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四章 总 论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各脏器按构造可分为. 中空性器官(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实质性器官(分若干小叶;血管等出入器官 处的凹陷称为门). 内 脏 学. 第四章 总 论. 内脏是指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 4 个系统的器官合称。.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二)腹部分区. 九分法:腹上区,左、右际肋区 脐区,左右腹外侧(腰)区

she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总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各脏器按构造可分为 中空性器官(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实质性器官(分若干小叶;血管等出入器官 处的凹陷称为门) 内 脏 学 第四章 总 论 内脏是指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的器官合称。

  2.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中线 7.腋后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3. (二)腹部分区 九分法:腹上区,左、右际肋区 脐区,左右腹外侧(腰)区 耻(腹下)区,左右腹股沟(髂)区 四分法:左上腹,右上腹 左下腹,右下腹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上消化道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下消化道 消化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

  5. 第一节 口腔 组成: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一、口唇:人中、鼻唇沟、上、下唇系带 二、颊:腮腺管乳头 三、腭: 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 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6. 四、牙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乳牙:20个(Ⅰ~Ⅴ) 恒牙:28~32个(1~8)

  7. (二)牙的形态 牙冠:牙冠腔 牙颈 牙根:牙根管 根尖孔 牙腔(髓腔) 四、牙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乳牙:20个(Ⅰ~Ⅴ) 恒牙:28~32个(1~8) (三)牙组织 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牙髓 (四)牙周组织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8. 五、舌 (一)舌的形态 以界沟为界分为舌体、舌根 (二)舌粘膜 舌背:丝状乳头、菌状头、 叶状乳头、轮廓状乳头 舌底:舌下阜、舌下襞 (三)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

  9. 五、舌 (一)舌的形态 以界沟为界分为舌体、舌根 (二)舌粘膜 舌背:丝状乳头、菌状头、 叶状乳头、轮廓状乳头 舌底:舌下阜、舌下襞 (三)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

  10. 六、唾液腺:分为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其中大唾液腺分为:六、唾液腺:分为小唾液腺和大唾液腺,其中大唾液腺分为: (一)腮腺:腮腺管(乳头)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11. 第二节 咽 位置: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定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一)鼻咽: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二)口咽:腭扁桃体 (三)喉咽:梨状隐窝 (四)咽壁肌: 咽缩肌、咽提肌

  12. 第二节 咽 位置: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定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一)鼻咽: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二)口咽:腭扁桃体 (三)喉咽:梨状隐窝 (四)咽壁肌: 咽缩肌、咽提肌

  13. 第三节 食管 一、位置和分部 1.位置: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接咽,下端约 平第11胸椎与胃的贲门相接 2.分部:颈部5cm 胸部18-20cm 腹部1-2cm 二、食管的狭窄 第一狭窄:第6颈椎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第4、5胸椎体水平, 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14. 第四节 胃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形态:胃大弯、胃小弯(角切迹) 贲门、幽门 分部: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分型:钩型胃、角型胃、长胃

  15. 第四节 胃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形态:胃大弯、胃小弯(角切迹) 贲门、幽门 分部: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分型:钩型胃、角型胃、长胃

  16. (三)胃壁的结构 由内向外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 第四节 胃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形态:胃大弯、胃小弯(角切迹) 贲门、幽门 分部: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分型:钩型胃、角型胃、长胃 (二)位置和毗邻 大部分位于左际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17. 第五节 小肠 (一)十二指肠:约25cm,包绕胰头 1.上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 2.降部:十二指肠大(小)乳头 3.水平部:第3腰椎体前方 4.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

  18. (二)空肠和回肠 比较 空肠 回肠 位置大小 腹腔左上部 腹腔右下部 近端2/5 远端3/5 管径 粗 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血管 多、色红 少、色淡 肠系膜内 血管弓少 血管弓多 直血管长 直血管短 黏膜环状襞 密高、绒毛多 低矮稀疏 淋巴滤泡 孤立 孤立、集合

  19. (二)空肠和回肠 比较 空肠 回肠 位置大小 腹腔左上部 腹腔右下部 近端2/5 远端3/5 管径 粗 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血管 多、色红 少、色淡 肠系膜内 血管弓少 血管弓多 直血管长 直血管短 黏膜环状襞 密高、绒毛多 低矮稀疏 淋巴滤泡 孤立 孤立、集合

  20. (二)空肠和回肠 比较 空肠 回肠 位置大小 腹腔左上部 腹腔右下部 近端2/5 远端3/5 管径 粗 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血管 多、色红 少、色淡 肠系膜内 血管弓少 血管弓多 直血管长 直血管短 黏膜环状襞 密高、绒毛多 低矮稀疏 淋巴滤泡 孤立 孤立、集合

  21. 第六节 大肠 组成: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特点: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除盲肠、阑尾、肛管)

  22. 一、盲肠 长6-8cm,回盲瓣,阑尾开口 二、阑尾 长6-8cm,多见于回肠前位、盲肠下位、盆位 体表投影:Mcburney点 或 Lanz点

  23. 三、结肠 升结肠: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结肠左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24. 四、直肠 长约10-14cm,骶曲、会阴曲 直肠壶腹,直肠横襞 三、结肠 升结肠: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结肠左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25. 五、肛管 长约4cm,肛柱、肛瓣、肛窦 、 齿状线、肛梳、白线 肛门内括约肌: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 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 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 共同构成的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 三、结肠 升结肠: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结肠左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四、直肠 长约10-14cm,骶曲、会阴曲 直肠壶腹,直肠横襞

  26. 三、结肠 升结肠:结肠右曲(肝曲) 横结肠:结肠左曲 降结肠 乙状结肠: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四、直肠 长约10-14cm,骶曲、会阴曲 直肠壶腹,直肠横襞 五、肛管 长约4cm,肛柱、肛瓣、肛窦 、 齿状线、肛梳、白线 肛门内括约肌: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深部 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 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 共同构成的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

  27. 第七节 肝 一、肝的形态:楔形 膈面: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左、右叶)、裸区 前:肝圆韧带裂 后:静脉韧带裂 两面 左纵沟 脏面: H形纵沟 横沟:肝门、肝蒂 右纵沟 前:胆囊窝 后:腔静脉沟(第2肝门)

  28. 前缘: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 后缘:钝圆 左缘:薄而锐利 三缘 第七节 肝 一、肝的形态:楔形 膈面: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左、右叶)、裸区 前:肝圆韧带裂 后:静脉韧带裂 两面 左纵沟 脏面: H形纵沟 横沟:肝门、肝蒂 右纵沟 前:胆囊窝 后:腔静脉沟(第2肝门)

  29.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大部分位于右际肋区和腹上区 上缘: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 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的交点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 下缘: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中部超出剑突下约3cm 左侧被肋弓掩盖

  30. 三、肝的分叶、分段 1.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Gil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

  31. 四、肝外胆道 (一)胆囊: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螺旋襞 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脏面围成, 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二)肝(左、右)管与肝总管 (三)胆总管:肝胰壶腹 (四)胆汁的产生及排泌途径

  32. 第八节 胰 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胰横置于腹上区和左际肋区,平对第1~2腰椎 二、胰的分部 胰头、胰颈、胰体、胰尾 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