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915 Views
認識台灣 稀有動物. 蘇林龍. 攜帶物品 : 紙跟彩虹筆. ◎台北樹蛙◎台灣梅花鹿. ◎鉛色水鴨◎河烏. ◎台灣彌猴翡◎翠樹蛙. ◎褐樹蛙◎紫嘯鶇. ◎ 台灣稀有水生植物◎台灣特稀有蜥蜴. ◎黃裳鳳蝶◎畫眉科鳥類. ◎水筆仔◎粟背林鴝. ◎五色鳥◎台灣藍鵲. ◎綠蠵龜◎台灣一葉蘭◎栗喉蜂虎. 自然生態學習網 http://nature.edu.tw/index 生態保育網 http://www.gio.gov.tw/info/ecology/Chinese/index02.htm. 認識台灣稀有動物學習單
E N D
認識台灣稀有動物 蘇林龍 攜帶物品: 紙跟彩虹筆
◎台北樹蛙◎台灣梅花鹿 ◎鉛色水鴨◎河烏 ◎台灣彌猴翡◎翠樹蛙 ◎褐樹蛙◎紫嘯鶇 ◎台灣稀有水生植物◎台灣特稀有蜥蜴 ◎黃裳鳳蝶◎畫眉科鳥類 ◎水筆仔◎粟背林鴝 ◎五色鳥◎台灣藍鵲 ◎綠蠵龜◎台灣一葉蘭◎栗喉蜂虎 自然生態學習網http://nature.edu.tw/index 生態保育網http://www.gio.gov.tw/info/ecology/Chinese/index02.htm
認識台灣稀有動物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 請問你要介紹動物是什麼? • 請問牠有什麼特色(請從牠的外型簡單介紹)? • 請問你為什麼喜歡牠 • 請簡單的把牠畫下來
台北樹蛙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taipeianus.html 體型:中型纖細,♂3.5-4.5cm,♀4.5-5.5cm 頭部:頭長約等於頭寬,吻端尖圓。瞳孔水平狀,虹彩黃色。鼓膜不明顯,顳褶明顯。 背部:綠色,但隨環境變成深褐色或淺綠色。有些個體有白色、黃色或藍色小斑點。 體側:腹側黃色,有些細小的褐色斑點。 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腹部:白色帶黃色。 前肢:背面綠色,外側白色皮瓣明顯。指間有微蹼,指端吸盤黃色。 後肢:背面綠色,外色白色皮瓣明顯,股部內側黃色有許多褐色小斑點。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 第二性徵:雄蛙比雌蛙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
台灣梅花鹿 http://sites.google.com/site/rn012345678/Home/10 鹿科,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其野外族群已在1969年左右滅絕,目前墾丁國家公園及綠島的野生族群來自人工復育野放(McCullough, 1974)。 體長約150公分,喜群居。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主要之配種季節為11-12 月之間,為一短日照季節性生殖之動物(Liu, 2002),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台灣地區位於梅花鹿原始分部區域之南端(張,2007)。現今梅花鹿共有14 個亞種,依緯度高低可區分為南鹿(southern races)及北鹿(northern races)二者,臺灣梅花鹿以微衛星標誌之核型分析鑑定之結果,墾丁國家公園、台北動物園以及綠島之台灣梅花鹿為同一基因型之亞種,與日本、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等地一帶之梅花鹿族群有明顯差異性(Wilson, 2000)。 過去曾有大量族群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但受到強大的狩獵壓力加上棲息地因農業開發而遭破壞,導致野外族群數量銳減(江,1987)。根據在台進行大型哺乳類調查報告指出,野生台灣梅花鹿可能已於1969年在野外絕跡,所幸在動物園及民間養鹿場尚有飼養族群使其種源得以保存。
鉛色水鶇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n grdsjudeikfilllk=B0400
河烏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385 河烏,全身為暗咖啡色,賞鳥人戲稱為巧克力,在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為留鳥。喜歡棲息於中、低海拔之乾淨低污染的山澗.河谷的清澈溪流地帶。常見牠們站立於溪邊,或溪中岩石上,腳部稍曲,尾羽上翹,不停地做蘿蔔蹲的動作,並上下擺動尾羽或拍動翅膀。或突然飛入水中覓食。飛翔的速度很快,常發出清脆而響亮的聲音「唧一」且邊飛邊叫。 有透明之白色眼膜 (又稱為瞬膜);潛入水中時,能清楚地獵取水中食物。河烏會潛入水中獵到的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此外,植物的嫩葉、種子,或小型軟體動物等亦是喜愛的食物。營巢於溪邊岩石隙間,或樹根附近的洞穴,巢呈碗狀,以苔蘚、雜草編織而成。 中文名稱:河鳥 科別:河鳥科 棲息地:河谷溪澗區 體型:20 公分
台灣獼猴 http://www.dtes.ptc.edu.tw/monkey.htm 分 類:PRIMATE 靈長目 Cercopithecidae獼猴科形態特徵:頭軀幹長 36~45 公分,尾長 26~46 公分, 體重 5~12公斤;頭圓臉平,面頰裸出具頰囊 ,耳殼小;全身毛被厚軟,冬季為暗石板色, 夏季為橄欖綠色,腹面為濃灰白色,股間有明 顯之紅棕色肉墊,四肢下部及尾端近黑色,尾 部粗且長。齒式: 2/2,1/1,2/2/,3/3 =32。生態習性:本種為群居性動物,一群以10餘隻至30隻左右 最常見;活動區域以樹林上層為主,但也會下到地表來;白天活 動,清晨和黃昏為其覓食高 峰;遇危險會發出短促之吼聲或搖動 枝幹來警 告同伴;雜食性,但以植物之果實、嫩莖葉為 主,攝食種類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改變,偶而會 吃昆虫。棲地分布︰為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各山區,海拔高度 可由 100 公尺至 3,200 公尺棲息環境以濃密之 天然林為主,喜出現於裸露之岩石 或水源地附 近。面臨問題:些許的捕捉。
翡翠樹蛙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rhacophorus_prasinatus.html 體型:中型修長,♂5-6cm,♀6-8cm。 頭部: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或尖,有兩型。上唇白色,鼓膜明顯。眼鼻線及顳褶金黃色,但有些個體金黃色不明顯。 背部:翠綠色,皮膚粗糙有許多顆粒。 體側:從吻端到股部有一條白線,白線下方綴有一些大黑斑。 腹部:白色,有許多黑斑及圓形小顆粒。 前肢:背面綠色,外側白色皮瓣不明顯。指端吸盤黃色,指間有微蹼。 後肢:背面綠色,股部內側有許多大型黑斑,有時黑斑相連成黑線,外色白色皮瓣斷斷續續不發達。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無外蹠突。 第二性徵:雄性較小,有單一咽下外鳴囊。
紫嘯鶇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396 全身羽色暗藍,有時會閃耀著亮藍色光澤的紫嘯鶇,乍看之下好似居住在山野間的隱士。紫嘯鶇喜歡在森林邊緣或是溪流旁的陰濕地帶附近活動,時常快樂地在水中戲水,玩得不亦樂乎。由於身處在水聲淙淙不絕的環境中,紫嘯鶇彼此間的溝通方式也是異於常鳥:牠們發出的「嘰──、嘰──」叫聲,不但尖銳刺耳,而且往往持續數秒,就好像是疏於保養的剎車所發出的凄厲叫聲,實在是令人不敢領教;但是當繁殖季節來臨時,牠們也會唱出輕柔的歌曲,來吸引異性的青睞呢! 紫嘯鶇屬於為台灣特有種鳥類,牠們在本島的分布相當地廣泛:由浪濤拍岸的岩石海岸至終日雲霧繚繞的中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牠們的行蹤。牠們的生性機警,平時不會出現在過於空曠的地區,通常單獨出現在遮蔽良好的水邊。紫嘯鶇覓食時,多以腳爪刨掘地面尋找蚯蚓,或追逐地面附近的昆蟲為主;偶爾也可看到牠們取食魚類、小型兩棲爬蟲類或蝦蟹等小動物。
台灣特稀有蜥蜴 臺灣蜥蜴類.大概分為六大類.我們稱為六科.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所謂的攀木蜥蜴(1)這一類.攀木蜥蜴類. 屬於飛蜥科.會飛的蜥蜴這一科.在開發比較少的地方.才比較有可能看到這個特有種.從物種演化的觀點來看.山與溪谷的阻隔.使蜥蜴們在固定的範圍隨著環境而演化.基因沒有混雜.所以長久下來就產生了獨一無二的特有種.像雪山草蜥(2).此外.還有南台草蜥(3)﹑蓬萊草蜥(4)與臺灣草蜥(5)也都是特有種.
台灣稀有水生植物 大安水蓑衣 多年生挺水性水生草本。全株密佈粗毛,莖方形直立,葉對生,長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秋冬開花,花無柄,簇生葉腋,淡紫色,表面散生紫色小點及腺毛,具有卵形直立苞片。蒴果長紡綞形,種子黑褐色。 台灣地跨熱帶和亞熱帶.雨量充沛.天然的水域環境.加上早期居民用來灌溉和養殖用的水塘﹑水稻田以及大大小小的水溝﹑沼澤或溼地.一幅台灣水域環境的地圖.就可以清楚勾勒出來了.殊的水域環境下.蘊育出豐富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分為挺水﹑浮水﹑沉水三大類.他們藉著風力﹑水力﹑動物.或是自身果皮爆裂的力量.將果實散播.以繁衍後代.除此之外.候鳥也是水生植物傳播的功臣之一.他們看起來或許不起眼.卻也在生態循環的過程中.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天然水塘的逐漸減少.水生植物的族群卻一天一天在減少中
黃裳鳳蝶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920 別名 金章鳳蝶、黃裙鳳蝶 形態 前翅長約60~90mm,雌蝶體型較大,前翅黑色,翅脈邊灰色。後翅緣附近與翅脈黑外,雄蝶多呈金黃色光。 分佈 台灣產於平地與低山帶,恆春半島是黃裳鳳蝶最活躍的地區
畫眉科鳥類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367 畫眉(學名:Leucodioptroncanorus),雀形目畫眉科的一種。體型略小,約22厘米,全身棕褐色,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的西南、華中至東南、台灣、海南島及中南半島北部。白色眼圈在眼後延長,形成眉紋,鳴聲悅耳,種加詞canorus即音調佳美之意,故為中國著名的傳統籠鳥,備受養鳥者的推崇。 畫眉的平均體重約為63.0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草原、亞熱帶或熱帶嚴重退化的前森林、鄉村花園和城市。
水筆仔 http://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sea/plant/301/301.htm •別名:水筆、茄藤樹、秋茄樹、紅海茄冬 分佈地:分佈在河流出海口附近,台灣北部淡水河,中部及南部之河流出海口都有它的蹤跡,生長在淡鹼水交界的沼澤地,往往有大的群落,稱之為「紅樹林」。 習性:水筆仔是屬紅樹林科的一種胎生植物,適合生長在淡水海水河口交匯處,約中、高潮線的位置。 紅樹科的植物具有特殊的「胎生苗」繁殖現象,原因是種子在萌芽之時需要充足的水份與氧氣,而紅樹林生長所處的環境是在潮濕缺氧且鹽份高的水澤軟泥上,並不適合種子的發芽與接下來的幼苗生長,因此紅樹科植物發展出這樣的胎生種子機制。 特徵: 1.株:水筆仔為常綠小喬木,樹皮呈灰紅褐色,樹幹基部明顯膨大為板狀,綿密的支持根再由板根下分出扎入軟泥中。 2.葉:葉長橢圓形,先端較鈍,葉緣略反捲。 3.花:花一株約4~9朵,花萼五裂,裂片呈披針形,花瓣五枚,白色絲狀花瓣。 4.果:筆狀胎生苗從原來圓鈍形漸長成棒狀,下端尖的形體。果實成熟後,尚未脫離母體前會先行萌芽成為胎生之幼苗,故其屬胎生植物,根枝很多,圓條形,在水中較易支撐整個植物體。 生活史介紹: 水筆仔是紅樹科加藤樹屬的常綠喬木,具固土、防潮、護土等功效。大約在五~六月開花、八~九月果實逐漸成熟。此時果實內的種子會往下長出一根胚軸,胚軸稱為「胎生苗」,是一棵小樹苗的莖。三、四月時,胎生苗陸續掉落泥灘,直接長成一株小樹苗,通常這樣的繁殖方式就被稱為「胎生植物」。
粟背林鴝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405
五色鳥 http://yunol.stes.tc.edu.tw/07-168.htm 全身為鮮豔的翠綠色,為極好的保護色。眼睛周圍黑色,額、腮及上喉部金黃色,下喉、頸側及後頸藍色。胸部有一紅斑,五彩花紋,絢麗奪目。嘴黑綠色,基部藍色。腳鉛色。嘴長23~26mm,翼長90~103mm,尾長59~67mm。 為台灣特有亞種,且是台灣普遍的留鳥,還被新竹縣選為縣鳥。近似的亞種分布於兩廣、海南島、安南、寮國、馬來和蘇門答臘等地方的山地。
台灣藍鵲 http://www.wxp.ks.edu.tw/nature/theme2/bird/3bird-special3.htm 又叫台灣暗藍鵲、長尾山娘、長尾陣 形態特徵: 台 灣 藍 鵲 全 長 約 65cm, 翼 長 18~ 21cm, 尾 長 約 40cm。 嘴 、 腳 紅 色 ; 眼 黃 色 ; 頭 至 頸 部 、 胸 部 黑 色 ; 全 身 大 致 為 藍 色 , 下 腹 羽 色 略 淡 , 飛 羽 末 端 有 白 斑 ; 尾 上 覆 羽 黑 色 , 尾 下 覆 羽 白 色 ; 尾 羽 甚 長 , 末 端 白 色 , 除 中 央 2根 外 , 其 餘 中 段 黑 色 。 生態習性: 台 灣 藍 鵲 性 群 棲 、 兇 悍 、 喜 喧 嘩 , 有 攻 擊 其 他 鳥 種 之 習 性 , 常 成 群 直 線 飛 行 , 甚 為 壯 觀 ; 以 植 物 之 果 實 為 食 , 亦 兼 食 其 他 鳥 類 、 兩 棲 類 、 昆 蟲 及 其 他 小 型 哺 乳 類 。 繁 殖 期 為 4~ 8月 , 築 巢 於 樹 冠 之 橫 枝 上 , 以 樹 枝 、 細 藤 和 雜 草 築 成 淺 碟 形 的 巢 , 每 窩 產 4~ 6個 蛋 , 孵 卵 和 育 雛 通 常 由 親 鳥 及 同 群 其 他 成 員 共 同 參 與 , 這 種 現 象 是 鳥 類 中 極 為 特 殊 的 幫 手 制 度 。 棲地分布: 台 灣 特 有 種 鳥 類 。 主 要 棲 息 於 中 、 低 海 拔 之 闊 葉 林 及 次 生 林 中 。 面臨問題: 人 為 獵 捕 、 干 擾 、 棲 地 破 壞 。 此 外 由 於 中 、 低 海 拔 之 闊 葉 林 及 次 生 林 的 開 發 及 遊 憩 活 動 , 其 生 存 空 間 日 漸 減 少 , 導 致 族 群 數 量 減 少 。
綠蠵龜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0%E6%B5%B7%E9%BE%9C 綠蠵龜 (Cheloniamydas) 綠蠵龜屬於蠵龜科(Cheloniidae),俗名石龜,體型屬中大型海龜,產於熱帶至亞熱帶海洋中,分布棲地以熱帶及亞熱帶之太平洋與印度洋水域為主。綠攜龜的背甲大致呈心臟形,背、腹甲均具角質性的盾板和骨板,頭部具鱗片,與蛇類相似,因而不能完全縮入背甲內。四肢均呈鰭狀,並有爪一枚。因背甲與體內脂肪為綠色,故英文名為Green turtIe。
台灣一葉蘭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263 台灣一葉蘭(Pleioneformosana)蘭科 俗名:台灣慈姑蘭、山慈姑 簡介:屬於中海拔地區的原生蘭,其唇瓣捲成喇叭狀 包住上方的蕊柱,並且露出內側的黃斑,極具 特色。繁殖能力強,除可依靠球莖進行無性繁 殖外,亦可透過開花結果的方式,以種子進行 傳播。台灣阿里山、溪頭與梅峰等地,皆闢有 保護區可供欣賞
栗喉蜂虎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3&Itemid=30 嘴細長而尖,喉部栗紅色,有黑色過眼線。頭至背大致為黃綠色,飛羽末端及尾羽水藍色帶有光澤。中央尾羽延伸為長針狀。 出現於草生地、灌叢。主要食物為昆蟲。常停棲於高處,再飛到空中捕食昆蟲。於土堤上挖洞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