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自我評鑑報告

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自我評鑑報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簡報人:蔡斐文所長. 目 錄. 導論 :系所簡介 壹、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貳、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參、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肆、學術與專業表現 伍、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導論:系所簡介. 領域發展現況 架構. 專業領域 學習機制. 導論:系所簡介. Plan. Act. Do. Check. PDCA 品質保證架構. 貫徹「文物詮釋、維護與分級管理人才」的培育 強化學術交流與實務經驗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自我評鑑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自我評鑑報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簡報人:蔡斐文所長

  2. 目 錄 導論:系所簡介 壹、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貳、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參、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肆、學術與專業表現 伍、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3. 導論:系所簡介 領域發展現況架構 專業領域 學習機制

  4. 導論:系所簡介

  5. Plan Act Do Check PDCA品質保證架構 • 貫徹「文物詮釋、維護與分級管理人才」的培育 • 強化學術交流與實務經驗 • 建立全方位博物館及文物保護管理交流研究學習場域 • 教學內容兼顧廣度與深度,理論與實務並重 • 延攬海外資深客座教師且辦理海內外移地教學 • 進行海內外實習與田調,加強專業培訓課程輔導 • 實習指導單位評量表 • 畢業生追蹤問卷調查 • 在學生教學評量意見反映及核心能力與評核指標 • 落實建教合作之網絡,提升競爭力 • 教師進修自我提升,專業多元化 • 鼓勵學生公開發表學習成果並多方參與相關活動 • 落實課程評核方式,掌握學習成效

  6. 壹、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7. 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特色 成立宗旨 培育博物館組織經營、有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及其相關文創產業之專業人才為核心目標, 透過專業課程、講座、工作坊、實習等多元方式進行教學, 提供理論實務兼備之全方位訓練。

  8. 1.1 運用適合的分析策略以擬訂發展計畫SWOT

  9. 1.2& 1.3 & 1.4核心能力 • 藝術創作 • 藝術展演 • 藝術體驗 • 藝術詮釋

  10. 1.2& 1.3 & 1.4核心能力 一、訂定核心能力 • 院課程諮詢會議 • 平時所務與課程會議 • 98年、100年舉辦就業與課程討論會 二、宣導機制與師生對其瞭解程度: • 辦理選課說明會 • 彙編課程大綱 • 課程意見調查表 三、課程規劃與設計之機制運作與結果 • 課程小組會議 • 分組教學 • 課程大綱資料

  11. 1.4核心能力與課程規畫關係表

  12. 1.5 課程地圖建置與實施情形 課程地圖已建置上傳於官網 課程規劃: 博物館學組─五大課群 • 行政組織管理 • 文物蒐藏管理 • 博務館展示 • 博物館教育 • 專題研究 古物維護組─兩大項課程 • 修復實作課程 • 保存修復理論課程

  13. 貳、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14. 2.1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學術專長 • 兩組現有專任教師共7位: • 4位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及1位專任客座教授。 • 歷年聘有兼任教師11位,包括以下專業領域:

  15. 2.2專任教師結構與流動之情形 • 95到98學年: • 博物館館學研究所專任師資平均3.6人,兼任平均2人。 • 古物維護研究所專任教師平均4.6人,兼任平均3.3人。 • 99學年度: • 兩所合併目前專任師資共7人,師資穩定。

  16. 2.32.4教師教學設計與多元教學方法之應用 • 一、教學方法: • 授課、實作、實驗、參訪、實習及移地教學 • 二、專題講座: • 每學期由專任教師延請六位校外學者專家蒞校演講 • 三、教學評量意見反映問卷調查: • 本所學生對補充教材及輔助媒介上滿意度高於本所平均值 • 四、教師依據課程之核心能力,設計學習評量: • 多元化評量:學生自我評量、同儕互相評量、紙筆測驗、書面及口頭報告、實作、校外實習等方式。 • 持續性評量:學生出席狀況、課堂表現及課堂參與度、小組討論、自我反饋、平時作業到期中與期末評量。 • 課外評量:平時學生意見反映、教學成果公開發表與畢業班問卷調查。

  17. 2.4 教學評鑑結果,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設計 教材教法與多元學習評量方法之情形 學生填寫「教學評量意見反映問卷」 「核心能力與評核指標自我評量問卷」 結果交予授課教師及單位主管各乙份 授課教師可依據結果調整或改進日後設計規劃 之授課教學大綱,或於學期初所課程會議中 針對各項優缺點作出檢討

  18. 2.42.52.6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特色 一、定位清楚,課程規劃紮實 二、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設計:學校課程與校外實習 三、國際接軌:每年皆延聘多位外籍老師,已與德國、日本及中國等重要機構建立密切的教學合作關係

  19. 參、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20. 3.1提供學生學習資源與輔導

  21. 專題演講 2011/12/23 呂理政老師 《主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政策與管理》 2011/10/27 劉德祥老師 《博物館特展與教育活動》

  22. 2011/09/13-2011/09/17 陳娟娟《攝影保存修護研習營》 研習活動 2011/03/01-2011/04/30 脇屋助作《日式屏風製作與修復課程》

  23. 3.2提供學生課外學習活動之作法 一、實習: 鼓勵學生寒、暑假進行校外實習,拓展視野,熟悉實務演練: 2011年10月底本所共有76位學生完成實習

  24. 3.2提供學生課外學習活動之作法 二、移地教學與實作,配合理論落實實務: 移地 赴韓國、北京、日本等地參訪博物館 赴德國參觀斯圖加特藝術學院修復系、與班貝克大學建築、考古及修復學系進行交流、考察慕尼黑、紐倫堡博物館修復中心並瞭解柏林新博物館的修復成果 實作 展演「移動的城堡-貝殼展」、「與自然對話─湖山展」、 「歐麥嘎王國」、「八田與一展」等。 修護 「紙質類國家檔案修護策略之研究」委託研究案、「兩廳院原建築圖修復保存案」、「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委託修護計畫」等。

  25. 國際交流 2010/07/26 參觀慕尼黑巴伐利亞邦州管理局器物部門 2010/07/28 參訪姐妹校-德國班貝克大學

  26. 國際交流 2010/07/21 參訪姐妹校-斯圖加特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0/07/21 參訪姐妹校-斯圖加特藝術與設計學院

  27. 2011/06 2011博物館專業培訓國際課程[博物館新觀眾]-英國 國際交流 2011/07 2011博物館專業培訓國際課程 [西南少數民族村寨田野實務]

  28. 國際交流 2011/11 參訪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 2011/05 參訪杭州西湖浙江博物館

  29. 3.2提供學生課外學習活動之作法 三、研討會、講座 不定期以館際合作方式或與相關文物管理單位合辦理研討會。

  30. 一、海內外實習與田調或專業培訓課程輔導 二、承接博物館或地方文化局委託維護計畫案 三、實習及實作經驗分享 四、延攬海外資深客座教師 • 五、海內外移地教學課程 • 六、畢業學長姐經驗分享 3.3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特色 2011/02/11-02/21 美國油畫修復師 Nancy Pollak [油畫與木質文物修復短期工作坊] 抽氣桌使用說明 2012/03/29 學生實習發表會

  31. 生活輔導: • 校級 • 99學年度起,碩一學生導生制 • 輔導師、心理師及精神科醫師 • 期初社團博覽會。 • 所級 • 每位專任老師參與學生輔導 生涯輔導: • 校友座談會 • 擔任教師計畫案專任助理 • 課程邀請校友參與 2011/02/11-02/21 校友參與課程 美國油畫修復師 Nancy Pollak [油畫與木質文物修復短期工作坊] 3.4提供學生各方面輔導 2012/03/29 邵湘凱 校友座談會

  32. 3.5提供學生學習輔導之作法 • 承接各種專業委託案,並邀請國外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教授及專業從業人員來台交流。 • 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承辦文建會「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訓專案」。 • 各類課外研習活動,增加學生學習廣度。 • 竹藝工藝技法、織品、金屬、攝影等材質的修護工作坊。 2009/12/15-200-/12/29 李榮烈老師《竹藝編織課程研習》

  33. 研習活動 2009/06/28-2009/07/04 Sabine Cotte《唐卡清潔工作坊》

  34. 肆、學術與專業表現

  35. 現況描述 積極投入各項工作: • 論文發表 • 各項研究計畫申請 • 準備課程相關事宜和擔任系、院、校三方的職務 學術專業領域研究表現: • 教育部計畫案的申請 • 文建會計畫案的申請 • 其他公私立團體的合作計畫

  36. 4.14.2教師學術研究表現之情形 教師學術發展領域

  37. 4.3碩士班學生之學術研究與專業表現 「學生學術研究成果」 • 畢業論文、論文大綱發表、校慶論文及校外研討會與期刊之論文。 「學生參與教師各項研究計畫」 • 近期教師研究計畫: • 蔡斐文老師─「國立臺灣美術館100年度紙質作品維修護案」 • 林春美老師─「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宮保第木作彩繪維護規劃暨門神修復」案 • 陳國寧老師─「傳統書畫鑑賞與科學管理研習會」 • 耿鳳英老師─「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展場設計製作案」 • 黃心蓉老師─「2011文化資產保存國際協力專題研討會」 • 曾信傑老師─「我國國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經營模式之 研究案」

  38. 4.4碩士班學生之數量與品質 98-100年(9702-10001)畢業人數為53人

  39. 4.4碩士班學生之數量與品質

  40. 學術與專業表現|特色 一、具專業師資與學術研究供學生多元學習 • 鼓勵教師參與教師專業成長講座 二、落實資源分享平台 • 虛擬藝術村-博物館教學資源中心與文物維護中心 • 博物館資源與研究發展中心 • 三、課程規劃兼顧廣度與深度且理論實務並重 • 專題講座、研習活動 • 辦理短期研習營,國內外師生相互交流 四、學生學習成果發表 • 國內外知名研討會、專業期刊 • 校內實習發表會 • 校慶論文發表會

  41. 問題與困難|綜合狀況

  42. 伍、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43. 現況描述 生涯規劃的方式(投入就業市場&繼續深造進修)

  44. 5.1畢業生生涯發展追蹤機制落實之情形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畢業生追蹤機制

  45. 5.1研擬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本所另以實務課程、專業實習制度及期刊論文發表做為學生學習成效評估依據。 所開設專業課程 展示規劃與執行課程 修復專業演習課程 校內外 論文發表 國內外 專業實習 學生學習成效 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46. 5.2學生學習成效意見調查 • 學校機制: • 畢業時須填畢業生流向問卷(包含自身就學階段之學習成效評估) • 電子郵件通知畢業校友上網填寫問卷 系所電子郵件問卷調查: • 「畢業生滿意度」調查問卷 • 「企業雇主滿意度」調查

  47. 5.3學生學習成效意見調查檢討與修訂方法 歸納畢業生意見調整情形 • 強化研究方法課程 • 增設實務類、高分子化學、塗料化學、分析化學等相關專業課程 • 保存維護、收藏管理類課程兩組學生共同修讀 • 落實建教合作網絡,累積實務經驗 • 增聘木質主修任課教授

  48. 5.4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特色 一、暢通聯繫管道、定期聯絡及問卷調查 二、建立職涯情報及進修資訊網絡 三、定期舉辦校友返校座談 四、強化教師、在校生及畢業校友間之互動 五、藉由參與國內外實習,強化學生職場競爭力

  49. 5.4 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問題與改善策略

  50. 謝謝 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