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36 Views
以實證為導向之 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方案. Chuan-Hsiu Tsai Tzu Chi University. PART ONE. 二代健康促進學校的運作模式與執行辦法.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實施至今 …. 台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趨勢 (2010 年後推動二代健促 ). 何謂 二代健康促進學校 : 與世界健促精神同步,追求健康永續經營與改變成效 政府政策主導力強化介入,擬訂年度重點與施政方針 展現健康成效證據力,建立實證式前後測之行動研究數據 支持輔導體系強調橫向聯結與跨組織體系資源整合 問題評估與成效評鑑同步,建立全國統一性指標,可跨國比較. 行動研究的精神.
E N D
以實證為導向之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方案 Chuan-Hsiu Tsai Tzu Chi University
PART ONE 二代健康促進學校的運作模式與執行辦法
台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趨勢(2010年後推動二代健促)台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趨勢(2010年後推動二代健促) • 何謂二代健康促進學校: • 與世界健促精神同步,追求健康永續經營與改變成效 • 政府政策主導力強化介入,擬訂年度重點與施政方針 • 展現健康成效證據力,建立實證式前後測之行動研究數據 • 支持輔導體系強調橫向聯結與跨組織體系資源整合 • 問題評估與成效評鑑同步,建立全國統一性指標,可跨國比較
行動研究的精神 前後測數據的比較
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 • 促進學校全面評估學生及教職員工衛生與健康促進需求 • 結合社區資源,透過健康教育與活動及健康服務之實施,引導學生、教職員工自發性及自主性地建立健康管理 • 各地方政府在推動計畫時能夠有效運用各方資源,並提升各地方政府計畫執行之效率,以達成所訂定之健康目標,且能提出具體成效。
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教育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 各縣市需推動議題 輔導發展行動研究方案 上傳實施成果
執行目的 • 落實推動學校衛生法暨相關子法 • 評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成效 • 建立台灣健康促進學校實施成效的實證基礎
輔導模式與內涵 STEP 1 中心議題學校 建立實證導向之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方案典範 依認輔議題、校本特色及需求規劃 中央輔導團 上傳實施成果 1.前後測資料(量性) 2.過程資料(質性) 配搭進行在地輔導 各校推動實證導向之行動研究方案 1.在地訪視輔導 2.分區增能工作坊 結盟校群 地方輔導團 STEP 2
STEP 1 中央輔導團輔導中心議題學校辦理實證導向之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方案 • 依據各中央輔導委員意願進行縣市分組輔導工作,每縣市至少1至4位中央輔導委員。 • 由中央輔導委員認輔重點推動議題並各選定一所中心議題學校。 • 中央輔導委員與縣市中心學校形成合作夥伴,爭取中央支持行動研究方案。 • 除考量部頒指標外,也能訂定校本特色成效指標,並發展成縣(市)本指標。
行動方案重要實施原則 • 依選擇議題及六大範疇、以及其所可運用的策略進行交叉思考。 • 可採單一策略或多元策略進行行動研究方案。 • 需考量: (1)是否能產出實證導向結果 (2)校本特色成效指標與部頒指標之一致性
處處都有特色策略! 健康促進學校 永續人類發展(健康素養與生活品質提升) 健康教學 健康環境 健康服務 學校的健康整體政策 社區及各支持系統之參與 創意多元之學校健康促進策略 理論、模式及教育行動方案 全面性、全校性的健康教育活動 ---分年齡層、分目標族群 綜合健康計畫 與健康教育可相連結的學校其他活動(跨處室、跨團隊) 引自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健康的自身參與經驗 及健康生活型態 政府政策宣誓與目標方針定位
執行流程與步驟 委員意願與研究議題確認 研究方案模式確認
合作夥伴正式形成 介入籌備 介入
在地輔導 結果提交
落實縣(市)內以校群或議題結盟之夥伴關係 • 各校校本資料彙總 • 縣(市)本指標工具 • 資料收集(抽樣或普查)與輸入(前測+後測) • 資料產出與分析
教育部頒定之「99學年度學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議題之成效指標」9大項目教育部頒定之「99學年度學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議題之成效指標」9大項目 -99.10.4『研商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議題之成效指標會議』決議
指標來源 • 「學校衛生年報資料庫建置登錄與分析」計畫-郭鐘隆教授 • 「學生健康檢查暨自主管理」計畫-劉影梅教授
視力保健 口腔衛生 健康體位 菸害防制 檳榔防制 (一)、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 (二)、學生矯視視力不良率 (三)、學生視力不良複檢率 (四)、學生初檢齲齒率 (五)、學生齲齒複檢率 (六)、學生體位過輕比率 (七)、學生體位肥胖比率 (八)、無菸校園率 (九)、無檳校園率
「 99學年度地方縣本特色健康促進學校學生健康及行為成效指標 」 --提供各縣市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議題之參考依據
視力保健 口腔衛生 檳榔防制 • 學生視力不良矯治率 •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學生裸視視力不良人數 • 學生齲齒就醫人數 • 學生每日平均餐後潔牙次數 • 學生每日平均刷牙次數 • 學生齲齒人數 • 12歲學童平均每人齲齒指數(DMFT) • 學生嚼檳榔人數 • 學生嚼檳榔率
健康體位 菸害防制 •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人數 • 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學生吸菸人數 • 學生吸菸率 •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率 • 吸菸學生點戒菸率 • 吸菸學生持續戒菸率
PART TWO 以實證為導向之行動研究方案 From:邱詩揚教授 健康促進學校實證導向之行動研究 http://hps.giee.ntnu.edu.tw/inner_downloads/downloads.aspx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簡稱AR)是有別於傳統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在追求根本的知識,也不在尋求大量事例中的通則,其焦點在於即時的應用,而不在理論的發展或普遍的使用(王文科,1995)。 • 行動研究是結合行動與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即是指情境的參與者(如教師) 基於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陳伯璋,1998)
行動研究是一個過程: 參與者系統化及謹慎地檢驗自我教育歷程、 使用研究技巧、 並基於以下假設:
共同為確認的問題而努力! 能更有效率、並發想出更多樣化的方法! 能互助合作! 能獲得專業成長!
Action research is problem centered, client centered, and action oriented. • It involves the client system in a diagnostic, active-learning, problem-finding, and problem-solving process. 問題導向、客戶導向、行動導向 診斷性、主動學習、問題發現、及問題解決過程
學校再造與 政策改變的契機!
確認問題 資料收集與組織 資料轉譯 以資料為基礎的行動 反省
參與式行動研究 • 「參與式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即是讓組織內的成員成為行動的參與者,主動參與整個研究過程,從設計、行動到結果的呈現(Whyte , 1991)。 • 在研究過程中,參與者與外來的研究者共同合作,研究者的角色為創造有利於行動研究的條件、促進行動的產生、引進新的資訊以及有系統的收集參與者的經驗(Wals & Alblas, 1997)。
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前提為參與者能夠學習、改變及行動,參與者本身也形同尋求問題解答的研究者。因此,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原則強調「看重參與者的知識」、「從參與者的觀點提出問題」及「幫助受壓抑者反映他們的處境」(Tandon,1988)。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前提為參與者能夠學習、改變及行動,參與者本身也形同尋求問題解答的研究者。因此,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原則強調「看重參與者的知識」、「從參與者的觀點提出問題」及「幫助受壓抑者反映他們的處境」(Tandon,1988)。 • 其目標為增進覺識(consciousness -raising)並激發(empower)參與者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及改變現況(Travers, 1997),並整合「量」與「質」的評價方法,藉著改變的過程產生相關的新知識,以促使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遷移與契合(Wilkinson, Elander &Woolaway,1997)
把行動研究的理念融入教學! • 掌握行動研究的核心價值,採用實驗對照介入研究的作法! • 準實驗研究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單組前後測設計 特色策略 健康指標
特色策略的來源:需求評估 • 每個學校依據其所在地以及組成份子的不同,面臨不同的健康議題,有不同的健康需求。 • 依據健康學校之指標進行學生健康狀況之評估。 • 教師群的經驗分享。
教學計畫擬定與執行 • 依據需求評估結果提出目標及策略。 • 目標:是連接計畫需求評估及策略的一座橋;每項目標之後都必須有相對應的策略。 • 策略:根據議題的重要性、需求性及人物力資源之配合等各項評估指標,選定有勝算、可行的議題及決定目標與策略的優先順序,並藉由互動過程建立共識。
迎合不同的教學目標 --情意領域☞小組討論 ☞輪流提案 ☞陪席式討論(公聽會) ☞價值澄清 ☞角色扮演 ☞布偶戲 ☞腦力激盪(批判思考) ☞說故事 --認知領域 ☞講述教學 ☞啟發式教學(問答法) ☞示範教學 ☞實驗教學 --技能領域 ☞行為演練 ☞生活技能訓練
教學創意策略:“玩”健康 • 學習者為中心(需求評估是好方法!) • 創意,通常要具原創性(Original)、獨特性(Unique)、衝擊性(Impact)、相關性(Relevant)以及活動聯結性(Campaignable) • 盡量與目標族群的生活結合(原來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 把創意加入健康促進的活動中(飲食紅綠燈、歌曲改編健康歌、飲水機大改造、贈品變成健康誘導物、學習單設計成集點遊戲)
由健康促進學校模式結合教學 • 特色策略可由六大範疇去思考 • 改變需求者(健康教學)是核心價值,但改變提供者(健康服務、環境、政策與社區或親子關係)的配套也是重要策略 • 找到具體、精確、可行、有效、且得以永續推廣的策略
六大範疇與介入策略示例
最重要的步驟:評價與回饋 • 評價的功能: • 提供計畫是否有效的資訊 • 提供高層做為支持本計畫的依據 • 在計畫的初始階段就應仔細的思考及設計評價,否則無法掌握及收集到有用及有意義的資料。 • 評價的方法:可分為質性及量性。 • 評價的種類:可分為過程及結果評價。
質性及量性 • 質性(以文字或圖像呈現):參與者個人的經驗描述,強調個人的成長過程,提供較感性的資料。多半採用訪談、個案研究、焦點團體法或觀察等方式進行。 • 量性(以數字呈現):收集及統整群體而非個人的資料,例如:參加活動的人數、參與者的滿意度、飲食知識的測量或運動的生活型態測量等。 • 質性、量性有其優缺點,可以互補使用,提供深度及廣度的評價結果。
評價的種類 • 過程評價 process evaluation • 針對執行的整個過程所做的評價 • 藉由評價過程來提升學校組織改善健康問題的能力,強調評價與計畫決策、執行、回饋及修正等過程的密切聯結 • 包括蒐集活動滿意度、相關軟硬體改善情形、組織變化情形、修訂相關辦法等。
過程評價指標: • 行政和政策因素:包括教育方面(課程、活動、訓練的規劃與執行)、政策方面(法令政策的訂定、組織結構與配置)。 • 組織因素:包括師生互動、社團、志工等組織之社會支持、行政人員之行政配合、組織運作功能。 • 資源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資源、可近性、經費編列、設備可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