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血站信息化建设

血站信息化建设. 思考与认识. 福建省血液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输血医学教研室 郭永建 王鸿捷. 交流提纲. 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血站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血站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信息及其特点. 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 “ 信 ”是指信号,包括数据、指令、符号等 “ 息 ”就是消息,包括情报、知识等 信息的特点 信息普遍存在且不断变化 信息的价值与其被认知度有关 信息的价值与接受信息的对象有关 信息有多种多样的传递手段 信息易复制,可以广泛传播 某些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的时效性.

sher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站信息化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站信息化建设 思考与认识 福建省血液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输血医学教研室 郭永建 王鸿捷

  2. 交流提纲 • 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 血站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我国血站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 信息化的主要内涵

  4. 信息及其特点 • 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 • “信”是指信号,包括数据、指令、符号等 • “息”就是消息,包括情报、知识等 • 信息的特点 • 信息普遍存在且不断变化 • 信息的价值与其被认知度有关 • 信息的价值与接受信息的对象有关 • 信息有多种多样的传递手段 • 信息易复制,可以广泛传播 • 某些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的时效性

  5. 信息的功能 • 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媒介 •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物质到意识-信息是物质的桥梁 •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意识到物质-信息是意识的媒介 •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 • 科学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评估优选-实施决策-追踪反馈

  6. 信息资源 • 资源 • 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数量积累的原始资料 • 社会资源的组成 • 人力资源 • 物质资源 • 信息资源(第三资源) • 物质资源的组成 • 能源 • 材料 • 信息(第三资源)

  7. 信息技术 •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为内容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和交换等 • 增强人类的信息处理功能为目的的技术 • 信息化的支撑 •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

  8. 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 电子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 • 条形码识别、无线射频识别和图像扫描等 • 电子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 • 血站内局域网LAN、区域内WAN、CDMA、VPN等 • 电子计算机技术 -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 • 以微机和数据库为基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 (BM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 • 电子控制技术 -信息的使用技术 • 自动化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加工设备和血液采集设备(血液成分单采机)

  9. 信息化 • 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 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10. 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 信息化是不断深化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也是信息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过程 • 工具-信息技术 • 核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信息化是动态演进的过程 • 不要坐等观望,丧失发展良机 • 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 • 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 • 改变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 信息化是改革创新的过程

  11. 信息化与管理变革 • 促使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 促进了传统组织的重构 • 缩减以至取消中间管理层 • 操作执行层与决策层直接沟 • 信息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 • 在对人、财、物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信息的管理 • 管理者的角色和定位发生调整 • 在各自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中处于神经中枢的地位 • 扮演监管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 • 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12. 血站行业的信息化 • 在国家及血液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整个血站行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血站行业现代化的过程 • 血站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血液资源,促进和深化血站管理和运营的变革,在血站各业务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采供血全过程的信息化 • 国内外血站信息化的各种表述 • 计算机化血站、网络血站、血站自动化、血站信息化建设等等 • 各有侧重,其内涵与外延也不尽相同

  13. 血站行业信息化的特点 • 从概念上来看 • 从信息技术与血站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采供血的过程和结果 • 从属性上看 • 呈现出“(血站)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属性 • 从过程上看 • 血站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血液网络的形成 • 是血站的管理思想、经营观念的转变过程 • 是以信息的观点对血站行业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14. 信息化过程对血站的作用-1 •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差错 • 传统工作方式中通过工作人员人工识别、判断、控制的环节变成了由既定的计算机程序执行的运算 • 计算机系统快速运算和批量化数据处理的优势在血站业务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 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 由程序取代人工,避免了人为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失误

  15. 信息化过程对血站的作用-2 • 为血站行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血站业务流程控制的目的--保证血液安全 • 受到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限制 • 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性、重复性和不合理性 • IT的引入,为血站的流程优化创造了新条件,提供了新平台 • 为血站人开拓了流程优化的新思路 • 封闭性的生产-服务型行业 开放性的技术-学习型行业

  16. 信息化过程对血站的作用-3 • 通过持续支持血站的管理决策,加速血站行业的创新发展进程 • 血站的管理决策活动要求 • 迅速做出反应 • 不允许失误 • 信息技术参与血站战略层面管理 • 激发血站人的管理创新 • 培养洞察和识别缺陷的能力 • 加快血站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进程

  17. 血站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8. 数据处理(DP)阶段 • 时间跨度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 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计划建设活动 • 信息技术主要在血站的操作层面发挥作用 • 以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 • 主要功能是使血站的一些专业环节或特定工序计算机化

  19. 信息技术(IT)阶段 • 时间跨度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 以业务流程和业务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活动 • 标志:1988年,美国FDA发布了《采供血机构计算机应用建议》 • 血站的整体业务流程管理逐步计算机化 • 建立了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M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并在血液信息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 网络阶段 • 时间跨度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阶段 • 血站信息化的范围得到充分拓展 • 血站之间 • 血站与医院之间 • 血站与血液监管部门之间 • 血站与其他医疗卫生体系之间

  21. 我国血站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2. 血站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血站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建设 • 血站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 • 血站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血站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

  23. 血站信息化的理论体系建设 • 血站信息化已经得到了业内普遍认可和实际应用,但在血站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总体建设上仍显稚嫩,亟待充实和完善 • 血站信息化相关的法规、规范和指南文件仍难成整体,远未形成理论体系优势 • 国内血站信息化理论更是支离破碎,处于“各自为战”、“岐义频生”的低水平重复状态 • 对血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亟待提高,血站从业人员目前普遍缺乏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系统化专门知识,对血液信息化进程的客观规律缺少深入了解

  24. 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不能正确把握“人”与“系统”的关系 • 片面地将“系统”当作为“人”服务的工具 • 将“人”凌驾于“系统”之上 • 导致系统丧失了可控性

  25. 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违背信息技术生命周期的规律 • 未能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阶段的建设 • 特别是对信息系统需求很少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简单地将其完全推给系统开发商,结果在投入使用后系统功能频繁变更,使其快速失去可维护性

  26. 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没有协调好信息技术和血液业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 没有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血液业务流程控制有机地融为一体 • 过分追求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规划,存在信息技术专家所称的“太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太少的血液业务”或者“用大炮打蚊子”的通病 • 血液信息化建设事倍功半

  27. 血液信息化建设规划 •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 • 基本原则: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 • 总体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加强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化建设,包括急救信息网络系统及血站信息系统等相关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 • 统一认识,统一方向 • 扭转长期以来血液信息化建设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局面

  28. 血站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 •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血站信息化建设的焦点与核心问题集中表现在实现血站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问题上 •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 • 血液信息标准列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急需的卫生信息标准之一 • 目前的状况 • 血站成为相对封闭的信息孤岛,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无法发挥整体协调优势,严重阻碍了血液信息化作用的实现和发挥,是严重制约我国血液信息化的瓶颈

  29. 国外现行的血液信息标准 • ISBT128标准技术规范 • 国际输血协会(ISBT)和国际血站标准化委员会(ICCBBA) • 血站计算机应用指南 •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 • 输血实践中信息技术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 • 医学数据交换标准(如ASTM、HL7)等 • 值得借鉴和利用

  30. 血站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信息安全乃血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只是信息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与实施血液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GB/ T 22080-2008 ( IS0/IEC 27001:2005 ) •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 GB/T 22081-2008 ( ISO /IEC 27002: 2005 ) • 输血医学信息安全指南 • ISBT

  31. 血站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 • 血站信息化本身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 • 血站管理专家、血站技术专家和血站信息技术专家三者之间的密切协调与共同合作 • 凸显血站信息技术专家的核心地位与主导优势 • 目前的状况 • 多数血站仅有少数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其职责主要是对在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做简单的维护 • 多数信息技术人员对血液采集与加工过程及其管理知之甚少 • 血液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很少掌握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 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血液管理的复合型血液信息人才奇缺 • 没有设置信息主管(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岗位,也很少有人能够胜任

  32. CIO的主要职责 • 参与高层管理决策 • 制定组织的信息政策与信息活动规划 • 制定组织的信息流程,规范组织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 • 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与宏观管理 • 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评估信息技术的投资回报 • 组织信息化的宣传、咨询、培训、沟通与组织协调

  33.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