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88 Views
當前全球經貿情勢.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綜合企劃委員會江宗良 103 年 3 月 27 日. 簡報大綱. 壹、國際經貿情勢 貳、我國經貿情勢 參、我國產業結構現況 肆、我國出口面臨的課題 伍 、提振出口相關措施 陸、結語. 國際經貿情勢. 壹. 一、全球經濟緩步成長. 各家預測顯示 2014 年全球景氣將比今年佳,經濟成長約為 2.70~3.00% 。台灣經濟成長約為 2.82% ,有上修空間。 (OECD 與 IMF 的數據為 GDP(PPP) ,因此略高。 )
E N D
當前全球經貿情勢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綜合企劃委員會江宗良103年3月27日
簡報大綱 壹、國際經貿情勢 貳、我國經貿情勢 參、我國產業結構現況 肆、我國出口面臨的課題 伍、提振出口相關措施 陸、結語
國際經貿情勢 壹 一、全球經濟緩步成長 • 各家預測顯示2014年全球景氣將比今年佳,經濟成長約為2.70~3.00%。台灣經濟成長約為2.82% ,有上修空間。 (OECD與IMF的數據為GDP(PPP),因此略高。) • 2013年第4季美國經濟成長超乎預期,不受債務問題影響,帶動先進市場的整體表現;歐洲市場也擺脫低迷、恢復景氣。 資料來源:Global Insight., World Overview, Nov. 2013. 行政院主計總處
二、全球貿易回溫 Trade Growth (%) 註:台灣貿易成長率資料來源為主計總處,全球貿易成長率資料來源為各機構數據。 • 2010年貿易的高成長表現是2009年衰退後的反彈。 • 各界預測2014年全球貿易有4.90~5.20%的成長。 • 2012年起貿易成長開始反彈,為各家預測2014全球GDP持續成長的主因之一。 • 台灣貿易成長低於全球貿易成長。
三、美國成長動能持續 Global Insight 2014-02 「世界預測服務(Global Forecasting Service)」2014年3月號: -上修美國全年經濟預期從2.6%至3%。 -消費支出與政府開支增加可望為經濟成長注入動能。 「OECD經濟展望(OECD Economic Outlook) 」2013年11月號: -面對失業率及生產需求的不穩定,量化寬鬆政策仍有維持必要,但可預見聯準會 大量購買債券的政策將逐步淡出。 -預測2015年將開始升息,通膨維持在2.5%。 4
四、歐洲經濟恢復成長 Global Insight 2014-02 「世界預測服務(Global Forecasting Service)」2014年3月號: -2014年歐元區表現持續擴張,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期將達1.1%。 -ECB量化寬鬆政策持續,並維持低利率,支撐經濟動能。 「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4年1月號: -評估2014年歐元區經濟成長1.0%。 -愛爾蘭、葡萄牙、義大利等國的改革逐漸顯現成效,各國仍須持續推動財政撙節以 打消赤字。 5
五、日本安倍經濟持續發酵 Global Insight 2014-02 「世界預測服務(Global Forecasting Service)」2014年3月號: -消費稅提高並未對復興中的日本經濟造成影響,不過亦可能是提前消費所致。 -預估今年經濟成長有1.7%。 -日圓貶值有效幫助日貨出口。 「OECD經濟展望(OECD Economic Outlook) 」2013年11月號: -新政有效改善通縮,預估2014年可達成2.0%的通膨指標及1.5%經濟成長。 -8%消費稅將使2014年政府稅收可望增加。 6
六、中國大陸成長漸緩 Global Insight 2014-02 「世界預測服務(Global Forecasting Service)」2014年3月號: -自2013年起,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逐漸下降,預估2014年為7.2%。 -受到政策影響,固定資產投資與消費增長略降。 「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4年1月號: -維持經濟高度成長及適度採取市場開放是關鍵。 -第四季的反彈表現顯示擴大投資是維繫新興經濟體成長主要動力,但需注意能否持續 帶動消費及出口。 -2014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為7.5%。 7
七、新興市場成長力道不足 Global Insight 2014-02 「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 Prospects)」2014年2月號: -預估2014年整體成長表現為5.4%。 -新興市場成長表現不穩定,中國與印尼成長趨緩。 「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4年1月號: -預估2014年有5.1%的整體成長表現。 -新興市場不如先前預期,俄羅斯、南非面臨週期性景氣不佳,中國大陸 與印度則成長潛力不足。 8
八、新興先進市場並重 2013:各機構對於新興市場充滿希望 2014:新興市場的成長力道不足以支持全球經濟成長 →新興市場仍無法與先進市場脫鉤(decoupling) →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將來自成熟國家,QE若加速縮減額 度,新興國家風險恐上升 →新興市場成長趨緩,受成熟市場影響變異仍大 • IMF:新興市場不如先前預期,俄羅斯、南非面臨週期性景氣不佳,中國大陸與印度則成長潛力不足。 • EIU(經濟學人智庫):對於歐元區(德國、法國、義大利)表現樂觀 ;調降俄羅斯的成長。 • OECD:對英國、日本、北美樂觀,認為歐元區將擺脫不景氣。 • UN DESA(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紐西蘭面臨二戰後最嚴峻的經濟蕭條,農產品出口衰退6.4%;新興市場成長表現不穩定,中國大陸與印尼成長趨緩。 9
貳、我國經貿情勢 1970 年代 一、台灣產業發展演進(1/2) 輕工業出口擴張時期 (輕工業) 1950 年代 追求安定與自給自足時期 (農業、勞力密集型進口替代產業) 1960 年代 進口替代與 出口擴張時期 (重化工業) 2001 ~迄今 產業再造與全球連結 (發展知識經濟產業) 1980 年代 推動經濟自由化與 發展技術密集時期 (發展電子、資訊、 機械業與半導體) 1990 年代 高科技產業時期 (推動10大新興產業) 10
臺灣1952年與2013年之主要經濟數據比較 一、台灣產業發展演進(2/2) 1952年平均每人所得 : 196美元 貿易總額: 3億美元 外人直接投資: 100萬美元 外匯存底: 3400萬美元 過去6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7.8% 2013年平均每人所得 : 20,958美元 貿易總額: 5,755億美元 外人直接投資49億美元 外匯存底: 4,168億美元 11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主計總處、中央銀行、貿易局整理
二、台灣歷年重要貿易里程碑 1971年我國對外貿易首度由入超轉為出超; 1988年貿易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 1995年突破2,000億美元; 2003年起,貿易快速成長,2004年突破3,000億美元; 2006年突破4,000億美元; 2010年突破5,000億美元,2011年續增至5896.9億美元; 2012年維持5716.5億美元;為全世界第18大出口國,第18大進口國(WTO統計資料)。 2013年貿易量5755.2億美元,成長0.7%。累計出超高達353.8億美元,創歷年新高。 2013年5,755.2億 2010年5,260.4億 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 貿易快速成長 2009年 3,783.6億 單位:億美元 1995年2173.5億 1988年1102.4億 2004年3511.3億 2006年4267.2億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世界貿易組織 12
三、貿易占GDP比重超過100% 我商品貿易占GDP比重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2004年超過100%,至2013年達117.5% 。 13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主計總處統計,貿易局整理
四、2013年5大出口市場比重與成長情形 第1大出口市場: 我出口至中國大陸(含香港)之比重39.7% ,成長2.2% 第5大出口市場:我出口日本之比重6.3%,成長1.2% 第4大出口市場:我出口歐盟27國之比重8.3%,衰退3.7% 第3大出口市場:我出口美國之比重10.7% ,衰退1.2% 第2大出口市場:我出口至東協10國之比重19.2 %,成長3.9%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貿易局整理 14
五、推動對外洽簽FTA/ECA成果 臺-中美洲 與臺灣簽署FTA的國家:巴拿馬、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薩爾瓦 多、宏都拉斯等5國於2004-08年間簽署4個FTA 2011年9月22日簽署「臺日投資協議」,2012年1月20日生效 2013年11月5日簽署「臺日電子商務合作協議」 , 2014年1月20生效 2013年11月28日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 臺-日本 臺-中國大陸 2010年6月29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2012年8月9日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海峽兩岸海關合 作協議」,2013年2月21日生效 2013年6月21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臺-紐西蘭 2013年7月10日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 ,同年12月1日生效 臺-新加坡 2013年11月7日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 臺-歐盟 推動臺歐盟ECA,已於19個歐盟會員國舉辦17場ECA成果說明會 臺-美 2013年3月已恢復召開TIFA協商 推動中 推動加入TPP及RCEP 15 資料來源:貿易局整理
六、國內外機構預測我國2014年經濟成長率 • 各界預測2014年全球景氣將比2013年佳,全球經濟成長約為2.70~3.00%。 • 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2014年台灣經濟成長2.82%。 單位:% 16 • 註:( )括弧內表示預測日期;資料來源:各機構。
七、2014年出進口成長預測 • 各界預測2014年全球貿易有4.90~5.20%的成長,各界預測我國出進口成長在3~5%間,本部出口目標為4.2%。(如下表) 單位:% • 註:( )括弧內表示預測日期;資料來源:各機構。
我國產業結構現況 叁 一、我國產業結構之變化 • 我國服務業占約69%、工業29%,比例結構接近已開發國家。 • (美國服務業約78%、日本72%、德國68%、韓國59%) • 惟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我國製造業發展停滯,服務業成長弱化,造成我國經濟成長動能相對不足。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各產業對我國GDP實質成長率之貢獻度(%)係由該產業當年度之GDP成長率乘以其上年度占實質GDP比重相乘而得。因此我國當年度之經濟成長率,亦即實質GDP成長率=農業貢獻度+工業貢獻度+ 服務業貢獻度。
二、我國製造業結構之變化 我國製造業四大分類產值結構趨勢% 我國製造業四大分類實質GDP結構趨勢%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 資訊電子主導製造業:1990年代末期起,資訊電子產業成為主導並帶動製造業發展工業,每一階段均有重要產品出線。 • 產值集中於零組件及代工:資訊電子工業主要集中於零組件(中間財)及代工,缺乏關鍵材料、零組件、設備,以及系統整合解決方案與出海口。 • 經濟動能易受景氣影響: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受到景氣及PC成長下滑雙重影響,使我國經濟動能受到打擊。
三、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變化(1/3) 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 • 近年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下滑:附加價值率代表產業經營績效,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在近幾年呈現下滑。 • 傳統產業亦可表現不凡:成衣服飾業,在不景氣中逆勢提高其附加價值率,顯見成熟之傳統產業,亦有發揮之空間。 註:飲料製造業包括酒精飲料製造業,因其含政府稅捐,故其附加價值率較高;菸草製造業亦如此。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三、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變化(2/3) • 各國附加價值現況:美日德之製造業,仍以十個百分點以上差距領先台灣及韓國;而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領先韓國越來越小。 • 我國附加價值下滑之原因:除景氣波動外,近年國際原物料價格大漲、加上大陸低價產品競爭,使我國附加價值率更因核心技術仰賴國外輸入,產品差異化程度不高又缺乏自有品牌等問題,加速下滑。 資料來源:OECD、主計總處。
三、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變化(3/3) • 從整體製造業結構而言,我國及韓國在所有產業附加價值率均落後日本。 • 我國在整體製造業平均雖略勝韓國,但從細部產業觀察,僅在食品業、石油煤製品及電子業超越韓國。 • 故藉由掌握關鍵技術,開展新的差異化產品或服務,以及樹立品牌價值拓展通路,做為調整產業結構,以提升整體附加價值率,已是台灣必須努力的方向。 2010年台日韓製造業附加價值率(%) 註:1.過去5年韓國在美國專利核准數排名第4,但大都以電子產品專利為主(三星與LG最多)。因此,即使韓國電子產品(含電子零組件與電腦資通訊產品)之附加價值率為22.5%,高於其製造業平均20.6%,但電子產品產值占其製造業的比重僅達22.4%%,因此對其製造業附價值率的貢獻度不及1/4(約5.05個百分點) 2.石油煤製品(含化學)、運輸設備(含造船、汽車等)、金屬製品(含鋼鐵業)三個產業所占的比重達54.8%(分別為21.9%、14.4%與18.6%),因此拉低其製造業整體附加價率。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統計。
我國出口面臨的課題 肆 出口對我國經濟的重要(1/2) 我國係以出口為導向的海島型經濟體,對外貿易歷年來均在我國經濟發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4年2月18日
出口對我國經濟的重要(1/2) 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導致我國出口年成長率呈現正、負擺盪。 24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貿易局整理
一、全球性經濟風險影響出口表現 • 我國係出口導向國家,對於全球景氣的敏感度較高,而金融海嘯、歐債風暴、美國經濟衰退與財政懸崖問題,造成我近年出口表現不佳。 • 今年以來主要貿易國家出口力道亦顯不足。以韓國為例,雖不若我國出口產品集中在電子產品,尚有鋼鐵、造船、汽車等主力產業,惟2013年出口仍僅成長2.2%。 2011至2013年主要貿易國家出口成長情形 資料來源:各國海關統計 25
二、我國在全球商品出口市場市占率下滑 • 我國商品出口全球市占率明顯下滑,由 2002 年第 14 大出口國,降至 2012 年第 • 18 位,與韓國 (第 12 位升至第 7 位) 差距日趨擴大。 26 資料來源:WTO網站
三、出口產品集中、主力產品競爭力不足(1/3) 2013年我出口產品主要集中於電子產品(28.85%)、塑橡膠製品(8.12%)、光學儀器(7.40%)、 化學品(6.97%)、機械產品(6.47%),合計佔我國出口比重高達55%以上,為我出口產品大宗。 27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貿易局整理
三、出口產品集中、主力產品競爭力不足(2/3) 受產業升級型態和對外投資的影響,中間財(含A類及B類)為我國主要出口產品,比重超過七成。 中間產品類型B類比重持續擴大,2013年比重達56%,中間財將面對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的進口替代競爭壓力。 註1:機械:機械設備、運輸:運輸工具、非消:非耐久性消費財、中A:中間產品A類、中B:中間產品B類 註2:中間產品A係需加工方能直接供消費財或生產財投入使用之中間產品,中間產品B係不需加工即能直 接供消費財或生產財投入使用之中間產品。 資料來源︰財政部網站,貿易局整理。 28
三、出口產品集中、主力產品競爭力不足(3/3) 我國出口產品結構集中於電子產品,易受該業景氣及競爭消長變化影響 • PC與NB產業:全球PC與NB主要係由中國大陸台商組裝生產,甚具優勢,近來逢全球PC與NB市況持續低迷,致我積體電路等出口至中國大陸受到影響。 • 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近來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關鍵零組件(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及中高階液晶面板)多係由韓、日廠商供應;此外,我國手機廠及仰賴我國生產組裝之美國手機廠市占下滑,擁有龐大自給供應鏈之韓國手機廠市占提高,加以中國大陸廠商崛起,均不利我出口。 • 液晶顯示面板:我液晶顯示面板除因全球電腦及電視市場飽和而需求減弱,加以缺乏品牌,同時面臨中國大陸面板廠提高自給率造成全球供給過剩。 • DRAM:我國業者主力在標準型DRAM產品,缺乏核心技術需仰賴外國廠,競爭力不如韓美,另因供需失衡致全球標準型DRAM顆粒價格大幅滑落,使我國業者轉型或減產。 29
四、出口市場不夠分散且成長趨緩(1/3) 我國主要出口地區比重變化情形 1989年 663.0億美元 2000年 1,483.2億美元 2013年 3,054.5億美元 新興國家係指:大陸、俄羅斯、巴西、印度、中東、東協6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 資料來源:我國海關出進口統計,貿易局整理 30
四、出口市場不夠分散且成長趨緩(2/3) 2004~2013年我國商品出口東協10國的平均成長13.6%,遠優於出口歐、美、日等市場成長,故出口占比由2003年之12%逐年攀升至2013年之19.2%。 2004至2008年間,我出口中國大陸及香港平均成長率13.5%,但2009至2013年卻僅成長5.4%,略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5.2%,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占比由2010年之41.8%最高峰逐年下滑至2012年39.7%。 近10年我國對重要貿易夥伴出口成長率 31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
四、出口市場不夠分散且成長趨緩(3/3) 2013年我國主要貿易國家/地區統計 單位:億美元;% • 我國出口最終消費市場集中在歐美國家,供應鏈市場則集中在中國大陸,極易受該等地區景氣或政策影響。 • 中國大陸(含香港)為我最大出口市場,近年來台商採購在地化增加,以及中國大陸致力進口替代,如面板、太陽能、發光二極體、石化及鋼鐵等產業,在其政府扶持下大幅擴張產能,也使兩岸由以往垂直分工轉為水平競爭,對我相關產品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32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
五、國際分工趨勢致我海外生產比重較高 我國產業鏈的垂直分工體系發展成熟,隨著全球貿易自由化程度提升,產業依不同國家的優勢,進行國際上的專業分工,致我海外生產比重逐年攀升,減弱出口動能。 33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2012年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之服務輸出比較 六、服務輸出值相對較低(1/3) 單位:億美元;% 內涵 註:其他事務服務:三角貿易、營運租賃、專業服務 -34- 資料來源:WTO資料庫及我國中央銀行統計資料
六、服務輸出值相對較低(2/3) 2012年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之支柱服務輸出比較 占比 % 營建 資料來源:WTO資料庫及我國中央銀行統計資料 *其他事務服務包含三角貿易、營運租賃、專業服務 -35-
六、服務輸出值相對較低(3/3) • 服務輸出排名 • 美國穩坐第1名;英國除2010年被德國超越外,穩坐第2名。 • 韓國服務輸出排名均於全球20名內,而台灣最佳排名為2001年第20名。 2001-2012年服務輸出排名表 資料來源:WTO Statistics Yearbook 36
七、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挑戰(1/5) • 台灣以貿易立國,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血脈、成長的動能,台灣因為政治因素,一直無法加入區域整合的行列,對台灣出口將造成不利的影響。 • 2013年台灣出口金額為3,054.5億美元,出口地區雖遍及WTO另外154個會員,全球目前正在實施的200多個FTA均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或多或少的排擠效果,未來這樣的效果將不斷擴大,對台灣出口的影響也將持續增加。 • 台灣在全球區域整合中一直無法突破,是區域經濟整合中最大的輸家。特別是目前時間已不站在台灣這邊,台灣必須加速擬定策略,以消除此不平等之劣勢。
全球經濟整合概況 七、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挑戰(2/5) FTAAP 亞太自由貿易區 41.210 兆美元 (占全球GDP 57%) TTIP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 (占全球GDP 46%)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占全球GDP 29% ) EU歐盟 (占全球GDP 23%) (以ASEAN+為主體) 東協10國:(僅占3%) TPP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P12占全球GDP38%) NAFTA 北美自由貿易區 (占全球GDP 24%) CJK 中-日-韓FTA (占全球GDP 21%) P12國家:美國、新加坡、紐西蘭、澳洲、智利、秘魯、汶萊、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加拿大及日本(於2013年7月正式加入)。 PA 太平洋聯盟 (占全球GDP 2.8%) RCEP:東協10國+中國大陸、日本、 韓國、 紐西 蘭、澳洲、印度 目前成員: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及秘魯 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 (WEO), 2013 至2014年2月底,全球共有377個FTA/ECA生效實施;近10年間生效的FTA/ECA共計248個,已超過半數。 38
七、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挑戰(3/5) 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必要性 加入之重要性 未能加入之影響 • 降低我產品出口競爭力 • 影響來台投資之意願 • 影響我體制改革動能 • 全球產業鍊邊緣化之風險 • 排除障礙、拓展貿易 • 增加投資及就業 • 深化區域間產業連結 • 提升產業競爭力 • 促進經濟成長 39
七、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挑戰(4/5) 國際區域經濟整合興起影響我出口競爭力 • 新加坡:已生效FTA國家(共31個)占貿易總額70.77% 2002年全球第15大服務貿易國,2012年排名第8 • 韓國:已生效FTA國家(共47個)占貿易總額35.96% 2002年全球第14大服務貿易國,2012年排名第12 • 日本:已生效FTA國家(共15個)占貿易總額18.21% 2002年全球第4大服務貿易國,2012年排名第6 • 台灣:已生效FTA國家(共7個)僅占貿易總額4.81% 2002年全球第18大服務貿易國,2012年排名第28 資料來源:依據Global Trade Atlas Navigator 資料庫(2012年) • 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等積極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我在簽署雙邊經濟合作協定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方面遭遇困難,我國出口貨品較該等國家須付出較高的關稅,形成不公平競爭,若無法有效解決,將逐漸被該等國家產品排擠。 40
七、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挑戰(5/5) 不是危言聳聽
伍、提振出口措施 • 策略及目標 • 重要貿易推動計畫 • 推動原則與加強作法 42
設計 • 策略及目標(1/5):產業微笑曲線 • 擴大行銷網絡,建立產業形象,打造出口實力(總體面+功能面) • 運用產業優勢,配合各業主管機關,強化產業競爭力(總體面) 產業微笑曲線圖 • 建立公平貿易環境(環境面) 附 加 價 值 行銷資源缺口 技術資源缺口 附加價值高替代性低 發展知識密集服務業 高附加價值產品製造中心 協助傳統產業轉型 創新 business model 研發 產業附加 價值鏈 設計 市調 組裝 物流 品牌 商流 行銷 製造 資料來源:2005 年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資料
策略及目標(2/5):總體策略 三大市場 並重 強化貿易動能 產品貿易與 服務貿易並行 市場拓銷 三管齊下 行銷 臺灣 產品貿易 行銷MIT 行銷個別公司 品牌、產品 服務貿易 44
策略及目標(3/5):拓銷策略目標 輻射 (SPOKE) 多元 (DIVERSITY) 核心 (HUB) 以重點市場為核心,爭取焦點商機 透過駐外據點在地紮根,擴散幅射週邊潛力國家城市 產業、產品、拓銷工具多元化 103年 目標 整體出口成長4.2% 45
策略及目標(4/5):103年度重點拓銷市場 東歐 (俄羅斯) 亞洲 中國大陸 東南亞 (越南、印尼、 緬甸) 中東及近東 (阿聯) 南亞 (印度) 中南美 (墨西哥、巴西) 非洲(埃及) 46
策略及目標(5/5):拓銷資源 外向 措施 內引 整體 • 台灣精品館 • 體驗行銷專區/通路商場櫥窗 • 網站/數位媒體 • 媒體廣宣 • 國外名人代言 • 精品展示(機場、台北專業展、展售會) • 台灣精品常設館 • 國際媒體邀訪 • 精品選拔 • 發布產業新聞稿 • 台灣產業國際形象推廣 • 協助網路行銷推廣 • 培育國際經貿人才 • 提供商情資訊服務 • 爭取GPA商機 • 提供出口融資/轉融資及輸出保險 形象 • 台灣名品交易會 • 參展團、拓銷團 • 貿易洽談會 • 產業論壇/研討會 • 佈建海外行銷通路 (台灣食品專區/名品城) • 辦理採購大會 • 洽邀外商來台採購 (工廠及聚落產業參訪) • 舉辦台灣國際專業展(搭配採購洽談會及論壇) 群體協助 • 國際市場開發專案計畫( IMD) • 海外行銷據點 • 海外業務尖兵 • 大型外商及連鎖通路拓銷計畫 • 台灣機械通路推廣計畫(TMP) 個別輔導 47
二、重要貿易推動計畫 (一)委託外貿協會辦理貿易推廣計畫 (二)補助公協會辦理貿易推廣活動 (三)補助公司或商號參加國際展覽 (四)補助業界開發國際市場計畫 (五)優質平價新興市場推動方案 (六)綠色貿易推動方案 (七)爭取全球政府採購商機專案 (八)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 (九)工具機暨零組件整合行銷計畫 (十)辦理貿易金融業務 (十一)台灣產業形象廣宣計畫 (十二)協助廠商因應貿易自由化拓展外銷措施 (十三)推動我國會展產業發展相關作法 48
三、推動原則與加強作法 (一)針對優勢出口產業加強拓展,擴增拓銷活動及規模,包括海外展團拓銷、邀買主來台等,並強化客製化行銷輔導及密集增加形象推廣活動。 (二)持續研析掌握各市場發展趨勢需求、焦點商機、文化與生活型態。 • -加強優勢出口產業拓展 • -推動雙邊產業對話合作 • -實質布建海外行銷通路 • -推動電子商務促進外貿拓展 • -強化海外展覽展出效益與形象 • -加強培育重點市場拓銷人才 49