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3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主讲: 朱丽丽.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 P5 ).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有条件的。.

shad-hans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前教育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前教育学 主讲: 朱丽丽

  2.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 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 •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P5)

  3.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 一、教育者 •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 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有条件的。

  4. 二、受教育者 • 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者来说,则处于被领导、被控制的接受教育的地位。 •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

  5. 三、教育内容 • 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 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不是学校教育的内容的全部。 • 四、教育的物质资源 • 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 • 以上教育的四要素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这些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6.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 •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所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 • 一、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 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发展、延续服务,是社会持续与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 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人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7. 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是和现代社会生产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的总体。

  8. 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 (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 (二)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 (三)教育的内涵扩大 • (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 (五)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9.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一)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 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 (二)终身教育 • 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要受到各种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时空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线。

  10. (三)教育民主化 • 接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 (四)教育现代化 • (五)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 (六)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11.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环境 •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 物质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健康,也影响人的认识与伦理道德。 •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 •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二、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 • 精神环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 学前儿童的特点表明他们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很多,有家庭中的、社会生活中的,托儿所、幼儿园生活中的……

  13.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经济 • 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957年幼儿园16400所 1958年幼儿园695000所 •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14.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 (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 (二)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 (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变革。

  15.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政治 •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 (一)是理念、意识。这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等。 • (二)是权力机构。

  16.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1、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制约学前教育; 2、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力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 3、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4、利用经济杠杆进行控制; 5、社会政治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

  17.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 (三)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一是决定教育份额的多少 二是决定着教育经费的筹措

  18.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 • (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19. 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文化 • 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 •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如社会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艺术、宗教、教育等。

  20. 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 (一)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 (二)文化还可主动的相对独立的影响教育

  21. 三、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 (一)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 (二)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的影响 • (三)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22. 四、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有极高的相关性: 文化发达 促进生产力发展 增加社会的物质来源 增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 教师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 学生文化水平 家长文化水平

  23. 五、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 文化传递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流动。文化传递需要物质载体、精神载体、人的载体。 教育是文化传递的前提、动力和重要途径。 • 六、文化选择与教育 • 七、文化变迁与教育 • 八、文化与学前教育

  24. 第五节 学前教育与人口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它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的人的总体关系。 •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 (一)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 • (二)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 (三)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25. 二、我国人口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一)现状 • 1、人口增长快 • 2、人口分布不均 • 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 • 4、特殊人口群体形成且壮大。 • (二)趋势 • (三)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6. 第六节 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 一、人的个体社会化 •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 二、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27. 返回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三、发展的特征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8.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返回

  2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 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返回

  30.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2)遗传素质 (3)后天环境和教育 返回

  31.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返回

  32. 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返回

  33. 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返回

  34. 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1)婴儿期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幼儿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 返回

  35.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返回

  36.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内容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返回

  37. 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1)视觉的发育 (2)听觉的发育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4)触摸觉的发育 (5)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返回

  38. 二、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发展 (3)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 3、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39. 第三节 儿童发展观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40. 儿童观的发展 1、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儿童的价值与权利并没有受到重视。 2、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童的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具有发展无限潜能的新的儿童观。 (1)洛克的“白板论”:认为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与发展的可塑性。 (2)卢梭的“自然论”:认为教育应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法则。 (3)教育中的“儿童观”:福禄贝尔等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 3、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 返回

  41. 二、 儿童教育观 1、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维持――促进――诱导”模式 2、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42. 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返回

  43. 第四节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近三、四十年,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新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二)关键期的学说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三)环境在早期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4.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卡玛拉被救回到人类社会时,约七、八岁,从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生活方式等都表现出狼的习性。

  45. 返回 •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所谓“印刻”的概念。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

  46. 返回 劳伦兹研究的“印刻”现象,他成功的让这两只鹅对他产生了印刻,在这两只小鹅心里,他就是“妈妈” • 发现印刻现象的劳伦兹正带着他的小鹅向前走

  47. 美国的研究人员给幼年猫头鹰戴上一服特殊的眼镜,使它能看到的世界都偏向一边,然后在它边上放上一只尖叫的老鼠,但透过镜片来看老鼠却是在正前方。研究人员发现,幼年猫头鹰很快形成了新的“听觉位图”。而去掉眼镜后,猫头鹰又很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后,当其成年时,已经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转换”。美国的研究人员给幼年猫头鹰戴上一服特殊的眼镜,使它能看到的世界都偏向一边,然后在它边上放上一只尖叫的老鼠,但透过镜片来看老鼠却是在正前方。研究人员发现,幼年猫头鹰很快形成了新的“听觉位图”。而去掉眼镜后,猫头鹰又很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后,当其成年时,已经能熟练地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转换”。 • 科学家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印记。(新华网)

  48. 二、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的介绍 1、儿童行走训练的实验 2、抓握训练的实验 3、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也是在婴幼儿期奠定基础的。 返回

  49. (二)从幼教成功的经验, 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50.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思想溯源 •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 • (一)氏族社会时期 • (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 (四)军事民主时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