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4 Views
三國志的歷史. 梁俊賢 5a 19 號. 目 錄. 1. P.3--- 三國志簡介 2. P.4--- 三國地圖 3. P.5,6,7 --- 三國主要人物 4. P.8--- 三國建國一覽表 5. P.9,10--- 三國詩詞 6. P.11--- 三國的大事年表 7. P.12--- 三國成語 8.P.13,14--- 三國故事 9.P.15--- 三國之曹操傳 [ 笑話 ]. 三國志簡介.
E N D
三國志的歷史 梁俊賢 5a 19號
目 錄 1. P.3---三國志簡介 2. P.4---三國地圖 3. P.5,6,7 ---三國主要人物 4. P.8---三國建國一覽表 5. P.9,10---三國詩詞 6. P.11---三國的大事年表 7. P.12---三國成語 8.P.13,14---三國故事 9.P.15---三國之曹操傳[笑話] .
三國志簡介 •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但並不是簡單地複述三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而是一部經過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它有助於我們瞭解封建社會的歷史。它一定程度地描寫了封建統治者之間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場景,反映了當時某些歷史情況;暴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某些罪惡。但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宣揚封建正統觀念,同時還歌頌封建統治者;鼓吹神權思想和封建迷信,對諸葛亮等人物的才能,大肆渲染,描寫成超凡的『先知』、『天命』;提倡封建道德,特別宣揚『忠』、『義』等。 • 取材於歷史,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制,是三國演義創作方法的一個特點。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藝術成就是出色的。 • 情節方面,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火燒赤壁」、「關公五關斬六將」、以及「空城計」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至於三國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演義》之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三國主要人物1 •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他任人唯賢,精通兵法,還擅長作詩,他的《短歌行》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 劉備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皇族的遠支,自幼家貧,以販鞋織蓆為業。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第二年,為報吳奪荊州及殺關羽之仇,進攻孫吳,大敗,狼狽逃回白帝城,臨死前將蜀漢及後主劉禪交託於諸葛亮。 • 。
三國主要人物2 • 孫權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曹操進攻荊州時,他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後,他又與劉備爭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殺死救援荊州的關羽,引致劉備興兵伐吳。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不久又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死後被追尊為大皇帝,史稱吳大帝。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的發展。 • 諸葛亮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父母早死,為避戰亂,隨叔父到荊州,後在南陽隆中(今湖北襄樊西)隱居十年,觀察天下形勢。後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助。他向劉備提出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大計,史稱隆中對策。赤壁之戰前夕,他親往江東聯絡孫吳,結成聯盟,一戰打敗曹操。他又幫助建立蜀漢政權。劉備征吳失敗後,於臨死前在白帝城將自己的孩子及復興漢室的大業託付給他。從此,諸葛亮負起管治蜀漢及興復漢室的重擔。他重新與孫吳修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亂,並屢次北伐曹魏,以致積勞成疾,在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三國主要人物3 • 關羽關羽(?-219),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人。東漢末年從劉備起兵。在劉備不得勢時,關羽仍忠心耿耿。曹操俘擄他後,待他很好,但他也不為所動。他殺了顏良報答曹操後,仍設法回到這時不甚得意的劉備身邊。他的行為,成為忠義的楷模。關羽死後,被民間奉為神明,稱為「關帝」。 • 張飛張飛(?-221),字益德(或作翼德),涿郡(治今河北涿縣)人。東漢末從劉備起兵。劉備曾在長?坡被曹操打敗,由張飛斷後,張飛拆橋,以阻止曹軍追近,劉備才得以逃脫。張飛雄壯威猛,魏謀臣程昱等稱他為「萬人敵」。他敬愛士人而不恤部下,終被部下張達、范彊所殺。
三國詩詞1 • 短歌行曹操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嗷嗷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鳥鵲南飛,遶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詠懷古跡杜甫 •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据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三國詩詞2 • 蜀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驪空好音。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臨江仙 楊慎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 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 • 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的大事年表 http://njyz.njenet.net.cn/colorfulsanguo/yanyi/dashi.htm
三國成語 樂不思蜀 釋意:指人留戀異地,不想回家。 當蜀國亡國,劉禪被俘虜,在魏國受榮華富貴,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看得十分高興,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樂哈哈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割席絕交 釋意 : 割斷蓆子分開坐,表示朋友間斷絕交情,不再來往的意思。 東漢靈帝時,管寧和華歆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同席讀書,幾乎形影不離。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又同席讀書的時候,忽然有坐轎子的官口貝從門前過去。管寧仍然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看他這樣不專心讀書,又羨慕做官的人,便割斷蓆子,彼此分開坐位,面色嚴肅地對華歆說:「從現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望梅止渴 釋意 : 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拿幻想來安慰自己。 曹操在一次軍事行動中,帶領軍隊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兵士們很渴。曹操騙他們說,前面有梅樹林,到那裡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兵士們聽說有梅子可吃,口裡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麼渴了。據此故事,後人引出了一句成語,叫作「望梅止渴」。
三國故事(七擒孟獲) 劉備死後,諸葛亮扶助後主劉禪治理國家。當時,南方部落的首領孟獲作亂,諸葛亮便親自率兵南下,一共七次打敗孟獲。 第一次,諸葛亮假裝戰敗,引孟獲進入山路,然後活捉了孟獲。「我不服!有膽的就放我回去,與你再戰!」諸葛亮便放了他。 孟獲回營後,派兩個部下出戰,他們卻戰敗了。孟獲大怒,痛打他們。兩人深深不忿,便趁孟獲喝醉,把他綁到諸葛亮面前。「我因為部下作反才被你捉到,我不服!」諸葛亮又放他回去。 孟獲又派弟弟前去詐降。諸葛亮早已看穿他們的計謀,便假意接納投降,然後灌醉他們。當孟獲前來劫營時,便被捉住了。「我因為弟弟喝醉酒誤事,才被你捉到,我不服!」諸葛亮又把孟獲放了。 孟獲向各部落借了大軍,卻被諸葛亮三面夾攻,孟獲掉進陷阱,又被捉住。「我掉進陷阱才給你捉住,我不服!」諸葛亮第四次放了他。 有人用計捉了孟獲送給諸葛亮。孟獲更不服氣,「我不是你捉回來的,我不服!」諸葛亮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獲請來了精通法術的木鹿大王助陣,可惜都被諸葛亮打敗。第二天,孟獲前來假意投降,又被諸葛亮識破。「我不服!」諸葛亮第六次放了他。 孟獲從烏戈國請來刀箭不入的藤甲兵,也被諸葛亮用油車殺得片甲不留。孟獲第七次被捉住了,「我七次打敗,將軍都放我回去,真是寬宏大量呀!這一次我心服了,保證不再作反。」 諸葛亮七擒七放,終於收服了孟獲,平定了南方的部落。
三國故事(曹操獻刀) 董卓做了相國後,控制年幼的漢獻帝,操縱朝政,任意殺害反對自己的人,大臣們都敢怒而不敢言。 其中一個大臣王允,趁自己生日,請來一班忠心正直的大臣,一同喝酒,談論國事。他們談到董卓的所作所為,雖然憤慨,但想不出對付的辦法,都哭了起來。 突然,有人哈哈大笑,原來是一個叫曹操的小軍官。曹操說:「你們這樣哭哭啼啼的,難道就可以哭死董卓嗎?我投靠董卓,就是想找機會刺殺他。聽說王大人有一把寶刀,可不可以借給我一用?」王允毫不考慮就答應了。 第二天,曹操藏好寶刀,到相國府去見董卓。董卓正倚在床上,他的義子呂布站在身旁。董卓問曹操:「你今天為什麼這麼晚才來?」曹操回答:「因為我的馬太瘦了,跑得很慢,所以來遲了。」董卓轉身對呂布說:「你挑一匹好馬給曹操吧!」呂布領命出去了。 曹操見時機到了,悄悄拔出刀,躡手躡腳走到董卓背後,正想舉刀,卻被董卓從旁邊的銅鏡中看到。董卓回頭喝問:「你做什麼?」剛在這時,呂布也回來了。 曹操見時機已失,便鎮定地捧着刀,回答說:「我得到一把寶刀,想獻給相爺。」董卓接過一看,刀刃鋒利無比,果然是寶刀,就交給呂布。然後指着馬問曹操:「這馬合意嗎?」曹操說:「多謝相爺賞賜!末將想試騎一下。」董卓點點頭。 曹操不慌不忙地躍上馬背,一抽馬鞭,飛快的衝出相國府。 到董卓懷疑曹操是想行刺他的時候,曹操已逃得很遠了。
曹操傳笑話 http://www.cfcomic.com/pages/tsao-001.htm 十分好笑!!!
BYE! BYE! 按此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