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博世高压共轨拆装技术

博世高压共轨拆装技术.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吕旭. 线束设计制作指导. 线束制作概述. 线束是用于连接电瓶、 ECU 、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的桥梁,对于整个共轨系统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束连接示意如图 1 所示,线束制作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插头、连接线和插口。. 线束制作要求.   线束是连接共轨系统各部件的桥梁,因此,线束制作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1 )共轨系统的安全功能   ( 2 )共轨系统对外电磁干扰最小   ( 3 )外界对共轨系统的电磁干扰最小   ( 4 )抑制共轨系统内部的电磁干扰. 线束制作选型. (1) 线束接插头

shaw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博世高压共轨拆装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博世高压共轨拆装技术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吕旭

  2. 线束设计制作指导

  3. 线束制作概述 • 线束是用于连接电瓶、ECU、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的桥梁,对于整个共轨系统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束连接示意如图1所示,线束制作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插头、连接线和插口。

  4. 线束制作要求 •   线束是连接共轨系统各部件的桥梁,因此,线束制作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1)共轨系统的安全功能 •   (2)共轨系统对外电磁干扰最小 •   (3)外界对共轨系统的电磁干扰最小 •   (4)抑制共轨系统内部的电磁干扰

  5. 线束制作选型 • (1)线束接插头 • 线束接插头是线束与发动机接触的部分,由于发动机舱高温和高振动负荷,使得接插头很容易老化,因此对不同部分的线束接插头都有不同的要求。接插头上与发动机的接触材料选用锡和黄金,对于线束接插头的公头和母头的材料通常要求一样。在柴油发动机上的接插头通常采用紧凑型,用以对抗柴油发动机较大的振动。

  6. 线束制作选型 • (2)线束电线型号 • ◆传感器线束的线径:0.35~1.0 mm 2,如轨压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等 • ◆小电流执行器的线径:0.75~1.0 mm 2,如EGR、节气门控制阀等 • ◆喷油器线径:1.5~2.0mm2 • ◆所有24V供电线径: ≥2.5 mm2 • ◆进出电瓶的供电线径:4.0~6.0mm2 • 对于线束电线的通用要求是尽可能粗和尽可能短。线束要使用PVC波纹管包裹,以避免机油和燃油的腐蚀损坏。

  7. 线束制作技术要求 • (1)线束双绞与屏蔽 • 为限制ECU、喷油器、转速传感器、PWM波控制器与其他电器元件间的相互干扰,进出这些器件的电线必须采用双绞形式,最大绞制距离为2.5cm • 转速传感器与喷油器连接线束要走不同的路径,而且它们双绞间距要不同,以防止连线之间的电容和电感耦合干扰。此外,转速传感器连线要屏蔽到地,以阻止来自外部的电容干扰。

  8. (2)CAN总线线束 • 为了防止喷油器、传感器、执行器和其它电线引起对CAN线的电容和电感耦合干扰,建议CAN总线线束采用双绞线加屏蔽形式 消除电感/电容耦合干扰消除电磁干扰

  9. (3)线束布置与连接

  10. 干扰线束与易被干扰线束布置要求

  11. 线束布置示意图

  12. EDC7UC3 1线束连接

  13. EDCl6UC40线束连接

  14. EDCl6UC40四种错误线束连接方式 电池负极远离发动机地线 ECU连接在发动机壳体上 蓄电池负极远离发动机地线 ECU连接在发动机壳体上 ECU地线与发动机相连

  15. 线束布置问题实例 紧靠喷油器插头处的线需双绞 DG线束与喷油器线束需分开布置 线束与车架刚性连接处需有保护套 ECU到DG的线束需双绞与屏蔽

  16. 博世高压油泵拆装技术

  17. CP3.3油泵安装力矩要求及注意事项

  18. CP3.3高压油泵安装步骤 • (1)把高压泵从包装箱中取出时,要手持正确的位置,不应该拿易损部件,如图中的高、低压接头和油量计量阀 • (2)在需要安装相应的连接之前不允许取下相应的保护帽,传动轴、MPROP以及所有连接头(进油接头、回油接头、高压接头)必须用保护帽保护好(如图),以确保部件不被碰坏,确保油泵与发动机之间安装接口的清洁

  19. CP3.3高压油泵安装步骤 • (3)油泵安装的时候先取下轴上的保护帽,用汽油、酒精、乙二醇或者丙烷等清洗剂清洗轴表面的防锈油渍 • (4)按照正确的方法双手持油泵装进发动机的安装法兰,选好油量计量阀的安装角度,装入时一定要保持轴的水平,安装时可以稍微旋转泵体或者在泵的O型密封圈上涂上一些润滑脂,这样可以帮助密封圈顺利进入泵安装孔 • (5)按照博世客户图纸上标出的安装螺栓的拧紧力矩,将高压油泵紧固到发动机安装法兰上

  20. CP3.3高压油泵安装步骤 • (6)油泵传动齿轮装到泵轴上后,按博世客户图纸标出的拧紧力矩拧紧油泵固定螺栓 • (7)取下高压油管和高压接头的保护帽,用符合博世客户图纸要求的拧紧力矩拧紧高压接头,使油管仅受轴向力,确保油管和高压接头的密封; • 注意:当需要拆下高压油管时,必须用另一个扳手使油泵高压接头保持不松动,如果高压接头不慎被松开,最多只能重复拧紧一次,之后必须更换高压接头和垫片,否则会发生泄漏。 • (8)确保发动机法兰与泵法兰之间的密封,确保泵各接口的连接与密封,确保回油接口与整个低压回路上的燃油畅通。同时,泵与高压油管连接之间不应该存在应力;

  21. CP3.3高压油泵安装步骤 • (9)只有在所有的机械连接完成后,最后才进行电气连接,保证插口处清洁、干燥、密封; • (10)根据博世客户技术文件,在高压油泵首次运转之前要首先充入约60ml的柴油来润滑油泵,充油最大压力不大于4Bar,而且应该排出泵内的所有空气。 • (11)读取和清除故障码之后起动发动机 • (12)检查所有管道、接头和转接头是否存在泄漏 • (13)在顺利排除故障或修理之后,进行试车确认

  22. CP3.3拆卸步骤 • (1)关闭钥匙开关。因共轨系统内有非常高的压力,所以不要在发动机运转时检修共轨系统,仅可在发动机关闭2分钟后进行检修 • (2)拔出燃油计量阀线束接插头 • (3)拆卸高压泵的进、回油管,相应接头必须立刻套上保护帽 • (4)松开高压泵和油轨之间的高压油管,高压接头必须固定,防止在拆卸时跟转 • (5)拆下高压油管并用保护帽密封相应接头 • (6)松开并移去高压泵法兰端的3个固定螺栓 • (7)将高压泵谨慎拉出

  23. CPN2.2高压油泵安装力矩要求

  24. CPN2.2安装步骤 • (1)如图A检查高压泵总成外观,安装油泵O型圈 • (2)如图B安装与泵结合的法兰盘,并紧固法兰盘,安装法兰盘O型圈

  25. CPN2.2安装步骤 • (3)如图C安装传动齿轮到泵轴,将传动齿轮上的标记与法兰上标记对正,插入定位销,固定轴端螺母(60Nm)。具体对正标记参考该机型维修手册 • (4)如图D盘车至发动机1缸上止点(安装传动齿轮前应先除去油泵锥形轴面上的防锈油渍)

  26. CPN2.2安装步骤 • (5)如图E装上共轨泵,将法兰的标记(图B)与连接板上的标记(图D)对正,拧紧紧固螺栓 • (6)如图F将共轨泵组件紧固后拔出销子,并用涂有密封胶的螺钉封堵

  27. CPN2.2安装步骤 • (7)将进、回油管装上高压泵 • (8)安装高压油管,拧紧扭矩参照接口扭矩要求 • (9)连接燃油计量单元和相位传感器接插头 • (10)油泵不允许干运转,运转之前必须充入200ml机油,并将燃油系统排气。 • (11)读取和清除故障码之后起动发动机 • (12)检查所有管道、接头和转接头是否存在泄漏 • (13)在顺利排除故障或修理之后,进行试车确认

  28. CPN2.2拆卸步骤 • (1)关闭钥匙开关。因共轨系统内有非常高的压力,所以不要在发动机运转时检修共轨系统,仅可在发动机关闭2分钟后进行检修 • (2)拔出燃油计量阀和相位传感器线束接插头 • (3)转动曲轴直到要求的位置(请参照具体车型) • (4)拆卸高压泵的进、回油管,相应接头必须立刻套上保护帽 • (5)松开高压泵和油轨之间的高压油管 • (6)拆下高压油管并用保护帽密封相应接头 • (7)松开并移去高压泵法兰端的4个固定螺栓 • (8)将高压泵谨慎拉出

  29. CP3.3低压油路排气路径

  30. CPN2.2低压油路排气路径

  31. 博世高压共轨管拆装技术

  32. 高压共轨管接口扭矩

  33. 共轨管的安装 • (1)将压块螺栓施加最终扭矩将喷油器固定到发动机上,将油轨手动旋紧到发动机上(3±lNm) • (2)分别手动旋紧高压油管的喷油器端和油轨端的螺母(3±lNm) • (3)用最终扭矩将喷油器端的高压油管螺母旋紧,推荐值:25~33 Nm • (4)最终把油轨拧紧到发动机上,最终扭矩大小参考相关手册 • (5)将高压油管用最终扭矩拧到油轨上,拧紧力矩推荐最大35 Nm

  34. 共轨管的安装 • (6)拧紧油泵和油轨之间的高压油管(见图24共轨管安装顺序图)

  35. 共轨管的安装 • (7)连接油轨回油管 • (8)连接RDS线束接插头 • (9)读取和清除故障码之后起动发动机 • (10)检查所有管路、接头和转接头是否存在泄漏 • (11)在顺利排除故障或修理之后,进行试车确认

  36. 共轨管的拆卸 • (1)关闭钥匙开关。因共轨系统内有非常高的压力,所以不要在发动机运转时检修共轨系统,仅可在发动机关闭2分钟后进行检修 • (2)断开轨压传感器线束接插头 • (3)松开高压泵和油轨间高压油管油泵端的螺母,再松开油轨端螺母 • (4)松开喷油器和油轨间高压油管油轨端的螺母,再松开高压油管在喷油器端的螺母,取下高压连接头上的高压油管 • (5)松开固定油轨的吊耳,取下高压油管 • (6)装上油轨高压连接头的保护帽

  37. 共轨管安装与拆卸注意事项 • (1)只有在油轨安装时候才能拿下相应保护帽,在所有机械连接完成后方可进行电气连接(RDS) • (2)油轨和发动机之间要用适当的连接螺栓和拧紧力矩紧固到位(可参考客户装配工艺指导) • (3)不允许在喷油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拆卸 • (4)拆卸后必须立即换上新的密封件和中间部件,同时装上相应保护帽

  38. 博世喷油器拆装技术

  39. 喷油器接口扭矩要求

  40. 内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1)清理气缸盖孔和密封面 • 使用图A的工具: • 1一抽气装置 • 2一刷子,清洁喷油器安装孔的侧面和前面 • 3一密封杆,在清洁安装孔时,密封燃烧室 • (2)必须注意喷油器相对于跨接管的安装位置

  41. 内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3)安装时要注意:跨接管的定位球体应在气缸盖槽孔中 • (4)针对图B中检查锁紧螺栓1是否有损伤、是否灵活 • (5)原则上更换新喷油器则需更换跨接管2 • (6)用套筒更换新O型密封圈3,注:在安装时涂抹润滑脂 • (7)安装喷油器的铜密封垫4

  42. 内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8)图27给出了内进油式喷油器5步法安装

  43. 内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9)检查高压油管上的两个连接螺母是否灵活,检查高压油管的圆锥接头是否有压痕 • (10)安装高压油管,然后用20—33Nm将其拧紧 • (11)安装喷油器接线端子,螺母的拧紧扭矩为1.5±0.25Nm • (12)读取和清除故障码之后起动发动机 • (13)检查所有管路、接头和转接头是否存在泄漏 • (14)顺利排除故障或修理之后,进行试车确认

  44. 内进油式喷油器的拆卸 • (1)松开喷油器的接线端子3 • (2)拆下高压油管 • (3)松开锁紧螺栓1并将其旋出 • (4)从气缸盖中取出跨接管2 • (5)松开并移去喷油器的压板螺栓 • (6)使用敲打式拉拔器将顶出工具安装在喷油器上 • (7)将喷油器谨慎拉出,加上相应保护帽

  45. 外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1)检查喷油器外观质量 • (2)在喷油器油嘴处安装正确厚度的新的密封铜垫圈 • (3)在喷油器上装入“O”型圈,然后将喷油器总成装入气缸盖总成 • (4)在喷油器上装紧固压板,拧紧喷油器紧固螺栓,拧紧力矩参考客户维修手册 • (5)检查高压油管上的两个连接螺母是否灵活,检查高压油管的圆锥接头是否有压痕

  46. 外进油式喷油器的安装 • (6)安装高压油管,拧紧扭矩:20~33N.m • (7)安装喷油器的接线端子,螺母的拧紧扭矩:1.5±0.25N.m • (8)清除故障码,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中,并检查燃油系统的密封性 • (9)在顺利排除故障或者修理之后,进行试车确认

  47. 外进油式喷油器的拆卸 • (1)松开喷油器的接线端子 • (2)松开轨和喷油器上的高压进油管(要使用双扳手防止高压接头跟转) • (3)松开喷油器回油接头 • (4)将进、回油接头装上保护帽 • (5)松开喷油器压板螺栓 • (6)将喷油器谨慎拉出 • (7)拆卸后立即套上相应保护帽

  48. 博世电控ECU拆装技术

  49. ECU的安装 • (1)安装ECU支架螺栓 • (2)按图28所示插上ECU插头,固定ECU锁扣(图中红圈所示)

  50. ECU的安装 • (3)对ECU线束进行固定,线束第一固定点和ECU接头的距离应在10到15cm间,并防止线束张紧 • (4)钥匙上电,连接诊断仪,检查ECU数据 • (5)读错清错,并起动发动机测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