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842 Views
历代佛像之美 — 辽、金、西夏等佛像 —. 鹿野苑艺文学会 吴文成会长编辑. 北宋辽夏疆域图. 辽代佛教艺术 北方契丹族建立辽代 (907~1125 年 ), 由王室提倡 , 贵族及民间盛行刻经、念佛、建寺和造像等佛事日益兴盛。辽代早期造像直接传承于唐代风格 ,“ 丰腴为度”雍容华贵之美。十一世纪发展出自我的风格 , 以山西下华严寺之塑像为例。表现北方游牧民族挺健刚强的气质。.
E N D
历代佛像之美 —辽、金、西夏等佛像— 鹿野苑艺文学会 吴文成会长编辑
辽代佛教艺术 北方契丹族建立辽代(907~1125年),由王室提倡,贵族及民间盛行刻经、念佛、建寺和造像等佛事日益兴盛。辽代早期造像直接传承于唐代风格,“丰腴为度”雍容华贵之美。十一世纪发展出自我的风格,以山西下华严寺之塑像为例。表现北方游牧民族挺健刚强的气质。
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始建于辽重七年(1038年),殿宇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在薄迦教藏殿宽阔的佛坛上,供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塑像容貌丰满,体态端庄,技法娴熟,是辽代佛教造像上乘之作。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始建于辽重七年(1038年),殿宇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在薄迦教藏殿宽阔的佛坛上,供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塑像容貌丰满,体态端庄,技法娴熟,是辽代佛教造像上乘之作。
佛神情端 严不苟言笑,上身挺直, 身躯雄健。 佛菩萨羣像 辽代彩塑 佛高538公分 大同华严寺
观音菩萨坐像 辽代彩塑 高450公分 山西大同华严寺 辽代菩萨造像传承唐代风格,神情端严,丰腴为度,雍容华贵之美。
菩萨立像 辽代彩塑高302公分 菩萨上身稍向左转,腰胯轻扭,窈窕的身姿呈优美的摆动;双手合十,头微右倾,慈眼垂视,露齿含蓄微笑。
菩萨立像 辽代彩塑高302公分 侍立的菩萨,有的虔敬合十,有的凝眸沉思,有的露齿微笑,个个亭亭玉立,姿势优美。
胁侍菩萨立像 辽代彩塑 高350公分 菩萨神情端严,宝冠、天衣、璎珞、长裙等都塑造得精丽华美。
辽代 菩萨立像 木刻 盛唐 菩萨像
山西应县木塔 楼阁式 高67公尺多 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是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是八角型,外观看是五层楼阁,内部实际是九层。全部为木结构,形体庞大,宏伟壮观。
辽三彩罗汉像 105公分 大都会博物馆 罗汉进入沉思的精神状态,紧锁的双眉下,有着坚毅深邃的眼神,抿合的嘴唇。刻划出沧桑持戒严谨的修行个性。
罗汉像 辽代 陶器 高110公分 英国大英博物馆 表现中年僧人禅坐,睿智深沈的形象,作风写实。
罗汉像 辽代 陶器 高117公分 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 罗汉像 辽代 陶器 高117公分 美国纳尔逊艺术陈列馆
辽代佛像 金铜 高20.7公分 辽代阿弥陀佛像 金铜
女真族建立金朝(1115~1234年),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就流行佛教信仰。灭掉辽朝,又继承了辽代的佛教风尚,金代佛教艺术继承辽代的特色。主要在建筑、雕塑和壁画等方面。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两侧,彩塑二十四诸天神像(1128-43年),个个英姿焕发,仪态端庄,精美细致。女真族建立金朝(1115~1234年),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就流行佛教信仰。灭掉辽朝,又继承了辽代的佛教风尚,金代佛教艺术继承辽代的特色。主要在建筑、雕塑和壁画等方面。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两侧,彩塑二十四诸天神像(1128-43年),个个英姿焕发,仪态端庄,精美细致。
诸天神像 彩塑 金代(1128-43年)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两侧,二十四诸天神像,个个英姿焕发,仪态端庄,精巧细致。
菩萨立像 金代彩塑 高445公分 大同善化寺 帝释天像 金代彩塑 高375公分 大同善化寺
观音菩萨立像 金代(1195年) 山西 木刻 高190.5公分 加拿大皇家安 大略博物馆
观音菩萨立像 金代木刻 高184公分 纳尔逊艺术馆
西夏佛教艺术 西夏王朝(1038~1227年)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并与宋、辽(后为金)三足鼎立达190年。 西夏地处宋朝和吐蕃之间,佛教盛行,翻译了大量藏文密宗、佛经,出现了很多带有藏密风格的绘画,并与中原绘画艺术相融合并加以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西夏绘画。从其绘画的风格上来看,受中原传统绘画的影响,又受吐蕃佛画的影响。
双头佛像 泥塑 西夏13世纪 高62公分 两个面容端祥佛头,同塑在一个佛身上。相传:两个贫穷而虔诚佛教徒,共造一尊佛,佛慈悲而现双身,以满足二人造佛的心愿。
水月观音 西夏 榆林窟第2窟 水月观音通常是坐在岩石或莲花座上,观看水中之月,以水中之月来比喻佛法色空的义理。
西夏 水月观音像 榆林窟第2窟 水月观音是中国艺术家依据华严经入法界品,所描述观世音菩萨,说法道场,南海普陀山,山水流泉,风景优美,所创作出来。
普贤变(局部)西夏 榆林窟3窟西壁 菩萨面容柔美端庄,乘坐于白象背上之莲花座上,温柔婉约的神态,使人产生敬仰之情。线描细腻流衣物华丽独特,线条细密流畅,色彩淡雅柔和,堪称西夏佛画中的精品。
阿弥陀佛三尊来迎图 西夏12世纪 棉布 高142.5*105.5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明,观音、势至菩萨手持金莲台,引接下方合掌端坐的僧人,化生童子,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三尊来迎图 西夏12世纪末 亚麻布 高85*63.8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明,观音势至菩萨手持金莲台,引接下方合掌的往生者,成化生童子,往生西方净土。
阿弥陀佛来迎图 西夏12世纪 高125公分 阿弥陀佛白毫放光明,引接下方合掌持香炉的信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普贤菩萨 西夏12世纪 丝布 高96*60公分 此幅为典型西夏 汉式佛画卷轴。
大势至菩萨像 西夏10~13世纪 绢画 黑水城古迹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阿弥陀佛净土画 西夏13世纪 高76公分 阿弥陀佛在说法,观音势至菩萨端坐两旁,上方有十如来。下方莲池九个莲台,上有化生童子,周围有吉祥鸟在和鸣。此幅为典型西夏佛画珍品。
药师佛 西夏 12~13世纪 唐卡 高111公分 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药师佛 西夏 12~13世纪 唐卡 高121公分 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云南大理国佛教艺术 约当唐宋之际,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先后成立了南诏(653~902)和大理(938~1254)两个与唐宋分庭抗礼的王朝。大理国帝室崇佛,廿二位国主中有九位出家,并以僧道为官,上行下效,佛法昌隆。佛教宗派以密教为主,受到中原内地很大的影响,并吸收道教神祗和当地的本主崇拜。观音信仰特别盛行,观音图像众多,和毗邻的东南亚亦往来频繁,造像风格多变,形成富地方性色彩的宗教艺术。
此画卷乃出自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之手。全卷绘制严谨,敷色涂金精整。共分三段,每段均以隔水分隔。第一段画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图,第二段画诸佛、菩萨、天王、护法等,第三段画十六国王。此画卷乃出自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之手。全卷绘制严谨,敷色涂金精整。共分三段,每段均以隔水分隔。第一段画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图,第二段画诸佛、菩萨、天王、护法等,第三段画十六国王。
宋 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 长1636.5公分高30.4公分
阿嵯耶观音像 大理国 高53公分 据说,南诏时,阿嵯耶观音东来大理,化为梵僧,济渡大理国子民;同时,在祂的助佑之下,南诏国兵强国盛,势力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