要的是能接受對方的成就可能高於自己,以欣賞取代打壓與限制,以鼓勵與支持代替責難與否定。 兩性關係應是多重的,有時像父女、有時像母子、有時像同事。角色變化愈流暢,愈能化解職家衝突。
文獻回顧-5.2 由研究得知: 幼稚園教師對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會因不同背景而有不同的感受。以婚姻狀況而言,未婚者比已婚者在教學自主方面更易感受到工作壓力。而幼稚園教師在面對工作壓力時,多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壓力的挑戰,並採取適當的因應方式,以舒緩工作壓力帶來的不適應感。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架構有: (1)工作壓力源包括,工作自主性缺乏、角色模糊及 工作負荷三個變項。 (2)工作投入為一獨立變項。 (3)家庭壓力源包括,家務壓力源、配偶壓力源及親 子壓力源三個變項。 (4)家庭投入包括,家庭活動投入及家庭生活滿足感 二個變項。 (5)工作-家庭衝突包括,工作干擾家庭、家庭干擾工 作及工作家庭相互干擾三個變項。
研究假設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提出的 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1:工作壓力源對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相關。 假設2:工作投入對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相關。 假設3:家庭壓力源對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相關。 假設4:家庭投入對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相關。
問卷設計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來探討女性教職員的角色壓力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之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包括了:工作壓力源、家庭壓力源、工作投入、家庭投入以及工作家庭衝突量表。 兩表尺度皆為李克特的五點量表,選項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2009a〉。女性勞動力的崛起。社會指標統計年報,頁75-78。 行政院主計處〈2009b〉。工作與家庭。社會指標統計年報,頁79-83 田秀蘭、莊惠美(1998) 篇名:女性國小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分析─以屏東女性教師為例。中華輔導學報,第6期,1998,頁231-266。 吳美連(1998)。高成就婦女的身心特徵、壓力知覺與工作─家庭衝突之探討。中原學報,第26卷第2期,1998,頁1-10。
參考文獻 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芬、歐慧敏(2009)。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幼兒教育研究,第1期,2009,頁144-178。 程芸生(2007)。職家衝突: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 與衝突感受之性別差異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嫆(2004)。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參考文獻 Pleck, J.(1985). Working Wives/Working Husbands, Beveriy Hills: Sage. Pleck, J., Staines, G., & Lange, L.(1978).Work and family life: First report on work-family interference andworker’s formal child care arrangements. From the 1977 quality of employment survey, Working Paper II, Wellesley Colleg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 Cambridge, MA,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