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8 Views
現代文學與文化. 專題一 觸摸歷史 ‧ 進入五四. 梅家玲 教授.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 版 授權釋出 】. 第四講 新青年的「終身大事」 ──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 重要問題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 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魯迅 胡適 徐志摩.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 新青年 》 熱烈討論女子與婚姻問題
E N D
現代文學與文化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梅家玲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四講新青年的「終身大事」──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第四講新青年的「終身大事」──文化實踐與文學創作中的愛情與婚姻 • 「終身大事」: 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 重要問題 • 艱難的追尋 --出入於新舊之間的 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 魯迅 胡適 徐志摩
「終身大事」: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終身大事」: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 《新青年》熱烈討論女子與婚姻問題 • 2卷6號(1917年2月1日)發表陳獨秀〈文學革命論〉同時, 推出「女子問題」專欄。 • 3卷5號(1917年7月1日)刊出震瀛〈結婚與戀愛〉。 • 3卷6號(1917年8月1日)刊出劉延陵〈婚姻之過去現在未來〉。 • 4卷1號(1918年1月15日)刊出陶履恭〈女子問題〉。 • 4卷4號(1918年6月15日)乃「易卜生專號」,收有胡適 撰〈易卜生主義〉、羅家倫、胡適合譯《娜拉》。 • 6卷3號 (1919年3月)刊出胡適的劇作《終身大事》。 • 《婦女雜誌》每期皆有多篇文章談論 戀愛理論或報導戀愛事件。
「終身大事」: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終身大事」:五四時期新青年關注的重要問題 為什麼要討論女子與婚戀問題? • 女子問題:反纏足,受教育 成就強健進步的新國家與新社會 • 婚戀問題: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打破傳統禮教桎梏,脫離封建家庭束縛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1868-1940)的婚姻與婚姻觀 (一)蔡元培與王昭(1889~1900) • 撰《夫婦公約》廿五條 以「主臣」為例 基於人格平等互愛 與民主共和國同型 • 體現當時知識分子對於女權與婚姻問題 的思考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1868-1940)的婚姻與婚姻觀 (二)蔡元培與黃仲玉(1902~1920) • 徵婚提五「擇偶條件」說: 女子須不纏足者 須識字者 男子不娶妾 男死後,女可再嫁 夫婦如不相合,可離婚 • 選擇西曆元旦為結婚日 • 以拜孔子為大禮,以開演說會代替鬧洞房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1868-1940)的婚姻與婚姻觀 (三)蔡元培與周峻(1923~1940) • 徵婚提三「擇偶條件」 .原有相當認識 .年齡略大 .須熟諳英文而能為先生之助者 • 結婚照上題詩: 「忘年新結閨中契,勸學將為海外遊; 鰈泳鶼飛常互動,相期各自有千秋。」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蔡元培(1868-1940)的婚姻與婚姻觀 (三)蔡元培與周峻(1923~1940) • 結婚頌詞: 「社會組織,托始夫婦。 互尊人格,互盡義務。 互諒所短,互認所長。 親愛不渝,幸福無疆。」 • 於婚姻中實踐其所接受的新思想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1881-1936)
朱安(1878-1947) 魯迅原配,侍親至孝的好媳婦,舊社會的犧牲者。 許廣平(1898-1968) 魯迅學生 畢生唯一相知相愛的伴侣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1881-1936)的婚姻與家庭 百度百科 ︰冯靖雄 百度百科 ︰小臭R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魯迅(1881-1936)的婚姻與家庭 • 十年攜手共艱危--魯迅與許廣平 《兩地書》中的情愛開展: • 魯迅先生──謹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 廣平兄──魯迅 • 魯迅先生吾師左右──(魯迅師所賜許成立之名)小鬼許廣平 廣平兄──迅 • 小白象:(你的鼻子並未如你所繪的仰起,還是垂下罷) ──小刺猬 乖姑,小刺猬──你的小白象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1891-1962)的愛情與婚姻 • 江冬秀 韋蓮司 陳衡哲 曹誠英(珮聲) • 新思想的師表 vs.舊道德的楷模 百度百科︰神来之笔01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 江冬秀(胡適之妻, 性格剛烈,處事果斷) 記得那年。 你家辦了嫁妝, 我家備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這個新郎。 這十年來, 找了幾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態炎涼。 胡適(1891-1962)的愛情與婚姻 「胡適大名垂宇宙, 夫人小腳也隨之。」 鏽了你嫁妝剪刀,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樣, 更老了你和我人兒一雙。 只有那十年的陳爆竹, 越陳便越響 。 (〈新婚雜詩〉)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1891-1962)的愛情與婚姻 • 韋蓮司 • 美國達達主義畫派畫家 • 《胡適留學日記》: 「其人極 能思想,讀書甚多,高潔幾近狂狷。」 • 陳衡哲 • 中國第一批官費女留學生 • 新文學、白話文運動的支持者, 〈一日〉為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百度百科︰神来之笔01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1891-1962)的愛情與婚姻 • 曹誠英(字珮聲,乳名麗 娟,胡適三嫂之妹) • 今天晴了,天氣非常好。下午我同珮聲出門看桂花,過翁家山,山中桂樹盛開,香氣迎人。我們過葛洪井,翻山下去,到龍井寺…… • 早晨與娟同看《續俠隱記》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麗人》一段故事,我說這個故事可演一首記事詩…… • 我這三個月中在月光之下過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胡適日記》)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胡適(1891-1962)的愛情與婚姻 • 曹誠英 依舊是月圓時, 依舊是空山,靜夜; 我獨自踏月閒行,沈思,── 這淒涼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 驚破了空山的寂靜。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秘魔崖的月夜〉)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 • 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 得之,我幸; • 不得,我命; • 如此而已。 • 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 百度百科︰kl002002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 張幼儀 • 林徽因(音) • 陸小曼 百度百科︰唐山李响007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張幼儀 • 出身上海寶山縣巨賈之家。 • 1915年,18歲的徐志摩娶15歲的 張幼儀為妻。 • 1920年,遠赴英國與徐志摩團聚。 • 1922年,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兩 人已育有二子。此後張幼儀轉赴德國留學。 • 接掌上海女子商業銀行,成效卓著。 • 策劃臺灣版《徐志摩全集》。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林徽因(音) • 仕宦、書香世家之後,身兼 作家與建築師,被喻為一代 才女。 • 1920年,與父同往英國,與 徐志摩相識,結下一段情緣。 • 1928年,嫁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機前往北京 聽林徽因演講,不幸飛機失事而亡故。 百度百科︰wyfbj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林徽音〈別丟掉〉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百度百科︰雪巅苍狼
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艱難的追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愛情與婚姻抉擇 徐志摩(1897-1931)的愛情與婚姻 陸小曼 • 北京社交名媛,精通英、法文,近代 女畫家。 • 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定居上海。 • 婚後生活開銷大,徐志摩為此奔 波於多所大學兼課。 • 徐志摩過世後,整理丈夫作品,出版 有《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書。 百度百科︰洗澡是一种美德
「終身大事」:出入於新、舊之間的艱難抉擇 • 文化轉型期中令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 「新青年」配「新女性」 vs. 「小腳」與「西服」 的婚戀模式 • 新與舊、中與西的文化衝突 • 個人自由 vs. 傳統家庭倫理觀 • 情(真情、實愛)vs. 義(義務、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