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8 Views
莲花湖畔 #7 楼整体倒覆事故 分析与思考. 基本情况. 倒覆时间 2009 年 6 月 27 日 5 点 30 分 顷刻倒覆. 基本情况. #7 楼基本情况 楼高 38.20 米 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 总重 10000 吨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桩基采用 PHC 桩 直径 400 共 108 根 桩长 33 米( 3 截) 桩基 持力层 7 ① 号土层. 基本情况. 承台 600×700×700 桩的设计值 1100KN 现场校核性试桩 2300KN 地基浅层 10 米深度范围软弱土. 倒覆时现场情况.
E N D
基本情况 倒覆时间 • 2009年6月27日 • 5点30分 • 顷刻倒覆
基本情况 #7楼基本情况 • 楼高 38.20米 • 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 总重 10000吨 •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 桩基采用PHC桩 直径400 共108根 桩长33米(3截) 桩基持力层 7 ①号土层
基本情况 • 承台 600×700×700 • 桩的设计值 1100KN • 现场校核性试桩 2300KN • 地基浅层10米深度范围软弱土
倒覆时现场情况 #7号楼南面地库施工 深度 4.6m (围护采用土钉墙,水泥搅拌桩一排) 北面堆放地库挖出的土 平均堆土 6到7米 总堆放土方约60000方
倒覆后的工作 • 抢险 • 气象资料的收集(风速4.6m/s) • 监测( 其他楼 土体 位移) • 倒覆机理分析 • 设计复核 • 事故报告
地基基础复核 • 勘测(资料及复钻) • PHC桩的断桩形态 • PHC桩的强度 钢筋强度 • 有限元的模拟破坏 土体变形产生的推力在3000吨 基桩总水平承载力在1800吨 桩顶位移 110mm 建筑物位移90mm
设计复核 结论: 设计方面没有直接引起倒楼的原因 (。。。。。。。)
材料及施工质量复核 囊括所有材料: • 混凝土标号 • 钢筋 • PHC桩
事故分析的工作内容 • 收集与倒覆楼相关的精确资料 • 防汛墙的倒塌破坏机理 • 当时的气象资料 • 倒覆建筑的情况 断桩的记录分析 • 相邻#6楼的安全性判定 • 大楼倒覆的机理分析(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等) • PHC桩抗弯抗剪的试验(PHC桩灌芯深度的确定PHC桩的建议)
大楼倒覆机理初探 • 大楼土体移动→基础移动→ 桩弯曲 →楼偏移→ 倒覆 • 基桩平剪说 • 土体滑移隆挤说 • 综合破坏说 “压力差”
思考一 • 结构上下部分的强度和刚度的匹配协调 • 地基埋深(确定方式 施工过程) • 基桩的抗侧能力应高度关注 (PHC桩的水平承载力钻孔灌注桩的应用) • 临界状态的概念 • 大楼倒覆南侧???(偶然?) • 规范相关条文的修订(基础埋深等)
思考二 • 设计单位如何在现行的制度下独善其身: 1)结构体系(上下匹配) 2)地基处理方案 3)勘测资料的评审 4)监测和检测的要求控制和落实 5)过程文件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