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72 Views
第五讲. 汉英文化比较.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文化的定义:共有近三百多种定义,不同角度 涵盖面最广、最精确的是 Edward Tylor 1871 年在 《 原始文化 》 一书中提出的: “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E N D
第五讲 汉英文化比较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 文化的定义:共有近三百多种定义,不同角度 • 涵盖面最广、最精确的是Edward Tylor 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 • 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 •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使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 3.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水平
文化语言学的分类法 •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 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 • 精神文化( mental culture):心理文化和观念文化
文化的广狭之分 • Big Cculture (achievement culture) refers to such things as education, history, geography,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art, music, etc. “第一种文化”、”狭义的文化”、”正式文化”、”知识文化”。 Culture as ‘high civilization’ (胡文仲) • Small c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means the way of life of a people, including values,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第二种文化”、”广义的文化”、“普通文化”、“交际文化” Culture as a set of traits (胡文仲)
奈达的分类 • Ecology 生态文化 • 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 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 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The Loess & Agriculture-based culture 黄土、农耕文明 槁木死灰 骨瘦如柴 对牛弹琴 滚石不生苔 众人拾柴火焰高 竹篮打水一场空 The Blue Sea & Commodity-based culture 海洋、商业文明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Still waters run deep.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中英文化差异
债台高筑 a sea of debt •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 茫然不知所措 at sea • 进退维谷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海阔天空、海市蜃楼、海角天涯、海外奇谈、海底捞针海阔天空、海市蜃楼、海角天涯、海外奇谈、海底捞针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无时无刻影响着语言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 语言文字当中,处处都打有文化的烙印,语言活动过程中,时时可觅见文化的踪迹
第二节 语言中的文化解析 • 词汇中的文化 • 语法中的文化 • 成语中的文化 • 语用中的文化
语言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阻力的是思维方式。语言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阻力的是思维方式。 •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荣开明等,1989:30) • 思维形式有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借助直觉、灵感、想象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至于思维程序,“是思维方式运行的基本路线,是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连淑能,2002:40)
张安德 杨元刚 •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地理、政治、经济等原因,西方人形成偏重抽象思维的习惯,抽象思维注重理性、概括性、逻辑性,所以逻辑学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就萌芽了。 • 我们中华民族同样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地理、政治、经济等原因,形成擅长形象直观思维的特点,抽象思维不太发达,认识事物偏重直观感觉、悟性、经验理性。 •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言及表达有明显的影响,从词形、词义、词序、句法直至语篇结构无不烙上思维方式的鲜明特征。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 中国人注重伦理(ethics),英美人注重认知(cognition)。 • 中国人重整体(integrity)、偏重综合性(synthetic)思维,英美人重个体(individuality)、偏重分析性(analytic)思维。 • 中国人重直觉(intuition),英美人重实证(evidence)。 •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figurative thinking),英美人重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
中国人重“统一”;英美人重“对立”。 • “顺向思维” 与 “逆向思维”
徐迟 “枯叶蝴蝶” •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额,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 When it gathers its wings full of exquisite patterns, it conceals its beautiful colors. When if flutters out from a cluster of blooming flight, it turns into a dried leaf, not even of a withering yellow, but of a deathly grey.
您(先)请! • After you. • 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Past experiences,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st can serve as a guide in the future.)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Looking back, I do not see the ancients, Looking ahead, I can’t see the wise ones to come. Brooding on the endless universe, Alone, in my sorrow, tears stream down.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 Where are the sages of the past And those of future years?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Lonely, I shed sad tears. Tr. X.Y.Z
《东西方文明之根本差异》(李大钊) • “东西方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化主静,西方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实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
第三节 文化与翻译 • 词义相符(semantic correspondence):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相符; • 词义相异(semantic non-correspondence):指称意义相符但蕴涵意义相异,或者指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均相异; • 词义空缺(semantic zero):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或蕴涵意义在英语中不存在,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涵意义。
词义相符 • 有些词语在没有特指语境的情况下,只具备指称意义。 山(mountain)、水(water)、湖泊(lake)、森林(forest)、阳光(sunshine)、沙漠(desert)、苹果(apple)、蔬菜(vegetable)、医生(doctor)、学校(school)、工厂(factory)、教师(teacher)、历史博物馆(history museum)、历史遗产(historical heritage)、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ion)等。
有些词语既有指称意义,也有蕴涵意义。汉语和英语的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均相同。有些词语既有指称意义,也有蕴涵意义。汉语和英语的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均相同。 1. 他是只狡猾的狐狸。 He is an old fox. 2. 那本书的作者似乎没有自己的观点,书中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 That book, whose author doesn't seem to have his won viewpoints, is full of parrot-learned knowledge.
3. “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那随机应变,走路时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且用鼻翅扇着那些后起之辈。” 《骆驼祥子》 Their pulling posture, their adroit bargaining, their shrewd use of short-cut or circuitous routes are enough to make them relive past glories and turn up their noses 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除此之外,还有课本28页的例子
假对应词语 • “拳头产品” ≠ fist product (clench one’s fist; shake one’s fist等表示“生气”、“愤怒”或者“侵略性” ) • 拳头产品= knockout product (knockout: outstanding, impressive person or thing 引人注目的人或事)
词义相异 • 指称意义相符,蕴涵意义相异。 (1)植物词语 岁寒三友松、竹、梅 梅、兰、竹、菊四君子 杨柳、桃子、桃花、桂树、玫瑰、青草等 (2)动物词语 羊、牛、猪、马等 (3)颜色词
国俗语义词 •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bound words; culturally-loaded words • 所谓“国俗语义词”, 就是其“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俗文化色彩,离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意义”。 — 王德春 《国俗语义学概论》 • “……语言的学多特点,同时也是普遍的文化特点,而且只有把意义同文化与思维联系起来,对意义的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 R. A. 赫德森
指称意义相符,蕴涵意义空缺。 1.胸有成竹、醋等(课本29页) 2. 比喻的译法 原文中的形象在译文中没有同样的蕴涵意义,只能意译或者换用英文中的形象。但是更换形象,只是求得功能相似,各自的文化内涵还是不同。 E.g. 猫哭耗子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豺狼一样凶狠 as fierce as sharks 走麦城 to meet one’s Waterloo 课本33页练习
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不尽相同或相反。 龙、凤等 注意某些词语的负面蕴涵意义(联想意义):课本32页 • 指称意义相同,语用意义不同 课本P31-32
词义空缺 • 表示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涵意义的现象。 糖葫芦、文房四宝、文明礼貌月、章草、站票、特困生、三八红旗手、三八式干部、三教九流、一穷二白、乌纱帽、五星红旗、五岳、四书五经、道、仁、阴阳、太极拳、武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