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22 Views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首批预备项目. 亚热带果蔬土传病害分子监测及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 持 人:刘波博士、研究员 申报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合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合作企业:福建福农生化有限公司 厦门如意集团有限公司. 汇报内容.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四、经费预算 五、研究优势 .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1 、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E N D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首批预备项目 亚热带果蔬土传病害分子监测及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 持 人:刘波博士、研究员 申报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合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合作企业:福建福农生化有限公司 厦门如意集团有限公司
汇报内容 •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 四、经费预算 • 五、研究优势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1、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1)项目目标:开发用于亚热带果蔬土传病害分子监测试剂盒,研制病害生防生物肥药和研发植物疫苗。 (2)项目任务:作物对象: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西瓜、苦瓜、甜瓜、大豆8种亚热带果蔬,病害对象: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线虫病和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开发 7种检测试剂盒、5种生物肥药、3种植物疫苗,实施生物防治,服务农业生产。 (3)需求分析:亚热带果蔬经济价值高,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病原菌监测困难,化学防治效果不佳,开发新型检测试剂盒 、生物肥药和植物疫苗 ,实施生物防治是发展方向。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2.项目主要创新点及知识产权情况 (1)项目主要创新点 创新点1: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靶标位点。 创新点2:有机肥和生防菌结合,克服了生物农药保存期短和田间定殖能力差的弱点。 创新点3:构建无致病力菌株和真菌免疫蛋白,种苗接种免疫抗病。 (2)预期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得25个国家专利,形成10个企业标准、创新5个产品、原创5项成果 。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发展趋势 (1)分子检测:土传病害危害严重 ,种类繁多,交差感染,鉴别困难,分子检测成为趋势。 (2)生物肥药:结合有机肥和生防菌,提高稳定性和定殖能力,提高防治效果,成为发展趋势。 (3)植物疫苗:弱菌株活菌和蛋白植物疫苗开发,是根治土传病害的根本方法,成为发展趋势。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建有福建省农业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农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 (2)团队拥有从12个国家采集来到的5400多个芽孢杆菌沙土样本保存库,与德国DSMZ菌种中心合作,引进了芽孢杆菌属的全部标准菌株(120株)。 (3)“十一五”期间承担三个生物农药研发的国家863计划,在农业生物药物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益生菌)、生物降污、生物保鲜等制剂上有过许多的研究。 (4)在生物农药的研究上,筛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菌、木霉菌、假单胞菌等防治土传病害,完成了基础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5)在植物疫苗的研究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了TN5插入方法构建青枯雷尔氏菌形成无致病力菌株的平台技术,完成了克隆和导入尖孢镰刀菌无毒基因(已发现)构建无致病力菌株技术体系; (6)建立了大豆疫霉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并研制了快速检测试剂盒, (7)七家合作单位,有国家研究单位、高校、企业,具有很好的技术平台和产业基础,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3、国内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本项目拟采取对策 I、 形成7个土传病害分子检测试剂盒专利:枯萎病菌、疫霉根腐病菌、疫病菌、青枯病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用法的专利。 II、 形成10个生物肥药菌株和制备技术专利:芽孢杆菌(SP1、SP2)、淡紫拟青霉菌(SP3)、木霉菌(SP4)、生防功能铜绿假单胞菌(SP5)的筛选和生物肥药的制备技术专利。 III、形成6个植物疫苗菌株和制备方法专利: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TN5插入方法构建青枯雷尔氏菌形成无致病力菌株(SP6)和克隆和导入无毒基因构建尖孢镰刀菌无致病力菌株(SP7),大丽轮枝菌和葡萄孢菌中获得的两个新免疫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7KDa和80KDa,获得免疫蛋白工程菌株(SP8)的筛选和制备专利。
根腐 检测 试剂盒 植物 疫苗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1)研究内容
试剂盒 植物疫苗 生物肥药 寻找特异性扩增耙标,设计筛选专化性引物 ,建立检测标准化规程 筛选生防菌株,研究生防机理,制作生物肥药,制定使用规程。 TN5插入和无毒基因克隆转导构建免疫菌株,分离免疫蛋白。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2)拟解决的技术难点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3)技术路线
(4)创新点 分子 检测 植物 疫苗 免疫 蛋白 生物 肥药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B 国家专利25项 A C 企业标准 10个 原创成果 5项 预期 目标 D E 培养研究生35人 示范规模1000万株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B 检测精度90% 筛出8个类型生防菌,防治8类作物5类土传病害 A C 生物肥药、植物疫苗防效>75% 技术 指标 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 8篇 实现5个农业生物药物产品产业化 D E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B 五类病原菌分子检测国内首创 A C 生物肥药研究与应用国内领先水平 植物疫苗研究与应用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 水平 与两个大型企业合作形成生产力 D E 示范规模15万亩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3、人才队伍建设 刘 波,博士、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总体设计) 邱德文,博士、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真菌免疫蛋白农药) 翁启勇,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病害分子检测) 朱育菁,博士、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植病生防菌) 陈庆河,博士,副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尖镰孢菌无毒基因) 邱思鑫,博士、副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芽孢杆菌) 唐建阳,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生物肥药) 林抗美,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生物测定) 蓝江林,博士、副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生物防治) 叶秀云,博士、教授,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防机理) 王宗华,博士、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尖镰孢菌基因改造) 黄建忠,博士、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酵技术) 陈清西,博士、教授、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 黄素芳,副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创新团队 (木霉菌) 陈建华,高级经济师 福建福农生化有限公司 (微生物制剂生产) 黄中敏,副总经理, 厦门如意集团有限公司 (种苗健康培育) 研究生35人,等等
四、经费预算 1、课题投资预算:课题总投资预算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1000万元,配套经费1000万元。 2、年度经费预算:
五、研究优势 分子检测 研究基础
五、研究优势 生物肥药 研究基础
五、研究优势 植物疫苗 研究基础
五、研究优势 实验室 研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