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671 Views
家畜育种学讲稿 Course Notes on Animal Breeding.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刘文忠. 绪 论. 一、家畜育种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 (一)家畜育种( Domestic Animal Breeding). 经典上讲,是指培育出一个品种 ( breed) 或品系 ( line,strain) ; 近年来,则认为是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畜禽改良 (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animals and poultry) ,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两高一优一低)的畜牧业生产。.
E N D
家畜育种学讲稿 Course Notes on Animal Breeding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刘文忠
绪 论 一、家畜育种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 (一)家畜育种(Domestic Animal Breeding) • 经典上讲,是指培育出一个品种 (breed)或品系(line,strain); • 近年来,则认为是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畜禽改良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animals and poultry)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两高一优一低)的畜牧业生产。
(二)畜牧业发展程度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 农业生产体系包括植物农业和动物农业两大部分 • 植物农业(plant agriculture):种植业,解决人类生活的“温饱”问题。 •动物农业(animal agriculture):畜牧业或养殖业,解决人类生活的“小康”问题。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 畜牧业发达国家:90%~50% • 中国:1978年的10%→目前的35%左右 • 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到2010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将努力达到38%。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三)家畜育种在畜牧业中的意义 • 家畜育种与畜牧业的关系 畜牧业(Animal husbandry, Animal industry, Animal agriculture, Animal farming)可分为四大主干部分: • 饲料营养(Feedstuff and Nutrition) • 育种繁育(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 • 环境调控(Environmental Control) • 抗病防病(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饲料营养 育种繁育 抗病防病 畜牧业 环境调控 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都是为发展畜牧业所必须的,都直接服务于畜牧业。
家畜育种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提供优良种畜(breeding animals),提高畜禽的生产力; 通过育种改变家畜产品类型; 培育杂交亲本,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提供适合于现代工厂化、规模化饲养的合乎规格的商品畜禽。
家畜育种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对美国畜牧业的相对贡献 USDA, 1996
二、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家畜育种学 (Science of Animal Breeding) • 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 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和彼此结合的学科,是关于家畜育种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 是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 • 育种学与遗传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 育种学:应用遗传学(applied genetics) • 遗传学:育种生理学(breeding physiology)
(二)家畜育种工作发展简史 • 家畜育种工作开始于动物的驯养与驯化,时间大约在旧石器时期后期,距今约10000余年。 • 殷商时代(距今约4000年前),出现马拉车。 • 周代出现《相马经》(伯乐著)和《相牛经》(宁戚著):利用马、驴杂交,获得了役用能力强的骡子。
秦汉以后,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并有了许多著作,如《相羊经》、《齐民要术》、《元亨疗马集》等。我国现有的原始品种多是在这一时期培育而成的。秦汉以后,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并有了许多著作,如《相羊经》、《齐民要术》、《元亨疗马集》等。我国现有的原始品种多是在这一时期培育而成的。 • 1866年,奥地利学者Mendel,G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1900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遗传学得以快速发展,家畜育种理论与实践又有了进一步深化,其基本理论是选择和杂交。现有的培育品种多是在这一时期培育而成的。1900年,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遗传学得以快速发展,家畜育种理论与实践又有了进一步深化,其基本理论是选择和杂交。现有的培育品种多是在这一时期培育而成的。 •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新的育种方法也逐渐涌现出来,特别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加快了动物育种学的发展。
(三)遗传育种发展概况 • 遗传学发展 孟德尔遗传学 ×数学 第一代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 (生物)统计学 第二代遗传学 数量遗传学 × 分子生物学 第三代遗传学 分子数量遗传学第四代遗传学
育种技术发展 表型和表型值选择 第一代育种技术 +遗传参数常规育种 基因型值或育种值选择 第二代育种技术 +遗传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MAS) 第三代育种技术 +基因诊断盒现代育种 动物分子育种 第四代育种技术
(四)家畜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Robert Bakewell(1700s):应用了近交和后裔测定,培育出夏尔马(Shire horses)、莱斯特羊(Leicester sheep)和长角牛(Longhorn cattle),被誉为近代家畜育种之父。
Gregor Mendel(1822-1884):遗传学奠基人。 Mendel,G.1866.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Transactions of the Brünn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Charles Darwin:英国自然主义学家,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力量。 Darwin, C. 1859: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Swell Wright:美国动物学家(1889-1988) • USDA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著作: Wright, S. 1916. An intensive study of the inheritance of Color and other coat characters in guinea pigs.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Pub. No. 241: 59 Evolution and the Genetic of Populations. Vol1: Genetics and Biometric Foundation.(1968) Vol2: Theory of Gene Frequencies.(1969) Vol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volutionary Deductions. (1977) Vol4: Variability Within and Among Natural Populations. (1978)
Ronald Fisher (1890-1962):英国统计学家,提出了遗传学的统计基础。 R.A.Fisher.1930. The Genetical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Dover publications.
Jay Lush (1896-1982):美国动物育种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育种之父,动物育种学奠基人。 1930s ~ 1970s, Fowl State University, J.L.Lush,1931.The number of daughters necessary to prove a sire. J.Dairy Sci., 14,209 J.L.Lush,1994. The Genetics of Population.
Charles Roy Henderson (1911~1989):加拿大生物统计学家,建立了线性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C.R.Henderson,1953. Estimation of variance and covariancecomponents. Biometrics, 9:226~310.
三、家畜育种工作的特点与任务 (一)特点 • 长期性 (protracted nature) • 世代间隔长、选育群体规模小 • 其他各种因素影响 • 综合性 (Comprehensiveness) • 品种、环境条件、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 群众性 (Mass participation) • 育种过程的群众性:选、育、繁、推 • 涉及学科的群众性:数学、遗传学、计算机、生物科学
(二)任务 • 研究家畜的起源与驯化; • 研究各种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 • 研究家畜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 • 研究改良家畜群体遗传结构的方法与措施; • 培育和保存品种(系)资源的方法与措施; •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 育种工作的组织与措施等。
四、Further Readings • 盛志廉、吴常信,1995. 数量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沅、张勤,1993. 畜禽育种中的线性模型,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Falconer, D.S. and Mackey, T.F.C. 1996.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 (4th ed.). Harlow, England: Longman. • Lasley, J.F. 1987. Genetics of Livestock Improvement (4th ed.).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y. • Pirchner, F. 1983. Population Genetics in Animal Breeding (2nd ed.). Plenum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