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資訊融入教學與行動學習

資訊融入教學與行動學習. 台中教育大學 教育測驗統計所 陳桂霞. 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資訊種子學校 教育部 全國 資訊融入教學夥伴學校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 台北縣、 台中市 、台中縣、彰化縣、台南市. 中小學資訊教育. 中長程計畫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 90/7~96/6 ) 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及教師團隊培訓 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補助教師電腦,以善用資訊工具 充實改善教學設備及提升校園網路環境 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動. 挑戰 2008 — 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

sheila-od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資訊融入教學與行動學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訊融入教學與行動學習 台中教育大學 教育測驗統計所 陳桂霞

  2. 資訊融入教學計畫 • 資訊種子學校 • 教育部 • 全國 • 資訊融入教學夥伴學校 •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 • 台北縣、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台南市

  3. 中小學資訊教育 • 中長程計畫 •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90/7~96/6) • 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 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資訊種子學校建置及教師團隊培訓 • 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 補助教師電腦,以善用資訊工具 • 充實改善教學設備及提升校園網路環境 • 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動

  4. 挑戰2008 — 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 挑戰二○○八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 • 行政院 • 為期六年 • 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 教育部統籌規劃 • 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 • 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 • 活力青少年養成 • 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

  5. 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 • 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 • 建構數位化學習內容 • 開發中小學網路學習內容計畫 • 獎勵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與開發網路學習內容計畫 • 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 • 建立終身學習網站平台 • 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社會環境 • 建立終身學習推動組織

  6. 目標(資訊教育總藍圖) • 三年內預計建立600所(20%)資訊種子學校 • 使教師於教學活動中,能應用資訊科技佔其教學總時數達20% 教學活動時間主要強調: 在課堂內,而不是課堂後或on-line 課堂後或 on-line 有需要,但只算輔助

  7. 資訊融入教學夥伴學校計畫執行期程 • 資訊融入教學小組 • 教師團隊培訓課程(36時數) • 資訊融入教學夥伴學校 • 執行資訊融入教學 • 單元教學教案(4)、主題探究教案(2) • 教案、教學素材、教學歷程檔、學生作品 • 發揮影響示範 • 舉辦教學觀摩及研習

  8. 種子學校目標及任務 • 建立九年一貫課程相關之主題特色領域 • 蒐集與整理教學素材及網路學習資源 • 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推動模式 • 辦理資訊融入教學相關之教學觀摩活動 • 輔導其他學校推行資訊融入教學

  9. 參考指標 • 主要面向 • 基本資料之評估 • 融入教學應用發展模式之評估 • 執行規劃之評估 • 未來發展與願景之評估 • 對改善教學與提昇學習效果具有正面效果 • 需求符合經濟效益、可行性高、值得推廣

  1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各領域與資訊科技結合之教學 • 多媒體效果、網路資源 • 營造活潑生動、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 師生共同融入 • 「教學的融入」非「科技的融入」 • 教學要實現兩目標(課程內容標準與資訊教育能力指標) • 運用新的策略來教與學 • 數位化學習與教學環境

  11. 老師 教材 設備 數位化學習與教學環境 行政 學生 家長 資訊融入教學的環境

  12. 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 人:師生共同融入 • 行政:資源的提供,問題的解決與教學活動的策劃與推廣。 • 教師:教案的設計、多媒體設備的操作、資訊素養的提昇 • 學生:資訊素養 • 事:教案的產出、教學演示及觀摩、實施實況與成果上傳 • 時:課堂實施 • 地:一般教室、E-教室、電腦教室 • 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適當的軟體工具 • 完善的硬體設備 • 無礙的網路環境

  13.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意願 • 教師資訊素養 • 軟硬體設備建置 • 行政支援 • 同儕互動 • 專業技術支援 • 教材支援整合

  14. 教師不使用電腦於教學之原因 • 不擅長電腦操作 • 傳統教學慣性 • 數位化環境不佳 • 資源不足或不適用 • 運用上花費更久的時間,造成教學負荷 • 無法提升學習效果 • 教學時間不足

  15.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1/3) • 建立數位化網路學習與教學的環境 • 環境特性:整合性 、學校本位 、使用者導向 • 基礎建設:電腦教室、班級電腦(數位電視/單槍投影機)、E-教室(群組電腦) • 未來建設:無線網路、行動式學習、遠距教學

  16.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2/3) • 建置經營維護之人 • 校長—推動、支持之靈魂人物 • 全體教師 • 學年研究群、領域研究群、資訊小組 • 家長參與 • 模式 • 合作式、有系統地規劃與建置,例如以學校特色為主題建立統整式教學網頁、本位課程網頁、本位課程教材

  17. 學校如何推動資訊融入(3/3) • 推動資訊融入學習活動 • 教師基本知能培訓﹙需簡單、易用﹚ • 鼓勵電子化教材製作並提供獎勵 • 校園內資訊教育競賽:長期、動態 • 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國際網路活動與競賽 • 數位化影像記錄 • 組織資訊融入學科之教師成長社群 • E -教室之充份運用

  18. 教師推動資訊融入(1/2) • 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 • 線上教材搜尋: 引用、編輯、整理 • 資訊運用於各類活動的學習單設計 • 儘量減少傳統書寫重複性工作,多增加師生互動 • 協同製作教材,資源共享 • 指導學生將學習成果以多媒體方式呈現 • 指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 • 融入教學行動研究

  19. 教師推動資訊融入(2/2) • 運用資訊科技經營班級,帶動學習活力 • 以班級網頁建立長期之討論社群:每週一主題 • 提供每位學生自我展現之空間—個人網頁 • 提供每日一語、名言佳句、故事一則 • 提供補充教材、好站推薦、好書推薦 • 定期整理教學成果,以網頁、光碟片呈現 • 加強親職教育:家庭聯絡簿、討論區、留言板 •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補救、增強學生學習 • 學習資源整理、建議與引導、遠距學習

  20. 資訊融入教學必要性 • 師生沒有因資訊融入教學而更快樂,這件事即是錯的 • 學生 • 提高學習興趣 • 提昇學習成效 • 老師 • 提高教學品質 • 減輕教學負擔

  21. 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 教學前 • 課程設計、教材資料(簡報、網站、網頁) • 教學中 • 圖形輔助說明模式、動畫輔助說明模式、CAI輔助教學模式、實作步驟引導模式、簡報統整歸納模式、遊戲評量操作模式、情境引導表演模式、小組主題分享模式、趣味競賽搶答模式、成果發表展覽模式、線上互動討論模式、線上評量測驗模式 • 教學後 • 成果展現、線上討論

  22. 資訊融入教學模式範例 • 教學前(準備) • 網路資料收集、教學光碟、數位圖檔、影片檔、影像、影音剪輯、電子教材製作 • 教學中(實施方式) • 圖文展示、隨選視訊、CAI教學、動畫模擬、互動教學、網路檢索、教學網站、隨身百科、活動錄影、按按按評量 • 教學後(成果與評鑑) • 線上測驗、群組討論、成果網頁、遠距教學、活動錄影網路展示

  23. 傳統/資訊融入學習的特質

  24. 使用模式(1/2) • 電腦教室的使用模式 • 短期資訊技術的研習 • 資訊融入教學 • 小組教學 • E 教室的使用模式 • 小組教學 • 分組合作式

  25. 使用模式(2/2) • 教室電腦的使用模式 • 教學示範站 • 分組工作站 • 學習資源站

  26. 多媒體電腦 單槍投影機一部 E 教室的規劃

  27. E 教室

  28. 資訊科技與教學結合的策略(1/2) • 找尋主題相關的資源 • 呈現多媒體的資訊 • 取得立即、線上的資訊 • 教學與真實世界的資料相結合 • 接觸遠方學生、教師、或專家

  29. 資訊科技與教學結合的策略(2/2) • 跨越領域界線,促成主題統整的合作學習 • 做為溝通工具 • 做為學習的工具 • 呈現學生作品 • 發展突破時空限制可反覆學習、隨處使用的行動式學習

  30. 資訊融入教學之優點 • 運用資訊科技補傳統教學不足 • 減少板書書寫,多出師生互動 • 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專注力 • 擴展學生學習視野 • 增加學生自學能力 • 教學及學習檔案的整理

  31. 資訊融入教學之困難 • 器材使用不便 • 設備供應不足 • 軟硬體設備突發狀況 • 班級秩序管理

  32. 資訊融入教學之建言 • 現在及未來的潮流 • 儘早適應 • 與電腦做好朋友 • 多接觸多用 • 特殊狀況的臨機應變

  33. 教學教案 • 學科單元教學教案 • 主題統整教學教案 • 探究式教學教案

  34. 定 單 元 選 定 主 題 確 立 格 式 教案規劃 教案開發 教案彙整 歷程檔案評量 線上測驗 學科目標與資 訊能力兼顧 探究式教學法 蒐集網路資源 網路社群研討 製作教材素材 資訊融入教學 教學觀摩 示範推廣 成效評鑑 行動研究 教學過程 教學教案設計流程

  35. 資訊科技於各領域之應用(1/2) • 語文: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昇學習效果,擴展學習領域。 • 數學:將各領域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用電腦處理數學中潛在無窮類型的問題。 • 自然與生活科技:應用生活科技和資訊於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應用資訊和科技進行調查研究、實驗設計及發展。 • 健康與體能:運用科技收集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的相關資訊,善用體育運動器材及醫療資源,防治身心疾病。

  36. 資訊科技於各領域之應用(2/2) • 社會:擁有處理資訊的能力與策略,了解並應用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 • 藝術與人文素養:正確安全有效的發揮科技與資訊的功能(多媒體),以輔助其藝術之學習與創作。 • 綜合活動:從參與展覽、展示獲取新知,練習使用網路及各式傳播媒體蒐集資料,並與他人溝通。

  37. 主題探究之教學設計三層面 A) 事實面(文獻)的蒐集、整理、與報告 (普遍性、全國性、基礎性、 Global、 客體性 的資訊) B) 生活相關性子題的調查、探究、與整理 (現實性、地方性、問題性、Local 、主體性 的資料) C) 進階實驗研究子題的擬定與探究 或議題推動

  38. 事實面(文獻)的蒐集、整理、與報告 1、佈下探索性的主題 2、指導小組學生搜尋資料 3、刺激小組學生搜尋資料 4、指導小組學生摘取重點 5、指導小組學生整理資料 6、指導小組學生發表報告 7、指導小組學生觀摩評析

  39. 生活相關性子題的調查、探究、與整理 1、指導小組學生尋找研究子題 2、指導小組學生蒐集子題相關資料 3、指導小組學生設計問卷訪談工具 4、指導小組學生實際進行問卷訪談記錄 5、指導小組學生整理研究發現 6、指導小組學生報告研究結果 7、指導小組學生提出可行方案

  40. 進階實驗研究子題的擬定與探究 或議題推動 1、指導小組學生擬定實驗研究題目 2、指導小組學生設計研究工具 3、指導小組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4、指導小組學生撰寫研究報告

  41. 主題探究資訊融入方式 • 上網搜尋資料 • 歸納整理資料 • 設計研究工具 • 分析比較實驗資料 • 線上討論 • 研究日誌 • 成果呈現與心得分享 • 觀摩評析 • 評量

  42. 迷思 • 時間、能力、設備 • 佔用學生學科學習時間 • 另類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創造思考、溝通合作) • 學生能力不足 • 老師能力(熱忱+基本資訊素養)

  43. 建議 • 老師意願 • 行政支持 • 主題擬定 • 組長、副組長人選 • 時間運用 ( 1 學期 ) • 學科課程配合 • 電腦課程配合 • 彈性時間 (國小) 、聯課 (國中) • 非上課時間(透過網路互動、線上討論 ) • 資訊設備的配合

  44. 數位學習世代 • 現世代數位學習 • 教學者為中心之單向教學方式 • 國小以下低齡學習者效果最好 • 新世代數位學習 • 學習者為中心之數位學習環境 • 國中以上學生為目標 • 次世代數位學習 • 學習知識為中心之數位學習情境 • 高等教育、企業學習或成人終身學習

  45. 2003 2005 2007 學齡 次世代 新世代 現世代 教學者導向 以教學者為中心 之數位學習內容 學習者導向 以學習者為中心 之數位學習環境 學習知識導向 以學習知識為中心 之數位學習情境 數位學習世代圖

  46. 行動學習 • Mobile Learning (M-Learning) • 線上學習(網路學習)行動學習 • 強調無所不在的特質,讓行動性、立即性地回饋來增加行動學習的便利性 • 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學習 • 充分發揮學習需求的迫切性、知識取得的主動性、學習場域的機動性等三大特徵 • 必備要素 • 行動學習裝置(the mobile learning device) • 基礎溝通建設(th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 學習活動模組(a learning activity model)

  47. 行動學習必備要素 • 行動學習裝置(the mobile learning device) • 平板電腦、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智慧型手機和行動電話等 • 基礎溝通建設(th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 藍芽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及無線基地台的設置 • 學習活動模組(a learning activity model)

  48. 行動學習之應用(1/2) • 運用行動載具之無線網路功能進行學習 • 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上網取得最新的資訊 • 運用行動載具輔助課程進行 • 進行校園植物認識的課程 • 運用行動載具及探測器進行探索教學 • 進行環境探索

  49. 行動學習之應用(2/2) • 運用行動載具進行合作學習 • 使用者間互相交換信息,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問題,分享新知的功能 • 運用GPS 系統進行探索學習 • 藉由GPS 功能來得知使用者目前的位置,並依其所在位置來判斷其周遭情境,主動給予使用者適當的資訊

  50. 行動學校與教室 • 教學活動不受空間、設備和環境的限制 • 足夠筆記型電腦及無線通訊設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