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38 Views
明朝中后期政治与清朝的兴起. 一、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二、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太祖. →. 惠帝. →. 成祖. →. 仁宗. 洪武. 建文. 永乐. 洪 ↓ 熙. 英宗. ←. 代宗. ←. 英宗. ←. 宣宗. 天 ↓ 顺. 景泰. 正统. 宣德. 宪宗. →. 孝宗. →. 武宗. →. 世宗.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 ↓ 靖. 熹宗. ←. 光宗. ←. 神宗. ←. 穆宗. 天 ↓ 启. 泰昌. 万历. 隆庆. 思宗. 崇祯.
E N D
明朝中后期政治与清朝的兴起 一、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二、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太祖 → 惠帝 → 成祖 → 仁宗 洪武 建文 永乐 洪↓熙 英宗 ← 代宗 ← 英宗 ← 宣宗 天↓顺 景泰 正统 宣德 宪宗 → 孝宗 → 武宗 → 世宗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 熹宗 ← 光宗 ← 神宗 ← 穆宗 天↓启 泰昌 万历 隆庆 思宗 崇祯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春明梦余录》卷二五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四辅官。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明成祖即位后,从翰林院官中选解缙、胡广等人,入直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由此开始。 此时阁臣,品位比较低,且不置属官,不得干涉诸衙门执掌,诸衙门奏事也不得相关白,阁臣仅备顾问而已。
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阁票拟逐渐成为制度。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批红:皇帝看过章奏及阁臣的意见后,亲用红笔写于章奏,叫批红。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通政司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批红 内阁职在“佐天子出令”,即以票拟之权,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这是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但内阁不能统领监督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
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内阁政治与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
北京智化寺 王振像
四大权阉 庙号 年号 宦官 主管 英宗 正统 王振 司礼监 宪宗 成化 汪直 锦衣卫 武宗 正德 刘瑾 司礼监 熹宗 天启 魏忠贤 司礼监
宦官专权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通政司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批红 通政司 → 司礼监 → 内阁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批红
宦官专权 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条 “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
宦官专权 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 明锦衣卫印
宦官专权 明宦官像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帝释梵天图(帝释天) 善才童子 北京法海寺壁画
帝释梵天图(鬼子母) 普贤行者 北京法海寺壁画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重一日。随着东北满族的兴起和农民的不断起义,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数额超过正常赋税一倍以上,农民苦不堪言。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天启七年,陕西澄城县王二率领抗粮农民冲入县地,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形成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他们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大顺通宝、永昌通宝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努尔哈赤 清朝的兴起 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明初,女真人发展成海西、野人,建州女真三部。努尔哈赤进行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他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八旗甲衣 清朝的兴起 努尔哈赤在女真原始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建立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清朝的兴起 努尔哈赤死后,儿子皇太极即位,改“大金”为“大清”,称女真为“满洲”。 皇太极死后,子福临即位,改元顺治,由皇太极之弟多尔衮摄政。明亡后,明将吴三桂引清兵进山海关南下,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5月,清军入关,清政权迁至北京,建立了统治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帝制王朝。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清朝的兴起 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 1662年,南明永历政权覆灭。 1664年,夔东十三家军被消灭,清朝统治完全确立。 多铎入南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