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2.71k Views
第四課. 發現事理的樂趣 理查 ‧ 費曼. 題解 文體、主旨 寫作背景介紹 何謂「科普文章」?. 本文節錄自發現事理的樂趣,原為費曼於西元一九八一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 BBC )訪問的一集訪問稿。後收入費曼的演講集 《 費曼的主張 》 中。 一般人以為科學家喜愛分析,欠缺美感。費曼不以為然,他認為科學知識能提升美感鑑賞。在追憶人生的過程中,他深切體會到童年父親的陪伴與教導,對他投入科學研究,乃至一生追求真理、無畏權威,都有莫大的影響。文中也談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原子彈製造的動機與寶貴的經驗。.
E N D
第四課 發現事理的樂趣理查‧費曼
題解 • 文體、主旨 • 寫作背景介紹 • 何謂「科普文章」?
本文節錄自發現事理的樂趣,原為費曼於西元一九八一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的一集訪問稿。後收入費曼的演講集《費曼的主張》中。本文節錄自發現事理的樂趣,原為費曼於西元一九八一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的一集訪問稿。後收入費曼的演講集《費曼的主張》中。 一般人以為科學家喜愛分析,欠缺美感。費曼不以為然,他認為科學知識能提升美感鑑賞。在追憶人生的過程中,他深切體會到童年父親的陪伴與教導,對他投入科學研究,乃至一生追求真理、無畏權威,都有莫大的影響。文中也談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原子彈製造的動機與寶貴的經驗。
最後費曼指出生命充滿不確定,存在的意義不易覓得,但只要努力地去探索,就越有可能有新的發現。最後費曼指出生命充滿不確定,存在的意義不易覓得,但只要努力地去探索,就越有可能有新的發現。 在訪談中,費曼表現一貫的真誠坦率與風趣,回顧過去的經驗與成就時,更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誠實與洞見。一代物理大師的體驗與思想,帶給我們許多感動與啟發。
英國廣播公司的賽克斯曾在富利曼.戴森寫的《宇宙波瀾》中讀過費曼的趣事。後來他想製作一部紀錄片,來向世人介紹從事科學的樂趣。他認為要讓社會大眾體會科學研究之樂,最好能介紹某位科學家的一生,因此,他想到了一個最有意思的科學家―費曼。英國廣播公司的賽克斯曾在富利曼.戴森寫的《宇宙波瀾》中讀過費曼的趣事。後來他想製作一部紀錄片,來向世人介紹從事科學的樂趣。他認為要讓社會大眾體會科學研究之樂,最好能介紹某位科學家的一生,因此,他想到了一個最有意思的科學家―費曼。 於是他遠從英國來到加州理工學院拜訪費曼。經過三天的訪問,得到四個小時的毛片,最後剪接成一個小時的節目。由於構想細膩、周全,設計的對話又自然,使它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好節目,且紅遍了美國、英國。
本文是一篇採訪稿,在文類上屬於科普類,鋪陳科學家的一生,介紹科學家的養成,他一生寶貴的經歷,對人類的貢獻,也談到研究科學的態度及對人生的看法。本文是一篇採訪稿,在文類上屬於科普類,鋪陳科學家的一生,介紹科學家的養成,他一生寶貴的經歷,對人類的貢獻,也談到研究科學的態度及對人生的看法。
何謂「科普文章」? 科普就是在說明科學的本質,定義問題,尋找共通的標準,測量或實驗,得到結論,被推翻或成為定論。 這一連串的過程,就是要透過這些科普文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所有人。不管是什麼科學,能以最貼近大眾生活的方式類比,就能讓這篇科普文章,獲得最大的效益。 摘自─〈我的科普寫作經驗講座〉~by 曾志朗院士
作者 • 生平簡介 • 「曼哈坦計畫」 • 別鬧了,費曼先生! • 《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 • 《物理之美》
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生於西元一九一八年,美國紐約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曾任康乃爾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校教授。一九八八年逝世,享年七十歲。 費曼是二十世紀傑出的物理學家,二十四歲時,即被徵召參加「曼哈坦計畫」,在歐本海默的領導之下,與一群頂尖的科學家合作研發原子彈。西元一九六五年與美國史溫格、日本朝永振一郎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費曼被指派參加調查而不負所託。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費曼被指派參加調查而不負所託。 費曼有關物理的科普著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暢銷全球。他擅長以深入淺出、活潑有趣的筆調,讓人感受物理之美、激發好奇心,並開拓讀者的視野。著有《別鬧了,費曼先生》、《 你管別人怎麼想》、《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物理之美》、《費曼物理學講義》等書。
「曼哈坦計畫」 西元一九四二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下達總動員令,成立了最高機密的「曼哈坦計畫」,目標是趕在德國之前製造原子彈。費曼參加計算部門的工作,要準確地算原子彈爆炸時究竟會出現什麼狀況,從而推算將釋放出多少能量。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六日,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就在離實驗室不遠的沙漠試爆成功的。其爆炸狀況與釋放出的能量和費曼所推算的結果吻合。
別鬧了,費曼先生! 某日費曼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院長的茶會。在那正式的場合中,他開始擔心自己的言行舉止,腦袋中光想應該往哪兒坐,要不要坐在這個或那個女孩身旁。突然背後有個聲音響起:「費曼先生,你的茶要加牛奶還是檸檬?」原來是艾森赫院長夫人在跟他說話,她正在替大家倒茶。「哦,兩樣都加吧,謝謝。」他一邊說一邊四面張望,想找個地方坐下,忽然聽到她說:「嘻嘻嘻!別鬧了,費曼先生!」
「別鬧了?我剛剛說了些什麼來著?」然後他立刻醒悟,自己又做了什麼好事!這就是費曼生平第一次的茶會經驗了。他永遠記得這句話,並且在四十年後把它用來當作他第一本暢銷書的書名。
《別鬧了,費曼先生!》 • 出版時間:西元一九九四年 • 寫作特色:文中幽默機智、費曼以幾近頑童的行止談論物理方面的概念 • 內容:本書集結費曼一生的各種奇異的故事,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采事蹟的另一門徑 • 特色:全書沒有難懂的科學知識,在一件件新鮮事背後,隱然透露著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質
《費曼手札―不休止的鼓聲》 • 出版時間:西元二○○五年 • 編排:此書是費曼的女兒米雪‧費曼收集費曼的書信,加以整理而成。大略依時間先後來編排 • 內容:日期最早的是一九三九年費曼寫給母親的信件,其次是寫給第一任妻子艾琳的信,從中可見他們甜蜜的愛情與參加原子彈研發時期的生活。從此書可真切地看見費曼的思想性情與生活
《物理之美》 • 西元一九九六年出版 • 此書是費曼在康乃爾大學 梅森哲演講的記錄 • 透過趣味橫溢的演說內容、他將物理定律做更生動、更普及的詮釋
課文 •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第五段 • 第六段 • 第七段
一、花朵之美 我有個藝術家朋友,曾提到一個我不太能苟同的觀點。他拿起一朵花說:「看!它多美呀!」這我同意。接著他說:「你知道嗎,身為藝術家的我能看見這朵花有多美麗;但科學家的你呢,噢,會把它逐一分解,這樣就變得索然無味了。」 我認為他真的有點莫名其妙。我相信他看到的美,其他人和我也感受得到,雖然我的美感也許不及他那麼細緻,但我確實能感受到一朵花的美麗。而我對這朵花的了解,比他能體會到的多太多了。
我可以想像花朵的細胞,細胞內部的複雜活動,而這裡面也有美感。我的意思是說,美不只存在眼睛看得見的形相、色澤,在它的內部構造中,也有一種美。還有生命過程的美,像花朵的顏色繽紛,為的是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這很有意思,意味著昆蟲看得到顏色。於是引發我去思考一個問題:美感意識是否也存在低等的生物中?為什麼會有美的感覺呢?我可以想像花朵的細胞,細胞內部的複雜活動,而這裡面也有美感。我的意思是說,美不只存在眼睛看得見的形相、色澤,在它的內部構造中,也有一種美。還有生命過程的美,像花朵的顏色繽紛,為的是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這很有意思,意味著昆蟲看得到顏色。於是引發我去思考一個問題:美感意識是否也存在低等的生物中?為什麼會有美的感覺呢? 這些各式各樣有趣的現象顯示著:當你欣賞一朵花時,科學知識只會增添更多興奮、更多神祕、更多讚嘆。科學對美感欣賞只會加成,我不懂怎麼會有所減損呢?
二、窗邊的恐龍 我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父親經常讓我坐在大腿上,讀裡頭的文章給我聽。我們會讀到恐龍,也許是雷龍或是霸王龍什麼的,而書上會這麼寫:「這巨獸高二十五英尺,頭寬六英尺。」這時候,父親會停下來說:「我們來看看那是什麼意思。那是表示假如這恐龍站在我們家的前院,牠高到可以把頭伸進樓上的窗子裡了;但因為頭太寬了,伸進來時,會先弄破窗戶。」
父親與我盡可能把讀到的知識,轉換成現實的情境,因此後來我也學會那麼做—每當我看到一件事物時,都嘗試用轉換的方法,去想像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你看,想到曾經有那樣的龐然大物存在這個世界,我就覺得非常興奮,非常有意思—但我不曾想到或害怕真會有一隻大恐龍爬進窗子來。後來,牠們都滅絕了,卻沒有人知道原因,那使我感到非常有趣。父親與我盡可能把讀到的知識,轉換成現實的情境,因此後來我也學會那麼做—每當我看到一件事物時,都嘗試用轉換的方法,去想像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你看,想到曾經有那樣的龐然大物存在這個世界,我就覺得非常興奮,非常有意思—但我不曾想到或害怕真會有一隻大恐龍爬進窗子來。後來,牠們都滅絕了,卻沒有人知道原因,那使我感到非常有趣。
三、探索的樂趣 父親和我在森林裡散步的那些時光,我學到了許多。 看到林間的鳥兒,父親不談牠的名字,他說: 「你看!那鳥兒不時地啄牠的羽毛,你想牠為什麼這樣呢?」 我猜那是因為羽毛亂了,牠試著整理一下。 「好,那什麼時候羽毛亂了?牠怎麼會弄亂羽毛呢?」
「當牠飛翔的時候,如果只是走走是不會弄亂的。」「當牠飛翔的時候,如果只是走走是不會弄亂的。」 父親又說:「那麼接著你就會推測,牠剛飛下來時,會勤快地啄羽毛;到處走動時就不會了。讓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 我發現牠剛飛下來與在地上閒逛一段時間,啄羽毛的情況是一樣的。 我的猜測錯了,可是我也想不出正確的原因,於是父親揭曉答案。
父親教導我說:因為有蝨子在咬牠。鳥羽毛的碎屑剝落了,蝨子在吃它;蝨子的腿關節會分泌一些蠟,寄生在其中的小蟲就來吃這些蠟;小蟲吃不完,最後又有別的小生物來吃蠟裡面含著糖的液體。父親教導我說:因為有蝨子在咬牠。鳥羽毛的碎屑剝落了,蝨子在吃它;蝨子的腿關節會分泌一些蠟,寄生在其中的小蟲就來吃這些蠟;小蟲吃不完,最後又有別的小生物來吃蠟裡面含著糖的液體。 蝨子
事實上,父親講述的細節不見得都正確,但原則是對的。首先我知道了生物寄生的現象;其次,父親說生物要維持生命,需要有賴以維生的資源,某些生物知道利用這些資源,而剩餘的資源又為其他生物利用。事實上,父親講述的細節不見得都正確,但原則是對的。首先我知道了生物寄生的現象;其次,父親說生物要維持生命,需要有賴以維生的資源,某些生物知道利用這些資源,而剩餘的資源又為其他生物利用。
這是觀察得到的觀點。雖然我不能得到最後的結論,但是這些發現已經令人驚嘆,有如黃金般無比珍貴,真是美妙至極的經驗。這是觀察得到的觀點。雖然我不能得到最後的結論,但是這些發現已經令人驚嘆,有如黃金般無比珍貴,真是美妙至極的經驗。 你若要教導人觀察,你得讓他發現他將從中獲得非常美好的事物,對我而言,至少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我才了解何謂科學,科學就是耐心。假如你用眼睛看,用心觀察,全神貫注,你將得到極大的獎賞—雖然並非每次都如此。當我長大成熟後,比較不怕辛苦了,我可以日以繼夜,年復一年,一直專注地探索某些主題。
其中許多研究失敗了,許多字條被扔進字紙簍裡;但是,每當有新而且珍貴的發現時,那可真叫我滿心歡喜,興奮莫名。那是當我還是個小孩時,就學會對觀察結果有著如此美好的期待。父親早就把「探索非常有價值」的想法教給了我。其中許多研究失敗了,許多字條被扔進字紙簍裡;但是,每當有新而且珍貴的發現時,那可真叫我滿心歡喜,興奮莫名。那是當我還是個小孩時,就學會對觀察結果有著如此美好的期待。父親早就把「探索非常有價值」的想法教給了我。
四、肩章與教皇 除了物理之外,父親教會我的一件事—就是無論如何,不要尊敬那些因為有特定標誌而顯得尊貴的人。例如,當我還是個小孩時,父親經常把我抱在他腿上,攤開紐約時報某張照片研究。有一次是一張教皇的照片,照片中每個人都向教皇鞠躬,父親就說:「瞧!這些人!這兒站著一個人,其他人都向他鞠躬。他們之間有何差異?只因為站著的人是教皇!」總之,他不喜歡教皇,他會說:「不同的只是肩章!」
當然教皇沒有肩章,但假如他是位將軍—永遠是由制服或位階顯示,「但這個人也會有人類共同的問題,他跟其他人一樣要吃要喝,要上廁所,會碰到跟其他人一樣的問題。他也只是個人,為什麼他們都向他鞠躬呢?只因他的地位罷了,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或他的榮譽。」當然教皇沒有肩章,但假如他是位將軍—永遠是由制服或位階顯示,「但這個人也會有人類共同的問題,他跟其他人一樣要吃要喝,要上廁所,會碰到跟其他人一樣的問題。他也只是個人,為什麼他們都向他鞠躬呢?只因他的地位罷了,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或他的榮譽。」 順道一提,我父親從事制服買賣的行業,因此他很清楚有沒有穿上制服的差別。但對他而言,那是同一個人。
五、參與原子彈研發 【費曼在寫作博士論文期間,就應邀參與原子彈的研發計畫。】 這是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接受邀請,意味著我必須中斷極為熱衷的研究,而保護人類文明是我該花時間去做的事,該去嗎?這是我得跟自己辯論清楚的問題。 不想中斷正在進行的工作,去接受這件奇怪的任務,是我第一個反應。當然我也想過戰爭的道德問題,不過,我無意和那樣的問題有過多的牽扯。
然而,當我意識到原子彈將會是怎麼樣的武器時,我嚇到了,因為原子彈研發有可能成功,就一定會成功。而就我所知,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們能比德國先製造出原子彈,因此大家通力合作以超越德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當我意識到原子彈將會是怎麼樣的武器時,我嚇到了,因為原子彈研發有可能成功,就一定會成功。而就我所知,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們能比德國先製造出原子彈,因此大家通力合作以超越德國,是非常重要的。
【一九四三年初,費曼加入歐本海默在洛斯阿拉摩斯的工作團隊。】【一九四三年初,費曼加入歐本海默在洛斯阿拉摩斯的工作團隊。】 關於道德問題,我確實有話要說。體認到德國的威脅,是促使我參與的最初原因。我先在普林斯頓大學,之後在洛斯阿拉摩斯發展這些最早的系統,試圖研發出原子彈。我們做各式各樣的嘗試,更新設計,只是為了要製造出更具殺傷力的炸彈。為了完成這個計畫,眾人殫精竭慮,絞盡腦汁。原子彈的研發就像其他類似的研究計畫,當你決意要做,為求成功,你就會持續做下去。
我也認為我所做的事不道德—因為我忘了當初參與原子彈製造的理由,因此當理由不存在了,德國已經被擊敗了,我卻沒有任何省思,沒有重新思考為何還要繼續做下去。但,在當時我就是不曾思考過。我也認為我所做的事不道德—因為我忘了當初參與原子彈製造的理由,因此當理由不存在了,德國已經被擊敗了,我卻沒有任何省思,沒有重新思考為何還要繼續做下去。但,在當時我就是不曾思考過。
六、成功與苦難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原子彈在廣島爆炸。】 我記得自己當時唯一的反應是興高采烈、激動萬分—也許我被成功的喜悅沖昏頭了。有人舉辦慶功宴狂歡慶祝,有人喝得醉醺醺的。如果把洛斯阿拉摩斯的情況跟同時間的廣島比較,那真是非常鮮明的對比。我沉溺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中,也喝醉了,坐在吉普車的引擎蓋上瘋狂地打鼓,跑遍整個洛斯阿拉摩斯;然而同一個時間裡,廣島的人們卻在死亡邊緣中痛苦掙扎。
戰事結束後,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也許這是來自原子彈,也可能因為其他心理因素,那時我的妻子剛剛過世。就在廣島事件發生不久之後,我記得我和母親坐在紐約一家餐館,我想著紐約,我知道投向廣島的原子彈有多大,爆炸波及的範圍有多廣,而我意會到從我們所在位置,或許是五十九街吧,如果在三十四街丟一顆炸彈,它會炸到這裡來,所有的人都會被炸死,所有的生命都會被炸死!戰事結束後,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也許這是來自原子彈,也可能因為其他心理因素,那時我的妻子剛剛過世。就在廣島事件發生不久之後,我記得我和母親坐在紐約一家餐館,我想著紐約,我知道投向廣島的原子彈有多大,爆炸波及的範圍有多廣,而我意會到從我們所在位置,或許是五十九街吧,如果在三十四街丟一顆炸彈,它會炸到這裡來,所有的人都會被炸死,所有的生命都會被炸死!
那顆原子彈不是唯一的,要再生產很容易,因此人類前途黯淡,因為我早已看見—很早、比其他樂觀分子都要早就看到:國際關係以及人們的處事態度與爆炸前並無差異,衝突與戰爭將會繼續下去,所以我那時候很肯定,原子彈將很快再被動用。因此我惶惶不安,認定一切都是愚昧無知的。看到有人在造橋,我就說:「他們什麼都不懂。」我真的相信,建造什麼都是愚蠢的,因為即將被毀滅,但他們不知道。我看到任何工程在進行時,都會浮現出一種怪異的想法:真傻啊!還要建設什麼呢?我完全陷在一種憂鬱的狀態中。那顆原子彈不是唯一的,要再生產很容易,因此人類前途黯淡,因為我早已看見—很早、比其他樂觀分子都要早就看到:國際關係以及人們的處事態度與爆炸前並無差異,衝突與戰爭將會繼續下去,所以我那時候很肯定,原子彈將很快再被動用。因此我惶惶不安,認定一切都是愚昧無知的。看到有人在造橋,我就說:「他們什麼都不懂。」我真的相信,建造什麼都是愚蠢的,因為即將被毀滅,但他們不知道。我看到任何工程在進行時,都會浮現出一種怪異的想法:真傻啊!還要建設什麼呢?我完全陷在一種憂鬱的狀態中。
如果你期待科學可以提供:人類到底是什麼?人類要往哪裡去?宇宙有什麼意義?這些哲學問題的答案,那麼,我想你會很快地陷入迷惘,轉而想去尋求一些荒謬離奇的答案。如果你期待科學可以提供:人類到底是什麼?人類要往哪裡去?宇宙有什麼意義?這些哲學問題的答案,那麼,我想你會很快地陷入迷惘,轉而想去尋求一些荒謬離奇的答案。 科學的精神講求理解,我不知道科學家如何接受一個荒謬離奇的答案。總之,我不清楚。但是如果你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探索,盡我們所能地去了解這個世界。 人們問我:「你正在尋覓物理的終極定律嗎?」不,我不這麼做,我只是觀察著,想更多地探索這世界的事物,如果最後發現一個簡單又能夠解釋一切的定律,就讓它存在,那是很美好的。
七、懷疑和不確定 如果你期待科學可以提供:人類到底是什麼?人類要往哪裡去?宇宙有什麼意義?這些哲學問題的答案,那麼,我想你會很快地陷入迷惘,轉而想去尋求一些荒謬離奇的答案。
假使我們最後發現,大自然就像一個百萬層的洋蔥,我們揭開它重重疊疊的面紗之後,依然一無所得,那也只能如此了。不管如何,它的本質就是如此,大自然依自己的方式呈現,因此進行研究時,除了多所探討之外,不應預先設定研究結果。如果你的問題是:為什麼你想要多加探討?假如你認為多加探討,就可以解決深刻的哲學問題,那麼你可能錯了。說不定就算更明瞭大自然的特性,還是不能為你的問題找到答案。但我並不如此,我對科學的興趣,只不過單純地想要探索這世界,探索得越多,就越可能有新的發現。假使我們最後發現,大自然就像一個百萬層的洋蔥,我們揭開它重重疊疊的面紗之後,依然一無所得,那也只能如此了。不管如何,它的本質就是如此,大自然依自己的方式呈現,因此進行研究時,除了多所探討之外,不應預先設定研究結果。如果你的問題是:為什麼你想要多加探討?假如你認為多加探討,就可以解決深刻的哲學問題,那麼你可能錯了。說不定就算更明瞭大自然的特性,還是不能為你的問題找到答案。但我並不如此,我對科學的興趣,只不過單純地想要探索這世界,探索得越多,就越可能有新的發現。
另外的問題,就是如何判別真假。按照科學的觀點或我父親的觀點,我們應該睜大眼睛,看看什麼是真的,什麼可能不是真的。當你開始懷疑,且提出疑問,你就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說法了。對我而言,尋求真相,提出懷疑,早已是我靈魂裡非常根本的部分了。另外的問題,就是如何判別真假。按照科學的觀點或我父親的觀點,我們應該睜大眼睛,看看什麼是真的,什麼可能不是真的。當你開始懷疑,且提出疑問,你就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說法了。對我而言,尋求真相,提出懷疑,早已是我靈魂裡非常根本的部分了。 我能接受懷疑、不確定與有所不知。我覺得有所不知,比知道許多答案,而答案可能全錯的有意思多了。我知道很多近似的答案、可能正確的信念,我對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程度的見解,但我不對任何事情有著絕對確定的看法。我不懂的事甚多,例如「人類的存在到底有何意義?」這類問題。
我會用心去思考這些問題,但如果找不到解答,那麼我會把它擱置一邊。我並不是非要找到答案不可的。我不會因「有所不知」而害怕,不會因我在這個神祕奧妙的宇宙裡找不到意義而害怕。就我所知,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確定的意義。但這不會使我恐懼。我會用心去思考這些問題,但如果找不到解答,那麼我會把它擱置一邊。我並不是非要找到答案不可的。我不會因「有所不知」而害怕,不會因我在這個神祕奧妙的宇宙裡找不到意義而害怕。就我所知,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確定的意義。但這不會使我恐懼。
美感意識:指對美的感受、知覺與想像等。 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 ( Encyclopedia00 Britannica),西元一七六八年於蘇格蘭 愛丁堡發行,是以英文編纂的最古老百科全書,在教育和學習領域方面,是極為重要的工具書。 雷龍:一種草食性恐龍,體型龐大,身長可達二十四公尺,重至三十五公噸。四足粗笨,有如象足。頭部僅有六十公分左右,頸部及尾部甚長。移動時會發出如雷的巨響,因而得名。
霸王龍:一種肉食性恐龍,體高可達十四公尺,體重約十公噸,後腳粗大強壯,前肢既小又短,是恐龍中最殘暴的,又稱暴龍。霸王龍:一種肉食性恐龍,體高可達十四公尺,體重約十公噸,後腳粗大強壯,前肢既小又短,是恐龍中最殘暴的,又稱暴龍。 寄生:生物學上指依附於他物生存的生物。 紐約時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是西元一八五一年創刊於美國紐約的報紙,在全世界發行,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肩章:別在制服肩部,表示官階的徽章。 位階:職位階級。
「沒有任何證據」一句:西元一九三九年十月,愛因斯坦上書羅斯福總統,提出納粹 德國企圖研發原子彈的警告,呼籲政府應密切重視當時科學界核分裂研究的進展,並應編列經費支援核分裂的研究,勿讓德國搶先。 歐本海默:歐本海默(Robert 0 Oppenheimer,1904~1967),美國物理學家,西元一九四二年擔任「曼哈坦計畫實驗室」主任,從事原子彈研發,有「原子彈之父」的稱號。 洛斯阿拉摩斯:洛斯阿拉摩斯(Los Alamos),位於美國 新墨西哥州,為荒漠地區,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發原子彈的所在地。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和心思。殫,音ㄉㄢ。 廣島:日本城市名,位於本州島,瀕瀨戶內海,為日本大商埠之一。西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遭美國原子彈轟炸,受到極大的破壞,估計約八萬市民罹難。兩天後,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迫使日本在八月十五日宣布投降。 日本原子彈紀念碑
妻子剛剛過世:費曼的妻子艾琳 (Arline Greenbaum)於西元一九四五年六月,因肺結核過世,年二十五歲。 惶惶不安:極度恐懼不安的樣子。 荒謬離奇:荒唐錯誤,奇異而不尋常。
深度鑑賞 • 文體主旨 • 課文賞析 • 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