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83 Views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一、需要的意義: 在一定期間內,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商品數量。 其他條件不變,包括 : 1. 消費者個人偏好不變。 2. 消費者個人的貨幣所得不變。 3. 其他相關財貨 ( 例如 : 替代品、互補品 ) 的價格不變。 4. 對於未來消費者的所得及預期未來財貨價格不變。 5. 消費者的人數不變。.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高. 100 85 70 55 40. 少. 2 4 6 8 10. 低. 多. 二、需要的表達方式:
E N D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一、需要的意義: 在一定期間內,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商品數量。 其他條件不變,包括: 1.消費者個人偏好不變。 2.消費者個人的貨幣所得不變。 3.其他相關財貨(例如:替代品、互補品)的價格不變。 4.對於未來消費者的所得及預期未來財貨價格不變。 5.消費者的人數不變。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高 100 85 70 55 40 少 2 4 6 8 10 低 多 二、需要的表達方式: 1.需要表: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將消費者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商品數量列成一表,如右表為某人在一個月內,對蘋果的需要: 2.需要曲線: (1)定義:將需要表上各組價格與需要量之間的關係繪於座標圖上。橫軸表示財貨的需求量,縱軸表示財貨的需求價格。 (2)特性: 在一般情況下,需求曲線均由左上往右下延伸。 在一般情況下,需求線為負斜率的曲線。 在一般情況下,當財貨的價格愈高時,需求量愈少,當財貨價格愈低時,需求量愈大,故QD為P的減函數。 就價格而言,需求曲線上任何一點代表在各種需求量下,消費者願意且有能力支付的「最高價格」。 (3)提出者:馬歇爾 P 100 • • • • • 85 70 55 D 40 O Q 2 4 6 8 10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二、需要的表達方式: 3.需要函數: (1)定義:將財貨價格與需要量之間的關係以函數表示。 (2)數學式:Qd = f(P),即Qd=f(Px Pt.E.M.T) Px :財貨本身價格 外生變數 Pt :相關財貨價格 「需要」變動的原因 E :對未來的預期 外生變數 M :所得 「需要」變動的原因 T :偏好 (3)直線型標準式: Qd = a – bPx (-b 為斜率的倒數)
直接需求 (最後需求) 定義 消費者對各種消費財的需要。 實例 消費者對麵包需要。 直接需求 (最後需求) 定義 生產者對各種生產財的需要,由消費者對消費財的需要引申出來的。 實例 麵包店對麵粉的需要。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三、需要的種類: 1.直接需求與間接需求:
聯合需求 (補充需求) 定義 消費者為滿足慾望,同時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財貨或勞務產生需要。 實例 錄影機及錄影帶須同時使用。 獨立需求 (替代需求) 定義 消費者對財貨及勞務的需要,在同一時間內只消費一種即可滿足。 實例 上班時可選擇搭公車或騎機車兩者擇一。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三、需要的種類: 2.聯合需求與獨立需求:
個別需求 定義 個別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財貨數量。 實例 裕隆汽車對輪胎的需求。 市場需求 (總需求、社會需求) 定義 1.同一價格下,所有個別消費者需求量的水平加總。 2.公式: 實例 我國汽車市場對輪胎的需求。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三、需要的種類: 3.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 DD D D n D Σ = Q1 + Q2 + …..+ Qn = ΣQi 市I=1
有效需求 定義 財貨在某一市價,消費者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數量。 實例 一包銅鑼燒25元,小叮噹手上正好有25元,立即買下吃掉了。 交易立即成立 無效需求 定義 消費者願意支付的代價低於生產者可以接受的價格。 實例 小叮噹手上只有10元,買不起25元一包的銅鑼燒。 交易不成立 可能需求 定義 除非價格降低到某一程度之後,消費者才能產生需要。 實例 除非銅鑼燒降至一包10元,否則小叮噹不可能去購買。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三、需要的種類: 4.有效需求、無效需求與可能需求: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P A • P1 四、需要法則: 1.意義: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消費者對某一財貨的需求量及其價格的高低 成「反向」變動的關係,此定律稱「需要法則」。 即 PQd, PQd 2.圖示與分析: B • P2 D Q 0 Q1 Q2
替代效果 意義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若一物的物價上涨,此財貨相對於其他財貨來得貴,消費者將以其他較便宜的財貨來替代。 實例 牛肉麵漲價可以沒漲價的漢堡來代替午餐。 所得效果 定義 假設消費者的貨幣所得不變,因財貨的價格下跌,相對地使消費者的實質所得增加,即實際的購買力增加,而增加對該財貨的需求量。 實例 一個蘋果價格由25元跌至20元時,原來花100元可買4個蘋果,現在可以買到5個蘋果,貨幣購買力增強了。 邊際效用 遞減法則 說明 隨著消費量增加,邊際效用遞減,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下降,即QMUP,需求量與價格成反向變動。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四、需要法則: 3.需要法則成立的原因:
炫耀性財貨 意義 當財貨的價格愈高時,愈吸引人們去購買,以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炫耀性財貨的價格與需求力成同向變動,違反了需求法則。 實例 百萬級的賓士轎車及勞力士鑽婊。 提出者 美國的范伯倫。炫耀財又稱為「范伯倫財」。 季芬財 意義 1845年愛爾蘭發生大饑荒,所有的食物都變貴,當低劣的馬鈴薯價格上漲時,人們因買不起其他更好的食物,只好增加對馬鈴薯的需求量,此種劣等財因價格與需求量成同向變動的特例稱為「季芬財」,亦違反了需求法則。 實例 生活水準低劣下的馬鈴薯或茅草屋。 提出者 英國的季芬爵士。 2-1 需要與需要法則 四、需要法則: 4.需要法則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