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7 Views
水土保持碩專班專題討論. 農村社區平地造林效益評估. 報告人:簡榮杰. 簡報大綱. 壹 、 前言 貳 、 前人研究 参 、 研究材料與方法. 前言. 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天然災害加劇。 大氣中二氧化碳( CO2 )濃度增加,是促使「溫室效應」最主要原因。 全球森林面積逐漸減少、加強造林以吸存大氣中 CO2 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森林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環境保育的最佳屏障 維護平地農村生物多樣性保育,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彌補我國平地森林資源缺乏窘境,紓解農產品產銷失衡現象 一方面又能有效利用閒置農地,減少農地休耕面積。
E N D
水土保持碩專班專題討論 農村社區平地造林效益評估 報告人:簡榮杰
簡報大綱 • 壹、前言 • 貳、前人研究 • 参、研究材料與方法
前言 • 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天然災害加劇。 • 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是促使「溫室效應」最主要原因。 • 全球森林面積逐漸減少、加強造林以吸存大氣中CO2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 森林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環境保育的最佳屏障 • 維護平地農村生物多樣性保育,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 彌補我國平地森林資源缺乏窘境,紓解農產品產銷失衡現象 • 一方面又能有效利用閒置農地,減少農地休耕面積。 • 生態保育與產業經濟發展間可以兼籌並顧。
前人研究 一、獎勵造林政策 • 許惠瑜(2002)『平地景觀造林計畫之研究』 • 1983 年台灣省政府為培育森林資源,加強輔導私人造林,特訂定台灣省獎勵私人造林實施要點。 • 1991 年行政院農委會核定獎勵農地造林要點,其目的乃為獎勵農地造林,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與人民生活環境,促進水土資源及生態保育。 • 1996 年七月,因賀伯颱風侵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全民參與造林之計畫;乃於同年10 月頒佈全民林運動綱要。
前人研究 一、獎勵造林造林政策 • 林國慶(2003)『平地造林政策分析』 • 政府於2002 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平地造 林政策,期能透過全面造林,提昇農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活環境品質,強化平地之環境機能。其背景乃對加入WTO 對農地政策之調適。
前人研究 一、獎勵造林造林政策 • 劉 蒝(2008)『論我國造林獎勵制度』 • 行政院擬訂「綠海計畫」,將造林2 萬公頃。為配合亞太經合會(APEC)96 年的造林計畫決議,農委會提出平地造林2 萬公頃,以達生態保護、經濟效益及降低汙染三大目標。APEC今年領袖會議決議中,要求各會員體在5 年內造林2 萬公頃,以期達到環保效應。
前人研究 一、獎勵造林造林政策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9) •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8年4月15日農林務字第0971740502號令修正「綠海計畫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並修正名稱為「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其目的為提昇平原地區之環境品質、發展平原綠境休閒產業及活絡綠資源產業生機。若以每公頃為單位,實施平地造林20年直接给付總額為240萬元,此獎勵金額為歷年來最高。
文獻回顧 三、獎勵金 (1)第一年每公頃新臺幣二十一萬元,其中每年每公頃新臺幣十二萬元為造林費用。 (2)第二年至第六年,每年每公頃新臺幣十三萬元,其中每年每公頃新臺幣四萬元為造林費用。 (3)第七年至第二十年,每年每公頃新臺幣十一萬元,其中每年每公頃新臺幣二萬元為造林費用。 (4)造林面積不足一公頃者,造林直接給付按面積比例發給,並算至公頃以下二位數為止,餘數四捨五入。
文獻回顧 三、獎勵金 表1平地造林直接給付 單位:元/公頃
三、獎勵金 不同時期造林獎勵金
文獻回顧 二、平地造林範圍 • 本要點適用之範圍,指水土保持法第三條第三款所稱山坡地以外(以下簡稱平地範圍)非屬都市計畫區、河川區域或排水設施範圍之農牧用地,且為下列土地區位之一者:
文獻回顧 二、平地造林範圍 • 1.一般農業區。 • 2.兩期作皆符合「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或其接續計畫基期年認定基準之土地。 • 3.縣(市)政府規劃之特定農業區造林專區土地。 • 4.經環保機關改善完成之重金屬污染農地或經濟部公告之嚴重地層下陷地區。 • 5.依檳榔廢園、廢園轉作作業規定或縮減柳橙栽培面積處理作業程序請領補助款有案之特定農業區土地。
材料與方法 農村造林區位的優選 • 造林適合區位 • 環境敏感區位(平地) • 低土地利用 • 休耕區位 • 土地污染 • 地層下陷區 • 河口揚塵嚴重 低土地利用 休耕土地 環境敏感區位 土地污染 地層下陷
材料與方法 土地利用套疊分析 • 套疊符合造林區位條件與面積
材料與方法 評估-農民收益 • 種植稻米與造林之收益比較
(表5)2006年國產米、美國米及泰國米之價格比較(表5)2006年國產米、美國米及泰國米之價格比較 材料與方法 ( 2006 年稻米價格)
材料與方法 表7近四年平均每公頃稻作所得(單位:元)
材料與方法 評估-未來碳市交易 • 造林對二氧化碳的吸存成為可交易產品 • 「京都議定書」規定:從1990年以後所進行之新植造林(afforestation)、更新造林 (reforestation)及森林伐除(deforestation)活動,所造成的二氧化碳吸收或排放淨值,可併入排放減量值計算 。
材料與方法 評估-生活、生態環境 • 平地造林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 平地造林對農村水土資源保育效益良多 • 天然災害降低損失 • 溫室氣體減量增加碳儲存量 • 減少農地休耕面積、紓解農產品產銷失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