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716 Views
第七章 重量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原理 : 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组分的重量,从而计算出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1 、沉淀法:. 将被测组分生成难溶化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称沉淀质量,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例如:水泥试样中 SO 3 测定,. 称量. 2 、气化法(挥发法):. 通过加热或蒸馏 方法 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挥发逸出,然后根据试样重量的减轻计算组分的含量;或选择一吸收剂将挥发组分吸收,然后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计算组分的含量。(适用于挥发性组分的测定)
E N D
第七章 重量分析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概述 原理: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组分的重量,从而计算出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Company Logo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1、沉淀法: 将被测组分生成难溶化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称沉淀质量,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例如:水泥试样中SO3测定, 称量 Company Logo
2、气化法(挥发法): 通过加热或蒸馏方法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挥发逸出,然后根据试样重量的减轻计算组分的含量;或选择一吸收剂将挥发组分吸收,然后根据吸收剂重量的增加计算组分的含量。(适用于挥发性组分的测定) 例:水泥生产中煤的挥发分的测定。 Company Logo
3、电解法 • 利用电解的方法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根据电极增加的质量,求得其含量。 Company Logo
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1、 用分析天平称量,一般不需要基准物质和容量器皿引入数据,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0.1%; 2、操作较繁,耗时较长,不适用于生产中控制分析 3、不适用于低含量组分测定,仅用于高组分含量测定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一、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也是称量形式 •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称量形式 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ompany Logo
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要完全,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2、沉淀要纯净,带入的杂质要尽可能少,易于过滤和洗涤; 3、沉淀要易转化为称量形式。 Company Logo
三、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组成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2、称量形式要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3、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尽可能大,则在称量形式中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可以小些。 Company Logo
四、沉淀剂的选择 1、选择性好; 2、易挥发或灼烧除去; 3、有机沉淀剂多比无机沉淀剂好。 Company Logo
五、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 1、试样的溶解 固体试样 液体试样 • 2、沉淀的生成 试 液 难溶化合物 • 3、沉淀的过滤与洗涤 选择合适的滤纸、合适的洗液。 洗涤的原则是:少量多次。 • 4、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目的:除去沉淀中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并转化为组成固定的称量形式。灼烧温度:在800度以上。 • 5、称量 注意:经反复灼烧冷却后恒重时方可称量。 恒重: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小于0.2mg 溶解 沉淀剂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共同离子效应: 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 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小,称之为共同离子效应。 对于MA型沉淀: Company Logo
如用BaCl2沉淀SO42-为BaSO4, Ksp=0.87×10-10 200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重量 Company Logo
如加过量BaCl2,过量[Ba2+]=0.01mol·L-1 Company Logo
结论 重量分析中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 不易挥发的沉淀剂过量20~30%, 易挥发的沉淀剂过量50~100%。 沉淀剂不易过多,因为易引起盐效应、配位效应。 Company Logo
2、盐效应: 在难溶盐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后溶解度增大现象,称为盐效应。 Company Logo
AgCl和BaSO4在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 结论: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相反,在利用同离子效应的同时,要防止盐效应的发生 Company Logo
3、酸效应 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酸效应主要是溶液中H+浓度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 CaC2O4 Ca2++C2O42- - + H C2O4 H2C2O4 当酸度较高时,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了沉淀溶解度。 Company Logo
4、配位效应 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化合物的配位剂、则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影响沉淀的完全程度,甚至不产生沉淀,这种影响称为配位效应。 Company Logo
5、温度的影响: • 沉淀的溶解反应绝大部分是吸热反应。因此,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ompany Logo
6、溶剂的影响 大部分无机物沉淀是离子型晶体,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有机溶剂中大一些。例如,PbSO4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5mg/100mL,而在30%的乙醇的水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为0.23mg/100mL Company Logo
7、沉淀颗粒大小和析出形态: 同一种沉淀,晶体颗粒大,溶解度小,颗粒小,溶解度大。 如SrSO4沉淀 晶粒直径0.05μm, s =6.7×10-4mol·L-1 s = 9.3×10-4 mol·L-1 晶粒直径0.01 μm, Company Logo
小 结 1、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性盐的沉淀,主要考虑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2、对弱酸盐、难溶酸盐,主要考虑其酸效应; 3、构晶离子中有起配位反应的,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共沉淀 当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其他成分,在该条件下本来是可溶的,但它们却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之中,这种现象称为共沉淀现象。 例如用BaCl2沉淀SO42-时,如试液中混有Fe3+,沉淀中就会含有Fe2(SO4)3。 Company Logo
1、表面吸附: 沉淀表面构晶离子电荷不平衡,导致沉淀表面吸附相反电荷的杂质的现象。 Company Logo
吸附规律 (1)凡是与构晶离子生成微溶或解离度很小的化和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如用Ba2+沉淀SO42-,BaSO4吸附Ba2+荷正电, 阴离子按以下顺序吸附,NO3->ClO3->Cl->I-; (2)杂质离子的价数愈高,浓度愈大,愈易被吸附; Company Logo
(3)与沉淀的总面积有关; (4)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吸附作用是一个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杂质的量减小。 Company Logo
2、混晶或固溶体: 每种晶型沉淀都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或相同的电荷和离子半径,杂质将会进入晶格形成混晶(离子大小不超过5%)。混晶是固溶体的一种。有时取代者不占据正常的点位,而是位于晶格的空隙中叫做异型混晶。 Company Logo
示例: BaSO4和PbSO4; BaSO4和KClO4; KMnO4和KBF4;BaCrO4和RaCrO4;AgCl和AgBr; MgNH4PO4和MgNH4AsO4; K2NaCo(NO2)6和Rb2NaCo(NO2)6或Cs2NaCo(NO2)6;CaCO3和NaNO3等。 Company Logo
3. 机械吸留和包藏 机械吸留是被吸附的杂质机械地嵌入沉淀之中 包藏是指母液机械地包藏在沉淀中 原因: 沉淀生成太快,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 消除: 通过陈化除去。 Company Logo
二、后沉淀(继沉淀) 沉淀和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几小时)以后,溶液中某些本来难以沉淀的组分沉淀到原沉淀表面上的现象。 如,用草酸盐沉淀钙并与镁分离时,草酸钙上很少有镁共沉淀,若陈化几小时,就会有多量的草酸镁沉积在草酸钙上。 Company Logo
用S2-沉淀Hg2+或Cu2+,共存Zn2+不共沉淀,陈化则ZnS随后沉淀,20mim后,后沉淀可达90%以上。用S2-沉淀Hg2+或Cu2+,共存Zn2+不共沉淀,陈化则ZnS随后沉淀,20mim后,后沉淀可达90%以上。 Company Logo
沉淀表面吸附共存离子达过饱和。 原因: 陈化时间不能过久 消除: Company Logo
三、后沉淀与共沉淀区别 (1)后沉淀引入杂质的量,随放置时间增长而增加,共沉淀则有所减少; (2)不论杂质是在沉淀前就存在的还是沉淀形成后加入的,后沉淀引入的杂质的量基本一致; (3) 升高温度会增加后沉淀的比例; (4)后沉淀没共沉淀普遍,但后果更为严重。 Company Logo
四、获取纯净沉淀的措施 1、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先沉淀含量少的离子,以防止共沉淀。 如:90%MgO与1%CaO,先在乙醇介质中沉淀为CaSO4。 一些离子可采用均相沉淀法。 Company Logo
2、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例如:选用有机沉淀剂,常可减少共沉淀现象。 3、降低易吸附离子的浓度 4、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 浓度、温度、试剂的加入程序等。 5、再沉淀。 Company Logo
第五节 沉淀的形成和沉淀的条件 一、沉淀的形成 1、沉淀的类型: 晶型沉淀和无定性(非晶型)沉淀。 (1)晶体沉淀: 颗粒直径约为0.1~1μm 如: BaSO4,MgNH4PO4等 Company Logo
(2)无定形沉淀: 颗粒直径小于0.02μm 如: Fe2O3·H2O 形成沉淀的初始速度 晶型沉淀 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 构晶离子 晶核 非晶型沉淀 定向速度 <聚集速度 Company Logo
2、晶核形成: 均相成核作用和异相成核作用。 均相成核作用:指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通过离子的缔合作用,自发地形成晶核。 异相成核作用:指溶液中混有固体微粒,在沉淀过程中,这些微粒起着晶种的作用,诱导沉淀的形成。 Company Logo
实验证明:BaSO4的晶核由8个构晶离子组成, Ag2CrO4的构晶离子由6个构晶离子组成, CaF2的晶核由9个构晶离子组成。 Company Logo
3、Von Weimarn经验公式 v = v 形成沉淀初始速度 Q 加入沉淀剂瞬间,生成沉淀物质的速度 Q-s 沉淀物质的过饱和度 (Q-s)/s 相对过饱和度 K比例常数 Company Logo
二、沉淀条件的选择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稀 (1)在适当稀的条件下进行 (2)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加入沉淀剂 搅 (3)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热 陈 (4)陈化 Company Logo
①陈化作用: 因小晶体比大晶体的溶解度大,防置后使小晶体转变为大晶体及使亚稳态转变为稳定态 Company Logo
②陈化时间 沉淀早期再结晶快,不必太长。 溶质和温度 ③影响陈化速度因素 Company Logo
2、均相沉淀法(均匀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逐步地、均匀地在溶液内部产生沉淀剂,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避免局部过浓,以获得颗粒较粗、结构紧密,纯净而又易过滤的沉淀。 Company Logo
例:沉淀Ca2+,在酸性溶液中,加入(NH4)2C2O4由于酸效应的影响,此时不能析出沉淀。例:沉淀Ca2+,在酸性溶液中,加入(NH4)2C2O4由于酸效应的影响,此时不能析出沉淀。 向溶液中加入尿素,加热至90℃左右时,尿素发生水解: 生成的NH3中和溶液中H+,使C2O42-增加,最后pH达4.0~4.5,CaC2O4可沉淀完全。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