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54 Views
話我林園. 林園鄉立圖書館 黃健君 chun. 4/22/2006. 壹、林園歷史回顧. 可分六個時期 : 一、太古以來 。 二、荷蘭據臺 ( 1624~1661 )。 三、明鄭克台 ( 1661~1683 )。 四、清人得臺 ( 1683~1895 ) 。 五、日本入主台灣 ( 1895~1945 ) 。 六、台灣光復後 ( 1945~2006 )。. 一、太古以來 _ 東番之地,行游牧漁獵.
E N D
話我林園 林園鄉立圖書館 黃健君 chun. 4/22/2006
壹、林園歷史回顧 • 可分六個時期: 一、太古以來。 二、荷蘭據臺(1624~1661)。 三、明鄭克台(1661~1683)。 四、清人得臺(1683~1895) 。 五、日本入主台灣(1895~1945) 。 六、台灣光復後(1945~2006)。
一、太古以來_東番之地,行游牧漁獵 • 史前時期在林園鄉境內,目前已發現七處考古遺址,可知大約在四百年前到六千五百年前,就有先住民在此住過,而且遍及鄉境內的鳳山丘陵。鳳鼻頭遺址和高雄打狗山(今柴山)的小溪貝塚,是西拉雅族馬卡道支族的發祥聖地。 • 馬卡道支族(Siraya Makatao),原居住於鳳山以南地區到高屏溪(下淡水溪)流域,擴及至高雄市的柴山地區,漢人入侵以後,被迫陸續遷徙往大社、仁武、大樹、旗山等地,後來又南下屏東下淡水,於清道光時期再與同族集體沿著大漢山的浸水營古道 ,越過中央山脈到台東後山的大庄及卑南一帶去避難。雖言是避難去,於其何辜?但此過程可道盡昔時西拉雅族馬卡道人交雜著惶恐的心情與一頁頁移民拓荒的血淚史。 以上圖片摘自劉益昌鳳鼻頭遺址研究報告
二、荷蘭據臺(1624~1661)_招漢人墾荒及理番 • 從史籍所載的零星記錄,林園本地在十六世紀就有漢裔漁民蹤跡,每屆烏魚汛期(每年11月底起至翌年1月中旬為止),就有很多漁戶,來自閩南,從事漁業,並於沿海一帶搭建小茅屋停歇,在漁業中,以捕烏魚為最重要。 • 自西元1604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派遣韋麻郎進占澎湖,1624年荷蘭人由澎湖東來從安平登陸,佔領台灣建立殖民地;並從閩廣大量引入漢人招民開墾土地及理蕃工作。 上圖:中國漁民補魚之戎克船 上圖:荷屬台灣地圖
三、明鄭克台(1661~1683)_實施屯田政策,行文武官田制三、明鄭克台(1661~1683)_實施屯田政策,行文武官田制 • 明永曆15年5月2日(1661年),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鄭成功克台灣,設一府二縣,府曰承天,縣曰天興、萬年。至其子鄭經,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疆域仍舊。故林園屬萬年縣(州)屬的聚落。 • 明永曆18年(1664年)鄭成功實施軍民屯田政策,開發台灣各地,各開墾地自然形成點狀村落。鄭氏陸軍中權鎮在鳳山小竹下里,建立「中權莊」進行屯墾構築村落。鳳山小竹下里,為現今大寮鄉南端與林園鄉全境,也正式為我們林園地區土地的開發,在歷史的紀錄中開啟序幕。
四、清人得臺(1683~1895) _改設府縣 • 鄭克塽降清,接受清施琅的建議,結束鄭氏王朝,改制台灣府,領台灣、鳳山、諸羅三縣。清光熙22年(1683年),將台灣納入清朝中國統治,設官分治,撥兵汛防。設府一縣三,隸福建省,府曰台灣,附郭亦曰台灣,南曰鳳山,北曰諸羅。 • 目前找到最早的資料是西溪外,另就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地圖中,有提到中坑門(坑仔口,為今中門村)、金京潭(金荊潭 ,為今潭頭村)與打鹿洲(為今三庄,林內、中厝、潭頭)等聚落名稱。 • 林園於康熙23年(1684)隸屬台灣府鳳山縣鳳山庒;雍正元年(1723)至五年改台灣府鳳山縣小竹橋庒 管轄;嘉慶17年(1809)台灣府鳳山縣小竹庒管轄;光緒元年(1875)台灣府鳳山縣小竹下里 管轄;光緒13年(1887)隸屬於台灣省鳳山縣小竹下里管轄。
五、日本入主台灣(1895~1945) _重劃行政區域 左圖..日治時期林園庄役場 • 光緒21年5月6日(1894年,日本明治28年5月29日)以甲午戰爭日本入侵,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入主台灣;並規劃行政區域,地方廳廢止,改隸台南政支部。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光緒23年)嗣後累次改屬於台南縣、鳳山縣等。 • 林園位於嘉南平原南端高屏溪出海口西岸,在三百年前是「林」木茂密在其邊建村莊,故舊稱「林子邊」。 • 直到日本大正九年設高雄州,將台灣地名做一個改革,原來三個字的地名,統一縮為兩個字,依照其規定林子邊將「子」去掉後,要稱為「林邊」,但造成我們將與屏東林邊為同地名,所以為區分兩地,又因為林子邊的日文發音林子邊將子去除後發音「邊」的音聽起來與「園」差不多,並且「林園」的意思也不錯,因此以諧音林園為名設「林園庄」,設置庄役場(即鄉公所)。所以林園這個名稱正式在此時出現並沿用至今。 上圖:日治時期林園初級農業專修學校
六、台灣光復後(1945~2006) • 民國34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光復重歸祖國。民國卅五年頒佈台灣省鄉鎮組織規程實施,林園庄改為林園鄉,其行政機構改稱林園鄉公所,隸屬於高雄縣鳳山區。 • 迨於民國卅六年鳳山區署廢止,直屬高雄縣,民國卅九年地方行政區改制將林園劃分為林園村、東林村、溪州改為溪州村,潭頭劃分為潭頭村、中厝村、林內村,王公廟改為王公村,苦苓腳劃分為林家村、龔厝村,中坑門改為中門村,港子埔劃分為頂厝村、港埔村、港嘴村,西溪改為西溪村,中芸劃分中芸村、鳳芸村,汕尾劃分為東汕村、西汕村、北汕村等共19村。 • 現有24個村(民國86年林園村劃分林園村、仁愛村,東林村劃分為東林村、文賢村,王公村劃分王公村、廣應村,溪州村劃分溪州村、五福村)。
貳、林園鄉ㄟ發展 • 可由下列幾項言之: 一、地理位置 二、林園山川圖 三、對外水陸交通 四、傳統產業 五、石化業 六、未來展望
一、地理位置 • 林園鄉位於東經120°23′50〞,北緯22°30′40〞,居高雄縣最南端的下淡水溪口,東隔下淡水溪與屏東縣新園鄉、東港鎮為鄰,南瀕台灣海峽與琉球鄉相望,西倚鳳山丘陵與高雄市小港區為鄰,北毗赤崁山與高雄縣大寮鄉接連。 • 全鄉面積32﹒2860平方公里,人口七萬餘人,地勢平坦,土壤屬黏土質、砂質壤土及沖積砂質土,熱帶海洋型氣候。
二之三、林園河川圖 林園排 鳳山水庫 高屏溪 中門排 中芸排 港埔排
三之一、古對外水陸交通 • 海道往來船隻官船和商船皆由泉州、廈門港出發,必以澎湖為關津,直往台南府城安平鎮大港鹿耳門,此後再輾轉南下或北行。 • 由南下海道,依大清王錫祺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載:「康熙年間商船與番地貿易,其水程由安平鎮大港出口,沿海邊而行,喜西北風,歷鳳山、打狗、西溪、東港、大崑麓、加六堂、楓港、琅嶠至沙馬磯頭,再向東轉行山背至後山卑南覓秀姑鸞以達北境。」西溪地屬扼要,故置重鎮以駐防之。 • 依清代康熙鳳山縣志《武備志》記載:「水師防汛,安平水師防汛:防守西溪汛,步戰守兵一十名【右營標】;墩臺瞭望,西溪汛:置砲臺一座【安砲一位】、煙墩一個、望高樓一座。」
三之二、現今對外水陸交通 • 陸路交通―以沿海公路台17線、鳳林公路台25線及沿高屏溪台21線為主。往北可達大寮、鳳山;往西通小港、高雄國際機場;南下可致東港、大鵬灣、恆春鵝鸞鼻。 • 海域交通路徑―有汕尾漁港、中芸漁港。往北可通鳳鼻頭港、紅毛港高字塔、高雄港、鼓山港哈瑪星;往西可致林園外海之海洋牧場、小琉球;往南可達東港、大鵬灣。
四、傳統產業 • 以生產甘蔗及稻米為主。 • 西溪、港浦港係林園古老的國際商埠。明清時期,商帆船可沿著西溪而上至陂窟大塘邊米店仔腳靠岸,衍生林子邊街市商賈輳集。在清初、日治時期,港仔埔港灣(現今的港埔大排),可直駛至安記棧的碼頭卸貨,再由安記棧運出貨物到高雄縣各地。當時商船大多航往大陸、日本一帶,出口貨物以黑糖為最大宗,其次為稻米;而進口貨物則以布類、瓷器、建材以及日用品為主。 • 現今農產品以洋蔥、美濃瓜、小黃瓜及蔬菜為主。漁產以沿海捕撈漁業及高價值精緻養殖漁業為主,主要養殖九孔、石斑(老鼠斑、龍膽石斑、老虎斑、點帶石斑)、蝦類(白蝦、草蝦、沙蝦)、鰻魚、虱目、金目鱸、金鐘、紅衫…等。
五、石化業 • 林園石油化學工業區,是政府籌劃十大建設之一,於民國六十二年底開始動工。為南部最大石化工業區, 以中油林園廠為核心, 中下游廠家有李長榮化工、南帝化工、永嘉化學、中國合成橡膠、台灣石化合成、信昌化學、台灣苯乙烯、和益化學、台灣塑膠、台達、中日合成、東聯、南亞塑膠、中美和、聯成、合興化工、阿科化學、亞洲聚合等公司在此設廠 。 • 中油林園廠啟動三輕更新計畫,主要內容:「包括新建一座年產100萬噸乙烯之輕裂工場(原來三輕年產23萬噸),並配合更新既有之第四芳香烴工場及相關之公用與區外設備,同時聯產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相關石化基本原料。計畫完成後,中油公司石化基本原料年產能分別為:乙烯195萬公噸,丙烯126萬公噸,丁二烯32萬公噸」。
六、未來展望 個人認為林園鄉未來地方發展可行策略和方案,可由下列兩方面著手: (一)外在條件: • 改變國人對林園鄉的看法(勿把林園定位為工業污染之地) 。 • 高雄捷運延伸至林園鄉(北淡水、南淡水相互呼應)。 • 台十七線沿海公路林園段拓寬(與高雄、屏東同步)。 • 藍色公路規劃列入林園鄉(與自然地景、文化、生態路線結合)。 • 呼籲中央文建會重視林園鳳鼻頭史前文化遺址的研究規劃建置。 (二)內在條件 • 走出工業污染重鎮的陰影與迷思。 • 降低疾病(癌症)死亡率,改善環境空氣品質(降低PSI值)。 • 喚起中央對林園鄉地方發展的重視(重大公共建設獨缺林園而被邊緣化)。 • 建立與鄰近地區合作開發之夥伴關係(跨縣市地域合作)。 • 重塑城鄉空間結構與意象(山、海、河、市中心與人性的規劃)。 • 重振鄉民信心,建立社區意識,號召鄉親返鄉,共同打拼。
叁、關心咱ㄟ庄頭 • 社區營造與城鄉新風貌: 一、悲情ㄟ林園 二、社區營造推動情形 三、城鄉新風貌規劃建設
三、城鄉新風貌規劃建設 二 西一 東 東 西 中 中 南 南
重點建設計畫 (一)鳳凰山文化地景及自然地質帶(山文化區) • 資源: 鳳鼻頭地景、中坑門史前文化遺址、日 據時期古坑道遺址、清水巖風景區、清 水寺、靈泉池、鳳山水庫。 • 人文: 鳳凰鳥、林半仙傳奇、槺榔掃帚、林 園地方唸謠。 • 發展重點:文化觀光休閒巡禮、觀光果園。
重點建設計畫 (一) 子項計畫 • 鳳鼻頭地質景觀計畫(高雄縣市合作) • 鳳鼻頭(中坑門)史前文化遺址國家古蹟計畫(文建會) • 古坑道遺址古蹟計畫(高雄縣市合作) • 清水巖風景區計畫 • 鳳山水庫休閑遊憩計畫 • 清水巖觀光果園和都市農園計畫 • 林園三庄運動休閒公園計畫 • 林園文化和教育園區(爭取國防部營區部份變更為大學園區或軍史館)
重點建設計畫(二)河海文化觀光遊憩休閒帶(河海文化區)重點建設計畫(二)河海文化觀光遊憩休閒帶(河海文化區) • 資源: 海河交會口、自然生態資源(紅樹林、候鳥類、魚蝦等)、林園紅樹林生態區、下淡水溪夜間水光映景、汕尾漁港、中芸漁港、港埔漁港、各類養殖業專區(有養殖王國之稱)、林園海洋溼地公園(其中有原生種紅樹林樹龄超過一百五十年)、中坑門海水浴場、鳳鼻頭地景等,極具海洋特色。 • 人文:先民移徙接口路線(漳泉州及客家族群皆由此進入)。 • 發展重點: • 結合鳳鼻頭港、小琉球、東港、汕尾漁港、高屏溪、中芸漁港(交 通船可通往小琉球)等與藍色公路成一環狀文化休閒觀光遊憩帶。 發展休閒漁業、養殖漁業品嘗、體驗海上之旅(欣賞三鳳搶珠―丹 鳳、鳳凰、大鵬)。 • 下淡水溪行舟(欣賞水光映景、捕魚樂、品嘗魚蝦、吟詩作對、 卡拉OK演唱、自然生態深度之旅)。 • 海河文化季 (舉辦海河祭典、珍珠鮑魚饗宴) 、海洋牧場海釣比賽。
重點建設計畫(二) 子項計畫 • 藍色公路文化休閒觀光計畫(高高屏合作) • 濱海大道規劃設計計畫 • 中坑門海水浴場遊樂區計畫 • 港仔浦港水上遊憩計畫 • 林園海洋溼地公園計畫 • 沿海養殖漁業休閒與文化館計畫 • 中芸港區水與綠空間計畫 • 中汕漁業休閒園區計畫 • 下淡水溪水上活動與水岸休憩計畫 • 林園紅樹林生態區和河濱公園計畫 • 綠色石化科技園計畫(含環保公園)
重點建設計畫(三)林園老街文化形象商圈(中央核心區)重點建設計畫(三)林園老街文化形象商圈(中央核心區) • 資源 :林仔邊老街、奇木教學園區、景觀道。 • 人文 :鳳山最早發跡地(鳳山第一街) ,人才名 人輩出。 • 發展重點:觀光市集、文化形象商圈、美食品 嘗、農漁特產品銷售、文化休閒育樂。
重點建設計畫(三)子項計畫 • 林仔邊文化老街計畫 • 林園奇木生態教學園區計畫 • 林園休閒生活文化廣場計畫 • 林園多功能運動公園計畫 • 林園農漁特產觀光形象商圈計畫 • 王公廟藝文廣場計畫 • 林園石化產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