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67k Views
歐洲社會的蛻變. 中古時代的起迄年代為何? 何時開始西歐在各方面的復興是顯而易見的? 哪些活動的展現,代表西歐的振興? (一)十字軍東征 (二)商業城市的興起 (三)文藝復興的發展. 軍事、經濟、文化. 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對抗. 十字軍東征 基督教歐洲 的擴張.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歐洲宗教狂熱與教宗權威的壯盛 (一)朝聖的盛行 (二)教宗的目標: 統一分裂的基督教世界 主導全歐洲政治 伊斯蘭政權的強化 阿拉伯人→. 烏爾班二世,維基百科. 塞爾柱土耳其人.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東羅馬帝國的衰微
E N D
歐洲社會的蛻變 • 中古時代的起迄年代為何? • 何時開始西歐在各方面的復興是顯而易見的? • 哪些活動的展現,代表西歐的振興? • (一)十字軍東征 • (二)商業城市的興起 • (三)文藝復興的發展 軍事、經濟、文化
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對抗 • 十字軍東征 • 基督教歐洲的擴張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 歐洲宗教狂熱與教宗權威的壯盛 • (一)朝聖的盛行 • (二)教宗的目標: • 統一分裂的基督教世界 • 主導全歐洲政治 • 伊斯蘭政權的強化 • 阿拉伯人→ 烏爾班二世,維基百科 塞爾柱土耳其人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 東羅馬帝國的衰微 • (一)東羅馬皇帝向教廷求救 • (二)西歐貴族的野心 • 經濟的貪婪 • (一)長子繼承制的限制 • (二)市井小民的需求:赦免、免債、改善生活 • (三)商人的目的:商業網絡的發展 圖片來源:http://www.clas.ufl.edu/users/kapparis/Comnenian_images.html
十字軍東征的目的與發起者 • 目的: • (一)收復聖城耶路撒冷 • (二)解救拜占庭帝國 • 發起者:教宗烏爾班二世
烏爾班二世的演說詞 我們這裡到處都是貧困、飢餓和憂愁,連續七年的荒年,到處都是凄慘的景象,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們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們悲痛欲絕地抱著孩子的屍體。東方是那麼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身可拾,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坐以待斃呢?
十字軍東征的時間與經過 • 時間:1096~1291年 • 經過:大多失敗 • (一)第一次:成功 • 奪回耶路撒冷,建立封建王國 • (二)第四次:追求財富 • 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王國 • (三)第六次:簽約收回聖城 伊斯蘭政權內戰中
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中國: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 擴大東西文化交流 伊斯蘭:學術文化 拜占庭:製造玻璃之法 西方 蔗糖、香料等 堡壘建築 封建制度 東方
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 改變歐洲人的地理觀念: • (一)媒介者:商人與傳教士 • (二)影響:擴大眼界與心胸 • 促使歐洲商業復興和城市興起: • (一)地中海成為商貿中心 • (二)商業技術的改變
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 封建勢衰與王權擴張 • (一)騎士勢力衰弱 • (二)王權進一步擴張 • 收稅 • 軍隊的整編與組織 • 教宗聲望大挫,教會受批評 • 拜占庭帝國衰微 • 歐洲人的自信大增 社會安定
基督教歐洲的擴張 • 背景: • (一)十字軍的聖戰精神 • (二)武士團(軍事修會),轉往東北歐,進行征服、宣教 • (三)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併吞境內伊斯蘭勢力
基督教歐洲的擴張 • 表現: • (一)西班牙、葡萄牙的建立 • (二)東普魯士的發展
條頓騎士團擁有的城堡遺跡 位於現今德國境內,這座800年歷史的城堡 見證了條頓騎士團在東北歐一帶的勢力
商業復興 • 背景: • (一)農業的突破 • (二)貿易的開展 • (三)貿易路線的形成 • 時間:11世紀起 這幅圖描繪義大利商人 進行交易的繁忙場面
商業復興:農業的突破 • 背景: • (一)政局安定 • (二)可耕地增加:氣候暖化 • (三)改變土地的使用:二田制→三田制 • (四)工具進步:牛→馬 • 影響:糧食增加→人口變多→進一步開發→社會與文化上的變遷
商業復興:貿易的開展 • 背景: • (一)商業未完全消失:義大利北部與法蘭德斯是基礎 • (二)農村人口增加:從事農業之外的生產 • (三)東西貿易互動
商業復興:貿易的開展 • 經過: 農產品商業化 生產方式的改良 生產力提高 奢侈品的需求 商業的復甦 貿易路線的形成 貨幣與城市出現
商業復興:貿易路線的形成 • 兩大貿易中心: • (一)威尼斯 • (二)法蘭德斯 • 連接樞紐:香檳地區(12世紀) • 兩大貿易網絡
威尼斯 • 位置:地中海中部 • 重要發展 • (一)6世紀起:與地中海東部進行貿易 • (二)11世紀:成為海上強國,成為歐洲的商品集散地 • (三)12世紀:發展出銀行制度
貨幣兌換圖 圖中銀行家及從業人員正忙於 貨幣兌換,顯示當時商業貿易 的發達。
威尼斯 • 商業競爭 • (一)組織海軍:打敗鄂圖曼的海軍,開啟近東的市場 • (二)與其他貿易市鎮進行商業競爭 • 沒落: • (一)原因:地理大發現 • (二)情形:15世紀後逐漸被大西洋沿岸的城鎮取代
法蘭德斯(低地) • 地理位置: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的南部 • 發展優勢:P119 • (一)紡織中心:毛織業 • (二)交通樞紐: • 海路:斯堪地那維亞往地中海的轉運站 • 陸路:君士坦丁堡轉往北海
法蘭德斯(低地) • 重要貿易伙伴:英國→引發英法百年戰爭(P119)
漢撒同盟 • 時間:13世紀中葉至16世紀 • 範圍:北德、北歐的港口城市 • 重要性:掌握波羅的海、法蘭德斯的貿易 • 衰弱:荷蘭與英國的競爭
城市興起 • 商業城市再興: • (一)羅馬舊城 • (二)交通要地、軍事要地 • (三)製造業中心 • (四)修道院、大學 • 發展:城市壯大後,開始向領主(貴族、教會)爭取自治 • 時間:12、13世紀
城市興起 • 爭取自治的方式: • (一)金錢:日耳曼城市為主 • (二)武力:義大利城市為主 • 自治城市:取得「特許狀」 • (一)第一個自治城市:米蘭 • (二)政體:多為共和政體 • (三)主要領導階級:富商
城市興起 • 發展:以地緣之便組成聯盟,對抗封建領主,爭取更多利益 • (一)萊茵聯盟 • (二)漢撒聯盟 • (三)倫巴底聯盟 • 城市狀況:擁擠、衛生條件差→14世紀的黑死病
城市興起 • 產生新的價值觀 • (一)資本主義的萌芽 • (二)新價值觀:商人的時間,時間即金錢
商業復甦:歷史變遷動力 商業復甦 十字軍東征(加速進行) 貨幣經濟 城市興起 封建貴族沒落 中產階級興起 農奴解放 黑死病(加速進行) 莊園瓦解
行會(基爾特) • 定義:同一產業從業者的互助組織 • 發展背景: • (一)工商業者為維護經濟上的優勢,保障個別產業的權益 • (二)城市居民欲擺脫封建領主與基督教會的控制 • 目的:壟斷市場與限制競爭
行會(基爾特) • 類型: • (一)商人行會:自保→對抗領主壓迫→爭取到自治權後,成為城市中最重要與勢力最大的團體(倫敦市議會會堂)→組成各種行會,以監督與壟斷各種商業活動 • (二)工人行會:脫離商人行會,壟斷工業 • 影響:大學的興起
中古歐洲大學的出現 • 發展背景: • (一)主教座堂的基礎 • (二)商業發展的需求 • (三)對古典文化的重新認識與接觸 • 時間:12世紀 • 本質:學人基爾特,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為保護自身利益而組成的社團 東羅馬的學者到西方講學 伊斯蘭世界的保存
中古歐洲大學的出現 • 著名大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課程內容:七藝為基礎,神學、法律、醫學為高級課程
中古歐洲大學的出現 • 研究主題:經院哲學 • (一)主題:希臘哲學+基督教神學 • (二)方法:辯證法 • 意義: • (一)學術活動量的大增 • (二)專業化程度的提升 • (三)世界觀的擴大 大學成為西方學術思想的殿堂 超歐洲的世界觀
中古歐洲大學的出現 十七世紀的巴黎大學 • 影響: • (一)受教育的人數增多 • (二)西方的文化變遷 • (三)文藝復興 • (四)享有學術自由 現在的索邦大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古社會的變遷 • 封建貴族的沒落 • (一)經濟力漸被削弱:成為收田租的地主,但物價上漲與貨幣貶值,深受影響 • (二)政治勢力逐漸流失: 君主重用中產階級
中古社會的變遷 • 農奴的解放 • (一)農民以金錢取代勞役,成為自由人 • (二)躲入城市之中,重獲自由 • (三)14世紀的黑死病:勞動價值增加,加速解放
中古社會的變遷 • 中產階級的形成 • (一)形成背景:商業復興與城市興起 • (二)組成:商人、銀行家與工匠 • (三)地位: 隨財力增加,逐漸超過土地貴族 • (四)影響力:其發展與需求影響歐洲社會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 • 社會、經濟:停頓 • (一)英法百年戰爭 • (二)黑死病 • (三)水旱災 • 政治:民族王國的出現 • 文化學術:文藝復興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英法百年戰爭 • 時間:1337~1453年 • 起因:英法兩國之間 • (一)封建領土糾紛 • (二)法蘭德斯的問題 • 導火線:王位繼承問題(諾曼地公爵:征服者威廉)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BBC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英法百年戰爭 • 經過: • (一)初期:英國占優勢 • (二)法國反敗為勝: • 團結:貞德 • 武器:火砲 • 結果:英法成為民族國家 • 代價:兩國經濟貿易折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黑死病 • 時間:14~15世紀爆發 • 傳播源:老鼠 • 傳播條件:城市擁擠骯髒 • 結果:至少奪去全歐1/4人口 圖片來源:http://www.hellouk.org/forum/lofiversion/index.php/t124180.html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黑死病 • 影響: • (一)經濟: 工資抬高 人口減少 勞工缺乏 莊園經濟解體 圖片來源:http://www.flatrock.org.nz/topics/history/plot_thus_far.htm
十四世紀歐洲的發展:黑死病 • (二)社會 • 消極人生觀:縱情聲色 • 屠殺猶太人 • 出現農工暴動 • (三)信心危機: • 反教士運動 • 異端邪說 • 恐懼吸血鬼、女巫 宗教改革的基礎
獵捕「女巫」施以死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