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內政部政風處 處長張榮貴 99 年 8 月 23 日

國家廉政現況報告. 內政部政風處 處長張榮貴 99 年 8 月 23 日. 簡報大綱.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緣起 行動方案政策方向 行動方案具體作為 企業誠信 結語. 2.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國際透明組織報告─貪腐印象指數

shea-na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內政部政風處 處長張榮貴 99 年 8 月 23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家廉政現況報告 內政部政風處 處長張榮貴 99年8月23日

  2. 簡報大綱 •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緣起 • 行動方案政策方向 • 行動方案具體作為 • 企業誠信 • 結語 2

  3.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國際透明組織報告─貪腐印象指數 「貪腐印象指數」係國際透明組織運用統計方法綜整數個民意調查及專家評鑑結果,整合0到10分的指數,然後加以排名。我國過去15年間排名在25到39名之間,分數則在4.98至5.9之間(10分代表最清廉),從全球比較的觀點觀察,我國屬中度廉潔的國家。2009年我國在全球180個納入評比的國家中,以5.6分名列第37。

  4.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國際透明組織報告─行賄指數 「行賄指數」是測量全球主要出口國家的跨國公司在海外行賄的頻率與嚴重程度。我國歷來在此指數的排名,1999年在19個國家中排名第17名,倒數第3;2002年在21個國家中排名第19名,倒數第3;2006年在30個國家中排名第26名,倒數第5; 2008年在22個國家中排名第14名。比較過去10年歷次的結果,我國企業在海外活動形象已有提升,但若與其他同受評比的東亞經濟體相比,仍落後在日本、新加坡、香港之後,尚有改善空間。

  5.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香港政治與經濟風險顧問公司─ 政治貪腐印象評比 香港政治與經濟風險顧問公司發布2010年「政治貪腐」印象評比,我國在16個國家及地區中居第8位,落後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美國、日本、澳門、韓國。依政經風險公司的問卷調查,受訪者以0至10分作主觀印象評比,分數愈低,表示貪腐愈不嚴重,分數愈高,表示貪腐愈嚴重,2010年臺灣的評比分數,「中央層級公務人員」為5.04分,「地方層級公務人員」為4.49分、「都市及地方層級政治領袖」為7.53分、「全國性政治領袖」為8.07分,2010年4個項目的貪腐印象評比分數平均為6.28分。

  6.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2009年9月公布「2009-2010年全球競爭力評比報告」,其中有關「全球競爭力指數」方面,我國在133個受評國家中排名第12,較2008年進步5名。全球前5名為:瑞士、美國、新加坡、瑞典和丹麥。亞洲國家中,我國位居第4,落後新加坡(第3名)、日本(第8名)、香港(第11名)之後。與廉政相關評比項目包含:公共資金不當轉移(第37名)、對公眾人物的信任(第42名) 、司法獨立(第49名)、政府官員決策徇私不公(第31名)、企業倫理(第34名)等,顯示我國在廉政工作仍有努力空間。

  7. 國際廉政指標分析 • 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 根據世界銀行2009年6月公布的「1996-2008年全球治理指標」,2008年台灣在6個評比項目中,4項指標(政治穩定、政府效能、法治及反貪污)均較1996年退步,凸顯國內公共治理品質仍有相當改善空間。尤其是與亞洲四小龍比較,我國2008年除代表民主化程度的「公民表達與課責」領先其他三小龍外,其餘5項指標均落在新加坡及香港之後。整體而言,我國公共治理品質在亞洲四龍中表現不佳,亟需改善。

  8.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紐西蘭 紐西蘭設立多個廉政機構(嚴重詐欺案辦公室、警務處、警局督察組、監察使、國家事務委員會等),各自負擔不同範疇的反貪工作。這些機構中,有的會從正面入手,加強向國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確保紐西蘭能保持廉潔的風氣,其他機構則全力執行反貪法律(例)和規則。負責調查和檢控(起訴)貪污罪行的兩大執法機關,是紐西蘭嚴重詐欺案辦公室和紐西蘭警務處。

  9.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新加坡 新加坡反貪污工作之專責機構為「貪污調查局」,亦稱「反貪污調查局」 ,成立於1952年,初期隸屬於警察部門,後雖獨立設置,惟調查貪污犯罪案件,仍須仰賴警察配合,成效有限。1959年人民行動黨執政後,深刻意識到要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及維護政治穩定,必須肅清貪污舞弊,藉以爭取民眾的信賴與支持。因此於1960年將「防止貪污條例」修訂為「防止貪污法」,賦予政府肅貪部門具有強大的調查權。貪污調查局於1963年撤離所有警察人員,由文官直接偵辦貪污犯罪案件,獨立肅貪專責機構之地位遂正式確立。貪污調查局設在總理署,直屬內閣總理領導,是全國防止貪污賄賂的最高機關,其組織和體制具有一定獨立性和權威性,在肅貪倡廉中得到最高決策者的全力支援,能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任何人的指揮和管轄。

  10.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澳大利亞 西澳洲反貪犯罪委員會於2004年1月成立,轄管西澳洲約550個機構,具備杜絕失當行為、防貪與教育、打擊有組織罪行等職掌,並設有防貪、教育及研究處等內部單位推動反貪工作。除西澳洲反貪犯罪委員會外,新南威爾斯廉政署、新南威爾斯警務人員操守委員會、維多利亞警隊操守標準處、維多利亞警隊誠信局、南澳洲警隊反貪部等亦屬廉政機關,負有打擊貪腐之任務。

  11.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香港 1952年香港警署依據「防止貪污條例」的授權,在犯罪偵查處下設立「反貪污科」,由一名督察負責領導,肅貪成為警察例行工作,惟成效不彰。1970年港府成立「反貪污室」,仍屬警務系統並成為警署一級單位。1973年香港總警司葛柏重大貪污行為曝光在香港國會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港督麥禮浩宣布成立專職的肅貪機構,1974年2月15日依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成立「廉政公署」。

  12.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香港 廉政公署以肅貪倡廉為目標,採取調查、預防與教育三管齊下之方式,對象包含政府機關公務員、私營與公共事業機構所有工商行號。該署人員由香港總督特派,直接向總督負責,財政經費則由獨立開支項目撥出,經獨立審查委員會審議,港督批准即可,以確保廉政公署職權之公正行使及獨立運作。

  13. 各國廉政機制簡介 • 日本 國家公務員倫理審查會係依據1999年制定之「國家公務員倫理法」設置,隸屬人事院,負責公務員倫理政策之擬訂、公務員倫理案件之調查及懲戒處分,並同時於各相關機關及行政法人中設置倫理監督官。 行政評價局於2001年由行政監察局改制成立,該局主要負責政策之評估、各行政部門之行政評估及監督,以及受理人民陳情等業務。日本肅貪工作主要係由檢察官及警察負責,一般貪瀆案件由地方檢察廳負責辦理。東京、大阪及名古屋等地區為因應打擊重大貪瀆及犯罪案件需要,在地方檢察廳內成立特別搜查部,由檢察官及事務人員共同組成,專責辦理重大案件。

  14. 馬總統廉政期許(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總說明)馬總統廉政期許(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總說明) • 新時代的任務之一為「導正政治風氣,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賴」 • 新政府將樹立廉能政治的新典範,嚴格要求官員的清廉與效能,並重建政商互動規範,防範金權政治的污染 • 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權力的公僕,都要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 • 施政都要從全民福祉的高度出發,超越黨派利益,貫徹行政中立 • 要讓政府不再是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是領導臺灣進步的發動機

  15. 馬總統就職二週年記者會—99.05.19 • 堅持清廉和法治、推動人權、政經改革、朝野包容對話、兩岸三通、拓展國際空間 • 提出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 • 憲政固國--要以廉能治理政府,行憲、遵憲和雙重首長制度

  16.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國際透明組織倡議 掃除黑金 行動方案 後續推動 方案 端正政風 行動方案 掃除黑金 行動方案 反貪行動 方案

  17.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 • 目標: • 不願貪:型塑誠信反貪意識,健全國家廉政體制 • 不必貪:完善員工福利待遇,激勵提昇服務品質 • 不能貪:強化公私部門治理,促進決策程序透明 • 不敢貪:打擊公私部門貪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 具體策略44項、執行措施80項 • 作為未來8年推動國家廉政建設發展之基礎 • 98年4月9日報行政院、6月2日審查、7月8日函各機關辦理

  18.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政策方向 • 型塑倫理 • 整飭官箴 • 陽光透明 • 跨域治理 • 乾淨政府 • 多元策略 • 建立網絡 • 全民參與 • 國際接軌

  19. 具體作為

  20.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院列管」35項

  21. 加強肅貪防貪--肅貪部分1 • 檢討當前廉政機制,整合防貪、肅貪事權 • 定期召開「規劃設置專責廉政機關研究小組」會議 • 研議強化政風人員行政調查職權 • 定期召開「規劃設置專責廉政機關研究小組」會議 • 推動研修肅貪法令,強化公私部門課責 • 研議修正貪污治罪條例,增訂「不違背職務行賄罪」 • 推動檢調人員取得財務金融專業證照,以提昇檢調人員偵辦經濟犯罪之專業及品質

  22. 加強肅貪防貪--肅貪部分2 • 強化健全肅貪組織功能 • 依據「政風機構與檢察及調查機關聯繫協調作業要點」、「地區政風業務聯繫中心」強化與檢察、調查機關聯繫協調作為與統合之功能(院列管 ) • 推動反浪費專案清查,提高施政效能,增進人民對政府的信賴(院列管 ) • 對涉有風紀或貪瀆不法情事之簡任第十職等以上首長、副首長及其他身分特殊之公務人員,啟動「政風特蒐組」積極執行蒐證

  23. 加強肅貪防貪--肅貪部分3 • 獎勵檢舉不法,落實檢舉人保護 • 鼓勵民眾向各檢察機關、法務部調查局暨其各處、站、機動組及各機關政風機構檢舉貪瀆 • 受理檢舉機關對檢舉人之身分應予保密,有關檢舉人之資料,非有絕對必要,不列入偵查卷宗 • 貫徹行政肅貪,健全機關風紀(院列管 ) • 加強查察賄選,淨化選舉風氣(院列管 )

  24. 加強肅貪防貪—防貪部分1 • 強化組織力量,落實會報功能 • 定期召開「中央廉政委員會」,並落實會議決議 • 定期召開政風督導小組會議,推動廉能革新 • 定期召開「規劃設置專責廉政機關研究小組」會議 • 持續指標研究,掌握貪腐趨勢 • 發掘民意脈動,廣徵興革建言 • 辦理問卷調查,瞭解外界對機關的廉潔評價,作為防弊的參考 • 專案訪查往來廠商、民間團體、專業人士及民眾,瞭解施政缺失,並提出改進建議(院列管 ) • 舉辦廉政座談會

  25. 中央廉政委員會設置要點 • 設置目的 統籌廉政政策,促進廉能政治 • 組織架構 置召集人及副召集人各一人,由院長及副院長擔任, 委員十八人至二十人,除政務委員及相關部會首長外,並聘任專家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三人至五人擔任委員 • 運作模式 每月召開會議一次,必要時得隨時召開會議 (已修改為每季召開會議一次)

  26. 廉政委員會推動作為 • 落實執行中央廉政委員會決議事項 • 97年6月12日行政院通過設置要點、6月26日生效 • 97年10月3日、98年4月7日、7月8日、 99年2月9日召開4次會議 • 選定第4至6次會議廉政議題報告機關 • 第5次會議報告機關內政部及金管會 • 督導及評鑑地方政府廉政會報運作功能 • 25縣市政府比照成立廉政會報 • 總統府成立廉政會報

  27. 廉政民意調查及指標研究策進作為 • 瞭解本機關或所屬機關施政滿意度、清廉度或易滋弊端業務 • 自行規劃、配合機關業務單位或委託專業民意調查機構辦理 • 訂定實施計畫,相關調查設計(主題、對象及問卷內容 • 分析結果及研提具體可行改進意見 • 簽請業務單位或權責機關參辦

  28. 註 * 表示平均數與前二次(96年7月和97年7月)的調查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96年度與97年度時「辦理政府採購業務人員與公共工程人員」乃於同一題中詢問,98年度時方拆為兩題詢問。

  29. 受訪者對廉政機關能否促進政府廉能政風的看法受訪者對廉政機關能否促進政府廉能政風的看法

  30. 受訪者對企業貪污或舞弊行為的評價 註:*表示平均數與前二次(96年7月和97年7月)的調查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31. 受訪者檢舉貪污不法行為的意願

  32. 受訪者對檢調掃除黑金貪污成效的看法

  33. 受訪者對未來政府廉潔度提昇的看法

  34. 政府廉政指數 投入指標 過程指標 產出指標 影響指標 計畫 預算 人力 採購 行政效率 反貪腐活動 違法 違紀 行賄 課責 決算 媒體報導 民意反應 政府廉政體系指標-臺灣

  35. 企業誠信

  36. 反貪腐世界趨勢 • 2003年12月9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序言 • 貪腐不是局部問題,而是影響所有社會和經濟的跨國現象 • 非法獲得財富對民主體制、國民經濟和法治將造成損害 • 反貪腐應當有公部門以外的個人和團體的支持和參與

  37. 企業誠信與倫理1 Integrity,韋氏字典定義 正直、誠信、廉潔、堅守規範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道德情操論》表示 人皆有同情之心,關心自己與他人的幸福。因為重視自己的幸福,所以發展出審慎的美德(the virtue of prudence),因此積極維護自己的生存條件,追求健康、財富與地位;因為關心他人的幸福,所以發展出公平的美德(the virtue of justice),也就是不傷害他人的利益,在誠信、正直的原則下追求自利,進而促進社會利益的增加 企業誠信,就是希望利己利人進而永續經營 38

  38. 企業誠信與倫理2 Ethics,倫理,韋氏字典定義 要符合道德標準或是一種專業行為標準 企業倫理 探討企業活動過程應該具備的首要內涵:訂定道德準則、實施道德訓練、打擊不道德行為、回饋社會、改變組織文化等 對企業而言,一個生產組織,其貢獻在於創造價值、所得與就業,在經營過程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讓企業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正是企業倫理關注所在 西諺:好的倫理就是好的經營(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 39

  39. 企業誠信與倫理3 人言為信、人無信不立---奉行先義後利與誠信(Integrity)的經營哲學,正是現今倡行的企業倫理 企業經營者重視Integrity與Ethics 在經營過程要信守社會責任,負責地對待所有利害關係人 我國傳統做生意所講求的道德信條:貿易不欺三尺童,公平義取天下財 40

  40. 永續 發展 依法 治理 生活 品質 國家廉政體系(國際透明組織) 行 政 機 關 選 舉 委 員 會 立 法 機 關 政 黨 審 計 總 署 司 法 公 部 門 警 察 及 檢 察 官 公 共 採 購 監 察 特 使 反 貪 腐 機 構 媒 體 民 間 社 會 私 部 門 地 方 政 府 國 際 組 織 公民意識 社會價值 41

  41. 國家廉政體系(世界銀行) 公 部 門 反 貪 腐 策 略 守 門 機 關 公 共 參 與 及 民 主 過 程 公 眾 認 知 與 公 民 社 會 司 法 過 程 的 課 責 媒 體 的 角 色 私 部 門 的 角 色 國 際 的 合 作 可持續的發展 國家廉政體系 人民 42

  42. 2009年TI的GCB結論1 私部門貪腐漸受一般大眾關注: • 54%受訪者認為企業及私部門利用賄賂來影響政府的政策及法令 • 受訪者對企業介入影響國家政策、法令存有疑慮。當今金融危機肇因於資訊不透明,無疑讓受訪者對企業更不信任

  43. 2009年TI的GCB結論2 • 有半數受訪者願意花多一點錢向廉潔誠信的企業購買商品 • 政府、私部門及反貪腐運動中的所有關係人,應致力讓民眾瞭解每件賄賂造成的傷害不只是他們自己的荷包,還包括整個社會

  44. 萬事達卡(Mastercard)組織調查消費傾向2010.3 • 評估企業形象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3項指標 • 符合公平交易原則 • 具有環保概念 • 是否將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公益 • 台灣消費者購物時考量這3項指標的比率均超過6成,願意主動花更多的錢,或專程外出購買擁有良好企業形象的產品

  45. 我國企業在反貪腐方面的推動評價1 • 企業反貪腐報告書(TRANSPARENCY IN REPORTION ON ANTI-CORRUPTION:A Report on Corporate Practices 2009) • 選擇全球500家企業,台灣有10家 • 評比方式: • 策略(Strategy) 20% • 政策(Policy) 30% • 管理體系(Management System) 50%

  46. 我國企業在反貪腐方面的推動評價2 • 分數Scores • 0–9.9 points = ★ • 10–19.9 points = ★ ★ • 20–29.9 points = ★ ★ ★ • 30–39.9 points = ★ ★ ★ ★ • 40 points plus = ★ ★ ★ ★ ★ • 我國10家企業被評為★,並特別直指包括台灣、中國及俄羅斯在內的企業,沒有完備的防止賄賂策略,同時主張企業應該提升誠信及透明,提出對於賄賂及貪腐的對策

  47. 誠信價值 企業新利基 (企業誠信與倫理說帖)

  48. 誠信價值 企業新利基 • 誠信有益企業經營 • 貪腐侵蝕企業生命 • 企業責任蔚為趨勢 • 誠信領導創造贏家 • 建立誠信經營環境 • 乾淨政府誠信社會

  49. 誠信有益企業經營 企業經營者應重視Integrity與Ethics 遠東經濟評論:投資於倫理,長期有利可圖,行為好則利潤大,好道德會帶來好生意 2009年國際透明組織(TI)發表的《全球貪腐趨勢》(GCB):有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願意花多一點錢向廉潔誠信的企業購買商品 倫理資源中心調查:79%員工認為,組織對誠信倫理的關注,以及堅持做正確的事,是他們繼續留任的重要原因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