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32 Views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李 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爱您的病人,关爱您自己. “ 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 HIV. HIV. HIV. HIV & HCV. HCV. HIV & HCV. HCV. 受伤的“外籍”天使. 诸多报道医护人员职业获得性感染. 艾滋惊魂.
E N D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李 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人体多么优美,器官多么精巧完善!他们的运动精确无误,非常驯服,非常自豪和强壮。当人被撕碎的时候,它们一下变得非常可怕。生命的小火焰一点点地弱下去,最后闪烁一下,终于完全熄灭,就像蜡烛一样燃尽,无声地、轻轻地。它对剿灭生命的人进行了抗争,但最终又屈服了。它呼叫过,但还是沉默了。”
HIV HIV HIV HIV & HCV HCV HIV & HCV HCV 受伤的“外籍”天使 诸多报道医护人员职业获得性感染
“艾滋惊魂”事件及其启示 2003年的一天,“120”急救车把一名特殊的病人送到广州某医院。这名病人是由于先砍伤仇家,后被寻仇报复,其手、脚的肌肉、跟腱均被砍断,四肢血肉模糊。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当班急诊科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都被鲜血污染,另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麻醉科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受伤的手指为病人进行麻醉;手术过程中不少医生的白大衣、口罩都被病人的鲜血染湿了。经过6小时的连续作战,病人终于脱离险境。因术前情况紧急,院方没有来得及对病人的血液进行检查,而三天后的检查结果显示:病人HIV抗体阳性!经过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复查证实,这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关注艾滋关爱生命:妙龄护士感染艾滋病(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关注艾滋关爱生命:妙龄护士感染艾滋病(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 •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两名护士在工作中被疑感染艾滋病毒(中新上海网5月12日电 ) • 23岁女护士手指创口疑染上艾滋血,耽搁了56小时, 护士当场被吓蒙 。(重庆商报 ) • 四川艾滋病人带血针头刺破护士手 患者逃离医院(东方网 )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分类 • 生物性危害 • 化学性危害 • 物理性危害 • 运动功能性危害 • 心理社会性危害
生物性职业危害 • 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患者携带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传播给医务人员,使其有被感染相应的传染病的危险 患者 医务人员 微生物 患者 医务人员
化学性职业危害 • 化疗药物、清洁剂、消毒剂、汞…
物理性职业危害 • 包括电离辐射、医疗锐器伤和噪声。电离辐射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起重视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起重视 • 全球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达7000万例(我国约80万) • 全球有50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我国44万) • 每天有1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 每6秒有1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1985年 1995年 1998年 1989年 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
HIV感染者数 1-50 5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地区分布(1985-2003.12) 2004.10.31 报告7044 例,病人281例, 居全国第五
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按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有可能达1000万目前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按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有可能达1000万 《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
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性传播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 接受未经筛查的血液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针刺伤,粘膜接触等 其他意外事故 血液传播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母婴传播 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国家卫生部关于AIDS职业暴露的定义 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丙 肝 • 目前,全球有1.8亿丙肝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我国约有患者3800万。 •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但不一样的是: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 • 90年代才有丙肝诊断项目,由于症状隐匿,丙肝一般要‘隐藏’10—20年后才开始表现出各种症状。(重视程度低的原因) • 调查99%的人对丙肝没有正确认识,使得就诊率只有10%。据统计,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症状,约50—85%的急性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其中又有约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至7%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 。 丙肝危害远比艾滋病大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乙肝患者3000万。
WHO报告: 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针刺伤 • 护士 63% • 医生 14% • 化验/输液治疗师10% • 保洁员 3% • 呼吸治疗师 2% • 注射器刺伤 80% • 切伤 8% • 接触开放伤口7% • 粘膜接触 5%
北京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北京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 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值得注意的是护工群体, 他们多是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被刺伤, 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关注。
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 • 研究显示: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 • 针刺伤危险性因素: • 刺伤的深度; • 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 •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 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 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病毒载量高)。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 根根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服药时间:一旦决定用药,越快越好 • CDC推出的时间: 1小时以内效果好 >4小时,效果降低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 HIV抗体检测的时间: 暴露后第0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后无反应 暴露源 HBsAg(+) HBsAg(-) 1、24小时内接种HBIG0.06ml/kg 2、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0、1、6月) 3、病人如有黄疸,一月后复种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 4、定期追踪 1、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2、定期追踪 医务人员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 接种过乙肝疫苗HBsAg>10mIu/ml 暴露源 HBsAg(+) HBsAg(-) 医务人员 1、24小时内接种HBIG0.06ml/kg 2、定期追踪 定期追踪
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 HCVAb(+) HCVAb(-) 暴露源 ①α-干扰素3天 ②定期追踪6-9月 医务人员 定期追踪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丙肝的治愈率能达到70~80%。
AIDS职业暴露的原因 • 没有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 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 工作中发生意外
预防AIDS职业暴露的措施 • 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最大程度的保 • 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国家卫生部关于标准预防的定义: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 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气飞沫)
标准预防 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2.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标准预防 3.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 4.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标准预防 5.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
标准预防 7.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
标准预防 8. 立即清洁溅出的感染物品 9. 保证对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护理器械、用品、被服做出适当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之间进行灭菌 10. 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案例:去探望病人 护士针 头掉地刺伤事主的脚,被“艾滋针”扎伤告医院索赔 )
使用安全的工具 注射器具有可包裹针头的滑动套
针尖带有链接的保护套 使用安全的工具 预充药液注射器 自动毁形注射器
使用安全的工具 PICC安全型导入鞘 安全型套管针
任何器具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任何器具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医务人员的重大责任 医务人员处于院内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之中!如果我们医务人员感染了某种血源性疾病,那么,很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他人的危险,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接触人员。 (西班牙的一名麻醉医师Maeso使217名病人感染H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