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一真法界法师讲授. 论义.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如是通达之功德. 遣除于此之争论. 认清二谛之理. 宣说世 俗中有 实法存 在. 宣说胜义 中万法不 存在.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立根本因. 建其理.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 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 建立离实一. 破 周遍之实一. 建立宗法. 建其理. 破不遍之实一. 建立离实多. 建 立周遍. 破不遍之实一. 破实一之外境. 破实一之识. 破 破 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shaw
Download Presentation

《 中观庄严论解说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一真法界法师讲授

  2. 论义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如是通达之功德 遣除于此之争论 认清二谛之理 宣说世 俗中有 实法存 在 宣说胜义 中万法不 存在

  3.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立根本因 建其理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 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建立离实一 破周遍之实一 建立宗法 建其理 破不遍之实一 建立离实多 建立周遍

  4. 破不遍之实一 破实一之外境 破实一之识 破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破粗大之实一 破微尘之实一 破不共各自观点 以说共同实一 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5. 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破不共各自观点 破外道之观点 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 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 说说明无相观点不合理 建立自证合理 说明境证非理 一无分自性,三性非理故, 彼之自证知,非为所能事, 故此为识性,自证方合理. 认识自证之本体 说明彼为自证之合理性

  6. 内容回顾 无分别识同时生起,为什么不会成为多种相续? 相续的安立 请加入标题 答:无分别识虽同时生起,但内观都是一个识的本体;从作用而言,外观的眼识、耳识现前的时候没有执着,故六根识可以同时产生。虽不同类,但不同类别的现量识并不能建立相续,因同类相续只能在分别识上安立。

  7. 内容回顾 多个无分别识与一个分别识同时生起,为什么不会成为多种相续? 相续的安立 请加入标题 答:无分别识与分别识虽同时缘取同一个照了境,比如:心里产生分别念的同时(取总相),眼睛也正在看色法(自相),两个法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当中产生。无分别识虽多个,但只是显现对境,并不会耽着对境,因为只有一个分别念,故不会有多相续之过。

  8. 内容回顾 现量有没有分别念? 相续的安立 请加入标题 答:现量是不误,离分别。这里的离分别指的是名言和意义混合一体的分别念。分别念有三种:1、本性分别念 2、寻伺分别念 3、名言和意义混为一体的分别念。在《俱舍论》中讲到五根识有寻伺,是从自性分别而言,因为现量也属于心识之中。

  9. 内容回顾 相续的安立 同类的分别念同时俱生会有多相续的过失。这里的分别念是指名言共相和义共相合为一体而执着的识。非心和心所的分别。 请加入标题

  10. (1)颂词解释 自证:识之本身证知自己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不存在所知、能知和知者

  11. (1)颂词解释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作业 能作 并非承认是像用斧头砍木柴一样,真正产生有别于自己的取自之识 所作

  12. (2)何为自证 自证的合理性 ……自明自知的心 请加入标题 自证 ……远离了无情法的自性 从内观这一侧面,只要是一种识就决定是自证。

  13. (2)何为自证 由境而言成多种 由识而言一自证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明清的特征遍于所有的识,不管是眼识、耳识、鼻识等,还是错乱识、分别识等,在内观时都是明清的自证境界,也即是唯一的自证。

  14. (2)何为自证 执著火焰的心识(分别念)不叫自证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但自己清晰了知自己正在执著这一外境,自己的心具有一种明清的部分,凡明清的识都是自证。故从分别念内观的角度称为自证

  15. (2)何为自证 针对有境安立为能取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针对外境安立为所取 能取、所取从反体上分的时候,能否将所有的识称为自证呢?

  16. (2)何为自证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内观 外观 识 属于内观部分的识可以称为自证识 执著外境声音以及色法等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从外观或所取的角度不能称为自证识

  17. (2)何为自证 从内观来讲,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以及所有的分别念都可以叫做自证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内观 外观 识 执著外境声音以及色法等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从外观或所取的角度不能称为自证识

  18.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第一层辩驳 应成派遮破自证,因此不承许自证

  19.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中观应成派诸多论典中只承许六聚识,没有直接从肯定方面建立自证分阿赖耶,但仅仅以名言未建立,并未肯定名言中绝对没有。 第一层辩驳

  20.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于名言中破自证是应成派的不共观点 第一层辩驳 中观论典中只是在胜义中破自证分,名言中破不了,如同他证

  21.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第二层辩驳 若将名言中无有的法承许为有,应有名言量的直接所害。

  22.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第三层辩驳 如《入中论自释》云:“若依世间名言增上,亦无以自证为因之念”等义,这个怎么理解?

  23.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所谓的无自证分,不能依字面那样理解,应理解为:假使成立一个自证分,是在自证分外以其他一个忆念心来安立是不应理的。 忆念与自证分有他体,再安立自证分则不合理。 第三层辩驳

  24.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如果成立别别自相的前后识,前识中有自领受,今识就不能忆念了 第三层辩驳 后识 前识 前识中有自领受 因与前识他体,无法忆念

  25.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在一个自证分上要承认能作、所作、作业三者,而且三者都是从自性的角度需要成立三种法。若由自证分自性成立有能作、所作、作者三者,如此一来,过失更大了。 第四层辩驳

  26.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名言 完全可以有自证分,能作、所作、作业三者是不同的反体上成立。 不一定需要从自性上成立此三法。 第四层辩驳 三者一体 如同宝剑锋无法自割自, 自己了知自己 不可得 三者他体 则成他证,不成自证

  27.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自证或感受安乐与痛苦不必要通过比量抉择,也不必要跟他人问,不必要通过比喻来描述,仅仅通过自心就可以领会、了知,这就是自证知。 第四层辩驳

  28. 麦彭仁波切与扎嘎仁波切的辩论书 作业 能领受的能作之心对于所领受的苦乐以无二的方式真实感受安乐与痛苦 第四层辩驳 所作 能作 有所受的痛苦存在 能领受之心识

  29.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自证的合理性 在名言中,所谓的自证必须承认,如果不承认会出现诸多过失。

  30.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如《宝积经》、《楞伽经》中所说: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识若自明则眼当自见” “轻健者应骑在自己的肩上”

  31. 问题 为什么承许自证成实就会出现上述过失呢?

  32.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自证依他起成实, 自证的合理性 如果是自身 与是对境相违; 请加入标题 如果是对境 与是自己相违 识 自证是它则不可能是对境 自证是它则不可能是识

  33.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自证依他起成实, 自己就不可能了知自己,否则……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宝剑应该砍割自己 灯可以照亮自己 黑暗需要遮障自己

  34.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幻境若即心,何者见何者 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35. (3)不承许自证的过失 唯识宗和麦彭仁波切承许的自证有何异同?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答:需要遮破的是实有的自证,而不是如幻如梦、无有自性的自证。

  36.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梦境之心前的对境马象似乎于外界存在,而取它的根识于里面存在,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显现于那一识前的明分而已。

  37.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从二者非为异体角度安立名言无有任何过失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中观应成派:如幻如梦 唯识宗: 万法唯心 经部宗: 外境为行相 • 合理

  38.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景在那边 我在这边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外境是无情法、眼识是有情法,一者明清一者非明清 永远见不到外境

  39.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 从能取所取的角度来讲,外境与心是分开的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 实际上,外境和心识全部是心的一种幻化,并非异体

  40.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梦中可以接触柱子等,或者见到已经去世的亲人,其实这些都是心的一种幻变。

  41.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 能取与所取全部是识的本体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自证的名言合情合理 • 可以明显感受觉知

  42.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大象和执著大象的心识唯一是心的一种明分而已,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一种真实的外境。

  43.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A、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深入地讲解,最后大圆满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自明自现的,所谓的清净刹土,也全部是自现圆满受用身的一种妙力。

  44.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B、如果对唯识宗的观点特别精通,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也就很容易领会。

  45.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因明当中的明知因: 请加入标题 所知外境(有法),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因外境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因)

  46.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外境为什么不存在?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答:外境的存在必须要通过在识前显现,如果识前不显现,则不能成立对境的真实存在,所以柱子显现决定是识的本体 脱离心的幻化,所谓的无情法根本无法现见

  47.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极乐世界没有见到,存不存在?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答:根据唯识宗的观点,在识前显现的当下存在外境;在识前将来显现的法,在现在的相续中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的习气,将来必定成熟显现的果。

  48.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请加入标题 心前显现的大象可以说为存在,在心前不显现的骏马则不存在

  49. (4)“所取”与“能取”的安立 自证的合理性 我在经堂思维法义时,家里的房子还存在吧? 请加入标题 认为存在 认为不存在 凡夫迷乱习气 唯识的观点

  50. 分析唯识宗名言实相的合理性 答:从唯识宗的观点,外境与识无二无别,因为外境具有识的法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