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22k Views
环境风险评价. 内容. 概述 评价的工作等级与范围 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风险后期评价 案例. 一、概述. 1、环境风险 突发性灾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环境危害 :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慢性 累积 定义: R=P*C R: 风险 P: 概率 C: 损害程度. 2 、环境风险评价 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防护 / 减缓措施 3 、目的: 认识风险的存在 风险允许程度的判断 提出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E N D
内容 • 概述 • 评价的工作等级与范围 • 评价的工作程序 • 环境风险后期评价 • 案例
一、概述 1、环境风险 突发性灾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环境危害: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慢性 累积 定义: R=P*C R:风险 P:概率 C:损害程度
2、环境风险评价 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防护/减缓措施 3、目的: • 认识风险的存在 • 风险允许程度的判断 • 提出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 防止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 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减少或消除潜在危害影响的措施
3、类型 B、评价时间 A、按评价对象 (1)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2)生态风险评价 (3)环境经济风险评价
4、评价重点 工作过程中: (1)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与运输 (2)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3)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与最终处置 风险危害: (1)人群的伤害 (2)环境质量的恶化 (3)生态系统影响与预测
二、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 依据: • 物质危险性、重大危险源、环境敏感程度 • 分级: 一、二级,如下表所示 物质危险性:技术导则附录A1;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评价范围: 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的位置 大气环境﹥5km 水环境地表水(江河湖海) 地下水 生态环境
三、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风险识别 风险计算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风 险 识 别 回顾性调查 类比性调查 工程污染风险分析 系统边界确定 事故诱发因素、类型、规模、频率、后果清单 污染事故调查 工程风险分析 风险确定 1、风险识别
(1)系统边界确定 ①城市、区域(流域) ②企业、事业单位 ③装置或控制系统 ④单元设备或控制元件(阀门、计量仪器、仪表) (2)风险调查 ①回顾性调查 历史档案或资料 ②类比调查 国内外同类企业或装置
易燃、易爆化学物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风险因子 放射性物质 致病生物性污染(医疗垃圾) 风险源 贮存和运输 生产过程 废物处置过程 爆炸火灾处理过程中二次风险问题如吉化公司双苯厂教训 (3)工程风险分析 充分利用回顾性调查和类比调查的结果,对拟建工程 进行污染事故风险分析,分析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节点 、和部位,筛选和确定危害大、频率高的风险源和风险因子。 (4)风险确定 ①风险源及风险因子
(4)风险确定 ②风险类型确定: 火灾、爆炸、泄漏、倾倒、垮坝等。 ③事故因素 • 人为因素:设计错误、误操作、管理不当、 人为破坏等 • 设备设施因素:设备或设施材质、结构、强度等缺陷,仪器、仪表控制失灵。 • 工艺过程因素:温度、压力、流量、浓度、传热及化学反应不正常控制等。 • 地震、台风、洪水、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扩散模式 事故源 环境浓度 发生概率 受体所受剂量 暴露接触时间 泄漏量 经济损失 健康影响 经济影响济损失 2、风险计算
(1)扩散模式(技术导则) ①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②水体污染扩散模型 ③土壤径流与渗漏模型 (2)计算结果 ①浓度(剂量) ②作用(持续)时间 ③受影响面积或人数
3、风险评价 (1)风险度排序 R=S*F R-事故风险度 S-事故危害程度 F-事故发生频率 (2)评价标准
4、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 减少风险措施 风险源控制重点 应急预案 风险区域和装置 危险化学品名单 防范措施
(1)风险防范措施 • 选址,总图布置,安全防范措施 • 贮存安全 • 工艺过程安全 • 自动控制 • 电气电化 • 消防及火灾预警系统 • 紧急救援和保护
2、应急预案 (1)预警分级(分四级)
(2)应急预案内容 • 应急计划区 • 应急组织机构 • 分级响应条件 • 应急救援保障 •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应急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 • 消除泄漏措施及器材 • 人员疏散、撤离等
四、环境风险后期评价 1、健康风险评价程序 暴露方式和途径 危害风险识别 (吸入、口服、皮肤接触) 有毒污染物物化性质及毒性 有毒污染物负荷量估算 暴露水平 风险特性评估 大气 水 土壤 生态 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迁移转化归宿模型 环境浓度分布及预测
2、健康风险程度计算 (1)致癌物 对于可能的和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在健康危害的定量时,通常是以致癌的危险度来表示。在空气污染中,经过呼吸进入人体,个人终生致癌风险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I= C*IR*RR*ABS*ET*EF*ED BW*AT I:人体对污染物的吸入量,mg/kg·day C: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mg/m3 IR:吸入速率,2.6m3/h
RR:保留吸入空气的百分比 ABS:污染物进入血液的百分比 ET:接触时间,8h/day EF:解除频率,day/year ED:接触期间,years BW:体重,kg AT:平均接触时间,days
(2)致癌风险几率性 CR=I*CSF CR:致癌风险几率; I:慢性吸入计量,mg/kg·day CSF:致癌斜率因子,mg/kg·day (3)非致癌物 对慢性非致癌物危害,通常以危害指标(hazard index,HI)来表示。危害指标是接触浓度与参考浓度的比值,当接触浓度大于参考浓度时,表明污染物的浓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HI= C RFC
当人体同时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质下,则假设其危害具有相加性,将每种物质个别的危害指标相加,当危害指标大于1时,则其对人体具有非致癌性的危险.以方程表示为:当人体同时暴露于多种污染物质下,则假设其危害具有相加性,将每种物质个别的危害指标相加,当危害指标大于1时,则其对人体具有非致癌性的危险.以方程表示为: HI= + + +……+ Cn C2 C3 C1 RfC2 RfC1 RfC3 RfCn
(4)健康风险评估 污染物的CSF或RfC值
(5)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厂界 居住区
环境风险评价实例 盘锦油田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盘锦油田概况 •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区域地质构造系华北地区中部的渤海凹陷地带。境内流经大小河流13条,素有“九河下梢”之称。行政区划为一市二县,即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县。该区域的主要资源是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 辽河油田分布广泛,目前已建成的12个油田中,有8个位于盘锦市内,即兴隆台、双台子、欢喜岭、曙光、高升、于楼、热河台、黄金带油田。一般将它们统称为盘锦油田。
盘锦油田区域环境风险识别 • 通过对油田开发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人为环境风险主要指油田开发中人为操作、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工程环境风险。 • 自然环境风险因素中的洪涝、地震和工程环境风险因素中的井喷、输油管线泄漏、油罐泄漏,均对油田开发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为主要环境风险因素。
盘锦油田主要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 • 对盘锦市八个分油田(用i表示,i=1,2,…,8)包含的上述五种环境风险因素(用j表示,j=l,2,…,5)进行逐一评估。其基本公式为: • 式中:L3,i——油田多次井喷的平均损失(无量纲数),i为油田标志(i=1,2,…,8); Ni,u——油田井喷在u经济损失阈中的分配次数,u为经济损失阈标志(u=1,2,…,8); N3,i——i油田多年井喷总次数,3为油田井喷风险标号; W3,u——u经济损失阈权重; M3,i——i油田区域人口密度权重。
盘锦油田环境风险综合评估 • 为计算盘锦油田环境风险综合指数 Rij(i=1,2,…,8;j=l,2,…,5),用 AHP法求出各分油田五种环境风险因素的权重Wij。对此可简化处理,以五种环境风险因素在八个分油田中的平均权重Wj来代替Wij。通过对盘锦油田五种环境风险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下页图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打分建立判断矩阵,由特征值法解得:W1=0.167;W2=0.167;W3= 0.294;W4=0.184;W5=0.188。由此可求出各分油田的环境风险综合指数民,结果见下页表。
盘锦油田主要风险因素间递阶层次结构 盘锦油田开发中的环境风险 主要自然环境风险 主要工程环境风险 地震 洪涝 井喷 输油管线泄漏 储罐泄漏
盘锦油田区域环境风险管理 • 盘锦各分油田的环境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曙光、欢喜岭、双台子、兴隆台、黄金带、高升、于楼、热河台油田。环境风险综合指数最大值为最小值的6倍多。前3个油田风险已占盘锦油田总风险的57.8%,达一半以上。所以,降低盘锦油田的风险需首先控制前3个油田的风险。盘锦市八个油田的环境风险综合指数为R=0.125,假设该值为环境风险标准值,则风险超标的油田有曙光、欢喜岭和双台子油田。
盘锦油田区域环境风险管理 • 通过对分油田的五种环境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控制方案。 • 对于曙光油田,应将重点放在减少输油管线泄漏、油罐泄漏、洪涝三种风险上,这样可以减少风险的85%; • 对于双台子油田,应将重点放在控制井喷、地震、洪涝三种环境风险上,这样可以减少风险的90%以上; • 对于欢喜岭油田,由于各风险因素的“贡献” 相近,所以应从实际出发,优先控制有条件、易控制的风险因素,逐步走向全面控制,以便防患于未然。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一种对话尝试 项目的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之间的对话。假如环境评价的结果是项目不可行,因为项目排放污染物的量太大,危害公众健康,那么,从理论上讲(先不从法律条例上看),从项目可获得的“经济利益”与项目产生的“环境危害”之间如何权衡? 一个社会要权衡,决策者要权衡,所以评价专家要权衡。权衡,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尺度。
建设项目 控抑措施 影响因子(SO2、噪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 环境介质(水、大气、土地) 传输、变化 受体(人、动植物、材料、产业) 剂量—反应关系 环境影响(健康、生产、生态环境服务) 价值评估技术 价值(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