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63 Views
科學思維與方法 通識課程報告 ─ 第四組 題目: 品行比學識重要 指導老師:張淑慧 老師. 組員: 賴劭儀 廖儀玟 莊宜璇 董容妤 蔡孟閔 賴伶渝. 品行的重要性. 品行的重要性─論點ㄧ 品行 :指有關道德的行為 。 而 品德 可以說是人的品性與道德。. 我們在學校追求學問除了可得到豐富的知識外,更要培養高尚的道德與情操 。 古今中外的偉人之所以能得到後人的崇拜和景仰,往往是他們具備高貴的品德與操守。. 落實品德教育,應由下列四點做起:. 重視禮節: 對 師長、長輩問好;常說「請」、「謝謝」、「 對 不 起」。 誠實態度:
E N D
科學思維與方法通識課程報告 ─ 第四組題目:品行比學識重要指導老師:張淑慧 老師 組員: 賴劭儀 廖儀玟 莊宜璇 董容妤 蔡孟閔 賴伶渝
品行的重要性─論點ㄧ品行:指有關道德的行為。而品德可以說是人的品性與道德。品行的重要性─論點ㄧ品行:指有關道德的行為。而品德可以說是人的品性與道德。 • 我們在學校追求學問除了可得到豐富的知識外,更要培養高尚的道德與情操。 • 古今中外的偉人之所以能得到後人的崇拜和景仰,往往是他們具備高貴的品德與操守。
落實品德教育,應由下列四點做起: • 重視禮節: 對師長、長輩問好;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誠實態度: 對於朋友、師長、或家人都必須誠實,不說謊話;對於來路不明的不義之財都應拒絕。 • 心存感激: 對於父母及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必須心存感激,時時感恩,並加以回報。 • 幫助弱勢: 即時伸出援手,幫助失去家園的人,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讓災民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現代社會因大家忙於跟金錢賽跑,往往忽略了自身品德的培養。現代社會因大家忙於跟金錢賽跑,往往忽略了自身品德的培養。 • 一個人即使有了高深的學問,卻不重視品德,就會損人利己、危害國家。所以品德的修養真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啊! • 所以我們要從小要將良好的品德變成生活習慣,將誠實、感恩、關懷、禮節等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從本身開始做起,共同建立一個富而好禮、安和樂利的社會。
品行的重要性─論點二品格教育又稱為品德教育是一個概括詞。品行的重要性─論點二品格教育又稱為品德教育是一個概括詞。 • 一般用來描述對孩子未來在個人和社會生存有幫助的的教學。為培養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訓練。 • 教育的形式介入教孩子和青少年價值包括誠實、管理工作、仁慈、寬厚、勇氣、自由、正義、平等,和尊敬。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 藉由品格教育教導什麼是好的品格,讓每個人都能藉由練習來養成好品格。每天都照著這些特質去做決定,必會經歷到實際的、持續的益處。 • 「身教大於言教」,以身作則應是從事教育者皆應謹記的道理。
品格教育的影響層面: • 品格會影響人生命中的每一個層面,包括做決定、思考模式、行動等等。 • 幾乎每的問題和每個成功都根基於一個人的品格。 • 品格會使一個人面臨危機能迎刃而解。 • 品格增強的個人的抗壓性與活出積極的態度。
品格教育的內涵 • 一個人在知道絕對不會被發現的情況下,所呈現的行為表現(即一個人的真實品格)。 • 個人藉著品格的陶冶,學會保護自己、勇於承擔責任、強化挫折忍耐力、瞭解謙讓與倫理的價值,品格教育值得我們投入時間耕耘,因為良好的品格所產生的力量、所形塑的人生,真的不是能夠以「優秀與否」來衡量的。
學識的重要性學識:意旨學術上的知識、學問和修養。學識的重要性學識:意旨學術上的知識、學問和修養。 • 對領導幹部來說: 即做好工作所需的科學文化知識、理論修養和政策水平。 學歷是學識的重要基礎,要重視學歷但不能唯學歷,學歷並不等同真才實學,因此不能滿足於吃學歷的老本。
對領導幹部來說其影響: • 增長學識的根本途徑在於終身學習: 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 • 擔當一個地方、一個部門重任的領導幹部: 堅持學習、善於學習,惜時如金、廣納博收,通過學習提高理論修養、堅定理想信念。 • 通過學習掌握自己不熟悉領域的知識: 完善知識結構,增長本領才幹,收到學以增智、學以致用的成效。
對教育來說: 現代社會教育培養目標是以社會為目的。 教育引領社會文明發展,使人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養。教育將不是物,而是內涵豐富人的思想。
對教育來說其影響: • 對自我的認識: 教育的重要性並不完全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專業知識,掌握了多少技術,更重要在於使學生學會認識自我。 • 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作為有知識、有思想的社會一分子,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學業,更應關注他人,關注集體、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對教育來說其影響: • 對知識的追求與探索: 知識經濟之根,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教育的一個最基本目的就是對知識的探索與傳播。 • 與自然環境的協調: 通過教育意在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命,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判斷力,使他們能形成環境道德觀,養成關心與愛護環境的素養。
品行比學識重要實例 • 實例一:張忠謀 • 張忠謀Morris Chang,台灣積體電路董事長。 • 1931年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 1958年,張忠謀踏入半導體產業1984年任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裁。 • 1985年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 1986年創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 1988年受聘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 1994年創立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
實例一:張忠謀 • 他的《張忠謀自傳》從一開始就寫清楚了自己的兩大文化背景。一是對民族救亡的激情,二是對中國文學的愛好。 • 這兩大文化背景,各自都有美好的內涵,而且各自也都能通達現代,張先生並沒有遺棄他們,但只讓它們成爲一種人生積澱而不是生命主幹。 • 張忠謀先生在1954年和1955年兩次博士資格考試落第,承受了很大的打擊,但只花了一個星期他就渡過了心理陷阱。
實例一:張忠謀 • 一生最大的打擊變成了一生最大的幸運,這裏劃分出了一種重大觀念差異。張忠謀先生從這個事件進一步確立了不追慕虛名,不隨波逐流的自主性、實效性理念。 • 張忠謀先生在現代高科技企業中追求實際成效,當然與創新有關,因此實效理念後面緊跟著的必然是創新理念。
實例一:張忠謀 • 張忠謀先生站在非常現代的立場上惋歎因保守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衰亡。時代的步子如高坡滾石越來越快,時至今日,創新已不再是百年老宅對後輩的些許寬容,而是造成維繫整體生命的唯一纜繩,因此張忠謀先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揮灑於此。 • 張忠謀先生秉持信念,不故步自封,勇於接納新世代的觀點來影響內心的思維,令人學習到崇尚的品性高潔。
實例二:王永慶 • 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卻成為台灣首富的經營之神,他的發跡是在十五歲由台北到嘉義在一家米店當小工,因為勤快,又機伶記得每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學會如何經營米店。 • 王永慶有台灣經營之神的稱號,遺憾的投資就是在1996年到大陸投資漳州電廠失利,輾轉改由境外再投資,但已經錯失先機,讓他坦承投資失敗。 • 王永慶走完92歲傳奇人生,刻苦耐勞的奮鬥精神,應該是留給我們學習的典範。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
實例二:王永慶 • 民國三十年,王永慶約二十五歲時,台灣稻穀因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減,同時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開始實施配給制度。 • 在二十六歲時他利用賺來的錢,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經營了一段時間,也因故關門。 • 民國三十二年,王永慶二十七歲,開始了木材生意,可是缺乏經驗,不久而致血本無歸,這一時間算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時期,後來林老先生的再次幫忙,他才得立穩腳步。 • 民國三十四年,王永慶二十九歲,由小商人蛻變為大商人。
實例二:王永慶 • 民國四十二年,王永慶三十七歲,由於大量的美援使我經濟開始突破窘境,此時王永慶決定接受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建議,投資了PVC塑膠業,雖是相當大的冒險,卻從此改變了王永慶的一生。 • 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台塑建廠完成,正式開工生產,由於王永慶過人的智慧渡過難關,且逐漸步入坦途,台塑企業持續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資成長。
實例二:王永慶 • 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的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以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
實例三─小故事 • 三十年前有一個美國的商人,有一次他老婆把他的皮包弄掉了,皮包裡頭裝著十萬元的美金以及一份重要的商業機密文件,商人在半夜時很急忙的跑回醫院去找……,由於已經很晚了,所以醫院幾乎沒什麼人……,突然他發現有一個女孩子蹲在醫院的走廊上……,手裡抱著他的皮包,所以商人很開心的跑去和小女孩說:「這是我的皮包!」 • 當小女孩發現這十萬元的時候,很開心的拿著錢去給他媽媽看……,和她媽媽說:「妳看上帝要幫我們。」
實例三─小故事 • 她媽媽看到錢後卻和她說:「我們不能用這些錢,掉了這個錢包的人他可能比我們更需要這些錢,我要你拿著這個錢包回到走廊上,等那個人回來找!」 • 商人知道之後,也盡力幫了她媽媽,供應了醫藥費,不過女孩的媽媽最後還是渾天乏術,之後商人就收養女孩當乾女兒,一直到她大學畢業,雖然富翁並沒有給這女孩任何的權位和職位,但由於女孩一直跟在富翁身邊,在長期的歷練當中,她也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經歷了許多事情,她變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商業人才。
實例三─小故事 • 直到富翁臨危時他留下了一份遺囑…… 遺囑的內容:我在認識這對母女之前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拾獲鉅款卻不佔為己有的母女面前,我發現他們才是最富有的,因為他們職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是我做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來的,是他們使我領悟到一個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總結 • 現今社會遠比過去的生活現象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重視品行,而有些人重視學識,兩者間所影響的人也有所差異。由以上論點,可得知一個人的品德、素質對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有著很大的影響。生於競爭力強的社會上,知識很重要,但卻有比知識、學識更重要的東西存在,甚至是不可或缺,那即是品行的重要性。 • 以社會觀點來看,人的生活周遭都是以群體存在,每個人在一定的環境中或多或少都會遇上人性的考驗。所以,不能單單只考慮個人的利益而利己害人,那是最差勁的行為與錯誤的思想;應在內心秉持正向、正直的心態去為他人著想,才會懂得替自己著想。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有多麼的功成名就,而在於個人的待人處事、品性行為。意即僅靠博學的學識、廣博的知識與成功,是不適用於任何事物上的。應當提高、充實個人內在的涵養與品性,使自身成為一個處世端正,在任何環境當中,都能維持正確的思維,做到不愧對於內心的想法與他人,那才是真正的品性的重要性。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有多麼的功成名就,而在於個人的待人處事、品性行為。意即僅靠博學的學識、廣博的知識與成功,是不適用於任何事物上的。應當提高、充實個人內在的涵養與品性,使自身成為一個處世端正,在任何環境當中,都能維持正確的思維,做到不愧對於內心的想法與他人,那才是真正的品性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42602407 • http://www.wretch.cc/blog/funkywheat/11733956 • http://www.peopo.org/and1/post/47585 • http://tw.myblog.yahoo.com/jw!7yPwWvqEQUZkJ5872GI-/article?mid=2 • http://the-utterance.blogspot.tw/2008/02/blog-post_25.html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b.xinhuanet.com/2012-11/28/c_113825452.htm(領導幹部) • http://www.hudong.com/wiki/%E5%A4%A7%E5%AD%A6%E6%95%99%E8%82%B2 • (教育)
The end ~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