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1.18k Views
綠建築. 組員: 4980C023 張詠華 4980C027 陳思岑 4980C060 李怡葶. 目錄. 摘要 計畫概述 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九大指標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物理現象 參考資料 工作分配. 摘要.
E N D
綠建築 組員:4980C023 張詠華 4980C027 陳思岑 4980C060 李怡葶
目錄 • 摘要 • 計畫概述 • 綠建築標章 • 綠建築九大指標 •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 物理現象 • 參考資料 • 工作分配
摘要 • 世界各地的都市發展的越來越快;地球暖化的趨勢也越來越嚴重,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而現在全球開始注目環保這個議題,最受注目的就是綠建築。其目的就是“花費最少的資源建造,產生最少的廢棄物”,也就是環保的建築工程。我們選擇製作的是商業類的活動博物館,不但要以環保的觀念來教育下一代,還可以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 • 我們運用網路以及圖書館來收集資料。擷取我們能力所及的部份來做設計以及統合歸納所有人的意見。從資料當中,我們了解到綠建築設計的三大原則:減少資源消費、減少生態負擔、改進室內環境品質。海埔地的地質為近世紀沖積層,土壤因為受到氣候及地形的影響,鬆軟有鹽性,通氣良好,適合各類生物生存。要如何達到與生態共存又不會將海埔新生地破壞殆盡也是我們探討的主題之一。
計畫概述 • 台灣是一座美麗的寶島,旁邊的澎湖群島更是旅遊觀光的盛地。隨著地方上觀光產業越來越發達,就會建造越來越多的房子,這時建造的建築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個建築物採光、通風不好或是使用一些不環保的建材,那就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相當大的汙染,相對的,一個地方上的工業汙染也會日漸增加,這時如果沒有好好的重視環保這個議題,相信美麗的桃花源就會逐漸消失。 • 我們做綠建築的目的最主要就是希望可以好好教育下一代節能省碳的重要性,還要可以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起飛,所以我們以環保的建材來營造觀光景點的主題館,而主要的環保建材有太陽能板、採光良好的落地窗、二段式省水馬桶等,主要以太陽能來發電,利用落地窗達到百分百的採光,和百分百利用水資源。用這些環保的建材,來推廣綠建築,讓大家知道綠建築的好處。 • 如果我們都以綠建築來建造我們的建築物,一年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電能更可以減少溫室效應的產生,所以如果大家都能好好的響應綠建築這項政策,不但是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環境可以生存,更能帶動更大的經濟效益。
綠建築標章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鼓勵興建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特委請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於八十八年九月一日正式公告受理「綠建築標章」申請,標章之核給須進行綠建築七大指標評估系統之評估,包括基地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經綠建築標章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可發給標章,評定為綠建築。然而,隨著「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的檢討更新,決定於七大指標系統外,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指標。藉此將使綠建築由過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的積極定義。 • 綠建築標章之推動在我國分成候選綠建築證書與綠建築標章,綠建築標章為取得使用執照或既有合法建築物,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頒授之獎章。候選綠建築證書則為鼓勵取得建造執照但尚未完工領取使用執照之新建建築物,凡規劃設計合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標準之建築物,即頒授候選綠建築證書,為一「準」綠建築之代表。
綠建築九大指標 • 綠建築依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大指標群之方向,可分為九大指標來評估。
綠建築九大指標 • 生物多樣性指標 包括了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生態邊坡 / 生態圍籬設計、多孔隙環境、生物系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綠建築九大指標 • 綠化指標 包括了生態綠化、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綠化防風技術主要是綠化建築物空地、屋頂、陽台、建築立面。
綠建築九大指標 • 基地保水指標 包括景觀貯留後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人工地盤貯留主要是利用土地涵養水分,生態水循環。
綠建築九大指標 • 日常節能指標 包括風向與氣流之運用、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太陽能之運用主要是能夠減少建築物耗能。
綠建築九大指標 •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包括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主要是減少建築產業之二氧化碳排放量。
綠建築九大指標 • 廢棄物減量指標 包括再生建材利用、土方平衡、營建自動化、乾式隔間、整體衛浴、營建空氣污染防制主要是減少建築產業產生之廢棄物。
綠建築九大指標 • 室內環境指標 包括室內污染控制、室內空氣淨化設備、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生態建材、預防壁體結露 / 白華、地面與地下室防潮、調濕材料、噪音防制與振動音防制以便能夠評估通風換氣、隔音、採光、室內裝修、室內空氣品質。
綠建築九大指標 • 水資源指標 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用與植栽澆灌節水主要是能夠減少及回收建築物用水。
綠建築九大指標 •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包括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場改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與廚餘堆肥以便能夠管制建築物污水垃圾量。
建築物立面圖 園區配置圖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 園區配置圖 公園內安置種類不一的樹木,設置兩個涼亭讓遊客休息欣賞風景使用。停車位設置在建築兩旁。
1F立面圖 1F配置平面圖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 1F配置平面圖 • 青綠色的區塊:代表著透光玻璃,另設有高窗以利通風。 • 深藍色的區塊:回收再生建材外牆面材。 • 大門一進去即是面對整棟建築物最大的舞台展市場地,有為遊客播放澎湖特色的影片介紹的時間,也有安排活動團體表演。舞台上方中空,高達2樓的玻璃透光,為整棟建築帶來最佳的採光與通風。一旁的服務台,提供當地旅遊資訊詢問服務。另外設有自助餐聽以及販賣部,提供遊客休息吃飯的地方,也可在販賣部購買到當地的紀念品等。美食餐廳也能替當地旅遊增添一新一觀光景點。展示區設有小型造景以及澎湖生態認識的展示牆。倉庫則擺放桌椅以及備用糧食或著緊急用設備。廁所則全面採用省水器材以節省工作人員以及遊客的用水,廁所使用二段式省水馬桶。洗臉盆則採用手壓自閉龍頭。
2F立面圖 2F配置平面圖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 2F配置平面圖 • 1.青綠色的區塊:大塊透光玻璃。 • 2.紫咖色的區塊:回收再生建材外牆面材。 • 二樓可從4方的樓梯上來。走廊設有鐵扶手可供遊客欣賞整個園區的景致。還附有投幣式望遠鏡可以看到遠方的海邊風景。二樓左邊區塊,全部設置展示區。以各種不同的生態主題做分隔,讓遊客可以親身經歷各種不同的生態。右邊的區塊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以及廁所。同樣的,廁所全面採用省水器材以節省工作人員以及遊客的用水,廁所使用二段式省水馬桶。洗臉盆則採用手壓自閉龍頭。
3F立面圖 3F配置平面圖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 3F配置平面圖 • 三樓不開放普通遊客參觀,紫色區塊為照亮整棟建築的大片採光玻璃。 • 青綠色則為避免危險的圍牆,隔開路面與玻璃。三樓放置大量的太陽能板做為主要供電來源。藍色的的地方則為整棟建築的機房,內置太陽能發電機以及蓄電池等設備。
物理現象 • 太陽能發電 • 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源來自太陽光,而太陽輻射的光譜主要是以可見光為中心。如果換算成光子的能量,則大約在 0.3 到 4 電子伏特之間,因此能隙大小在這個範圍內的材料,像矽材,會具有比較好的光電轉換效率。利用電位差發電,無電磁波產生 太陽電池(solar cell)是以半導體製程的製作方式做成的,太陽光電的發電原理,是利用太陽電池吸收0.2μm~0.4μm波長的太陽光,將光能直接轉變成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由於太陽電池產生的電是直流電,因此若需提供電力給家電用品或各式電器則需加裝直/交流轉換器,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才能供電至家庭用電或工業用電。
物理現象 • 光電轉換 • 光電轉換又稱太陽能光電。太陽能板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矽)製成的薄身固體太陽能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電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大的光電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 太陽能板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開始使用光電板組件,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電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電系統。
物理現象 • 光熱轉換 • 美國油式太陽能集熱陣列,由於不使用高價太陽能光電而純粹採用鏡面集熱反成為最先達到經濟規模的太陽電廠,量產後成本還能再降低現代的太陽能科技可以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汽和電力。集熱式太陽能(Solar Thermal)。原理是將鏡子反射的太陽光,聚焦在一條叫接收器的玻璃管上,而該中空的玻璃管可以讓油流過。從鏡子反映的太陽光會令管子內的油升溫,產生蒸氣,再由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1]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在適當地點,太陽能的長期使用成本已經接近甚至低於傳統的化石燃料。
物理現象 • 自然通風 用自然方法為室內空間提供或者抽走空氣的過程。而"自然方法"是指在提供或者抽走空氣的過程中不需要使用風扇或者其他機械裝置,而是利用建築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壓差提供通風和空間冷卻。
物理現象 • 設計中要考慮的地方包括: • 透過減少從外部(例如植物或場地障礙物)或內部阻塞(例如家具和內部分割)空氣輸入口,從而增加空氣流通; • 房間的進氣口和出氣口應該被設置在房間中壓力相反的區域。這包括位於迎風牆和背風牆的開口或者迎風牆和屋頂的開口; • 所有的房間都應具備一個進氣和出氣口,而其中至少有一個開口裝配有可調式窗戶來控制氣流; • 提供空氣的進氣口應該被設置在房間的低位。出氣口則應該被設置在面對進氣口的房間的另一側,並且在一個高位。
物理現象 • 在設計建築物較長的一面和大部分開口的座向時,應該使建築物的迎風牆垂直於當地夏季時的風向; • 利用天窗或者屋頂通風窗。它們能排出上升的暖空氣,並且使熱量能夠被排到建築物外,從而使房間在晚間達到舒適的溫度。同時,它們還可以作?風力驅動通風方式下的一個良好的出風口; • 從地板到天花板至少有三米的垂直空間; • 窗戶面積不應過大,在建築物外部要的用遮光裝置加以保護; • 設計應使用高熱容量以及用於晚間降溫的外露天花板; • 使用淺色的建築外牆減少牆壁因受陽光照射而的吸熱,利用樹木/灌木來提供遮蔭和蒸發冷卻效果,利用草皮和其他地面覆蓋物使地面保持低溫,利用池塘和噴泉來增強蒸發冷卻的效果;以及 • 室內的熱量應維持於低水平。
物理現象 • 煙囪效應 • 在提到綠房子時,有一個物理現象,可透過溫度差,來自動來排除空氣,調節溫度, 以達到節能的效果。這個常利用的就是「煙囪效應, Stack-Effect」。 • 煙囪效應是造成空氣因為密度,或溫度差異 而 加強對流的現象。最常見的煙囪效應是火爐、鍋爐運作時,產生的熱空氣隨著煙囪向上昇,在煙囪的頂部離開。因為煙囪中的熱空氣散溢而造成的氣流,將戶外的空氣抽入填補,令火爐的火更猛烈。 也就是氣流的進行方向是由「高溫流向低溫」,「建築物越高,對流效益越明顯」。
參考資料 • 綠建築資訊 http://www.fubonland.com.tw/b/B0.html • 綠建築標章 http://build.kcg.gov.tw/greenfp921007/c2.html • 六大目的&九大指標 http://build.kcg.gov.tw/greenfp921007/c2.html • 太陽能發電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AA%E9%98%B3%E8%83%BD • 自然通風 http://gbtech.emsd.gov.hk/tc_chi/utilize/natural.html • 綠建築在台灣第一屆優良綠建築設計獎作品專輯 • 綠建築在台灣第二屆優良綠建築設計獎作品專輯
工作分配 • 資料搜尋:張詠華、陳思岑、李怡葶 • 設計圖:陳思岑 • 排版:張詠華 • 書面內容:張詠華、陳思岑、李怡葶 • PPT:張詠華、陳思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