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從台灣經驗看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從台灣經驗看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副董事長 江 丙 坤 中 華 民 國 91 年 3 月 28 日. 目    錄.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六、結語. (一)臺灣經濟奇蹟 1. 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9.8. 1.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近50年來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shir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從台灣經驗看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台灣經驗看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副董事長 江 丙 坤 中 華 民 國 91 年 3 月 28 日

  2. 目    錄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六、結語

  3. (一)臺灣經濟奇蹟1.經濟快速成長,物價穩定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經濟成長率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9.8 1

  4.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近50年來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居世界第一 中、韓、菲、日 1953 – 2000 平均經濟成長率 中華民國 韓國 菲律賓 日本 2

  5. 中華民國 菲律賓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二)中菲兩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比較 1.發展初期國人赴菲做台勞 1 9 5 3 年 4.9 40.6 每人GNP US$188 3.5 每人GNP US$50 〈NT$2019〉 1.9 16.7 1.2 GNP 出口 進口 ( 億美元 ) ) ) 億美元 億美元 ( ( 3

  6. 中華民國 菲律賓 一、臺灣經濟發展經驗 2.經濟發展成功,國人赴菲投資、觀光,菲勞來台 2 0 0 0 年 每人GNP US$14,188 (NT$443087) 11.2 每人GNP US$1004 平均經濟成長率 ( % ) 億美元 億美元 億美元 4

  7.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塑造安定的政經環境 堅 強 的 施 政 團 隊 施 政 理 念 前 瞻 完 整 的 引 進 資 金 、 技 術 、 鼓 勵 投 資 鼓 勵 創 業 , 扶 植 中 小 企 業 自 由 化 、 國 際 化 產 業 升 級 實施土地改革成功 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施 政 能 力 卓 越 信 賴 的 鼓勵創業精神與能力 培養勤勞高品質的人力資源 循序漸進,對症下藥的財經政策 (一)臺灣經濟奇蹟 1.原因分析 60 70 80 年代 年代 年代 5

  8.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危機變成轉機 財 經 政 策 該做的時候,沒做事情 景氣衰退 全民遭殃 該做的時候,做錯事情 不該做的時候,去做錯事情 2.財經政策的重要性-經濟是政治的、社會的、心理的經濟學, 必須把握時機,對症下藥。 6

  9.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二)臺灣經濟的挑戰— 該做的時候,做對事情 1. 1986年台幣開始升值,勞力密集產業外移,15年來資金外流逾千億美元, 但政府因應得當,失業率除 921震災月份外從未超過3 %,產品出口值自 1986年之399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之1483億美元,累積出超達1650億美元。 7

  10.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日本 香港 韓國 中華民國 泰國 印尼 新加坡 菲律賓 馬來西亞 2.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 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需 等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一枝獨秀達4.6%,失業 率僅2.7 %,1999年雖有921大地震,失業率仍在3 % 之內。 8

  11. 二、臺灣經驗的秘訣 (三)日本的失敗 ─ 該做未做,該做又做錯 1.泡沫經濟時未採取任何措施,造成銀行資金大量流入 股票及不動產市場,泡沫消滅後銀行被套牢資金達100 兆日圓。 2.橋本首相於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為解決日本財政危 機,採逆向操作,不降稅反而加稅(消費稅3%→5%), 不增加公共投資反而減少公共建設,造成今日日本經 濟困境─ 橋本下台的主因。 3.富士銀行研究報告,認為當前日本的危機,不是經濟 危機(產業競爭力強),是金融危機、信心危機。我們 呢? 4.去年四月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日本經濟新聞問卷調 查結果發現,企業家共同理想的人選必須具備有願景 與遠見(Vision)以及能將願景付諸實現的智慧及領導 能力的人。 9

  12.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金額 (新台幣億元) 成長率 (%) 貢獻度 (百分點) 國內需求 90,344 1.88 1.88 90,406 4.01 3.88 90,357 -4.46 -4.24 民間消費 56,413 5.37 3.25 59,813 4.93 2.98 60,651 1.37 0.82 政府消費 12,217 -6.49 -0.92 12,470 0.55 0.07 12,360 -1.95 -0.23 民間投資 13,629 -0.68 -0.11 15,481 15.74 2.36 11,247 -26.7 -4.38 公營事業投資 2,412 13.28 0.33 2,276 -3.47 -0.09 2,341 6.19 0.15 政府投資 5,207 3.64 0.21 4,917 -4.66 -0.26 4,729 -2.16 -0.11 減:商品及勞務輸入 存貨變動 466 - -0.89 -550 - -1.17 -971 - -0.49 國外淨需求 2,555 - 3.54 2,228 - 1.97 5,066 - 2.33 商品及勞務輸出 44,861 11.90 5.65 52,610 17.55 8.84 48,228 -8.17 -4.57 42,306 4.41 2.10 50,382 14.53 6.87 43,162 -13.5 -6.90 國內生產毛額 92,899 5.42 5.42 96,634 5.86 5.86 95,423 -1.91 -1.91 (一)近三年經濟成長─亞洲金融風暴後我國經濟逐漸復甦,經濟成長仰 賴民間消費與投資,惟去年受到國內政經情勢不穩及國際景氣低迷的影響 ,消費疲軟、投資銳減,經濟大幅衰退。 年別 項目 來源 1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3.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 (二)2001年經濟回顧 • 2000年以來各季經濟成長每況愈下─受到全球景氣及內需疲弱之影響, • 2001年我國經濟大幅衰退,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更延緩全球景氣復甦態勢, • 主計處因而向下修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2.12 % ( 6.48%→6.03%→5.25%→4.02% • → - 0.37 % → -2.12 % ),嗣雖又因第四季股市及消費好轉,向上微調至-1.91%, • 惟仍出現史上首次的負成長及創新低紀錄,其中第三季經濟成長率-4.21%,為自 • 1975年第2季以來單季新低。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1

  14.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 2001年經濟負成長因素─消費疲軟、投資銳減,內需不振 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消費 政府消費 民間投資 公營事業投資 政府投資 輸出 輸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2

  15.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馬來西亞 中華民國 菲律賓 新加坡 日本 泰國 香港 韓國 印尼 2001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居亞洲及全球先進經濟體倒數第2 ─繼2000 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末後,2001年我國經濟成長率-1.91%僅高於新 加坡,居亞洲自由國家倒數第二;另根據IMF最新經濟展望報告,我國2001 年經濟成長率-2.2 % 在全球29個先進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二,僅優於新加 坡的2.9 %,與亞洲開發中經濟體平均成長率5.6 % 相差甚遠。 註:印尼失業率係2000年資料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3

  16.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三) 近一年來景氣衰退情形 1. 經建會景氣對策信號續呈藍燈 ─ 景氣對策信號自2000年12 月起已連續15個月呈現衰退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雖在去年8月上 升為11分,然受到美國911事件影響再度滑落至最低分,11月起分 數持續回升,惟仍呈藍燈,顯示國內景氣仍未全面好轉。一年來景氣對策信號走勢圖 綜合判斷分數 紅燈〈景氣過熱〉 38 黃紅燈〈景氣活絡〉 32 綠燈〈景氣穩定〉 23 黃藍燈〈景氣欠佳〉 17 藍燈〈景氣衰退〉 9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14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17.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2. 經建會領先指標指數已現回升 ─去(2001)年5月份領先指標 指數連續第16個月下降,並創1985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之後,連續3 個月上升的指數因受美國911事件重挫全球經濟之影響,雖在9月份一 度反轉下降,隨後卻連續5個月上揚,顯示國內景氣已有逐漸好轉的 跡象,但因實質面仍不理想,復甦力道仍顯不足。 領先指標指數概況表 1996年9月=100 領先指標指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15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18.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3. 廠商景氣信心轉趨樂觀 ─ 製造業廠商對景氣樂觀預期於前〈2000〉年 2月達到最高水準後,即反轉直下, 8、9月至去年底間悲觀預期者遠超過樂 觀預期者,惟自 6 月之後兩者間的差距逐漸拉近,至今年1月起則轉趨樂觀。經建會廠商景氣信心調查(3個月後) 轉壞 轉好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16

  19.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台經院廠商景氣信心調查(6個月後) 轉壞 轉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1月 2月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17

  20.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4. 對外貿易持續萎縮 ─2001年出口1229億美元、進口1072億美元,分別 較上年大幅衰退17.1 % 及23.4 % ,創歷年最大跌幅。惟進口跌幅高於出口, 貿易出超擴大為156.6億美元,創1988年以來新高。而今年1-2月出進口仍 較上年同期衰退11.1%及24.4%。惟經濟部預測2002年出、進口將可分別 成長4.53%及5.37%。 2002 年 2001 年 資料來源:財政部 18

  21.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5. 工業生產減幅緩和 ─ 2001年受到國際經濟景氣趨緩及國內需求不振的影 響,全年 工業及製造業生產較上年同期衰退 7. 32 %及7.98 %,惟衰退幅度自 去年10月起漸已緩和,今年初以來並出現回溫跡象,今年1-2月製造業生產已 較去年同期成長0.02 %。 資料來源:經濟部 19

  22.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6.失業率持續攀高 ─ 景氣減緩與產業持續轉型嚴重衝擊國內就業市場。國 內失業自前(2000)年7月超過3 ﹪後就持續升高,至去年10月己飆升至5. 33 ﹪ ,嗣後的11、12月雖持續出現回降,但去年全年平均失業率仍達4.57 ﹪、失業 人數達到45萬人,雙創歷史最高紀錄。而今年1、2月失業率仍達5 ﹪以上,惟 惡化情況已漸緩和。 單位:千人 ﹪近一年來失業變動情形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0

  23.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7.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節節上升 ─2001年12月底止全體金融機構逾比 率為8.16%,逾放金額達1.23兆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基層金融機構 雖因10家行庫承接36家問題基層金融,使去年第3季逾放比大幅下滑,但至 年底又攀升至16.39 % 。 全體金融機構逾放比率 單位:% 21 資料來源:財政部

  24.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四) 2001年經濟衰退原因 • 全球不景氣加上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美國事件影 響,外需銳減。 • 政府施政經驗不足政策錯誤,使得民眾及企業對政府缺乏 信心,衝擊民間投資及消費。 • 政經環境惡化加上大陸磁吸效應,使得投資環境 迅速惡化,不但民間投資銳減、產業外移,機器 設備需求減少後使得進口下降,關廠歇業上升並 造成失業率飆升。 • 產業升級緩慢,財政赤字惡化,金融機構逾放增 加,國家競爭力衰退。 22

  25.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發 展 後 果 成 因 政 局 不 穩 少數政府 意識型態 施政能力 政治掛帥 朝野對立 社會動盪 政策搖擺 核四硬坳 兩岸不明 信 心 危 機 政 治 面 政府歲收減少 股 市 不 振 民眾信 心不足 民間消費減緩 產 業 面 產業升級緩慢 產業政策不明 水電供應不穩定 失 業 率 上 升 內 憂 外 患 經 濟 危 機 上市公司增資 擴廠困難 財 政 金 融 面 財政赤字惡化 金融機構逾放增加 企業、銀行 財務困難 投資環 境惡化 金 融 危 機 民 間 投 資 卻 步 關廠家數增加 、勞工失業 文官士氣低落 行政效率不彰 立法效率遲延 效 率 面 重大投資減緩 效 率 危 機 廠商投資 意願低落 國際景氣衰退 加入WTO及全球化衝擊 大陸磁吸效用 外 在 因 素 對外投資增加 (五)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原因簡表 23

  26.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問題 去(2001)年實徵稅收12,568億元(僅達預算數的94.7% ,短徵698億元),較上年衰退6.8%(減收920億元), 其中證交稅及土地稅分別大幅減收638億元(-41.1%) 及423億元(-46.9 % ),影響國家稅收甚重。今年1-2 月實徵稅收仍較上年同期減少13.1 %(-215億元) 去年整體商業營業額自9月創下歷年最大跌幅後,10、11 、12月減幅逐步縮小為7.11% 、5.08 %及2.26%,惟全年 仍出現自1994年有該項調查以來的首次衰退(-6.62% ) 。 說明 景氣持續低迷及台股仍在低檔盤旋,使得企業在集中市場募集資金愈顯困難。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去(2001 )年集中市場募集資金531.2億元,比前年同期大幅減少920.6億元,衰退幅度高達63.4 %。 去〈2001〉年本國銀行全年合計獲利575.9億元,較前年 的967.8億元,大幅衰退40.5 %,創近10年來的新低。53 家本國銀行中有10家虧損,淨值也首度出現衰退現象。 • 投資環境惡化,股市低迷,衝擊民間消費與投資 景 氣 低 迷 政府稅收減少 股 市 低 迷 民間消費減緩 上市公司自資本市場取得資金困難 企業、銀行財務困難 24

  27. 三、當前經濟發展情勢 問題 說明 • 民間投資卻步,關廠家數增加,影響就業機會 前(2000)年全年關廠家數為 4995家,較上(1999) 年的3982家,增幅高達25.4 %。去(2001)年關廠家 數5187家,較前年同期增加約4%;至去年新登記廠商 家數 3793家,則比前年同期大幅衰退33%,使得國內 的工廠數萎縮到5年前的水準 。 關廠家數大增 民 間 投 資 卻 步 前(2000)年11月起重大民間投資持續衰退;去年全 年新增民間重大投資案累計投資金額為6323億元,較前 年的7169億元衰退12%。另據主計處民營製造業投資意 向調查顯示,去年廠商投資額預定為3800億元較前年銳 減30%;今年則只有2466億元,比去年再萎縮35% 重大投資減緩 前年核准對外投資金額為7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 增加79.79%;其中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為26.7億美元 ,成長率為108.11%,均創歷史新高。去年受全球不景 氣影響對外投資(不含大陸)較前年減少13.5 %,卻對大 陸投資增加6.8%(而外資來台投資大幅衰退32.6 % ) 對外投資增加 25

  28.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一) 2002年經濟展望 1. 國內外研究機構以國際景氣回溫為由,預測2002年我國的經濟成 長將由負轉正。 單位:% 台 中 台 中 中 主 荷 高 美 渣 I W 經 經 綜 研 央 計 蘭 盛 林 打 M E 院 院 院 院 銀 處 銀 證 證 銀 F F 行 行 券 券 行 A 26

  29.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2. 2002 年各季經濟成長預測─預期國內景氣將於今年第二季末、第三 季初逐漸緩慢復甦。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7

  30.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馬來西亞 中華民國 新加坡 菲律賓 泰國 香港 日本 韓國 印尼 3.2002年我國經濟成長預測居亞洲後段生,無法與我國在金融風暴時一 枝獨秀的經濟表現相比擬。 2002年亞洲主要國家經濟預測概況 資料來源: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2001.12.18 DRI-WEFA,2002.02 各國政府統計 28

  31.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二)面臨的挑戰 1. 國際經濟復甦緩慢—根據 IMF、 經濟學人智庫(EIU)最新預測,均將2002年世界 經濟成長及世界貿易成長向下修正。惟亦指出全球經濟已逐漸脫離衰退陰霾,但復甦 速度緩慢,同時評估國際景氣可望在本年第一或第二季觸底,至2003年始見明顯回升。 國際景氣復甦緩慢相對影響我國復甦速度。 註:* 德國資料 資料來源:IMF,May2001, Oct2001, Dec2001;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Dec2001, Jan2002. 29

  32.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 美國景氣領先指標自2001年第四季開始,呈現明顯上揚走勢,2001年 11月起已突破兩年來的盤整區間,出現復甦曙光。美國景氣是全球景 • 氣的先鋒,美國景氣領先指標所呈現的樂觀氣氛,帶給全球經濟初春 • 之氣息。 • 美國領先指標指數圖1996=100 資料來源:經建會 30

  33.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2.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 據統計中國大陸自1990年以來,外資挹注 已成長10倍,為爭取中國大陸加入WTO的商機,估計2001年中國大陸吸納外資達478億美元,而2002年將增為532億美元。在中國大陸強大的磁吸作用下,不僅台灣受到威脅,其他亞洲或開發中國家吸引外資的機會與空間也受到排擠。 外人投資在亞太地區分布情形 單位:億美元 31 註:*表示預測值 資料來源:Asia Pacific consensus forecasts:Consensus Economics Inc.2001

  34.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 根據經濟部「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90年〉」結果顯示,國內業者投資於中國大陸的比率,1999年為6成9,2000年及2001年皆超過7成,且有漸增之趨勢。投資大陸則以當地勞力充沛、工資低廉、市場潛力大及國內經營環境惡化為三大主因。 對大陸投資原因中,重要程度之指標〈非常重要〉 單位:%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90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 32

  35.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 近幾年來對外投資及僑外來華投資情形─自1996年我對大陸經貿採 「戒急用忍」政策以來迄至今年2月底止,政府部門正式核准對外投資 總金額計達361.1億美元,比同期間僑外來華投資的279.9億美元超出 81.2億美元。 單位:億美元 註:()內數字表示成長率 資料來源:經濟部核准對外投資、對大陸投資及僑外來華投資統計 33

  36.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3.區域主義的盛行 (1)APEC在「自願性部門提前自由化」 ( Early Voluntary Sectoral Liberalization,EVSL ) 挫敗後,會員體轉以簽署自由 貿易協定(FTA)方式帶動區域進一步自由化。而在今年 APEC經濟領袖會議宣言中亦強調支持多邊貿易體系。 (2)ASEAN+3會議中,已達成中國大陸與東協十年內將共組 貿易自由區的共識。日本已表明與東協進行FTA的經濟合作協定,並於2002年1月13日與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34

  37.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4.WTO的衝擊 (1)根據行政院經建會報告,假定兩岸於2000年入會,並以我入會承諾大致於2005年執 行完成(以1995年為評估基準),其評估結果顯示: • 2001年至2005年我國GDP、出口及進口分別平均每年增加0.64%、0.93%和1.08%, 五年間整體福利增加89億美元,貿易順差平均每年減少0.55%。 • 失業人口在入會第一年則增加約2萬人,失業率上升0.22%。 • (2)根據農委會報告顯示,加入WTO對農作物、畜產和漁產等將會受到衝擊。由於產品價 • 格下跌,生產量減少,進而亦影響到農地種植面積和農民就業機會。 • (3)就工業整體而言,入會後對外銷為主或具外銷潛力之產業,如機械業、資訊高科技產 • 業等受益較大。反之,對內銷為主的汽車業、造紙業以及其他產業包括家電、重電機、 • 鋼鐵等較為不利。此外,2005年後,成衣產品將取消配額限制,成衣業將面臨完全競 • 爭。 • (4) 目前已開放進口的大陸產品達7700項,自由化比率72.6 %。其中工業6386項〈開放比 • 重76.3 %〉,農業1314項〈開放比重53.6 %〉。據今年2月全國工業總會調查顯示, • 有超過6成以上業者擔心加入WTO後大陸產品回銷台灣所造成的激烈競爭問題。而尚餘 • 2910項未來依WTO規範全面開放時,將衝擊當前臺灣產業。 35

  38. 四、臺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5.政經因素的牽扯 (1)政治影響信心,信心影響經濟。前年5月政黨輪替後,因新 手上路經驗不足加上意識型態治國,核四停建、縮短工時等案 ,引發朝野嚴重對峙,政經環境急遽惡化,衝擊投資及消費者 信心,造成50年來首次的經濟負成長,及國民財富大幅縮水的 惡果。 (2)雖上述因素且也促成了朝野凝聚「提振經濟」為當前臺灣發 展首要之務的共識,惟新內閣甫上任、團隊缺乏歷練,尚未能 提出足以振奮人心的財經政策;復加上立院改選後,國會生態 丕變、朝野互信基礎薄弱,致仍出現意識型態作祟、政治考量 凌駕政策專業、拼選票尤勝於拼經濟的政策思維運作,產生如 財劃法覆議、老人津貼修法、八吋晶圓赴大陸投資、總統台生 條款、河洛語訂為第二國語及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等的爭議性 議題,使得國內政經情勢擾攘難安。在當前政經生態環境下, 恐難以冀望短期內國內投資及消費者信心能完全的恢復。 36

  39.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單位:新台幣億元 政 府 部 門 政府消費 1966年 219 1986年 4229 2000年 12470 政府投資 1966年 28 1986年 982 2000年 4917 家數 銷售額 1966年 23.9萬家 1498 1986年 74.2萬家 61447 2000年 105.7萬家 258436 工資 紅利 〈財產與企業所得〉 1966年 374 404 1986年 11603 6163 2000年 40536 24939 關稅 營業稅 1966年 41 10 1986年 714 537 2000年 1056 2123 土地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 1966年 11 9 1986年 438 398 2000年 1330 2133 其他稅 公賣利益 1966年 66 37 1986年 1608 461 2000年 6321 582 薪資 1966年 133 1986年 2518 2000年 8861 社會安全及福利 1966年 336 1986年 643 2000年 2178 企 業 銀 行 部 門 放款增加 1966年 53 1986年 1678 2000年 3980 民間消費 1966年 771 1986年 13665 2000年 59813 家 計 部 門 家庭儲蓄 1966年 136 1986年 5674 2000年 11481 (一)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民間投資 1.人的命是心臟,經濟的心臟是企業 企業貢獻關聯圖 37

  40.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共同分享 稅收→政府 工資→勞工 紅利→股東 2.經濟發展,首重民間投資,有新的民間投資,尤其是製造業投 資,才有新工廠、新機器、新產品、新的就業機會,也才能提 升台灣產品的競爭力。 創 造 附 加 價 值 企 業 家 資金 + 生產 行銷 服務 結合 勞力 38

  41.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有 競 爭 力 者 增加就業機會 創造附加價值 生 產 產 品 國 際 行 銷 共同分享 共同分享 部分 稅收 紅利→股東 稅收→政府 工資→勞工 紅利→股東 貨 出 無 門 關 廠 停 業 無 競 爭 力 者 透過 移 往 海 外 創造附加價值 3.民間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國際行銷,創造附加價值 →政府 39

  42.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土地取得是否容易,地價租金是否有競爭力 水電供應是否穩定充分,價格是否合理 勞力是否充足,勞基法是否鬆綁 , 公共設施是否充分 政府獎勵措施是否完整 政局是否安定 政府團隊是否可信賴 政府決策是否有一致性、可預測性高 , 政府有無效率 政府是否有公權力 治安是否良好 兩岸是否和諧明朗 4.促進民間投資,改善投資環境為首要之務 ─ 台灣經濟發展, 促進民間投資最為重要,惟投資行動端賴企業家之心思(Business Mind),因 此留企業家之心,就可以留企業之根。 經 濟 面 經 濟 面 非 經 濟 面 非 經 濟 面 40

  43.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政局穩定 政策一致 效率顯著 企 業 家 要 求 風險小 企業家隨時與外國 或大陸比較,再選 擇投資地點。 利潤高 成本低廉 競爭力高 5.企業家所要求的,政府能夠提供,始能留住企業家之心 成 本 面 行政效率面 企 業 留 根 生產要素 土 地 勞 力 水 電 租 稅 資 金 價格合理 供應穩定 有競爭力 (與鄰近國家相比) 勇於任事 服務熱誠 法令鬆綁 手續簡化 一級政府 單一窗口 + = 41

  44. 策  略 最高目標 持續經濟發展 提昇國家競爭力 創造就業機會 提昇生活水準 強化國際地位 兩岸談判籌碼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二)經濟發展策略 1.以經濟發展為優先,減少政策的不確定性,恢復企業投資信心,任 何影響經濟成長、衝擊民眾信心的措施不應再提出。重大社福政策 應俟經濟景氣恢復後依序推出。 政策方向 改善投資及經營環境,促進民 間投資【尤其是生產事業投資 】。 發展新興產業 綠 色 矽 島 強化研究創新,以提昇技術水 準,持續推動產業結構之調整。 輔導傳統產業 有競爭力產業限制赴大陸投資 ,無競爭力產業或赴大陸投資 可茁壯台灣經濟者,准其赴大 陸投資、惟必須根留台灣。 發 展 台 灣 成 為 全 球 運 籌 中 心 42

  45. 程 中 程 長 程 推 動 國 會 改 革 追 求 效 率 與 紀 律 賡 續 司 法 改 革 根 絕 黑 道 與 金 權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2.執行優先順序:短程先恢復國人信心,中程需強化經濟體質,長程 則要提昇國家競爭力,短、中、長程同時進行。台灣經濟目前正面臨 大困局,必須以最大氣魄、非常手段方可奏功。 強化經濟體質 提昇國家競爭力 恢 復 國 人 信 心 創造穩定政局 追求兩岸和諧 健全施政團隊 輔調 導整 產產 業業 升結 級構 促進金融革新 推提動昇政行 府政再效造率 改善投資環境 健 全 財 政 收 支 43

  46. 五、如何突破當前經濟困境 3.突破當前經濟困境系列座談會結論 (2001.5.20) (1)落實責任政治,追求政局穩定 (2)提高施政能力,尊重文官體制 (3)追求兩岸和諧,建立雙贏關係 (4)發展兩岸經貿,厚植經貿實力 (5)因應兩岸入會,輔導傳統產業 (6)提升技術水準,推動產業升級 (7)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資環境 (8)振興房市,活絡金融 (9)推動財稅改革,追求預算平衡 (10)加強公司管理,健全股市與債市 (11)加強金融監理,推動金融革新 (12)促進就業機會,保障勞工權益 (13)建立社會安全體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44

  47. 六、結語 過去的一年多,由於受到國內政經局勢動盪不安及適逢國際經濟景氣 低迷的諸多影響,我國的整體經濟陷入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經濟 負成長、國民所得縮水、對外貿易萎縮、國內投資銳減、失業人口驟升 、股市一度重挫至3400點、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跌破35元對一美元等等, 不僅造成企業界對經濟的信心動搖,更讓民眾的生活普遍感受到驚恐與 不安,這種慘澹的現象使我國遭遇近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痛苦經驗。所 幸,去年底客觀環境起了有利的變化,國內股市回溫,拉抬民間消費, 經濟衰退減緩,一般均預期今年我國的經濟情勢將會逐漸好轉。但在國 際經貿情勢仍不甚明朗、人民信心尚未完成恢復以及國內產業的相對競 爭力仍不斷削弱的情況下,我國的經濟能否自此即否極泰來仍待觀察。 台灣目前正處於擺脫空前低谷的關鍵時刻,台灣的經濟問題不在短期 的經濟復甦,而在中長期發展潛力的能否適時建立起來。過去,台灣也 曾經歷多次重大挑戰,均能以超卓的毅力,愈挫愈勇,迭創經濟奇蹟。 面對當前困境,只要確實針對沈痾病灶,進行有步驟、有魄力及澈底的 興革,才能很快促使台灣經濟走出短期的陰霾,更能因勢深植長期發展 的潛力,使台灣經濟困境獲得有效紓解,再創嶄新的台灣經濟奇蹟。 4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