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k likes | 1.48k Views
三、临床病情的判定. 发热( 38 C )或低温( 36 C ) 寒战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 10 , 000 10 9 /L ,特别有 “ 核 左移 ” 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 <1000 10 9 /L )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 昏迷 ,休克 多器官衰竭 CRP 升高. 患者,男性, 58 岁, 因右上腹不适一周伴发热五天 (头孢呋辛 4 天)
E N D
三、临床病情的判定 发热(38C)或低温(36C) 寒战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 左移” 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000109/L)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 昏迷 ,休克 多器官衰竭 CRP升高
患者,男性,58岁, 因右上腹不适一周伴发热五天 (头孢呋辛4天) 血常规:16.2 *10E9/L, N(92%) CRP218mg/L 胆石症,胆道感染 败血症? 何种抗菌药物? 诊断是什么? 产ESBLs吗? 确定给药方案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正确的诊断是前提
病人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真菌 寄生虫 取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G+ G- 根据耐药状况 经验性治疗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 疗效好 疗效不好 停药或降阶梯 调整
手术后发热 • 术后感染引起发热 SSI •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 SSI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 • 肺部感染 • 泌尿系感染 • 血流感染(包括导管相关感染、败血症等) • 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44卷23期 -1594-1596页
宫颈癌术后病人 • 病人,30岁,宫颈癌术后10余天 • 术后诊断宫颈癌早期 • 每天体温39度以上 • 外周血白细胞2.3×10E9/L,CRP:65mg/L • 没有手术部位积液 • 没有置管 诊断及治疗方案?
病例 • 杨某某,男,47岁 • 因“发热半月余”于2008.3.26入院。
简要病史 • 患者半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未见缓解,每日午后热起,逐渐升高(具体未测),至第二日晨缓解。热时乏力,腰背酸痛明显。无头痛、头晕,无鼻塞、咽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及全身大关节酸痛。于2008.3.21赴嘉兴治疗。
入院前五天入嘉兴市某医院就诊 • 血常规示:WBC 0.75×10E9/L,L16%,Hb 103g/L,PLT 11×10E9/L,ESR 55mm/h。 • 肝功能:TB/DB 41.8/21.5umol/L,Alb 33.8g/L,ALT/AST 172/146IU/L; • CRP 19.34mg/L • 骨髓常规:口头报告未见明显白血病征象 • 治疗:泰能,来可信及氟康唑抗炎,甲强龙针40mg QD,并给予吉粒芬、吉巨芬升白细胞、血小板,输血小板10u。 • 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每日体温最高在39-40℃,转入我科。
入院查体: • T:37.4℃ R:20次/min P:108次/min BP:114/65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球结膜无充血,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颈部可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肿大,表面光滑,无压痛,移动度可,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6cm,质中;肝区叩击痛(-),胆囊区压痛(—),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NS(-)。
诊疗情况 • 3.26-4.2:泰能抗炎。 • 4.3改头孢美唑抗炎。 • 2008.4.11再次出现发热,伴畏寒明显,大汗。同时出现左后枕部2*3cm大小肿块,波动感不明显,有触痛。双颈前淋巴结可触及,大小约1.0*1.0cm,表面充血,有触痛。2008.4.14再次给予泰能、磷霉素抗炎,2天后体温正常。 • 2008.4.15行颈部淋巴结活检 • 2008.4.18给予拜复乐针、美满霉素抗炎。
辅助检查: • 日期, WBC, N%, PLT, CRP, NAP • 2008.3.27 2.1 58.9 30.0 19.3 300分 • 2008.4.1 1.6 59.8 113.0 2.6 • 2008.4.7 3.7 77.8 131 2.17 • 2008.4.11 5.6 87.5 89 6.01 • 2008.4.14 4.0 83.2 41 26.6 200分 • 2008.4.18 1.9 46.1 96 8.69 • 2008.4.22 2.9 50.8 223 3.6 18分
3.28当地骨髓片本院阅片:网状细胞比例稍增高,考虑噬血细胞增多症,建议NAP积分以及TCR/IgH重排、活检,淋巴瘤待排。3.28当地骨髓片本院阅片:网状细胞比例稍增高,考虑噬血细胞增多症,建议NAP积分以及TCR/IgH重排、活检,淋巴瘤待排。 • 浅表淋巴结B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可探及:右侧颈部一枚大小约0.7*0.3cm,左侧颈部一枚大小约1.0*0.3cm; • 腹部B超:脂肪肝首先考虑 脾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可能
辅助检查 • 4.2复查骨髓:无典型再障和粒缺表现,网状细胞比例稍增高,NAP积分88分,考虑噬血细胞增多症。 • 4.11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生伴肉芽肿反应。
辅助检查 • 2008.4.12浅表肿块B超: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 4.18骨髓活检:粒系增生,网状细胞比例稍增高,NAP积分3分
4.22,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胞浆透亮差,核分裂相易见。CD3+,CD5+,CD7-,CD20-,CD43+,CD79-,CD68-.4.22,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胞浆透亮差,核分裂相易见。CD3+,CD5+,CD7-,CD20-,CD43+,CD79-,CD68-. • 诊断:颈部淋巴结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
肺穿病理所见:肺组织内见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增生,核形不规则,间质灶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穿病理所见:肺组织内见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增生,核形不规则,间质灶性纤维组织增生。 特殊检查:LCA(+),CD20 (+),CD79a(+) 病理诊断:肺组织内异常B细胞浸润 (可符合B细胞 淋巴瘤)
五、尽力明确病原 1、通过培养 2、通过抗原抗体检测 3、通过活组织检查
病死率 合理治疗 Rello et al. 不合理治疗 Alvarez-Lerma Ibrahim et al. Luna et al. Garnacho-Montero et al. Vallés et al. 0 20 40 60 80 100 Mortality (%) • Rello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156:196–200; Alvarez-Lerma. Intensive Care Med 1996;22:387–394; Ibrahim et al. Chest 2000;118:146–155; Luna et al. Chest 1997;111:676–685 • Garnacho-Montero et al. Crit Care Med 2003;31:2742–2751; Vallés et al. Chest 2003;123:1615–1624
微生物学的作用 了解耐药谱并作为依据选择抗菌药物 • 基于监测基础上的恰当治疗 根据病原菌和耐药信息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 根据微生物学诊断充分治疗(短期/降阶梯)
细菌分类、命名及药敏报告 革兰染色:丹麦Christain Gram(1884)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菌初步分类 • G+coccus • G+ • G+bacillus • G • G-coccus • G- • G-bacillus
细菌分类与命名 • 林奈双命名法:属名+种名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il大肠埃希菌 • 最基本分类单位: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 亚种、型、群 • 木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 • 大肠埃希菌:ETEC、EIEC、EHEC、EPEC、 • A、B、C、G、D群链球菌
赵某某病例3 • 姓 名:赵某某 • 年 龄:36 岁 性 别:女 职业:个体 • 入院时间:2007-11-23
病史 • 主 诉:咳嗽10月,咯血8月,寒战20余天 • 患者于10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晨起及夜间阵发性咳嗽,初无痰,后为少许白痰。无畏寒发热,无体重减轻,无食欲不振,无消瘦,无胸闷胸痛。反复多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8月前患者出现咯血,为痰中带血及整口血痰。
病史 • 就诊当地医院,2007年3月22日-3月31日住院,肺部CT:右肺中叶肺不张,建议纤支镜检查。气管镜:右中叶支气管入口处新生物阻塞,总气道及各段支气管管腔通畅。病理:粘膜慢性炎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术后患者自觉咳嗽渐消失,无咯血及其他不适。
术前气管镜检查 • 右中叶支气管入口处新生物阻塞,总气道及各段支气管管腔通畅。
术前肺部CT • 右肺中叶肺不张,建议纤支镜检查。 • 予剖胸右肺中叶切除术,病理:右肺中叶炎性包块,肺叶支气管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患者1月前双下肢大腿内侧皮肤红肿热痛 伴双侧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无发热 血WBC 11.8×109/L,N 81.0% 尿常规WBC+ 头孢西丁,左氧 患者出现尿痛,伴低热 CRP 74.4mg/L,ESR 45mm/h 头孢西丁 双下肢红肿好转,无发热 2008.6.22出院
出院后患者逐渐出现左侧阴囊 肿痛发红,行走时明显 2008.6.27再次入住当地医院 来立信 地塞米松 一周前,停用地塞米松 患者出现高热,39.5℃左右 伴畏寒,体温高时伴头痛 舒普深 左克 患者仍反复发热,39.5℃左右 2008.7.9入住我院
过去史 • 半年前患者因“乏力、酱油色尿”,当地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强的松治疗(具体不详),本次起病前服用强的松15mg BID,目前已减量为15mg早,10mg中 • 患者1月余前曾插秧时致手皮肤破损 •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殊
体格检查 • 精神差,T38.9℃,P98次/分,R 20次/分,BP109/74mmHg • 咽红充血,腹部可见小片状分布出血点 • 颈抵抗可疑,病理征未引出 • 左侧阴囊肿胀,有触痛
入院诊断 • 1.发热待查:败血症? •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依据 • 患者,老年男性 • 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服用激素 • 有感染的危险因素 • 本次起病有大腿的皮肤肿痛,阴囊肿痛 • 血象明显升高,CRP升高 首先需考虑败血症 泰能0.5 q8h 磷霉素4.0 q8h
入院检查 • 血常规、CRP+ASO+RF、ESR、抗结核抗体、血培养、PPD试验 • ANA、AMA、ANCA、免疫球蛋白+补体 • 肿瘤标志物 • 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 腰穿
检验结果(7.9) • 血常规:WBC 13.6×109/L,N 89.3% • CRP:6.02mg/L • ESR:29mm/h
腰穿结果(7.10) 压力230mmH2O
治疗更改 2008.7.10 • 停泰能+磷霉素 • 美平0.5 q8h+稳可信0.5 q12h • 加用20%甘露醇125ml q8h • 继续强的松早15mg、中10mg
腰穿结果(7.14) 压力30mmH2O,压颈试验阴性
其它化验 • 肺部CT:左肺舌段高密度影、肺尖支气管扩张、右肺尖纤维化灶,并可见肺部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 • 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术前四项、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头颅CT均无殊
腰穿结果(7.18) 压力150mmH2O
再次更改抗菌药物 • 停拜复乐、罗氏芬 • 继续磷霉素 • 加用美平0.6 q6h
检验结果(7.21) • 血常规:WBC 6.4×109/L,N 81.4% • CRP:2.84mg/L • ESR:20m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