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公民與 社會 ( 四 )

公民與 社會 ( 四 ). 第六課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製作:梁蕙蓉. 自給自足的社會. 1. 試想想看,如果你是生活在一切經濟行為都須自給自足的社會中,你的一天能做哪些事? 2. 原始社會的老祖宗如何 面對 與 解決 這些問題? 3. 如果兩個經濟個體要分工合作,又將面臨哪些問題?. 實例說明.  以做春捲而言, 憲二 的產量 > 拓哉 的產量。  以做漢堡而言, 憲二 的產量 > 拓哉 的產量。  無論包春捲或做漢堡, 憲二 皆多於 拓哉,  拓哉 在包春捲及做漢堡皆輸 憲二 ,難道兩人就不能合作 ?.

sirva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公民與 社會 ( 四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四) 第六課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製作:梁蕙蓉

  2. 自給自足的社會 • 1.試想想看,如果你是生活在一切經濟行為都須自給自足的社會中,你的一天能做哪些事? • 2.原始社會的老祖宗如何面對與解決這些問題? • 3.如果兩個經濟個體要分工合作,又將面臨哪些問題?

  3. 實例說明 以做春捲而言,憲二的產量 > 拓哉的產量。 以做漢堡而言,憲二的產量 > 拓哉的產量。 無論包春捲或做漢堡,憲二皆多於拓哉, 拓哉在包春捲及做漢堡皆輸憲二,難道兩人就不能合作? 拓哉、憲二從事生產的相關資料

  4. 絕對利益 • 1.提出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 2.定義:一國或地區在生產某一產品的生產力較大,就會充分生產該產品。

  5. 比較利益 • 1.提出者:李嘉圖(David Ricardo, 1772-1823) • 2.定義:若兩國採取分工方式,依比較利益自行選擇自己生產機會成本較低的產品,進行專業生產,再行交換,互蒙其利。

  6. 絕對利益

  7. 比較利益

  8. 動動腦時間 • 1.台灣要不要與澳洲進行分工? • 2.如果要進行分工,要如何進行? • 3.如果分工後,是否要進行交換? • 4.如果進行交換,又是要如何交換?

  9. 貿易條件 在國際貿易上,兩物的交換比例,就稱為「貿易條件」。 澳洲小麥換台灣襪子的「貿易條件」是1:1; 事實上,若低於1:0.5(例如1:0.4),則澳洲會認為不如自己生產; 若高於1:2,則換成台灣不願意,因為那樣還不如自己生產。

  10. 貿易條件 • 在澳洲,生產1斤小麥的機會成本為0.5雙襪子, • 所以若能用1斤小麥換得多於0.5雙的襪子,對澳洲才有利可圖;

  11. 貿易條件 • 而在台灣,生產2雙襪子的機會成本是1斤小麥,所以若能用低於2雙的襪子,同樣換得1斤小麥,台灣才會願意進行貿易。

  12. 貿易有什麼好處呢? 圖6-1的虛線代表澳洲與台灣的生產可能線。

  13. 貿易有什麼好處呢? 兩國用1斤小麥換1雙襪子的交易條件,從事貿易。

  14. 自由貿易下雙方得利 兩國用1斤小麥換1雙襪子的交易條件,從事貿易。 若澳洲用40斤小麥去交換40雙襪子 若它自己生產60斤小麥與20雙襪子 打破了原先生產可能線的限制,使兩國的消費「超過」他們的生產能力。

  15. 自由貿易 • 理想層面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與勞務交易,沒有人為障礙。 • 各國通常都會對進出口貿易進行人為限制,目的在保障本國相關產業與就業機會。

  16. 林肯擔任美國總統峙,曾經有人向林肯建言,可以向英國購買成本低廉的鐵路,來完成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系統。林肯擔任美國總統峙,曾經有人向林肯建言,可以向英國購買成本低廉的鐵路,來完成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系統。 • 林肯的回答是:「如果我們跟英國買鐵路,我們會得到鐵路,他們則會拿到我們的錢。但如果是由我們自己建造鐵路的話,我們既可得到鐵路,又可保住自己的錢。」 • 請問:這邏輯有沒有可以思考的地方?

  17. 如果我跟肉商買肉、跟菜販買菜,他們就會分別得到我的錢,所以如果我自己養豬、種菜,那麼我既可以吃到豬肉、青菜,還可以保有自己的錢。如果我跟肉商買肉、跟菜販買菜,他們就會分別得到我的錢,所以如果我自己養豬、種菜,那麼我既可以吃到豬肉、青菜,還可以保有自己的錢。 • 那麼,我應不應該自己養豬、種菜呢? • 答案:好像是呢!!

  18. 這將會浪費我很多的時間,並且可能是事倍功半之效!這將會浪費我很多的時間,並且可能是事倍功半之效! • 因為我不可能樣樣事物都擅長,我大可將這些時間拿去從事自己具備更高生產力的事情。 • 我們和別人交易,是因為交易讓我們有時間和資源去做自己擅長的事,而且可以和別人互通有無。

  19. 互惠的國際貿易 由一個地區或國家專門生產或提供某類產品或服務,再進行地區與地區或國與國間的交換。

  20. 在沒有國際貿易前, A國蘋果市場均衡點是EA ; B國的蘋果市場均衡點是EB

  21. 動動腦時間 • 假設兩國的蘋果品質一樣好,一旦兩國間發生蘋果的貿易, • 1.依據圖表資料,哪個國家的蘋果較便宜? • 2.依據圖表資料,哪個國家的蘋果會有出口? • 3.依據圖表資料,哪個國家的蘋果會有進口? • 為什麼?

  22. 互惠的國際貿易 假設兩國的蘋果品質一樣好,一旦 兩國間發生蘋果的貿易,A國的蘋果價格上升,且有一部分輸出到B國。 (市場的價格機能,會使資源流向價值最高的使用途徑)

  23. A國蘋果的供給線,由SA左移為SA'

  24. B國蘋果的供給線,由SB右移為SB‘。

  25. 在B國,因為蘋果的進口,而使得價格下降。經過價格的調整,最後蘋果價格為P*,在B國,因為蘋果的進口,而使得價格下降。經過價格的調整,最後蘋果價格為P*,

  26. A國的出口量會剛好等於B國的進口量

  27. 國際貿易使兩國市場連接在一起;經過價格機能的調節,最後兩國的蘋果價格會趨於一致。國際貿易使兩國市場連接在一起;經過價格機能的調節,最後兩國的蘋果價格會趨於一致。

  28. 貿易政策工具 • 進口政策:代表本國對外國產品之需求,將降低本國的產出、所得與就業水準。 • 出口政策:代表外國對本國產品之需求,將提高本國產出、所得與就業水準。 • 保護政策:設貿易障礙。

  29. 進口政策 • 進口關稅:進口品因課徵關稅而提高價格,減少國人對進口品的需求,降低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本國產業與就業機會較能獲得保護。 • 進口限額(又稱進口配額):進口國對進口品設定進口額度,並依一定規則分配給出口國(出口國分配到的就是出口配額)。 • 因為配額是限制供給,提高進口品售價,降低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進口數量減少,本國產品受外國商品的競爭減少,可增加本國產品的銷量。

  30. 出口政策 • 出口補貼:本國貨物出口時予以補貼或降低成本,可增加產品在國外的競爭力,進而促進外銷。 • 出口退稅:對出口品,政府退還它在製造過程中所繳納的稅(如進口原料時所繳納的關稅、貨物稅及港口捐等稅捐),是一種獎勵出口政策。 • 限制出口量:為平抑國內物價而限制出口量,做法就是提高出口品的價格。

  31. 保護政策 • 1.【 幼稚 】產業 • 某種產業由於生產效率低落,無法與外國企業競爭,在一定時期的保護下,該產品 • 可能提高效率,但保護幼稚企業要有期限,否則產業無法成長。例汽車保護政策。 • 2.【 夕陽 】工業 • 某項產業發展已開始走下坡,技術層面無法再向上提昇,透過特定政策可維持生存。例紡織、製鞋產業。

  32. 第1題 • 假設政府降低對進口稻米的關稅,對於國內稻米售價有何影響? • (A)價格降低 • (B)價格上漲 • (C)價格不變 • (D)不一定。 A

  33. 第1題 • 貿易保護政策有很多形式,下列哪一項貿易保護政策,是以「設限」數量來達成? • (A)優惠關稅 • (B)出口補貼 • (C)進口配額 • (D)互惠交換。 C

  34. 下表為矮人國與巨人國工人每人每天能生產的物品資料,請依表中資料判斷,回答下表為矮人國與巨人國工人每人每天能生產的物品資料,請依表中資料判斷,回答

  35. 不考慮其他國家和條件,依比較利益原則,對兩國而言,下列哪一情況對雙方都有利?(A)矮人國生產電燈(B)巨人國生產電風扇(C)巨人國獨立生產電燈和電風扇,不需要和矮人國合作(D)矮人國生產電風扇、巨人國生產電燈,兩國合作並交換。不考慮其他國家和條件,依比較利益原則,對兩國而言,下列哪一情況對雙方都有利?(A)矮人國生產電燈(B)巨人國生產電風扇(C)巨人國獨立生產電燈和電風扇,不需要和矮人國合作(D)矮人國生產電風扇、巨人國生產電燈,兩國合作並交換。 D

  36. 若兩國依比較利益原則合作並交換物品,兩國一天物品的最大產量總和應是多少?(A)電燈30個,電風扇40台(B)電燈40個,電風扇40台(C)電燈50個,電風扇30台(D)電燈50個,電風扇40台。若兩國依比較利益原則合作並交換物品,兩國一天物品的最大產量總和應是多少?(A)電燈30個,電風扇40台(B)電燈40個,電風扇40台(C)電燈50個,電風扇30台(D)電燈50個,電風扇40台。 D

  37. 假設在兩國沒有交換物品貿易前,電風扇一台在矮人國賣200元,巨人國賣250元,若將矮人國的電風扇出口到巨人國,則下列哪一種情況應該較容易發生?(A)矮人國電風扇價格會上升(B)巨人國電風扇價格會上升(C)矮人國電燈價格會上升(D)兩國電風扇價格都下降。假設在兩國沒有交換物品貿易前,電風扇一台在矮人國賣200元,巨人國賣250元,若將矮人國的電風扇出口到巨人國,則下列哪一種情況應該較容易發生?(A)矮人國電風扇價格會上升(B)巨人國電風扇價格會上升(C)矮人國電燈價格會上升(D)兩國電風扇價格都下降。 A

  38. 國際金融 • (1)國際金融:兩個或兩個以上貨幣之間的關係。 • (2)外匯:指外國貨幣及國外所發行的股票、債券等金融性資產。 • (3)外匯市埸:買賣外匯的市埸。 • (4)匯率:外匯的價格,指兩種不同貨幣間的交換比率。例如美元1元可以兌換新臺幣30元,就稱美元對新臺幣的匯率,或美元的新臺幣價格是30。 • 採固定匯率的國家:匯率由該國政府決定。 • 採浮動匯率的國家:由外匯市埸的外匯供給與外匯需求決定外匯的匯率。

  39. 外匯需求者:所有要 進口外國貨的人,要拿新台幣到銀行換成外幣。 ①進口商支付進口物品的價款 ②本國國民因旅遊、留學、洽公、經商等在國外之開支 ③廠商付予外國人投資的紅利或貸款利息 ④短期資本外流 ⑤對外長期投資或放款 ⑥中央銀行買進外匯

  40. 外匯供給者:主要是【 出口商 】,把商品出口後,收到的貨款是外幣,要把外幣換成新臺幣,就會出售外幣,成為外幣供給者。 ①本國物品或勞務出口 ②外國觀光客、留學生、商人等在本國之開支 ③本國對外投資所得到的紅利或貸款利息 ④短期資本流入 ⑤外國人對本國的長期投資或貸款 ⑥中央銀行賣出外匯

  41. 匯率 美:台 匯率上升 本國貨幣貶值 美元供給 1:40 1:30 E* 1:20 匯率下降 本國貨幣升值 美元需求 0 Q* 美元數量0 台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化

  42. 匯率 美:台 匯率上升 本國貨幣貶值 美元供給 1:40 1:30 E* 1:20 匯率下降 本國貨幣升值 美元需求 0 Q* 美元數量0 若匯率高於E*,外匯的供給量>需求量,本國的幣值被低估,市場機能會將匯率向下調整,本國幣值上升(升值)。

  43. 外匯價格高低,直接影響進出口 • 新臺幣【 貶值 】,不利進口:美元價格變高,廠商成本增加,不利進口。 • 新臺幣【 升值 】,有利進口。 • 新臺幣【 貶值 】,有利出口:如果美元價格變高,我國的出口品在美國 就變便宜,有利於出口。 • 新臺幣【 升值 】,不利出口。

  44. 匯率 美:台 匯率上升 本國貨幣貶值 美元供給 1:40 1:30 E* 1:20 匯率下降 本國貨幣升值 美元需求 0 Q* 美元數量0 若匯率低於E*,外匯的供給量<需求量,本國的幣值被高估,市場機能會將會率向上調整,本國幣值下降(貶值)。

  45. 匯率:外匯的價格,指兩種不同貨幣間的交換比率。匯率:外匯的價格,指兩種不同貨幣間的交換比率。 • 採固定匯率的國家:匯率由該國政府決定。 • 採浮動匯率的國家:由外匯市埸的外匯供給與外匯需求決定外匯的匯率。 • 管理式浮動匯率制度:介於前兩者之間,匯率水準除了由外匯市場的供需決定之外,中央銀行亦可視市場狀況與經濟發展需要買賣外匯,以影響匯率水準。(我國央行目前採取的匯率制度)

  46. 臺灣的匯率制度 • (1) 1972年以前: • 採用【 固定 】匯率制度,美元兌換新臺幣長時間維持在1:40。 • (2) 1972~1985年: • 採取有限的【 浮動 】匯率,新臺幣微幅升值,在1:39至1:40間。 • (3) 1986年以後: • 新臺幣大幅升值,1992年曾升破1:25。

  47. 外匯來源 • 【 貿易順差 】:出口就會得到外匯,進口則會用掉美元。如果出口大於進口,就會有美元沒用掉而留在台灣。 • 【 資金內流 】:除了物品與勞務的進出口會產生外匯的流入流出外,外資進來或對外投資也會產生外匯存底。 • 【 利息收入 】:外匯存底的利息收入。

  48. 臺灣的外匯存底排名 • (1) 1991年→ 世界第一名。 • (2) 1993~1995年→ 世界第二名,僅次於日本。 • (3) 1996年開始→ 次於日本與中國大陸。 • (4) 2007年→ 世界第四名,首度被俄羅斯超越。 • (5) 2008年1月→ 世界第五名,首度被印度超越。

  49. 外匯存底 • 又稱【 外匯準備】。 • 指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幣現鈔、外幣存款、外幣票據及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外幣貸款等。當流入的外匯超過流出的部分,稱為「外匯存底」,代表一國在國際上的支付能力。

  50. 第1題 • 外匯是指外國貨幣及國外所發行的股票、債券等金融性資產。會對外匯產生需求的人為下列何者? • (A)外國觀光客在國內的消費 • (B)國外投資機構購買本國的有價證券 • (C)進口商支付從國外進口貨物的貨 • (D)我國中央銀行出售外匯。 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