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生命的意義 ( 下 )

生命的意義 ( 下 ). 1974 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 Christian de Duve 克里斯坦 . 德 . 杜維 著 陳挹芳 譯. 有思想的宇宙 演化在每一個生物圈裡遵循著同樣的宇宙原理來運轉,因為機率突變和環境形態不停地相互影響而決定了天擇的途徑,沒有兩個生物圈會有相同的歷史。整個有生命力的微麈的星際雲形成一間龐大的宇宙實驗室,生命在裡面經歷了幾十億年,它可能產生了什麼東西是對想像力的一項挑戰。地球的生物多樣化真是令人吃驚,它或許只代表了整個宇宙生命多樣化的一個小樣本。在整個模式中,除了我們的生物圈之外,其他生物圈有多少可能產生有意識且會思考的生物體呢?.

siri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的意義 ( 下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的意義(下) 1974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 Christian de Duve 克里斯坦 . 德 . 杜維著 陳挹芳譯

  2. 有思想的宇宙 演化在每一個生物圈裡遵循著同樣的宇宙原理來運轉,因為機率突變和環境形態不停地相互影響而決定了天擇的途徑,沒有兩個生物圈會有相同的歷史。整個有生命力的微麈的星際雲形成一間龐大的宇宙實驗室,生命在裡面經歷了幾十億年,它可能產生了什麼東西是對想像力的一項挑戰。地球的生物多樣化真是令人吃驚,它或許只代表了整個宇宙生命多樣化的一個小樣本。在整個模式中,除了我們的生物圈之外,其他生物圈有多少可能產生有意識且會思考的生物體呢?

  3. 依據許多演化學家的看法,這種可能性非常小,或許小得使這事件在整個宇宙裡只發生了一次,這全靠特別的幸運。德國出生的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家梅爾(Ernst Mayr)出了一本書總結生物演化所進行的持久觀察的成果,毫無猶豫地寫著:「有智能的生命由演化產生出來的機率這樣小,這件事給一位演化學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4. 古爾德在一本有關化石的專書裡回應了這種看法,這些化石發現於伯吉斯頁岩區(Burgess Shale),那是加拿大落磯山脈一處約53,000萬年的地質區,蘊藏了豐富的奇形怪狀的動物化石。他寫道:「將生命的磁帶往回轉到早期,讓它從相同的開始點再一次展現吧,任何一件如人類智能的事物重演的機率小到難以察覺。」他在此書結尾時又回到這個主題,「生物學對人類的天性、狀況和潛力最深刻的洞見在一於簡單的表達,即偶然性的具體化。」

  5. 戴蒙也相信人類是獨一無二的,他的理由是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紐西蘭或馬達加斯加沒有啄木鳥,「假使啄木鳥在美洲或舊大陸未曾演化那麼一次過,整個世界將會出現一種明顯未被使用過的絕佳生態區位。」戴蒙的想法是我們不能太相信趨同演化。啄木鳥雖然完美地適應了,但只出現過一次,所以人類也是這樣的。因此「就實際層面而言,我們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這個擁擠的宇宙裡是孤獨的。」這位第三種黑猩猩的編年史家無精打采地補了一句「感謝上帝」。戴蒙也相信人類是獨一無二的,他的理由是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紐西蘭或馬達加斯加沒有啄木鳥,「假使啄木鳥在美洲或舊大陸未曾演化那麼一次過,整個世界將會出現一種明顯未被使用過的絕佳生態區位。」戴蒙的想法是我們不能太相信趨同演化。啄木鳥雖然完美地適應了,但只出現過一次,所以人類也是這樣的。因此「就實際層面而言,我們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這個擁擠的宇宙裡是孤獨的。」這位第三種黑猩猩的編年史家無精打采地補了一句「感謝上帝」。

  6. 主張社會生物學的威爾森同樣特別提出啄木鳥,不過卻持相反理由。威爾森在《繽紛的生命》(The Diversity of Life)一書中寫道,「啄木鳥和像啄木鳥的物種,解釋了適應傳播和演化趨向的雙重模式。鳥類擴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演化系列填進了啄木鳥的生態區位裡。」但威爾森沒有從啄木鳥推算到人類,雖然在與盧斯登合著的另一本書中提過,表示他的看法是「在一些星球附近是會有生命的,而且那裡可能還有進步的文明。」

  7. 許多演化學家相信有智能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理由很容易理解。人類是一連串許多重要的偶發事件的結果,機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提及幾個偶發事件就可以知道。首先是某個原核細胞必須演化形成原始的真核細胞,這樣的轉型歷經了10億年以上,需要很多的基因革新和特別的環境背景,而且就我們所知很可能只發生一次,至少到目前為止在現今的生物中還沒有發現超過一條的真核細胞系列。當這種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的過渡進行時,其他的重要事件在細菌領域裡發生,特別是演化發展出會製造氧的光營生物和利用氧的好氧生物,不久接下來是收容了內共生物,它們是粒線體和葉綠體的祖先。許多演化學家相信有智能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理由很容易理解。人類是一連串許多重要的偶發事件的結果,機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提及幾個偶發事件就可以知道。首先是某個原核細胞必須演化形成原始的真核細胞,這樣的轉型歷經了10億年以上,需要很多的基因革新和特別的環境背景,而且就我們所知很可能只發生一次,至少到目前為止在現今的生物中還沒有發現超過一條的真核細胞系列。當這種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的過渡進行時,其他的重要事件在細菌領域裡發生,特別是演化發展出會製造氧的光營生物和利用氧的好氧生物,不久接下來是收容了內共生物,它們是粒線體和葉綠體的祖先。

  8. 然後從原生生物出現了,日益複雜的動物出現了,在此之前產生了用以維生的植物。此外,有性生殖也開始了。許多日漸精密的軀體圖式連續出現。幅射對稱的雙胚層、兩側對稱的三胚層、口與肛門極化的倒轉、體腔的形成、脊索和神經管的形成、陸地生命的適應,依次出現了兩棲動物、爬蟲動物和哺乳動物,靈長類發展出來了,最後決定性的一步:從猿到人類。然後從原生生物出現了,日益複雜的動物出現了,在此之前產生了用以維生的植物。此外,有性生殖也開始了。許多日漸精密的軀體圖式連續出現。幅射對稱的雙胚層、兩側對稱的三胚層、口與肛門極化的倒轉、體腔的形成、脊索和神經管的形成、陸地生命的適應,依次出現了兩棲動物、爬蟲動物和哺乳動物,靈長類發展出來了,最後決定性的一步:從猿到人類。

  9. 這些決定性步驟的每一步和連接它們的其他許多小步驟,必得依靠在有利的環境和恰當的時間發生之合適的基因變化。只要有一小件事是不同的,生命的整個歷史可能就會不同了。它是歷史偶然性的典型例子,好像用我們所熟悉的「假使」的故事來描述:假使埃及女王克麗奧派翠拉的鼻子短一點的話、假使一粒沙子沒有阻塞克倫威爾的尿道的話、假使……世界的命運可能就不同了。這種推理不能算是錯的,除非將近代演化理論的堅固大廈解體掉,它的結論是無可辯駁的。假使事情從頭再來一次,無論在這裡或任何一處,最後的結果不會一樣的,不過會是怎樣的不同呢?這些決定性步驟的每一步和連接它們的其他許多小步驟,必得依靠在有利的環境和恰當的時間發生之合適的基因變化。只要有一小件事是不同的,生命的整個歷史可能就會不同了。它是歷史偶然性的典型例子,好像用我們所熟悉的「假使」的故事來描述:假使埃及女王克麗奧派翠拉的鼻子短一點的話、假使一粒沙子沒有阻塞克倫威爾的尿道的話、假使……世界的命運可能就不同了。這種推理不能算是錯的,除非將近代演化理論的堅固大廈解體掉,它的結論是無可辯駁的。假使事情從頭再來一次,無論在這裡或任何一處,最後的結果不會一樣的,不過會是怎樣的不同呢?

  10.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思考我所講過的受約束的偶然。演化不是在可能性無窮,一切只靠擲骰子決定的那種世界中進行的。讓我列出一些限制因素。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思考我所講過的受約束的偶然。演化不是在可能性無窮,一切只靠擲骰子決定的那種世界中進行的。讓我列出一些限制因素。 1.突變不是真正的無規則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是被機率控制的。基因組裡有些區域對突變的影響較其他區域敏感,而且這種敏感本身再因基因和環境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基因的突變,是天擇在一種反應的網絡裡編織出來的,從各種方向輔助或牽制某些基因的突變性,而這些基因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利於這個生物體的。這種複雜的控制甚至曾使得一些科學家猜測有關「選擇性」或「適應性」突變的可能性。

  11. 2.不是所有基因突變都同樣具有意義。目前一般同意的是簡單的點突變,那些結果在核酸裡只是以一個核苷酸取代另一個,在蛋白質裡只是以一個胺基酸取代另一個,對所知之正在討論的宏觀演化所發揮的作用很少。真正產生創新的突變最常見的是涉及到一塊DNA,它們進行複製、轉化、轉位或重新安排。2.不是所有基因突變都同樣具有意義。目前一般同意的是簡單的點突變,那些結果在核酸裡只是以一個核苷酸取代另一個,在蛋白質裡只是以一個胺基酸取代另一個,對所知之正在討論的宏觀演化所發揮的作用很少。真正產生創新的突變最常見的是涉及到一塊DNA,它們進行複製、轉化、轉位或重新安排。

  12. 3.不是所有基因都是具有同樣意義的突變靶。與非重大演化步驟相關的基因常常是屬於數量很少的調節基因,例如同源框基因,一般的「管家」基因很少會牽涉到。令人驚奇的是,酶的失去而非酶的獲得時常伴隨著演化的「前進」。我們人類在這方面是特別匱乏,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從我們的食物中去尋求許多維生素和必要的營養,它們是由所謂「較低等」的生命體製造出來的。事實上,在生物化學上來看,它們比我們更富裕。3.不是所有基因都是具有同樣意義的突變靶。與非重大演化步驟相關的基因常常是屬於數量很少的調節基因,例如同源框基因,一般的「管家」基因很少會牽涉到。令人驚奇的是,酶的失去而非酶的獲得時常伴隨著演化的「前進」。我們人類在這方面是特別匱乏,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從我們的食物中去尋求許多維生素和必要的營養,它們是由所謂「較低等」的生命體製造出來的。事實上,在生物化學上來看,它們比我們更富裕。

  13. 4.然後在一種生物體內部發生突變。只有在特定的生物體內,特定的基因變化才會在演化上產生影響。已經存在的軀體圖式限制了哪些是確實可行的變化。一旦方向決定了,未來變化的可能範圍就變窄了,並且會隨著每一次後續的演化步驟而進一步變窄。這解釋了許多演化系列的發生以及為什麼演化能沿著這些系列以日益加快的步伐前進。馬的演化就是一個範例,而猿到人類的轉型尤其是令人驚奇的實例。4.然後在一種生物體內部發生突變。只有在特定的生物體內,特定的基因變化才會在演化上產生影響。已經存在的軀體圖式限制了哪些是確實可行的變化。一旦方向決定了,未來變化的可能範圍就變窄了,並且會隨著每一次後續的演化步驟而進一步變窄。這解釋了許多演化系列的發生以及為什麼演化能沿著這些系列以日益加快的步伐前進。馬的演化就是一個範例,而猿到人類的轉型尤其是令人驚奇的實例。

  14. 5.與前面的條件相關,存在了一種歷史的、階級體系的因素。在每一層次的複雜性上,不同種類的基因變化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舉幾個例子來說吧,在生命發展極早期時,最具決定性的變化是有關增加RNA複製的準確度。在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過渡期間,如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之類的結構蛋白質的出現是細胞增大的必要條件。在多細胞動物形成時,細胞黏附分子和受質黏附分子成為帶頭的改革等等。在演化的每一階段,所發生的突變都具有它自己的特點。5.與前面的條件相關,存在了一種歷史的、階級體系的因素。在每一層次的複雜性上,不同種類的基因變化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舉幾個例子來說吧,在生命發展極早期時,最具決定性的變化是有關增加RNA複製的準確度。在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過渡期間,如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之類的結構蛋白質的出現是細胞增大的必要條件。在多細胞動物形成時,細胞黏附分子和受質黏附分子成為帶頭的改革等等。在演化的每一階段,所發生的突變都具有它自己的特點。

  15. 6.在這些許多的內在條件裡,必須加進環境的關鍵重要性。某些基因變化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可以受益,因此被天擇保留下來。環境變化常常造成差異,當我們觀察植物和動物的演化時,我們會遇到許多因氣候或地質發生劇變而產生重大變化的實例。相關的例子是從森林變遷成大草原,它對演化過程可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6.在這些許多的內在條件裡,必須加進環境的關鍵重要性。某些基因變化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可以受益,因此被天擇保留下來。環境變化常常造成差異,當我們觀察植物和動物的演化時,我們會遇到許多因氣候或地質發生劇變而產生重大變化的實例。相關的例子是從森林變遷成大草原,它對演化過程可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6. 7.最後,不是每一個被天擇保留下來的基因變化都同樣具有決定性作用,事實上許多變化對演化的開展只造成微小的影響。生命樹上的大多數分支和枝椏在同一種基本主題上沒有什麼較多的變化,雖然它給我們帶來許多分類的樂趣,或分類的惡夢,這得依你的性格而定;不過,對演化過程沒有一點意義。達爾文有名的雀鳥,在加拉巴哥群島的每一個島嶼的演化都不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決定生命樹出現重要分叉的那些突變才是關鍵性,例如那些導致蠕蟲的軀體圖式出現節段化的突讓、某些節肢動物的極化轉化,或是類人猿裡的幼態持續品種。7.最後,不是每一個被天擇保留下來的基因變化都同樣具有決定性作用,事實上許多變化對演化的開展只造成微小的影響。生命樹上的大多數分支和枝椏在同一種基本主題上沒有什麼較多的變化,雖然它給我們帶來許多分類的樂趣,或分類的惡夢,這得依你的性格而定;不過,對演化過程沒有一點意義。達爾文有名的雀鳥,在加拉巴哥群島的每一個島嶼的演化都不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決定生命樹出現重要分叉的那些突變才是關鍵性,例如那些導致蠕蟲的軀體圖式出現節段化的突讓、某些節肢動物的極化轉化,或是類人猿裡的幼態持續品種。

  17. 這些事實都可以用演化過程是不均等的來解釋,在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古爾德和他的同事艾德瑞吉(Niles Eldredge)以間斷平衡來強調這些現象。演化的前進採用短階段性的快速變化,中間被長時間的靜態或緩慢的飛躍分開著。當上述所列條件同時碰在一起時,快速變化就發生了。機率仍然發揮作用,不過是在一套如此嚴苛的約束中,限制了它展開探險的可能性範圍,因此正在演化的體系有時必須等待幾百萬年,投擲的骰子才會落在允許的界限裡。

  18. 從這樣的情況看來,地球上生命的歷史留給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的餘地不如目前流行主張的那樣多。正如諺言所說,見樹不見林,生命樹本身也被它那繁茂的華蓋掩蓋了。偶然性的領域大部份是在那些幾百萬種向外伸出來的枝椏和小分支,機率在那裡完全得到了機會可以玩弄無數的變化,而不用理會原來的主幹所提供的藍圖是什麼。將這種多樣化的樹予以修剪,留給你的是用相對數目稀少的主要分刻劃出來的一枝光禿禿的主幹,每一種分採用了一項在改變上具有意義的藍圖。從這樣的情況看來,地球上生命的歷史留給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的餘地不如目前流行主張的那樣多。正如諺言所說,見樹不見林,生命樹本身也被它那繁茂的華蓋掩蓋了。偶然性的領域大部份是在那些幾百萬種向外伸出來的枝椏和小分支,機率在那裡完全得到了機會可以玩弄無數的變化,而不用理會原來的主幹所提供的藍圖是什麼。將這種多樣化的樹予以修剪,留給你的是用相對數目稀少的主要分刻劃出來的一枝光禿禿的主幹,每一種分採用了一項在改變上具有意義的藍圖。

  19. 由於內部和外部的約束,非常嚴格地將偶然性集中到某處,有時會讓演化慢慢減速到幾乎停頓,直到一種恰當的突變發生。我對這個事實感到欣慰,當環境需要它時,恰當的突變(或者至少一種恰當的突變)真的是發生過。只要回想一個實例,當需要一種蛋白質分子能夠用自我組裝的方式來建造堅固的細胞內支撐物時,恰當的突變發生了,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產生了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請不要誤解,我沒有說因為需要這個突變,而利用一個代理人來斡旋去產生。由於內部和外部的約束,非常嚴格地將偶然性集中到某處,有時會讓演化慢慢減速到幾乎停頓,直到一種恰當的突變發生。我對這個事實感到欣慰,當環境需要它時,恰當的突變(或者至少一種恰當的突變)真的是發生過。只要回想一個實例,當需要一種蛋白質分子能夠用自我組裝的方式來建造堅固的細胞內支撐物時,恰當的突變發生了,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產生了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請不要誤解,我沒有說因為需要這個突變,而利用一個代理人來斡旋去產生。

  20. 我所要講的是產生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的這類突變本身是非常平凡的偶發事件,只是它們正好在時機成熟時碰到了大滿貫,同樣情況或許對其他重大的演化事件也是真的,雖然絕不會是全部如此。假使其他突變是首次發生的,可能會引發出其他分叉,而從另外的方向分支出去。在我的重建裡留有很多空間,因為在生命已經生根的其他行星上會發展出不同形狀的演化樹。但是某些方向或許含有決定性的選擇優勢,以致於在其他任何地方發生的可能性也很高。我所要講的是產生肌動蛋白和微管蛋白的這類突變本身是非常平凡的偶發事件,只是它們正好在時機成熟時碰到了大滿貫,同樣情況或許對其他重大的演化事件也是真的,雖然絕不會是全部如此。假使其他突變是首次發生的,可能會引發出其他分叉,而從另外的方向分支出去。在我的重建裡留有很多空間,因為在生命已經生根的其他行星上會發展出不同形狀的演化樹。但是某些方向或許含有決定性的選擇優勢,以致於在其他任何地方發生的可能性也很高。

  21. 導致多神經元網形成的方向可能在此方面特別得天獨厚,與其有關的優勢太有利了。一旦讓神經元這樣的東西出現,日益複雜的神經元網絡幾乎注定要產生的。往較大的腦子推進,而且因此向更多的意識、智能以及溝通能力推進,支配了地球生命樹上的動物主支,並且在許多其他生命存在的行星上可能也是同樣的趨勢。另一面,為腦服務且受其控制的軀體不需要和我們人類的軀體相似,縱然它們可能在感覺、行動和溝通上擁有適當的方式。導致多神經元網形成的方向可能在此方面特別得天獨厚,與其有關的優勢太有利了。一旦讓神經元這樣的東西出現,日益複雜的神經元網絡幾乎注定要產生的。往較大的腦子推進,而且因此向更多的意識、智能以及溝通能力推進,支配了地球生命樹上的動物主支,並且在許多其他生命存在的行星上可能也是同樣的趨勢。另一面,為腦服務且受其控制的軀體不需要和我們人類的軀體相似,縱然它們可能在感覺、行動和溝通上擁有適當的方式。

  22. 我的結論是我們並不是唯一的。或許宇宙裡不是每一個生物圈都已經演化或將演化或演代出具有思想的腦,但存在的生物圈中有一小群不可忽略的子群集已經獲得了智能,或者正在智力發展的途徑上,有一些可能具有比我們更先進的形式。1960年代,許多科學家嚴肅地在考慮這種可能性,他們甚至成功說服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在探索地球外智慧生物 (SETI,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計劃上投資相當可觀的經費。這項十分不確定的計劃現在較不受歡迎了,那是因為我們愈來愈懷疑地球外智慧生物的存在,而特別感覺到應該優先考慮緊迫的「地球」問題,例如環境污染、愛滋病和其他社會問題。我同意第二個理由,但不同意第一個。

  23. 根據我所支持的看法,無論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只要條件允許,生命的本質就能產生智力。在遙遠的太空中,在我們四週,存在著小小的孤立區域,有思想的物種在那裡會利用它們的心靈個別地也集體地創造文化,如同我們的作為。有意識的思想屬於宇宙的形象,而不是我們生物圈特有的某種怪異的附帶現象,是物質的基本表現。思想是生命產生的且受到生命支持的,而生命本身是宇宙其他部份產生的並受到它們的支持。根據我所支持的看法,無論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只要條件允許,生命的本質就能產生智力。在遙遠的太空中,在我們四週,存在著小小的孤立區域,有思想的物種在那裡會利用它們的心靈個別地也集體地創造文化,如同我們的作為。有意識的思想屬於宇宙的形象,而不是我們生物圈特有的某種怪異的附帶現象,是物質的基本表現。思想是生命產生的且受到生命支持的,而生命本身是宇宙其他部份產生的並受到它們的支持。

  24. 那些有思想的小孤立區會有任何機會進行相互溝通和共享文化嗎?依據物理定律,宇宙思想只有一小部份可以在 個合理的時間內做到。利用最快又有效的交流手段,那是某種以光速前進的無線電訊號,在我們的生命期內是無法與距離三十光年以上的文明進行溝通的,即發送訊息並接到回音。將未來的世代也加入這個行列,我們也許可以延伸這個範圍到數百光年,不過肯定不能再遠了。將這個距離與我們銀河系的直徑(大約十萬光年)比較,你就知道我們可接近的區域僅僅限制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裡少數的星球體系中,而我們的銀河系只是宇宙的極微小部分,而在距離我們數百萬到數十億光年之間的宇宙中包含了數十億個其他星系。

  25. 在運氣非常好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可以和一個或二個外太空文明建立接觸 --- 這自己本身已經是特別有意義的成就,因此才有SETI計畫 --- 不過,宇宙裡大多數有思想的區域,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裡,是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的。要想有廣泛的宇宙溝通,我們必須先找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例外 --- 要有一樣東西,比光速移動得更快。

  26. 物理學家總是富於想像力,想盡許多可能的方法規避愛因斯坦的定律來討論事情,諸如超粒子(tachyon)、超太空和空間扭曲,但這這些幻想仍是屬於科幻小說的範圍。如賓諾斯等柏拉圖主義者暗示心靈和「柏拉圖世界之間的接觸是一瞬間的,卻沒有提到兩種心靈可能」採用這種方式溝通。德日進的「心智層」或戴森的「靈魂世界」出現的心靈,目前來說只不過是詩般的想像。物理學家總是富於想像力,想盡許多可能的方法規避愛因斯坦的定律來討論事情,諸如超粒子(tachyon)、超太空和空間扭曲,但這這些幻想仍是屬於科幻小說的範圍。如賓諾斯等柏拉圖主義者暗示心靈和「柏拉圖世界之間的接觸是一瞬間的,卻沒有提到兩種心靈可能」採用這種方式溝通。德日進的「心智層」或戴森的「靈魂世界」出現的心靈,目前來說只不過是詩般的想像。 但衛星電視對露西而言一定也只是詩般的想像,如果她能夠想到這種東西的話。誰可以說未來已有什麼安排了呢?

  27. 有意義的宇宙 或許顯得我已經選擇了德日進而反對莫諾,不是這樣的;在科學上,我感到接近莫諾更勝於德日進。然而,我已決定支持有意義的宇宙而反對無意義的的宇宙。不是因為我希望它是這樣,而是我閱讀了現有的科學證據,有許多是莫諾不知道的,而他本身知道的已比德日進多很多。此外,我嘗試將並我所熟知的部份,還把危險的但有必要加入的不熟知領域都包括到整個生命的歷史裡。

  28. 我認為宇宙是有意義的,原因在於我將察覺到的事物看成是它內在必然性。莫諾強調生命和心靈的不可能性,機率對它們的出現佔了主要的因素,因此宇宙是沒有設計的,它是荒誕的且無意義的。對同樣的事實,我的解避釋卻不同。機率是起了重要作用,不過那是在一套嚴格的約束裡發揮作用的,以政於必然會產生生命和心靈,不是一次而是許多次。對莫諾的名句「宇宙不會孕育出生命,生物圈也不會孕育出人類」,我的回答是:「你錯了,它們會的。」我認為宇宙是有意義的,原因在於我將察覺到的事物看成是它內在必然性。莫諾強調生命和心靈的不可能性,機率對它們的出現佔了主要的因素,因此宇宙是沒有設計的,它是荒誕的且無意義的。對同樣的事實,我的解避釋卻不同。機率是起了重要作用,不過那是在一套嚴格的約束裡發揮作用的,以政於必然會產生生命和心靈,不是一次而是許多次。對莫諾的名句「宇宙不會孕育出生命,生物圈也不會孕育出人類」,我的回答是:「你錯了,它們會的。」

  29. 即使生命和心靈很罕有,它們仍然是物質之令人敬畏又有啟發性的表現,它們的產物-整個生物多樣化,整個人類此化-仍然會引發出尊敬和懷疑的感覺。即使生命和心靈很罕有,它們仍然是物質之令人敬畏又有啟發性的表現,它們的產物-整個生物多樣化,整個人類此化-仍然會引發出尊敬和懷疑的感覺。 宇宙荒誕的看法可能很吸引科學家,因為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蠅」症侯群。幾世紀來,我們感到榮耀地相信人類是世界的主人,世界只為我們存在。然而哥白尼讓我們從座椅上驚跳起來,隨後每一次的科學進展就進一步減低了人類的重要性。

  30. 我們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位被取代了,它只是環繞太陽運轉的一類顆行星。太陽本身也只不過是數千億個星系之一的數千億個星球中的一個,是失落在無垠宇宙中的一顆微粒。最致命的重擊是達爾文提出來的,人類自封為最高的地位,被替換成只是生命樹上幾百萬種枝椏之一的末梢。這是要我們學習謙遜的一種教訓,招致對外來權威和內在肯定的不信任。我們變成懷疑論者了。我們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位被取代了,它只是環繞太陽運轉的一類顆行星。太陽本身也只不過是數千億個星系之一的數千億個星球中的一個,是失落在無垠宇宙中的一顆微粒。最致命的重擊是達爾文提出來的,人類自封為最高的地位,被替換成只是生命樹上幾百萬種枝椏之一的末梢。這是要我們學習謙遜的一種教訓,招致對外來權威和內在肯定的不信任。我們變成懷疑論者了。

  31. 但教訓也許是過份強調了,它不應該轉變成「抨擊人類」,要求科學不僅降低人類物種的級別,還來證明在世界的計劃裡我們真的沒有一席之地。事實上,世界沒有任何計劃。哲學家巴瑞特 (William Barrett) 是美國對歐洲存在主義的主要闡述者,曾經譴責過他所認為的「現在歷史中最諷刺的一件事:非常明顯地展現心靈威力的結構,仍然引致人類心靈受到貶低」。在他之前,匈牙利出生的英國科學家兼哲學家波蘭尼 (Michael Polanyi) 曾經寫過:「出於智識上嚴重的變態,才會假借科學客觀之名,否定我們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命形式,我們演化的過程是演化中最重要的問題。」

  32. 如果宇宙並非無意義,那它的意義是什麼呢? 對我來說,這個意義是要到宇宙的結構中去尋找,它恰好如此利用生命和心靈產生了思想。反過來,思想是一種官能,宇宙靠著它可以反映自己、發現自己的結構,並且領會到如此的內1實體是真、善、美和愛。這就是宇宙的意義,我是這樣理解它的。 這種看法的重要處不是絕對的真,絕對的真理在我們發展的階段上或許難達到,不過是在尋找真理;同樣地沒有絕對的美,只是對美的共同響往;沒有絕對的善,卻是對善的共同努力。

  33. 在不同的時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只要看看不同的人,在美或在善方面己經相信的或曾經相信的那些事物。主要的訊息應該是對他人的容忍,以及對自己的謙虛。我對現代科學具有相當的信心,並且已將我的生命獻給了它。但我認為科學不應該是高傲自大的,人類心靈可能在演化歷史中僅是一個環節,或者甚至只是一枝側枝,離完成還遠得很,而且可能有一天產生的心靈比我們現在已有的更具威力。根據預測的太陽壽命,在我們這個行星上,單是有思考力的生物圈還有50億年的運轉時間,是從猿到人類所花費時間的1,000倍。我們必須向這個奧秘鞠躬。在不同的時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只要看看不同的人,在美或在善方面己經相信的或曾經相信的那些事物。主要的訊息應該是對他人的容忍,以及對自己的謙虛。我對現代科學具有相當的信心,並且已將我的生命獻給了它。但我認為科學不應該是高傲自大的,人類心靈可能在演化歷史中僅是一個環節,或者甚至只是一枝側枝,離完成還遠得很,而且可能有一天產生的心靈比我們現在已有的更具威力。根據預測的太陽壽命,在我們這個行星上,單是有思考力的生物圈還有50億年的運轉時間,是從猿到人類所花費時間的1,000倍。我們必須向這個奧秘鞠躬。

  34. 後記 我已經對比了莫諾和德日進這兩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兩種哲學;一種是荒誕,而另一種是有意義,那得視我們每一個人的選擇。我們是要贊同馬克白,生命是「一個傻子說的故事,說得激昂慷慨,卻毫無意義」? 或是我們應聽從哈姆雷特:「何瑞修,宇宙間無奇不有,不是你的哲學全能夢想得到的」?

  35. 我己經表明了我的選擇,也說明了理由。這些理由雖說是根據科學,但不是沒有偏見的。德日進這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想要在現存世界裡盡力去發現客觀證據以支持他的信仰。莫諾這位自豪地顯出絕望的存在主義者,只是熱情地想要支持他對現存世界的那種孤立又荒誕的感覺。當然他們沒有一個認為自己不是完全誠實、在知識上嚴謹。當如此崇高的心靈都無法克服他們自己的偏見時,我聲稱我對偏見有了免疫力將會是很愚蠢的。我己經表明了我的選擇,也說明了理由。這些理由雖說是根據科學,但不是沒有偏見的。德日進這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想要在現存世界裡盡力去發現客觀證據以支持他的信仰。莫諾這位自豪地顯出絕望的存在主義者,只是熱情地想要支持他對現存世界的那種孤立又荒誕的感覺。當然他們沒有一個認為自己不是完全誠實、在知識上嚴謹。當如此崇高的心靈都無法克服他們自己的偏見時,我聲稱我對偏見有了免疫力將會是很愚蠢的。

  36. 我將留下最後的篇幅給另外兩位法國人。出自巴斯卡 (Pascal) 的『思想錄』(Pensees),這是將上帝送給研究者的訊息:「感到安慰吧,假使你還沒有發現我,你就不會來找我了。」不是所有人都會在這個訊息裡找到慰藉或者甚至覺得這條訊息有意義的。寧願繞開形上學的那些人會像梅達沃一樣,滿意地接受伏爾泰的勸告,那是他著作中的一位主角坎迪德(Candide)所說的一句話:「我們必須耕耘我們的田地。」 全文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