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91 Views
第十一章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与病人的居家护理.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预防医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影 响因素 2. 熟悉传染病社区管理方法 3.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病人的 居家护理.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1. 病原体: 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空气传播、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3.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4 、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1 )自然因素
E N D
第十一章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与病人的居家护理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预防医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影 响因素 2.熟悉传染病社区管理方法 3.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病人的 居家护理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 1.病原体: 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 2.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空气传播、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 4、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生态条件等 (2)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水平、 风俗习惯等 (3)其他: 现代社会的一些特点
二、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1、一级预防: (1)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2)预防接种 1)儿童计划免疫 2)根据疫情组织的免疫接种 (3)爱国卫生运动
2. 二级预防 • 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报告 • 早隔离 • 早治疗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 1.报告人:责任报告人(主要指医务工作者) • 2.法定报告的传染病:3类37种 • 3.报告时限
早隔离 隔离人员: 病人及可疑病人 病人密切接触者(检疫) 隔离方式: 住院隔离、临时隔离室隔离、家庭隔离 隔离期: 发病日起直至该病传染性完全消失为止
3、三级预防 • 对病人积极治疗 • 康复治疗护理 • 减少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三、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病人的居家护理 • 结核 • 病毒性肝炎 • 流行性感冒 • 细菌性痢疾
(一)结核 • 1.病原体: • 结核杆菌 • 2.传染源: •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活动性肺结核) • 3.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
(一)结核 • 4.临床表现: • 疲乏、体重减轻 • 盗汗 • 发热 • 咳嗽、咳痰 • 咯血 • 胸痛
(一)结核 • 5.诊断: • 痰检、胸部X线检查、免疫学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6.治疗:(化学疗法) •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
(一)结核 • 7.社区管理: (1)一级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接种卡介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二级预防:高危人群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指导病人接受治疗
(一)结核 • 8、病人的居家护理: (1)病人一般护理 • 单独居住通风条件好的房间;寝具、食具单独使用,定期消毒;痰液处理 (2)饮食护理 • 饮食清淡、规律,不偏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忌烟酒 (3)定期复查
(二)病毒性肝炎 1.病原体:肝炎病毒 2.传染源: • 甲肝: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 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3.传播途径: • 甲肝:粪口传播 • 乙肝: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
(二)病毒性肝炎 4.临床表现: • 黄疸、食欲减退、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大便颜色变浅,查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5.诊断: • 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6.治疗: • 休息、营养和一般治疗
(二)病毒性肝炎 7.社区管理: (1)甲肝: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粪便管理;乙肝:防止血液和体液传播 (2)加强饮食业、托幼机构从来人员的健康管理 (3)预防接种: 甲肝——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乙肝——乙肝疫苗
(二)病毒性肝炎 • 8.病人的居家护理: (1)指导病人家庭的消毒隔离 (2)卧床休息 (3)饮食: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酒 (4)按时复查、按医嘱用药
(三)流行性感冒 1.病原体: 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 2.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发病初期2~3天传染性最强 3.传播途径: 空气接触传播(主要),接触被污染物品也可引起传播
(三)流行性感冒 • 4、临床表现: • 全身酸痛,发热,疲乏,头痛,咽痛 • 体温可高达39~40℃,咽部充血 •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消失 • 5、诊断:注意与普通感冒区别 • 6、治疗: • 休息、多饮水、预防并发感染、对症治疗
(三)流行性感冒 • 7.社区管理 (1)及时隔离 (2)减少大型集会 (3)组织接种流感疫苗
(三)流行性感冒 8、病人的居家护理 (1)卧床休息 (2)多喝水,饮食清淡易消化 (3)高热病人的护理 (4)注意观察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病 (5)家居定时开窗通气
(四)细菌性痢疾 • 1.病原体: 痢疾杆菌 • 2.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 3.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四)细菌性痢疾 4.临床表现: • 普通型菌痢、中毒型菌痢、慢性菌痢 5.诊断: • 夏秋季,有腹痛、腹泻及脓血便者 • 大便涂片和细菌培养有利于确诊 • 怀疑中毒型的应尽早有肛拭子或盐水灌肠取标本检查 6.治疗: • 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
(四)细菌性痢疾 7.社区管理 (1)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管水、管粪,消灭苍蝇 (3)加强社区内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4)对饮食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四)细菌性痢疾 • 8.病人的居家护理 (1)卧床休息,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肛门皮肤护理工作,防溃破 (3)按医嘱用药,防止转为慢性 (4)病人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要 有专用便盆,注意消毒
小结: 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影 响因素 2.熟悉传染病社区管理方法 3.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病人的 居家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