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从近三年高考命题

从近三年高考命题. 谈 08 年高考物理备考. 认识高考 研究高考 把握高考 决胜高考. ▲ 08“ 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 ▲ 08 年高考 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及分析.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三、计算题备考. ▲ 08“ 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 ▲ 08 年高考 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所有考生必做). 1--12 题,共 12 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涉及内容:力学、电学、原子物理 (涉及模块:必修 1 、必修 2 、选修 3-1 、选修 3-2 、选修 3-5 )

siri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从近三年高考命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近三年高考命题 谈08年高考物理备考 认识高考 研究高考把握高考 决胜高考

  2. ▲08“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08“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及分析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三、计算题备考

  3. ▲08“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08“广州一模”虎门中学各批次上线情况分析

  4.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所有考生必做) 1--12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涉及内容:力学、电学、原子物理 (涉及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5) 可能包括5道力学题,5道电学题,2道原子物理,难度系数约控制在:0.8

  5.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12题,48分) 二、选做题(选考3-3的考生选做第13题,选考3-4的考生选做14题) 13题,11分,涉及内容:选修3-3 14题,11分,涉及内容:选修3-4 每题可能分多小题,题型可能涉及选择、填空、和简单计算,难度系数均约控制在:0.8

  6.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12题,48分) 二、选做题(13、14题,任选一题,各11分) 三、实验题 15题、16题,共24分 实验题第一题以常规实验为背景,考察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难度不大,尽量区分考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实验题第二道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有较高的难度和区分度。

  7.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12题,48分) 二、选做题(13、14题,任选一题,各11分) 三、实验题(15、16题,共24分) 四、计算题 17--20题,共4题,共67分;计算题前两道题要保证该送的分能送到位,第三道题有些新意和创意,比较灵活,中等以上层次的学生基本能拿六成以上的分。最后一道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难度。但会注意分层设问,让中等以上层次的考生有不同的收获。

  8. ▲08年高考物理试题结构的变化 一、选择题(12题,48分) 二、选做题(13、14题,任选一题,各11分) 三、实验题(15、16题,共24分) 四、计算题(共4题,共67分) 整卷难度:0.6(全省平均90分) 几个关注点: 奥运、探月题材,探究、辨析问题,试题信息呈现的多元化、物理学史、传感器、最新科技、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问题。

  9.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三、计算题备考

  10.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特点:选择题注重基础,难度低,区分度低,单、复选题数趋于平衡。 启示:各种层次的考生都必须重视选择题,增加得分率

  11.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12. 2、考查的内容统计(05年高考)

  13. 2、考查的内容统计(06年高考)

  14. 2、考查的内容统计(07年高考)

  15.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16.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Ⅰ类知识和少数实验,计算题中没考到或没考足的Ⅱ类知识,许多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

  17.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选择题专项训练 常考题多练,注意知识覆盖,不留死角,进行定时训练,做好统计分析,收集错题反复练

  18.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选择题专项训练 2、有意进行审题训练、方法提炼、变式训练 解选择题,“审题”仍然至关重要,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方法有待提炼,还应尝试挖掘原题内涵,进行变式训练。

  19. 有意进行审题训练 例1(07上海第8题):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 ) A.光是电磁波 B.光具有波动性 C.光可以携带信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B、C

  20. 加强方法提炼 例2(07全国理综第18题):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v1 B.v2 C.v3 D.v4

  21. 加强方法提炼 例2(07全国理综第18题): 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v1 B.v2 C.v3 D.v4 前3秒,由动量定理: 列式比较法: 对(a): 对(b): 对(c): 对(d): 答案: C

  22. (a) (b) 进行变式训练 例3(07广东第8题):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题属典型的传感器应用的新题 压敏电阻 压力传感器

  23. (a) (b) 进行变式训练 例3(07广东第8题):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题属典型的传感器应用的新题 压敏电阻 压力传感器 力→电转换 答案:D 电→力→加速度→运动 转换 0到t1时间内,小车做什么运动?

  24.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选择题专项训练 2、有意进行审题训练,加强方法提炼,尝试好题拓展 3、回归课本, “看书学史”

  25. 3、回归课本, “看书学史” 例4(06广东第1题):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A 本题得分率:33%

  26. 3、回归课本, “看书学史” 例5(06广东第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琴发现了X射线 答案:B、C、D 本题得分率:58%

  27. 3、回归课本, “看书学史” 例6(07广东第1题):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B、D 本题得分率:76%

  28. 一、选择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单复选统计 2、考查的内容统计 3、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选择题专项训练 2、有意进行审题训练 3、回归课本, “看书学史”

  29.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30.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1. 2、考查的内容统计(05年实验题)

  32. 2、考查的内容统计(06年实验题)

  33. 2、考查的内容统计(07年实验题)

  34.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35.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实验题)

  36.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2、理念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实验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实验题专项训练和实验操作训练 常规实验是基础,训练时要注意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不留死角。重点实验应进行操作训练,常考题多练,收集错题反复练,拿足该拿的分。

  37. ●分析“考试说明”中的“实验与探究”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3.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探究动能定理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8.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2.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4.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38.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2、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实验题专项训练和实验操作训练 2、广泛撒网----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39.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7(05江苏第11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砝码质量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40.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7(05江苏第11题):(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拉力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0~4.9N 25.0

  41. c b d h g e a f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9(07重庆第22题):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导线a、b、c、d、e、f、g和h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 判断电路故障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___. d h g

  42. B C h A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10(07江苏第13题):如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 、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3. v/ms-1 B C h A t/s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10(07江苏第13题):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 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或“不明显”) 6 不明显

  44. B C h A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10(07江苏第13题):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 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或“不明显”) 6 不明显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斜面的高度h 滑块A的质量M和斜面的高度h 且保证Mh不变 只有保证Mh不变,才能保证合力不变

  45. s/m B C h A` t/s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10(07江苏第13题):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得A’的s-t图线.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滑动摩擦力

  46. s/m B C h A t/s 2、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例10(07江苏第13题):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得A’的s-t图线.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滑动摩擦力 arcsin0.6 0.3

  47. 一、选择题备考 二、实验题备考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题相关统计 1、得分率、区分度统计 2、历年考查的内容统计 3、近三年常考内容统计 (二)实验题的备考策略 1、进行实验题专项训练 2、广泛撒网----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实验 3、集中收获----高考热点要突破

  48. 实验题高考热点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49. 例11(07广东第14题):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例11(07广东第14题):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本题全省得分率为:30.13%

  50. 例11(07广东第14题):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例11(07广东第14题):如图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11(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为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