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48 Views
中小学教师如何从事课题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明 教授 Tel: 13178115081 Email: hongming@fjnu.edu.cn.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课题和课题研究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或亟待解决的事项。.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与课题相关的若干概念. ( 1 )课题与问题 ( 2 )课题与项目 ( 3 )课题与研究. 1. 课题的类型. ( 1 )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 2 )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
E N D
中小学教师如何从事课题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明 教授 Tel: 13178115081 Email: hongming@fjnu.edu.cn
一、课题研究概述 • (一)什么是课题和课题研究 •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或亟待解决的事项。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与课题相关的若干概念 • (1)课题与问题 • (2)课题与项目 • (3)课题与研究
1.课题的类型 • (1)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 (2)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 • (3)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 • (4)实验性课题与描述性课题 • (5)新开、结转、委托、自选课题、专项课题
2.课题的级别 • 国家级——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科基金课题、青年基金课题) • 部级——教育人文社科;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一般规划课题、青年课题) • 省级——省科技厅教育AB类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社科课题;省普教室课题 • 县市级课题 • 校级课题 • 自选课题
(二)中小学教师为何进行课题研究 • (1)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3)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科研压力
(三)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特点 • 1.问题即课题 • 2.课堂即研究室 • 3.教学即研究 • 4.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 • 5.成果即成长
(四)教师从事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 1.缺少研究意识 • 2.繁忙 • 3.神秘 • 4.无奈 • 5.头痛 • 6.形式主义 • 7.功利主义
(五)我国的教研员制度 • 1.我国教研员制度的历史 •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正式确立了教研室组织。 • 高等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室;中等学校和一些小学,按学科建立了教学研究组。 • 省、地(市) 、县(区) 三级分别成立了教学研究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地区一部分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进行各种教学质量检查等。 • 规定教研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1987 年,国家教委中学司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研室及其工作进行了一次比较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地一般都认为,教研室是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管理的机构,是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助手。”“教研员队伍中有一部分行政编制”。
1990 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原则上应按中小学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门类进行配备”。
《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 教研员应承担“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教材”、“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教育”、“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等职能。
1998 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起草了《教研室工作规程》,对教研员的学历、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及思想作风作出了规定。
200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2. 教研员的工作特点及对策分析 • 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度与教研员职业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也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现象。
教研员的工作特点及对策分析 • 特点 正效应 负效应 • 中介性——提供多向服务;研究不深入 • 日常性——了解实情,促进中小学发展;效率和质量低 • 多变性——及时解决问题;少整体设计, 少长远效益 • 选择性——宽松的教研文化;见效慢 • 群体性——集中力量做大事;重组织轻研究
3. 教研员如何帮助教师做研究 • 1. 研究小问题,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 2. 做组织型研究。 • 3. 在工作中融入研究。
二、如何选题 • (一)选题的方法 • 1.在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中寻找课题 • 2.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及政策中寻找课题 • 3.从教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寻找课题
4.从各类《课题指南》中选题 • 5.从理论文献和对国际国内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课题 • 6.从学术讨论和争鸣问题中选择课题
7.从学术的空白点中寻找课题 • 8.从逆向思维中发现课题 • 9.从大问题中寻找小问题 • 10.移植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选题
(二)选题应当注意的问题 • 1.选题不宜过大 • “中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
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 • 愉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 • 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
2.研究要有可行性 • 3.课题名称要规范
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集中识字,口语突破” • “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妥的课题名称表述: • 情感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
三、如何开题 •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论证,是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细化课题实施计划,在课题被批准后、研究工作考试前,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设计进行的论证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 1. 文献法 • 2. 调查研究法 • 3. 实验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 5.叙事研究法 • 6.行动研究法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王老师是一所幼儿园的资深幼教师,教学已十六年了,今年45 岁单身的她,平日就很认真准备每一次的教学,再加上常常参加进修与研习,所以教学对她来说不但得心应手,园长和同事也都非常肯定王老师,认为她的教学很有理念,王老师也常和同事们讨论有关教学的课程,希望能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教学专业以及自我突破。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由于近几年来,幼教领域的教学,让王老师察觉到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元与开放,像方案教学的实施,她就觉得教学方式和过去不一样,而且自己在教学上好像越来越掌握不住该给幼儿教些什么?似乎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也都变了,王老师同样的方法教学,也用类似的材料,为什么教学的效果就是不如以前有效呢?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最近,王老师压力更大,因为幼教课程逐渐着重幼儿科学教学的趋势,这是她以前未曾注意过的领域,而且以前求学期间也从来没上过什么科学的课程,现在园长因为经营的压力与家长的要求,希望王老师能够配合园所的规划与考虑来教幼儿科学。到底要教什么呢?又该怎么教呢?对于教学一向很有经验的王老师,心里开始慌了。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为了要对幼儿科学有所了解,王老师从花莲跑到台北去参加科学研习,看到年轻老师在聊天时,自己真的是对科学没什么概念!后来请教其它老师,她们到底是怎么教幼儿科学时,也发现其实大家的教法也各有各的方法,王老师把其它老师分享的方法整理如下: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引用"幼儿园课程标准"中常识领域内的自然,其内容包括常见的动植物、饲养与栽培、自然现象、自然环境、人体构造、卫生常识、动物与机械以及工具与用具等。教学的方向有了,但是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就面临考验,虽然王老师知道,幼教师应要具有自编教材的能力,但如果不知道知识内容,那还是编不出教案的。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二、也有不少幼教师直接采用坊间教材,因为该教材有明确的主题、教案、甚至连教学所需要的教具等,都一套一套的准备好了,老师直接采用即可。王老师顾虑的是这种既定教材真的能符合幼儿的动机、经验背景、能力,甚至与其它学习主题有其脉络性吗?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三、也有老师提到有关科学的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参考国小课本,如自然、生活与科技等,不但可作为国小课程的预习,对说服家长说其幼儿具有科学的基本能力。这种方式,让王老师担心科学教学变成在教科学知识,可能容易抹煞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四、让王老师不解的是,包括教育部曾出版分送各园的幼儿园科学教学资源手册内亦都编写好教案,却为何没有教师使用呢?也有学者出版的书籍,但似乎无法吸引幼教师参考运用。 王老师后来陆续参加了一些研习,研读相关的实证研究,她自己也归纳出一些要进行科学教学的想法,就是在幼儿所能理解
案例故事:“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的认知能力为前提下,如何引导幼儿愿意探索学习而学到科学知识或概念的过程;但到底该如何在班上进行教学?对王老师来说,还是觉得不知如何着手。这么多困扰与未解决的问题,让王老师开始觉得精疲力竭,在陪伴她漫长的教学岁月里萌生提早退休的念头!
这个故事是在说什么? • 王老师的教学现况为何? • 王老师教学遇到哪些困境? • 您对王老师教学有何看法? • 您如何协助王老师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
六、如何结题 • 1.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一般是由四个部分构成: • (1)概况 • (2)方法 • (3)结果 • (4)评价。
2.结题附属材料 • (1)原始资料。调查表、测查表、论文改动记录、教师教研笔记、统计分析原始表。 • (2)物化成果。论文、大会交流稿、著述(出版的论文集、教师发表的论文、教材、教师发表的教案、评课集,专著(集中主题,有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教材。
附属材料也可以按如下划分: • 依据性资料:著作、论文、法规文件、现状与调查数据。 • 计划性资料:方案、计划、开题报告、子课题方案、实施意见。 • 基础性资料:研究人员已有成果、研究保障(工作量制度)、研究的条件。 • 专题性资料:专题报告、专项总结、专项调查、专项讨论、专项测查。
过程性资料:管理手册、教案、课堂实录、课后分析、观察记录、典型事例、反思记录。 • 实效性资料:考试题与考试成绩、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实物教具、获奖证书。 • 总结性资料:阶段总结、中期报告、研究报告(成果)、工作报告(实施)、调查、测查报告、论文著述。 • 影象资料:照片、展版、光盘、录象带、磁带。
3.结题形式 • (1)自动结题(了解式) • (2)专家评议(请几个人评议,不给评审意见,可以给证书) • (3)专家通讯式(集体与个人)材料结题 • (4)专家会议式(现场结题) • (5)结题会议程(由下达课题任务单位主持评审)
4.课题研究成果中容易犯错的几个写作规范问题4.课题研究成果中容易犯错的几个写作规范问题 • (1)标题层级和序号 • 一、…(一级标题) • (一)……(二级标题) • 1.……(三级标题) • (1)……(四级标题) • ①……(五级标题)
(2)注释与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列出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一般为: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如: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