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31 Views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工业防毒技术. 郭海林 主讲. 第四章 有毒物质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第三节 固体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第四节 气体样品的采取. 第一节 概述. 1.1 有毒物质监测的意义 1.2 有毒物质监测的方法步骤. 1.1 有毒物质监测的意义. 毒品监测对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中毒,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确定毒品的种类和分布变化规律,为防止职业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对毒品的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防毒效果进行评价。
E N D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工业防毒技术 郭海林 主讲
第四章 有毒物质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三节 固体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 第四节 气体样品的采取 -- 2 --
第一节 概述 • 1.1 有毒物质监测的意义 • 1.2 有毒物质监测的方法步骤 -- 3 --
1.1 有毒物质监测的意义 • 毒品监测对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中毒,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 研究确定毒品的种类和分布变化规律,为防止职业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 对毒品的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对防毒效果进行评价。 • 为制定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有关的法规、标准、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 4 --
1.2 有毒物质监测的方法步骤 环境中的毒品种类繁多,不可能对所有毒品、所有变化都进行监测,而要根据不同监测目的,选择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作业环境中化学毒品的监测,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监测项目:确定优先监测项目的原则: ①对人体影响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污染物; ②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③已定有环境卫生标准或其它规定; ④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卫生标准,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升; ⑤具有较广泛代表性样品。 简言之,就是要根据有害物质危害程度的大小,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迫切性来确定监测项目。 -- 5 --
1.2 有毒物质监测的方法步骤(续1) 2.掌握选定的监测项目,确定监测方法 近年来监测技术朝着快速、灵敏、连续自动监测方向发展,由间断测定改为连续测定,从人工操作变为自动化仪器分析。根据选定的监测项目,考虑各种仪器分析的适用范围及准确度、灵敏度,分析速度等因素,确定监测方法。 在方法选定后,还必须对监测方法本身进行考核性试验,然后才能开始正式监测。其内容包括: ①考核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否有干扰物存在(通常做标准加入回收试验,测定回收率,一般应在80%以上); ②考核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即测定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一般应在8%以下); ③考核分析方法适用的浓度范围(对仪器分析即为线性范围),最低检出浓度(应在卫生标准以下)等。这些方面都符合要求时,方法才能采用。 -- 6 --
1.2 有毒物质监测的方法步骤(续2) 3.确定取样时间、地点和取样方式,制定测定方案 取样的时间、地点,应根据毒品的时、空分布来确定。取样必须要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取样的方式与毒品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有关,应该仔细考虑选择。 4.取样与分析 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取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析,以便得到可比较的,准确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规律,得到必要的结论。 5.监测数据的归纳整理 按有效数字处理原则正确表达结果,并根据一定的统计规律剔除离群数据,得到的结果除以数据表格表示外,对浓度变化大的污染物,还应将数据整理成浓度随时间或距离因素变化的曲线图表,以便作进一步的综合分析。也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如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 -- 7 --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在毒品监测中所遇到的液体样品,绝大多数是水溶液,所以正确采集和保存水样非常重要。水样的采集包括:地面水采样、地下水采样、废水和污水采样等。本章主要介绍废水的采集和保存。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 2.2 水样消化、浓缩和分离 -- 8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采样地点的选定 调查工厂排出的废水对河流的污染情况时,在工厂的排污口及其下游的不同地段,根据分析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宜的采样点。应考虑在河流的不同断面、水段、深度、气候、雨季等进行采样分析。必要时,也可以对排污口上游或适合地段选点采样,以便进行对比。 对厂内各污染源调查时,采样点可以设在工厂总排污口、车间或工段排污口。 确认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时,可以在处理设备的流入口(或排水贮槽出口)和流出口采样。 -- 9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1) (二)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必须根据生产情况确定。如工厂有处理设施时,经处理设施排放的水量、水质变动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每隔1~3小时采样一次,可以得到一天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当工厂没有处理设施时,由于水质、水量的变动大、要增加采样次数,从而得到一定的平均值和最大值。此外,也可以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采样一次。也可以取几个生产周期,每隔二小时取一次样,但采样总数不能少于8~10次。对于排污情况复杂,浓度变化很大的废水样,采集样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短些,甚至要5~l0分钟采取一个废水样。 -- 10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2) (三)采样方法 在采样前必须对工厂的生产情况、工艺过程、物料平衡等调查研究,然后再研究采样方法。 1. 瞬时废水样 如果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连续、恒定、废水中的组成成分及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用瞬时取样的方法得到供分析用的废水样。瞬时采样也适用于采集有特定要求的废水样。 -- 11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3) 2.平均废水样和平均比例混合废水样 如果废水的流量比较稳定,可在一个或几个生产周期,每隔相同的时间取等量的水样混合,得到平均水样,然后测定;如果存在着不稳定的污染物,可以分别采样,分别测定然后取数据的平均值。如果流量不稳定,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废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得到所谓的平均比例混合废水样。 3.单独废水样 废水中某些组分的分布很不均匀如油和悬浊物,某些组分在分析中容易变化,如硫化物等,如果以全分析采样瓶中取出一份废水样进行分析,必将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应单独采集,分别进行测定。 -- 12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4) (四)容器和采样量 1.容器及其洗涤 使用现成的专用采样器或自制简易玻璃采样器、玻璃瓶、塑料瓶(桶)。采样时要注意监测对象的特殊性,如测废水样,不可充满瓶口,测定钠、硅、硼等元素时不宜采用玻璃容器,测有机溶剂、农药等不宜采用塑料容器等。 容器洗涤是处理容器内壁、减少其对样品的污染以及对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吸附或其它相互作用。洗涤的方法通常是:玻璃瓶和塑料瓶首先用水和洗涤剂清洗,以除去灰尘、油污,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小时,取出凉干,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镏水充分荡洗三次。 -- 13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5) (四)容器和采样量 对某些特定组分测定的容器,还应采用特殊的洗涤方法。例如:用于盛装背景值调查样品的容器。除了用10%盐酸浸泡8小时之外,还需用1:1的硝酸浸泡3-4天,去酸液后用自来水漂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充分荡洗三次。又如测油类的样品容器,除按一般通用的洗涤方法洗涤外,还要用萃取剂(如石油醚等)彻底荡洗2-3次。 2.采样量 单项分析的废水样可取50~100ml,供全分析用废水样,采样量不应少于3000ml,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而定。经运输或放置的水样,分析前用力摇匀,再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分析。 -- 14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6) (五)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1.水样的保存 水样在采集与保存过程中,唯一要求是试样的成分应保持稳定不变。因此,从采样到分析监测的时间间隔越短其结果就越可靠,最理想的是现场采样,现场测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又不可能在现场直接分析测定,而只能保存到实验室再进行测定。 为了尽量减少水样组分的变化,使水样具有代表性,最有效的办法是缩短运输时间,尽快进行分析。如不能及时运输水样,则应根据不同监测项目的要求,对水样进行必要的预处理而加以保存,以防组成发生变化。 -- 15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7) (五)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一般未经任何处理的水样,其最大存放时间: 未受污染的水:72小时; 轻度污势的水:48小时; 严重污染的水:12小时。 具体存放时间根据监测项目来确定,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可存放时间较长,不稳定物质就要立即进行监测。 -- 16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8) (五)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2.水样预处理保存的几种方法 (1)冷藏法。水样在4℃左右保存,最好置于暗处或冰箱中,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但对以后的分析测定没有妨碍。 (2)加酸保存法。加酸可以有效地抑制和防止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还可以预防金属化合物的絮凝和沉淀,减少容器的表面吸附,能与有机碱类生成盐。使用的酸类包括盐酸、硫酸、硝酸,要求所加的酸必须不破坏所要分析测定的成分。 (3)加碱保存法 。加碱可以大大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由于加碱可能出现絮状物,而将悬浮的微生物转移到固相中,从而进一步降低这些微生物的影响。加碱后还能与氰化物,有机酸类生成盐类。缺点是加碱可能会产生沉淀。 -- 17 --
2.1 废水的采集和保存(续9) (五)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4)加氯化汞保存法 。氯化汞对微生物是有毒的,故加入氯化汞可以防止样品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变化。但为了环境安全,氯化汞在其它保存方法无效时才使用。储存时必须注明。 (5)加氯仿保存。加氯仿可以大大抑制和防止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缺点是要扣除保存对分析参数的影响。储存时必须注明。 以上常用的几种方法中,除了冷冻法外,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干扰,可能使废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组分的变化,因此应设法防止。 -- 18 --
2.2 水样消化、浓缩和分离 (一) 水样的消化 有机物的消化可以使有机物质分解。有机物质经消化后一般待测成分可转变成无机成合物或单质,适于分析测定。 1.水样消化的一般原则:(1)消化过程不得使待测组分受损失;(2)不得引进干扰物质;(3)要安全、快速,不给后续操作步骤带来困难;(4)消化后的溶液要适用于选定的测定方法。 2.水样消化方法:(1)硝酸--硫酸硝化法,此法适应于被测组分的硫酸盐是易溶于水的情况 ;(2) HNO3——高氯酸消化法 ,应用此法一般有机质均可完全分解,并且不引入氢离子以外的阳离子,其沸点较高且氧化电位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有机物的消化很有效。 -- 19 --
2.2 水样消化、浓缩和分离(续) (二)水样的浓缩 被测成分在定量界限以下时,可采用蒸发、萃取、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等方法使之浓缩。 (三)水样中干扰物质的分离 当某些物质干扰被测成分的定量时,常采用蒸馏、分馏、萃取、层析、沉淀过滤、氧化分、分解、还原、气化等方法进行预处理以分离被测成分或除去干扰物质。 -- 20 --
第三节 固体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3.1 试样的采取 3.2 试样的加工 3.3 试样干燥 -- 21 --
3.1 试样的采取 工业生产的固体产品,一般比较均匀,采样工作比较简单,但由于存放的情况不同,而采样的方法各异。 从堆积的物品采样时,用铁锹从物品堆的顶、腰和底部分别取样。 有的物品用袋或桶包装,一般每10袋抽一袋来取样,如物品袋数较多,可适当减少采样袋数。所使用的工具,常用的是取样钻,取样时,将取样钻由包装袋一角斜插入袋内,直达相对的另一角,旋转180度后,抽出,刮出槽内的物料,作为所采取的试样。将所采取的各袋试样,经过混合,即为此批物料的试样。 -- 22 --
3.1 试样的采取(续) 土壤试样的采取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影响很大,所采取的土壤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地代表土壤所受污染的情况,采取土壤样品时,应注意下面几个要素: 1.采样点选择。采样点的布设方法:梅花形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和蛇形采样法。 2.采样深度。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的情况,采样深度只需取深度为15厘米左右的土壤。如果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取样,在每个点上,按层垂直向下切取一块土壤 。土片厚薄,宽度要在本层次上下大体相同,各个点上所取的土片也应大小相近,然后将各点的土样混合均匀。 3.土样数量。测定所需的土壤样品是多点混合而成的,取土量往往较大,而实际进行测定并不要太多,具体所需土样数量,一般采样l公斤左右。因此,对多点采取的土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样。 -- 23 --
3.2 试样的加工 对固体的物料,采取的试样量一般较大,组分不均匀,不可能用来直接分析检验。因此,有必要进行加工制备,一般制备固体试样,要经过破碎、掺合、缩分、细碎及过筛等过程。 1.破碎。可以使用机械破碎、手工破碎。 2.掺合。通常采用堆锥法掺合,堆掺操作重复三次,即为掺合均匀,准备缩分。 3.缩分。常用四分法进行缩分。缩分需经过多次进行,直至缩分到最后得到的物料约为100克左右为止。 4.细碎。一般要求达到160筛目。细碎的机械可用圆盘粉碎机或球磨机,如无机械设备,可用玛瑙乳钵研碎。 5.过筛。用一定规格筛孔的分样筛进行过筛处理,凡是未能通过筛的物料,必须要重新粉碎,直至全部物料都通过所要求的筛孔,最后装入样品袋中,写明样品名称,来源,送样单位,日期等。 -- 24 --
3.3 试样干燥 在检测之前,必须经过干燥,直至所含附着水分全部失掉,一般在105±5℃的恒温箱内干燥2小时即可达到要求,经过干燥后得到的试样,称为分析试样,这种种试样,就可以用来检测了。 -- 25 --
第四节 气体样品的采取 主要内容: 4.1 采样点的选定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 -- 26 --
4.1 采样点的选定 采样点的选定是根据监测的目的,考虑扩散现象,再加上统计上的研究而决定的,对于范围广的区域性调查,一般是在监测点的基础上,再设置若干临时性的监测点。 布点的方法有:网格法,放射状布点法,阿基米德螺线法,功能分区布点法都可应用。 -- 27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 根据被测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状态和浓度,以及所使用方法的灵敏度,可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其方法可分为直接采洋法和浓缩采样法。 (一)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分析方法很灵敏时,直接采取少量样品进行检测,就可以满足检测要求。直接取样法常用的取样容器有注射器、塑料袋和一些固定容器等。 1.注射器取样。在现场直接用100毫升注射器抽取空气样品,密封进样口,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是气相色谱法常用的取样方法。采样时,先用现场空气抽洗2~3次,然后抽样,密封进样口,将注射器进气口朝下,垂直放置,使注射器内压力略大于大气压。取样后不宜放置太久,应当天分析完。 -- 28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1) 2.塑料袋取样。取样用的塑料袋,要求对污染物既不起化学反应,也不吸附,不渗透。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清洗塑料袋3次。 3.固定容器取样。采样前用真空泵将采样气瓶中的空气抽出,使瓶中压力为5~10mm汞柱以下,关闭活塞,带至采样地点,采样时将活塞慢慢打开,被测空气便吸入瓶内,关好活塞带回实验室。 -- 29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2) • (二)浓缩取样法 •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是很低的,有时直接取样进行测定不能满足分析要求,需要将大量的空气样品进行浓缩,浓缩大气样品方法有以下方法: • 1.溶液吸收法。这种方法是大气污染分析中最常用的样品浓缩方法,它主要是用于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的污染物。常用的吸收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选择吸收液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 吸收液应对被采集的物质溶解度大,化学反应速度快。 • 污染物质在吸收液中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 考虑到下一步化学反应,应与下一步分析步骤紧密衔接起来 。 • 2.填充柱采样法 。用一根内径3~5毫米长φ60~100毫米的玻璃管,内装颗粒状的固体填充剂,可以用吸附或在担体上涂以某种化学试剂,以每分钟0.1~0.5升的空气流速通过填充柱时,空气中的待测组分被吸附或发生化学反应而被阻留在填充剂上。 -- 30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3) 3.低湿冷凝法。空气中某些沸点较低的气态物质,在常温下用固体吸附剂难以全部被阻留。在此情况下,应用致冷剂将其冷凝下来,浓缩效果很好。常用的致冷剂有冰-盐水(-l0℃)、干冰-乙醇(-72℃),液氮(-183℃)等。采样装置如右图。 -- 31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4) 4.滤料采样法。滤料采样的装置如左图,将滤料(滤纸或滤膜)放在采样夹上,通过滤料抽入空气,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就被阻留在滤料上,分析滤料上被吸附的污染物的含量,再除以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这种方法称为滤料采样法,它主要用于采集大气中飘尘、烟、雾等气溶胶。 1-泵;2-滤料调节剂;3-流量计;4-采样夹 -- 32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5) (三)气体采样器。国内生产的气体采样器如下表。 -- 33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6) (四)采样效率 评价一个采样方法的效率有两个办法:一是精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然后用所选用的采样方法采集,测其浓度。比较实测浓度Cx和配制浓度Co,则采样效率为: 此法又称为绝对比较法。用此法评价采样效率虽然比较理想,但由于精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有一定困难,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 34 --
4.2 气体样品的采集(续7) 另一种方法是配制一定浓度的气体,其浓度不一定已知,然后用二个或三个采样管串联起来采样,分别分析各管中的含量,并计算第一管含量占各管总量的百分数,采样效率为: C1、C2、C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个采样管中测得的污染物的含量。用此法计算采样效率时,要求第二管和第三管的含量与第一管比较是极小的。这样三管含量之和就近似于所配制的气体浓度,用此法所得采样效率应高于90%,否则应串联更多的吸收管采样,以期求得的浓度与所配制的气体浓度更加接近,若采样效率过低则应更换采样管、吸收液或改变抽气速度。 -- 35 --
本章小节 本章论述了有毒物质监测的意义和监测方法步骤,废水水样、固体试样和气体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