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61 Views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库存管理的涵义和功能。 了解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目标。 熟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基本类型。 掌握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的模式及库存管理的方法。 了解计算机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8.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8.2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模式 8.3 计算机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本章结构提示. 8.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8.1.1 库存的类型与库存成本 8.1.2 库存管理的涵义和功能
E N D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库存管理的涵义和功能。 了解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目标。 熟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基本类型。 掌握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的模式及库存管理的方法。 了解计算机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 8.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 8.2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模式 • 8.3 计算机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 本章结构提示
8.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 8.1.1 库存的类型与库存成本 • 8.1.2 库存管理的涵义和功能 • 8.1.3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 8.1.4 库存管理的类型
8.1.1 库存的类型与库存成本 • 8.1.1.1 库存的概念与类型 • 8.1.1.2 库存过程 • 8.1.1.3 库存费用
8.1.1.1 库存的概念与类型 • 库存(Inventory或Stock)是指企业用于未来的生产、服务或销售但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储存物品或商品。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成品等三大类,是企业拥有财富的象征。
库存的分类 •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可分为: 原材料库存 零部件以及半成品库存 成品库存 • 从库存物品所处的状态可分为: 静态库存 动态库存 • 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可以将库存分为: 经常库存(Cycle Stock)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 在途库存(In-transit Stock) 生产库存(In-process Stock) 季节性库存(Seasonal Stock) 促销库存(Promotional Stock) 投机性库存(Speculative Stock) 积压库存或呆滞库存(Deal Stock)
8.1.1.2 库存过程 • 订货过程 • 进货过程 • 保管过程 • 销售过程
8.1.1.3 库存费用 • 订货费 • 保管费 • 缺货费 • 补货费 • 进货费与购买费
8.1.2 库存管理的涵义和功能 • 8.1.2.1 库存管理的涵义 • 8.1.2.2 库存管理的功能 • 8.1.2.3 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8.1.2.1 库存管理的涵义 • 所谓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以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和周转最快为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8.1.2.2 库存管理的功能 • 防止断档 • 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节约库存费用 • 降低物流成本 • 保证生产的计划性、平稳性以消除或避免销售波动的影响 • 展示功能 • 储备功能
8.1.2.3 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 拉动式库存管理思想(Pull Inventory Management Philosophy) • 推动式库存管理思想(Push Inventory Management Philosophy)
推动式库存规律法 ——基于每个仓库的预测 将供给分配给各个仓库 拉动式库存规律法 ——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 以一定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 需求预测 Q1 一号仓库 A1 A2 Q2 需求预测 二号仓库 工厂 A3 A=将产品分配到各个仓库 Q=每个仓库需要的补货量 Q3 需求预测 三号仓库 图8.1 拉动式与推动式库存管理思想
8.1.3 库存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 8.1.3.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 8.1.3.2 库存管理的目标 • 8.1.3.3 库存管理的意义
8.1.3.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 (3)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 (5)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 (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 (7)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 (8)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8.1.3.2 库存管理的目标 • (1)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 • (2)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 • (3)不允许缺货的目标 • (4)限定资金的目标 • (5)快捷的目标 • (6)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目标
8.1.3.3 库存管理的意义 • (1)有利于资金周转 • (2)促使生产管理更为合理 • (3)有利于顺利地进行运输管理,也有助于有效地开展仓库管理工作
8.1.4 库存管理的类型 • 8.1.4.1 零库存方式 • 8.1.4.2 先入先出的库存管理方式 • 8.1.4.3 后入先出的库存管理方式
8.1.4.1 零库存方式 • (1)零库存的概念 • 库存数量为零,可以不积压资金,由此,可以不必支付库存占用资金应付利息,而且不需要库存保管人员,与库存有关的业务手续都可以取消,容易采用新材料、更换新产品,不需要保管场地与设备。 • (2)零库存的各种形式
8.1.4.2 先入先出的库存管理方式 • 先入先出法是在库存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即当使用时,先入库的物料先出库,又称为新陈代谢法。先入库的物料先使用、剩下的物料都是新的;反之,先入库的物料不先用,剩下的物料必定都是旧的。
8.1.4.3 后入先出的库存管理方式 • (1)直达方式 在采用新陈代谢法时,经常有人把它作为争辩的理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后入先出法。这是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后入库的物料先发放,剩下的物料都是旧的。这就会促使有关人员设法改进工作,从而实现采用这种库存方式的目的。 • (2)实际做法 新物料入库后立刻发放,而先入库的物料仍旧在原处存放。
8.2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模式 • 8.2.1 库存控制基本模式 • 8.2.2 库存的最优控制模式 • 8.2.3 其他模式 • 8.2.4 适时恰当的库存管理方法
8.2.1库存控制基本模式 • 8.2.1.1 定期观测库存控制模式 • 8.2.1.2 ABC重点控制模式 • 8.2.1.3 CVA分类控制模式
8.2.1.1 定期观测库存控制模式 • 定期观测库存控制模式,又称为定期控制或订货间隔期法。它是一种以固定检查和订货间隔期为基础的库存控制法。 • 设订货的实际库存为I,则:当I大于S(库存目标量 )时,不订货;当I小于S时,需要订货。可按下述公式确定订购量Q: • 定购量=平均每日需用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定货余额 • 上式中订货余额是上场已订货、尚未能货的数量。
例如,某种物资的订购间隔期为30天,即一个月订购一次。订购时间为10无,每日需用量为20吨,保险储备定额为200吨,订购日之实际库存量为450吨,订货余额为零,则:例如,某种物资的订购间隔期为30天,即一个月订购一次。订购时间为10无,每日需用量为20吨,保险储备定额为200吨,订购日之实际库存量为450吨,订货余额为零,则: • 订购量=20×(10十30)+200一450-0=550(吨) • 由上例可见,订购间隔期为30天,在通常情况下,一次订购量应为600(20 ×30)吨,而按现在计算则为550吨,这是由于实际库存已经超储,因而在订购时对批量作了调整。
8.2.1.2 ABC重点控制模式 • ABC重点控制模式是把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大小分类,再按各类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控制,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进行重点控制。 • A类物资,品种约占15%左右,占用资金75%左右; • B类物资,品种约占30%左右,占用资金20%左右; • C类物资,品种约占55 %左右,占用资金5%左右。 • 这三类物资重要程度不同: A类物资最重要,是主要矛盾;B类物资次之;C类物资再次之。
8.2.1.3 CVA分类控制模式 • CVA分类法,又称关键因素分析法。 表8.1 CVA法库存类型及其管理策略
8.2.2 库存的最优控制模式 • 8.2.2.1 简单条件下的最优控制模式 • 8.2.2.2 复杂模式下的最优控制模式
8.2.2.1 简单条件下的最优控制模式 • 所谓简单条件是指假定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资品种单一,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采购条件中不规定价格折扣条款,每批订货均能一次到货。 • 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的经济订购批量控制模式为基本模式。
经济订购批量的基本模式为: Q或EOQ= 式中: K——保管费用率; R——年物资需要量; S——一次订购费用; C——物资单价; Q——经济订购批量。
8.2.2.2 复杂模式下的最优控制模式 • 价格折扣 • 允许缺货 • 分批连续进货
8.2.3 其他模式 • 8.2.3.1 定量订货模式:包括:边生产边使用的定量订货模式;建立安全库存;既定服务水平下的定量订货模式。 • 8.2.3.2 定期订货模式:在定期订货系统中,库存只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盘点,例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 8.2.3.3 批量折扣模式:该模式表明了单价随订购批量变化时对订量的影响,适用于产品售价随批量大小变化的情况。 • 8.2.3.4 单周期存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每次订购和存储都要对成本进行权衡斟酌,这类模式适合用边际分析来求解。
8.2.4 适时恰当的库存管理方法 • 8.2.4.1 自动库存补给法 • 8.2.4.2 共同库存管理法 • 8.2.4.3 供应商管理系统法 • 8.2.4.4 制造商管理库存法 • 8.2.4.5 联合库存管理法 • 8.2.4.6 多极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 • 8.2.4.7 工作流库存管理方法
8.2.4.1 自动库存补给法 • 自动库存补给方法主要适用于制造业和工程中具有多种用途、低价值的商品库存管理,目的是在订货和补给流程中增加效率,并给供应商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去直接对采购商的要求作出反应。
8.2.4.2 共同库存管理法 • 共同管理法的仓库应由供应商所有,但仓库建在采购商适用的地点,供应商预测需求和补充存货。 • 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形成的系统要求双方相互开放、共享资源。 • 优势: 一是保持较低的存货水平; 二是可以减少缺货风险; 三是必须增加支付方式。
8.2.4.3 供应商管理系统法 •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统一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VMI策略的实施步骤是: 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或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第四,变革组织机构适应VMI需要。
8.2.4.4 制造商管理库存法 • 制造商管理库存法是指零售商将自己的物流中心或仓库的管理权由制造商代为实施,但所有权仍为零售商,这样,零售商可以不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并且由于双方不用就每笔交易的条件(如配送、价格问题等)进行谈判,从而大大缩短了商品的订货、进货、检验、保管、分拣、备货到销售整个业务流程的时间。
分销商 供应商 制造商 产销联合库存 原材料联合库存 分销商 供应商 半成品库存 图8.3 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 8.2.4.5 联合库存管理法
供应 生产 分销 半成品库存 产品库存 供应商库存 分销商库存 图8.5 多级供应链库存模型 8.2.4.6 多极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
8.2.4.7 工作流库存管理方法 • 从传统的以物流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转变是库存管理思维的变革。 • 基于过程控制的库存管理将是全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流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集成,使组织结构更加面向过程,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实现供应链多个组织的联合,消除组织障碍,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库存。
8.3 计算机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 8.3.1 库存管理系统的建立分析 • 8.3.2 系统的应用环境 • 8.3.3 功能模块设计 • 8.3.4 数据结构设计 • 8.3.5 库存管理系统输入、输出设计
8.3.2 系统的应用环境 • 8.3.2.1硬件环境 服务器:Alpha4100 小型计算机 客户端:586以上档次的微机 • 8.3.2.2 软件环境 • 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Oracle8数据库管理系统; • 客户端: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 Windows NT操作系统; • Powerbuilder7.0开发工具; • 采用Windows X操作系统平台、Oracle8数据库存储数据、 Powerbuilder7.0开发工具开发客户/服务器方式, Windows风格的应用程序。
8.3.3 功能模块设计 • 8.3.3.1 库存账目管理 • 8.3.3.2 入库管理 • 8.3.3.3 出库管理 • 8.3.3.4 打印报表 • 8.3.3.5 库存分析
8.3.3.1库存账目管理 • 库存建账:它是库存管理的基础数据输入,其作用是把现有库存的品种、数量等信息一次性输入到计算机中,作为库存管理的起点。 • 库存维护:对库存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改及调整,来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库存查询可按任一条件或复合条件查询用户所需要的库存信息。 • 库存动态查询:对当月有动态变化的库存物资进行查询,以反映经常需要的物资。 • 库存无动态查询:可分别对1—6个月无动态变化的物资进行查询,供库存分析使用。
8.3.3.2入库管理 • 入库单输入:录入入库单,并修改相关库存明细文件及合同文件。 • 入库单维护:对入库单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改及调整,来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 入库单查询:可按任一条件或复合条件查询用户所需要的入库单信息。 • 入库单统计:按材料类别、来源、供货单位等统计入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