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苏教版化学 1 专题 4 《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 说课稿

苏教版化学 1 专题 4 《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 说课稿. 江苏武进洛阳中学 王 坚.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教版化学 1 专题 4 《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 说课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教版化学1专题4《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苏教版化学1专题4《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 江苏武进洛阳中学 王 坚

  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3.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4.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围绕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 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6. 3、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 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

  7. 二、学情、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部分物理性质。 • 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8.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猜想和假设 制定验证计划 实验 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学法分析

  9. 三、教法分析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0. 1、教学思路 教学程序 以“酸雨”为背景,“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涉及几个主题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1. 测定雨水的PH值 设想形成酸雨的可能因素 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 讨论防止硫酸型酸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2、教学流程 讨论、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12. 创设情境 1、展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国内外酸雨危害的图片及我国酸雨分布图等。 2、介绍:酸雨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提出,一般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数值5.6的来源是蒸馏水于大气中CO2达到平衡时的酸度。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3、展示学生采集的雨水样品 提出问题 1、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不是酸雨? 2、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活动 1、测定雨水的PH值 2、猜测可能成分 3、实验验证(如检验硫酸根离子存在) 学习反馈 1、本地区的酸雨可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2、惊讶于雨水中含硫酸,从而联想到酸雨的危害。 3、疑惑于雨水中硫元素的由来。 探究主题1酸雨的成分

  13. 创设情境 1、酸雨的模拟:用火柴头在装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燃烧,塞上瓶塞振荡后测pH值。 2、取少量锥形瓶中SO2水溶液与过氧化氢稀溶液作用后,再测量反应后溶液的pH值。 3、提供信息:某校科技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雨水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值,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样品pH值下降。 探究主题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提出问题 1、硫酸型酸雨中硫元素是从哪里来的? 2、燃烧产生的SO2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 学生活动 1、讨论实验过程中硫元素的转化情况,分析pH值变化的原因。 2、猜测并验证SO2与过氧化氢稀溶液反应产物。 3、探讨酸雨样品长久放置其pH下降的原因。 4、总结归纳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学习反馈 1、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SO2气体较多。 2、雨水中含有的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H2SO4。 3、空气中SO2在烟尘等作用下氧化成SO3溶于雨水成酸雨。

  14. 创设情境 1、在酸雨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接触到了那几个有关SO2性质的反应? 2、展示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 提出问题 1、SO2与水的反应,体现了可溶性酸性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作为酸性氧化物SO2还有那些性质? 2、SO2水溶液与H2O2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SO2发生了怎样变化?体现了什么性质?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SO2是否还有其他性质? 3、SO2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使用体现了它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 1、回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并设计实验验证 2、从SO2中S元素中间价态探讨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推测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3、分组实验:SO2与澄清石灰水、溴水、品红溶液反应。4、概括SO2在食品加加工中体现的性质,并对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学习反馈 1、学生概括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得出SO2的氧化性、还原性 3、特殊性质:漂白性、消毒杀菌、毒性 探究主题3 SO2的化学性质

  15. 创设情境 1、展示图片: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多种脱硫技术: (1)在含硫矿物燃料中加生石灰;(2)在冶金工业烟道气中回收硫磺。 2、展示图片:实际生活中人们处理受酸雨污染的土壤 探究主题4酸雨的防治 提出问题 1、提供的两种脱硫技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2、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措施改良受酸雨污染的土壤? 3、怎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酸雨污染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材料中提取的化学信息,联系SO2的性质,完成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目前采用的预防酸雨的措施,探讨环境保护的设想。 学习反馈 1、学生得出两种脱硫技术发生的反应。 2、学生能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对环境提出各种设想。

  16. 课堂小结与反馈 如何区分SO2和CO2气体? 课后研究课题 空气中SO2含量的测定

  17. 3、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 一、酸雨及其危害 • 二、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 三、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 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 1、 酸性氧化物通性 • 2、 氧化性: • 3、 还原性: • 4、 漂白性: • 五、二氧化硫的用途 • 六、酸雨的防治

  18.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fish

  19. 左侧图片摄于1908年 右侧图片摄于1968年

  20. The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monuments

  21. 食品“化妆品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作为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干果、蜜饯果脯等的漂白,令其外观更好看,被称为食品“化妆品”。二是具有防腐、抗氧化等作用,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正是因为防腐和漂白的良好效果,使其在凉果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讲,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机体可以认为是安全无害的,但如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掌握好使用量,或为了追求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延长食品保藏期限,或为掩盖劣质食品,不顾标准限制超量使用,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二氧化硫超标。

  22. (用硫磺熏蒸的银耳) 在田间大棚里加工白银耳 白色的银耳是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硫磺”熏蒸而成。

  23. 近来市场上陆陆续续发现有毒的食品在公然发售。有毒食品包括:近来市场上陆陆续续发现有毒的食品在公然发售。有毒食品包括:

  24. 为控制由于酸雨而造成的湖水的酸度的提高,常撒入石灰石粉末为控制由于酸雨而造成的湖水的酸度的提高,常撒入石灰石粉末

  25. 谢谢各位老师、专家指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