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717 Views
从武则天到开元之治. 一、 一代女皇武则天 二、 唐玄宗与开元之治. 太宗. 高宗. 中宗. 626 - 649. 649 - 683. 683 - 684. 中宗. 武则天. 睿宗. 705 - 710. 684 - 705. 684. 殇帝. 睿宗. 玄宗. 710. 710 - 712. 712 - 756. 《 旧唐书 》 卷六 《 则天皇后本纪 》 :
E N D
从武则天到开元之治 一、一代女皇武则天 二、唐玄宗与开元之治
太宗 高宗 中宗 626-649 649-683 683-684 中宗 武则天 睿宗 705-710 684-705 684 殇帝 睿宗 玄宗 710 710-712 712-756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zhao),并州文水人也。……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武则天
皇后 夫人 嫔 婕妤 美人 才人 宝林 御女 采女 唐初后宫内官制度 一人 四人 九人 九人 九人 九人 二 十 七 人 二 十 七 人 二 十 七 人 正一品 正二品 正三品 正四品 正五品 正六品 正七品 正八品 皇后 宸妃 昭仪 才人
削弱关陇贵族的势力 《新唐书》卷九三《李勣传》: 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永徽六年(655)九月,贬褚遂良 。十月,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二年(657),贬韩瑗、来济,再贬褚遂良 、柳奭。 #显庆四年(659 ) ,削长孙无忌官,随后令其自杀。杀柳奭、韩瑗,贬于志宁。 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持续控制中央的局面结束了。
《资治通鉴》卷二○六: “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唐会要》卷三《皇后》: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资治通鉴》卷二○○: “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
武则天的参政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帝(高宗)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奏表,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昭陵陪葬墓女立俑
武则天的参政 上元元年(674),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1、劝农桑、薄赋徭 2、给复三辅地 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4、南北中尚禁浮巧 5、省功费力役 6、广言路 7、杜谗口 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9、父在,为母齐衰(cui)三年 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11、京官八品以上益廪入 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唐大诏令集》卷三《改元弘道诏》 “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言近而意远,事少而功多。务令崇用,式尊无怠” 。 唐 张萱 唐后行从图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嗣圣元年(684),“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初置右肃政御史台官员。” 垂拱四年(688),“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 载初元年(689),特创制新字。 武周新字
登基前的准备 1、利用佛教经典为女主做舆论准备 《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大云经》: “佛告净光天女言: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690年,颁制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
登基前的准备 2、推行恐怖政策,鼓励告密,打击李唐宗室、朝臣。 《资治通鉴》卷二○三: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旧唐书》卷一八六《酷吏传》: “逮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于是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周兴、丘神勣、侯思止、郭霸、王弘义之属,纷纷而出。然后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
武周的政治特色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 1、恐怖政策的继续和结束 恐怖政策从武则天临朝称制开始,到神功元年(697)年结束,前后持续14年。酷吏是武则天手中的工具,他们只负责执法,无权参政。
武周的政治特色 2、打破常规、破格用人的措施 《资治通鉴》卷二○五: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 “是以当代谓知之人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宗复位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神龙元年(705)正月,“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几种称谓: 庙号 汉高祖、唐高祖、唐太宗 谥号 汉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 年号 永乐、乾隆、光绪
述圣纪碑 无字碑
《旧唐书》卷七《玄宗本纪》: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 唐出武官俑
宫廷斗争及其平息 神龙三年(707),太子李重俊政变,败死。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日,韦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殇帝,韦后临朝称制。 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安乐公主。睿宗登基,李隆基为太子。 景云三年(712)八月,李隆基即位,为玄宗。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败死。李隆基坐稳了皇位。 中宗 (705) 殇帝 (710) 睿宗 (710) 玄宗 (712)
睿宗桥陵浮雕鸵鸟 中宗定陵石人
唐玄宗前期疆域 突 厥 新罗 唐 吐 蕃
开元之治的形成 1、安定皇位 贬逐功臣、诸王外刺 2、整顿吏治 《唐大诏令集》卷一○ 四:“开元之初,分遣按部,纠擿(ti)奸犯,颇闻惩息。”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开元四年,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积;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
开元之治的形成 2、整顿吏治 《新唐书》卷一二七: “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朝多君子,信 太平基欤”。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 “姚、宋相继为相,〔姚〕崇善应变成务,〔宋〕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开元之治的形成 3、恢复发展生产 《唐大诏令集》卷一○ 三《处分朝集使敕八道》: “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夺人时。” “宽赋敛,节征徭,使天下为无事。” 开元八年,“五谷丰殖,万物阜安,百姓无事,与能共华,于兹八年矣。”
盛唐气象 《通典》卷七《历代户口盛衰》: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二十年,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 天宝元年,户八百三十四万八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千五百三十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二。 ”
大明宫三清殿遗址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盛唐气象 忆 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 韩幹 照夜白图
盛唐气象 《唐语林》卷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充满左藏,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粮。竒瑞叠委,重译麕至,人物欣然。”
鉴真和尚像 日本唐招提寺藏
阎守诚 吴宗国 著《唐玄宗》 雷家骥 著《武则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